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做人没压力
5393800000037

第37章 做人要通“人情定律”(1)

人情大才会路子宽

要想使自己的人生顺利,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就要摆正心态,善处人缘,善做人情。

在这个世界上,若想活得滋润,活得风光,就必须有一些能使自己成才、成器或成事的路子,包括生存的路子、发财的路子、升官的路子或者成就某一事业的路子。这些路子都不是能靠自己单枪匹马的力量硬闯出来的,必须借助他人指导、引荐、支持或帮助才能找到方向,踏上征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路子都是别人给的,或者说是别人帮助开拓的,那么,天下之大,人事之繁,别人为什么要单给你路子?为什么乐意帮你开拓路子?答曰:人情使然,有了人情便有了路子,人情大,路子宽。

人情是一种爱心,是一种义气,是一种恩德。这是很难用价值来衡量的。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它压在人的心里,让人经久难忘,让人既有一种欣慰感,又有一种负债感。而且对这笔人情债,没有人会抵赖的。一旦有了偿还的机会,便毫不犹豫地回报给对方,好像除了讲义气,还了却了一桩心愿似的。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子。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精工细作,却又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40多年后还报。

这真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没有40年前的人情,也就难有40年后的路子。

看来确属如此,若想人爱己,先须己爱人。处世之道也是为人之道,平时多有一点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一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好习惯一样,这甚至会让当事人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受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谈心可能会使他确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能让他在悬崖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一种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当他看到有人遭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

其实,人生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

也许没有比帮助他人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这类的行动。也许它让你自己什么都没有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它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作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意,他可化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的呻吟,他会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他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或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的地步。这种人在为人处世上显然是不通人情的。

也许这样的人没有给人帮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仅可能堕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而且还会沦落为一个可耻的人。因为他的心中除了只能容下一个可怜的自己之外,整个世界都无需他关注和关心了;其实,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将心比心,最基本的人情大道理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靠“人情定律”来运转的,不通晓人情世故是不可能打通社会关节和走通人生之路的;因为人情是无根的东西,想要固定它,就必须牢牢地掌握它。通晓人情,首先要有一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情感体验。从正面讲,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比如说,你肚子饿了要吃饭,应该想到别人也是如此;你身上冷了要穿衣,应想到别人也与你一样要穿衣。懂得这些,你就懂得了“推食食人”、“解衣衣人”这类最基本的人情大道理了。

汉王四年,韩信平定了齐国,他向汉王刘邦上书:“我愿暂代理齐王。”刘邦大怒,转而一想,他现在身处困境,需要韩信,就答应了。韩信力量于是更加壮大。齐国人蒯通知道楚汉之间的胜负取决于韩信,就对他说:“相你的‘面’,不过是个诸侯,相你的‘背’,却是个大福大贵之人。当前,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在你手上,你不如两方都不帮,与他们三分天下,以你的贤才,加上众多的兵力,还有强大的齐国作后盾,将来天下必定是你的。”

韩信说:“汉王待我恩泽深厚,他的车让我坐,他的衣服让我穿,他的饭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家的灾难,穿人家的衣服要思虑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饭要誓死为人家效力,我与汉王感情深厚,怎能为个人利益而背信弃义?”

过了几天,蒯通又去见韩信,告诉他时机失去了便不再来,韩信犹豫不决,只因汉王对他情深意重。

我们姑且不论刘邦以后如何处死了韩信,但就人情世故而言,刘邦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也在于对韩信所施予的强大的人情攻势。

通晓人情从反面讲,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爱面子,就别伤别人面子;你需要尊重,就不能不尊重别人。但是,在现实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也不是没有人做。

项羽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有“霸王”的美称,却只有霸者的习气,没有王者的风范。他自己想称王,却想不到手下的弟兄也想做官。该赐爵的时候,爵印就在他手中,棱角都磨损了,他还是舍不得颁发下去。

因此,与其说项羽败给了刘邦,还不如说他输给了人情。

学会适时、适当地做人情和还人情

“人情”就像一笔无字的账,有时是一笔存款,有时是一笔欠债。要想人情不变成债,就必须遵循“人情互动”法则,学会适时、适当地做人情和还人情。

让朋友欠你人情并不是太难的事,同样,你也可能欠下朋友的人情。

人情是有来回的,来了人情要会接收,回报人情要会拿捏。如何回报,何时回报,回报多少,从来都没有什么定规。小情不必大还,大情不可小报,如果人情欠久了,难以还,成了负担,心里也一定不舒服。因此,通晓人情世理的人都会懂得人情往来,也懂得努力让自己尽量避免欠下朋友的人情。

《论语》上说:“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说,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了。因此,对朋友的小恩小惠、大恩大惠要慎重,能不接受的尽量不接受,“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这一短,若想再长起来,就必须替朋友办事。

朋友之间来来往往,送点礼物,都挺正常,不在上述之列。带有明显功利目的的朋友,是可以看得出来的。今人与古人不同,今人的生活速度已提高许多,请朋友办事的速度和频率也大大提升。假如一个并不经常见面的朋友却在一天忽然登门,你可千万别奇怪;或者常见面的好友,带的礼物超乎平时的贵重,你也要心里有数。

中国人讲面子,带来的东西你不收,他觉得你不给面子,你再让他带回去,更是有损尊严了,有道是“送礼不要,两头害臊”。因此,你也不能太驳人家的面子,盛情难却,你可以暂时收下,但你必须将这个人情送出去;你要去回访他,带着差不多的恩惠,两下扯平,也不会伤了和气,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不要像孔子那样,收了人家的礼,必须回访,又不想同人家碰面,专找一个人家不在的时刻去,却想不到在路上不期而遇。

