书城励志这样做人没压力
5393800000039

第39章 做人要通“人情定律”(3)

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人情道理的人,你就应该试着让别人欠你人情债。终有一天,你会连本带利收回来的。

一个人可能赚到大钱,这需要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欠下许多人情债,但你不要急着去偿还。

要赚钱的人,应当在心中贮存这样一个信念:社会上所有人都能帮助你,所以你要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激。这会使你赚钱的信念变得更加强烈、更加坚定,会使你纠正一些对于赚钱意义的错误看法。

这样,你就能渐渐地得到别人的尊重。当然,并不是只要心存感激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你答应为别人做的事不要过多,因为你不可能都一一兑现,一旦有一件事情落空,你就会欠别人的人情。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两次、三次,你的形象就会在别人的心目中被人为地贬低,别人会认为你这个人做事不讲信誉,久而久之你的威信就会一扫而光,谁还会来尊重你、谁还会来帮助你呢?

自己能办到的事,不要让人帮忙,免得让人说你无能;答应别人的事,也一定要尽力去完成。否则别人非但会认为你能力不够,还会觉得你没信用。别人愿意帮你是一回事,你请求别人帮助则又是另一回事。另外,你也不要非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即使他们按照你的意图做了,心里也一定很不痛快,当然也不会尊重你了。

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以这种心态和别人交往,你就会不好意思欠他人的人情债了;别人也会尊重你、信任你。

但是,即使你不愿欠别人的人情债,在现实生活中你仍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别人的好处。人生就是这样,所以没有人情味的人往往会被别人说成是冷血动物,会遭到别人的冷遇和抛弃。

因此,通人情世理的人有这种见解:至少不要随便接受他人的好意帮助。以这种方法与他人交往,你的心里才能坦荡,才会毫无牵绊,你的人生才会充满坦途。

当然,最好还是将你欠的人情债还给他人,尽管要做到这一点会很不容易。不过,将来也许有一天,你会获得更大的回报。

不是所有人都会积极地偿还欠你的人情债。不过,总是有人会还的。因此,善于储存人情的你,终有一天会得到回报的。

冷庙也要常烧香

对朋友的人情投资,最忌讳的是讲近利,因为这样就成了一种买卖,说难听点更是一种贿赂。如果对方是讲骨气之人,更会感到不高兴,即使勉强接受,并不以为然。日后就算回报,也只是半斤还八两,没什么好处可言。

希友是某市一个很有名气的生意人,手下有几间木材加工厂,资金雄厚,在本地也算是个小富豪了。除此之外,他爱交朋友也是出了名的,上到市长,下至平头百姓,小小的城市里,可能有一半人都是他的朋友。希友交朋友也不像别人那样只顾着往上交,而是不分高下一起交;用他的话说就是“冷庙、热庙一起烧香”。比如说市林业局的老孙,在林业局熬了九年,还是个副局长,看来很难有出头之日。但希友却不嫌“庙”冷,逢年过节总要去送点礼物,路上见了面大老远地就开始打招呼,老孙找他去喝酒,他也从不推辞,一来二去两人倒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今年年初时,老孙居然来了个咸鱼大翻身,被调到省委农林办当了主任。正在这时,上面批给了该市1000立方米的采伐指标,这一下老孙的“冷庙”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热庙”,各路人马排着队去求老孙。希友也看上了这个买卖,找到老孙一说,老孙马上就答应卖给希友270立方米指标,而且还允许他先挑,结果他又大赚了一笔。

多个朋友多条路,希友就因为不嫌弃落难朋友,因而给自己打开了一条“路”。交朋友要广,眼睛不能只盯着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冷庙也得多烧香,这样办起事来你的路子才会四通八达。

同样的烧一炷香,冷庙的神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日后有事去求它,它自然特别照应。如果有一天风水转变,冷庙成了热庙,神对你还是会特别看待,不把你当成趋炎附势之辈。

其实不只是庙有冷热之分,人又何尝不是?一个人是否能发达,要靠机遇。你的朋友当中,有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有,这个朋友就是冷庙。你应该与热庙一样看待,时常去烧烧香,逢到佳节,送些礼物。为求实惠,有时甚至可以送些钱,请他自己买些实用的东西。这是他欠的人情债,人情债欠得越多,他想还的心越切。所以日后他否极泰来,第一要还的人情债当然是你。他有清偿的能力时,即使你不去请求,他也会自动还你。

有一个公司老板最喜欢栽培年轻人,每当他听说某公司有个年轻人被提升为业务主管或其他什么职务时,总要带着礼物去道贺,祝对方更上一层楼。而年轻人受到一个公司老总这样的礼遇,心中自然也非常欣喜、感动,日后有能力时自然也就会对他多加照顾,因此几年来,这个公司生意一直不错,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老板的冷庙烧香。