朋友托你办事时可能请你吃饭,但吃饭却得预约,这就让你有许多理由推辞掉,但脑筋要转得快些,推辞要讲得委婉、实在、真挚些。避免人情债,要有自知之明。

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事,心中应有数。然而,中国人的面子害死人,有的人就爱打肿脸充胖子,自认为自己特能,朋友一求,马上一拍胸脯,包在身上。更有甚者,明知自己办不成,硬往自己身上揽。

三国时的蒋干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的口才可以同春秋战国联横、合纵的雄辩天才相比。他向曹操自荐,他可以去说服周瑜投降曹操,而且信心十足,青衣小帽,再加一个书童、一叶扁舟就去见周瑜。周瑜岂是白吃饭的?年纪轻轻便能统率百万军队岂是一个同窗的说客可以动摇的?蒋干来至周瑜的兵营,连三句话都没说上,就被周瑜玩得团团转,最后走得也不正大光明,带回的密信让曹操上了当,损失两员大将。

办事千万别逞强,除了办不了,说不定你还会将事情搞砸。办不成的事,要老实地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蒋干就是不懂人情道理的人,他有点自不量力,事没办好不说,居然还上了人家的当。办不了的事就是办不了,朋友之所以来找你,就因为他也办不成,别为你帮不上别人的忙而不好受,与其搞砸了一件事,还不如不背这个“人情”包袱。

做人情一定要把握分寸

大家知道,中国人一般是热衷于做媒的,假如你帮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找到如意郎君,或者帮一个年过三十的老光棍娶上媳妇,这当然是天大的人情,这些朋友说不定会感谢你一辈子。但是,你不能预言,他们婚后的生活是否美满和谐。如果婚后朋友觉得嫁非其人,或是觉得娶不如意,那么感激可能会变成怨恨,甚至连带朋友的家人和亲属,也会把婚姻的失败归咎于你这个媒人。严重一点,还会找你算账,弄得朋友之间反目成仇。你辛辛苦苦做媒却落个浑身不是,岂非太不上算?

又比如说,做保人,也是天大的人情。但是,你为朋友两肋插刀,具保开释,而“友”潜逃,或是你做出担保后,公司倒闭,当保人的你可就倒霉了。

当然,做人情做出祸事来的,只是极少数,但人情白做了,弄得双方都不愉快的事,却也时有发生。

甲欠了乙的人情,后来找个机会还了。在甲看来,两个人的人情已两清,但乙则很可能认为并不等值,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心理不平衡。而甲有可能认为自己欠得少还得多,心理也同样不平衡。这样,甲、乙就可能结怨,甚至结仇。

因此,做人情一定要把握分寸,事前要权衡利弊,有害自己的尽可能不要做,有弊的少做。剔除这几点,朋友的人情,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足。

做足,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得充分。两个朋友,一个求另外一个办点事,另外一个说:“没问题。”隔几天,他给你一个半零不落的结果,你口头上虽不能说什么,但心里肯定说:“这哥儿们,做就做完,做一半还不如不做,帮倒忙。”

做人情只做一半,叫帮倒忙,越帮越忙。非但如此,还会影响被信任度,说话不算数的朋友谁都不敢信赖。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讨好。所谓人情做充分,就是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做得漂亮。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对尤二姐一狠再狠,致二姐最终退到吞金自杀的地步,但她做起人情来,却会一做到底。

林黛玉刚入贾府,并未看到王熙凤,她的登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接下来,她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以赢得老祖宗的欢心,她知道讨林黛玉的欢心,亦是可以让贾母高兴的,于是开始送人情。

又忙携了林黛玉的手,一面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她们去歇歇。”

王熙凤送林黛玉一连串的关心,甚至对她的随从们亦有个交待,但这还不够,她又借助王夫人送了一次人情:

“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刚才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红楼梦》第三回)

此人情本该是王夫人这个舅妈送的,奈何凤辣子技高一筹,她早准备下了,又成了王熙凤的专利。这样一来,林黛玉、贾母可都得买她的账。

人情要做足,做足了才有“杀伤力”;做足人情,要举重若轻;而不能拈轻怕重。

举重若轻,并非叫你像武侠小说里的义士一样,为了朋友,可以倾家荡产,可以慷慨赴死而又一派轻松的样子,那是为了“侠义”,而这里的举重若轻是为了人情。

朋友之间常常有这样的应答:“哎呀,可太谢谢你了。”“咱哥儿们,谁跟谁啊,没事。”

这其实就是举重若轻,朋友找你办的事,若他能办好,也不会来找你了,所以你办成了,就要学乖点,不能“倚老卖老”,一副人家欠了你200块钱的样子。轻松点,不放在心上,会让朋友更加器重和感激你。

一个朋友去找你,让你给他的一个“关系户”找份工作,你答应了,利用职权或人情之便,给对方找到了工作,并且你平时还要给对方以小小的关心、照顾。在朋友面前,你是不应说什么的,你要淡然处之。你用不着担心他会不知道,自有人告诉他。

举重若轻,你还要自己送“货”上门,把人情送给正需要它的朋友,没准你会让他万分感动,涕泪滂沱。

东汉时,有一位名叫苟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知道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他赶了几天的路程,到了朋友所住的城市,却发现这座城市已被胡人包围。他潜入城内,见到朋友,朋友让他离开,他不答应,一定要留在那儿陪他。后来,胡人攻了进来,挨家挨户地查,见到苟巨伯和他重病的友人,当胡人得知原委,竟觉得羞愧,认为自己不懂道义,侵犯了一个崇尚道义的国家,就退走了。

苟巨伯对他的朋友可谓情深义重,这样的人情会叫对方记挂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