有的人能力虽然很平庸,然而因一时命运通达,也会成为不可一世的人物。人在得意的时候,一切就看得很平常,很容易,这是因为自负的缘故。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与他相差不多,交往当然无所谓得失。但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不及他,往来多时,反而会有趋炎附势的错觉。即使你极力结交,多方效劳,在对方看来也很平常,彼此感情不会有多少增进。一旦对方遭遇逆境,以前亲亲热热,今则相逢不相识;以前车水马龙,今则门可罗雀;以前前呼后拥,今则哀告不灵;以前无往不利,今则处处不顺,他的梦醒了,对人的认识也比较清楚了。

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英雄,就该及早结纳,多多交往。或者乘机进以忠告,指出其所有的缺失,勉励其再接再厉。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而物质上的救济,不要等他开口,随时采取主动。有时对方很急需,又不肯对你明言,或故意表示无此需求,你如果知情,更应尽力帮忙,并且不能有丝毫得意的样子,一面使他感觉受之有愧,一面又使他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饭之恩,可以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找他办事,他必奋身图报。即使你无所需,他一朝否极泰来,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朋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要靠朋友的帮助。但平时礼尚往来,相见甚欢,婚丧喜庆、应酬饮宴,看来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平等。而一朝势弱,门可罗雀,能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就不错了,谁还敢期望雪中送炭、仗义相助呢?

所以我们要趁自己有能力时,多结纳些潦倒英雄,储备些人情,使之能为己而用,这样你的人生将会受益无穷。

适时在邻里之间做点人情

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南史·吕僧珍传》里有一个“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故事:

宋季雅任上卸职回到京城,在辅国将军吕僧珍家旁边买了一栋住宅。吕僧珍问他买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说花了一千一百万。吕僧珍认为太贵了,宋季雅却说,不贵,这是用一百万买房子,用一千万买到了你这个好邻居。

当邻居有求于你时,首先要表示出热心的态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认真地量力而行,做到言而有信,不开“空头支票”。如果自己不能帮忙,或者在帮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没办法,都要向邻居说明情况,表示抱歉。如果经自己的努力,邻居所要求的事得以解决,也不能在邻居面前摆出一副有功之臣的面孔,甚至心安理得地收受邻居礼物。

当自己有求于邻居时,事先要考虑周到,尽可能避免使邻居因爱莫能助而陷入难为情的窘境。如果邻居答应并帮助了你,事前事后都要向邻居表示诚挚的谢意。如果邻居尽心尽力去做,但没有解决问题,也应向邻居表示感谢,不能因为未能办成而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远亲不如近邻”。在单位,我们与上司、同事接触,回家后,自然要与邻居、家人相处。除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温馨小家,邻家即成为我们必须接触的最小单位。

亲戚之间,相连的是血缘关系,而邻居之间,没有固定联系,只能靠自己掌握合适的度,去把握好关系,处理好感情。

邻里“近在咫尺”,他们的适时帮助与体贴照顾能解燃眉之急。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当的环境,而邻家善良可爱的孩子也可以成为他的小伙伴。

有一个好邻居,犹如自己多一个良师益友;有一种好的邻里关系,更让自己受益无穷。

有许多人的行事原则是“距离产生美”,他们坚持“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做法,以至于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样既不得罪别人,又能安然自处,似也自得其乐。可是任何人的家门上都不会永远挂着“无事牌”,一旦遇到为难紧急的事情,唯有“近水楼台”的邻居才是求助的最佳选择。

互相帮助,才能在彼此之间建立人情,才能让自己从中受益,这点人们并不难理解,但仅仅是意识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必须将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许多事说起来非常悦耳动听,要结合实际去做却不容易。更多的时候,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心人。有心人看见“他人瓦上霜”,就会想到怎样去帮助他人打扫,并立刻付诸行动,从而为和美的邻里关系打下基础。

他人的门前雪,不仅要扫,而且要多扫。感谢自己有一双慧眼,看到邻家之难,尽自己心力去帮助了,但并不代表就此结束。做了一次帮助邻居的事,会让邻居认为欠一次人情,也许邻居会用一次宴会或其他方式巧妙地还了人情,今后大家仍然“各扫门前雪”。

看到邻家有难,理所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自己有余力的时候,能够多做些就多做些,应让邻居认识到,与你为邻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天地之间,人们互相依存;面对现实,我们仍然要与社会相融。注重关系、注重人情已成为现代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交往中,摩擦总难以避免,遇到性情开朗的,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遇到孤僻内向的,也许会一直耿耿于怀。邻里之间,也难免会有口角,这时,多体谅、放宽心的处世态度则会为良好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一笔。

在邻居结束繁忙的一天、疲惫地归来时,也许只是一两句“下班了”、“最近很忙吧”的简单问候就立刻让人倍感温馨。在许多时候,人们对自己很熟悉的人,并不注重礼节。其实有心人会认为适当的礼节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能使别人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礼”并非见面鞠躬等正统大礼,只需融入一点关心,诚心诚意地说上一两句就足够了。你会发现,做到这点很容易,也有很好的效果。

珍惜同学关系,处好同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