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做人没压力
5393800000030

第30章 做人要有高情商(3)

坏心情会使人老得更快,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皱纹增多、头发脱落,会使我们得糖尿病、抑郁症,甚至精神崩溃,它也会缩短我们的寿命。得过诺贝尔奖的医学博士亚力西斯·柯瑞尔说:“不知道怎么抗拒忧虑的商人,都会短命而死。”

因此,我们必须战胜坏心情,要设法摆脱坏心情的纠缠。

《北京青年报》曾报道一些年轻人排解坏心情的办法,叫“情绪化消费”。一位叫丹丹的女孩子,月收入不到2000元。接到男友分手的电话后,她什么也没说,下班后逛遍了北京的大商场,不管有用没用,买了不下1万元的衣服。回到家把买来的东西丢到柜子里,抱着毛毛熊痛哭一场。另一个男青年小张,被单位辞退的当夜,满腹委屈地跑到最昂贵的酒店,要了最昂贵的洋酒,喝了一个通宵,然后被送到医院,花了一生中最多的一次医药费……

遇到不愉快的事心烦、生气、心情恶劣这很正常,我们要设法化解它也是正确的,但不能采取丹丹和小张的做法:原来的愁闷不但没去掉,还添了新的心病。像小张,清醒后他第一个感觉就是:我冒的是什么傻气呀?别的不说,光心疼那一天扔出去的两万多块钱,他就一年没睡好觉。每想起冒傻气的事儿,就要经历一次情绪低潮。这种代价太高了,图了一时之快,弄得自己“民不聊生”。

其实,要化解坏心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一种很超然、很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引发坏心情的事实。要自我安慰,不要长久地陷在已发生的不幸事件中,要多去想想那些能令我们愉快的事。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自寻烦恼者永远也不会寻不着烦恼。”

卡耐基也说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约有百分之九十的事是好的,百分之十的事是不好的。如果你想过得快乐,就应该把精神放在这百分之九十的好事上面;如果你想痛苦,你就把精神头放在那百分之十的坏事情上吧。

读读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诗吧,我们应该像诗人那样,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微笑应对生活中一切令人不快的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痛苦,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就要过去,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做一个内心旁观者

着名作家威廉·史泰隆在自述严重抑郁的心境时,曾有过十分生动的描述:“我感觉似乎有另一个自我与我相随——一个幽魂的旁观者,心智清明如常,无动于衷,带着一丝好奇,旁观我的痛苦挣扎。”有些人在自我体察时,的确对激昂或困扰的情绪了然于胸,从自身的体验向旁边迈开一步,仿佛另一个自我在半空中冷静旁观。

“我在愤怒面前不能自已了!”有人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情绪。

在这种场景中有两个我,一个身临其境怒火中烧的我,一个旁观的我。“旁观的我”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自己,来评判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他与自己之间存在某种距离,是在以一种鸟瞰的方式来打量自己,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潜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实的情绪。

每当你受到刺激需要发泄时,便可试着先强制自己冷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地幻想出一个内心的旁观者,这个人可以是潜在的自我,也可以是另外一个人,想象他就在你旁边,他在注视着你的表演,看你如何发泄不满,而他的内心正在嘲笑你,这时你便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不理智,你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

其实做一个内心旁观者,并不只是在有不良情绪时才需要自我分离,可以随时给自己设置这样一个观察自己的影子,来审视自己一段时间内的行为,中国自古有“静坐常思己过”一说,当你静坐思过时,其实就已经使自己做了一个内心旁观者,此时这个旁观者就会用社会赋予他的一个价值尺度来衡量行为的是非。

宽容、上进、乐观这些都是人们心中向往的正面的品格,自私、嫉妒、愤怒都是人们不屑或摈弃的不良情绪,然而大多数时间人们却被这些不良情绪困扰,因为这些不良情绪合乎人们的生理欲望,极易出现,一种想法就可能导致你的心情陷入某种情绪困境,而人每天大脑要有5万个想法产生,随之而来的情绪状况可见一斑,人之复杂乃至于此,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驾驭,后果可想而知。

而驾驭这些情绪的关键就是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做一个内心旁观者,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别人,其实很多刺激人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换个角度考虑一下,或站在别人的立场做一下换位思考,坏事也许是一个好事,“祸之福所倚”,好多种情况正是因为我们不善于做内心旁观者,被一时的情绪蒙蔽而导致当局者迷,使好事情变糟的。

烦恼时学会安慰自我

阿拉伯人相信穆罕默德在《古兰经》上所写的每一句话,认为那都是上帝阿拉的圣言。当《古兰经》上说“上帝创造你,以及所有的行为”时,他们实实在在地接受下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安详地生活着,当事情出了差错时,也不发那些不必要的脾气的原因。他们知道,所发生的事是早就注定好的;除了上帝,没有人能够改变任何事。不过,这并不表示,他们在面对灾难时只是坐着发呆。

撒哈拉是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住在撒哈拉的阿拉伯人经常受到炙热暴风的考验。

一次,暴风一连吹了三天三夜,风势很强劲,很猛烈,甚至把撒哈拉的沙子吹到了法国的隆河河谷。暴风十分热,吹得人喉咙又干又焦,眼睛热得发疼,嘴里都是沙砾。人似乎站在玻璃厂的熔炉之前,被折腾得接近于疯狂的边缘。但阿拉伯人并不抱怨。

暴风过后,他们立刻展开行动:把所有的小羔羊杀死,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小羔羊反正是活不成了;同时,把小羊杀死,可以挽救母羊。在屠杀了小羊之后,他们就把羊群赶到南方去喝水。

所有这些行动都是在冷静中完成的,对于损失,他们没有任何忧虑、抱怨。部落酋长甚至说:“这还算不错。我们本以为也许会损失所有的一切,但是感谢上帝,我们还有百分之四十的羊群留了下来,可以从头再来。”

曾经有一个记者叙述了自己这样一段经历:

记者乘车子横越大沙漠时,一只轮胎爆了,司机又忘了带备用胎,所以他们只剩下三只轮胎。又急又怒又烦的记者问那些阿拉伯人该怎么办。他们说,着急于事无补,只会使人觉得更热。车胎爆掉是上帝的意思,没有办法可想。

于是,他们又开始往前走,就靠三只轮胎前进。没过多久,车子又停了,汽油用光了。但阿拉伯人并不因司机所带的汽油不足而向他大声咆哮,大家反而保持冷静。后来,他们徒步到达目的地,一路上还不停地唱歌。

住在撒哈拉的阿拉伯人是没有烦恼的。无论在多恶劣的条件下,他们都保持着快乐平和的心境——因为他们学会了自我安慰。学会安慰自我,在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的时候,可以使用精神胜利法维护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图再度振作。这时候,我们不妨做一只豁达的狐狸。

几只狐狸同时走到葡萄架下,却无法吃到葡萄。

第一只狐狸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自己不想吃,走了。

第二只狐狸不断地使劲往上蹦,不抓到葡萄誓不罢休,最终耗尽体力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三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抱怨人们为什么把葡萄架得这么高,不料被农夫听到,一锄头把它打死在地。

第四只狐狸因生气抑郁而死。

第五只狐狸犯了疯病,整天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想想,哪只狐狸的情商更高?

心理学认为,人的好恶和自我评价来自于价值选择,当消极的情绪困扰你的时候,改变你原来的价值观,学会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你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从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这种运用心理调节的过程被称之为反向心理调节法,它常常能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

两个工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盆大半打碎。

悲观的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

而另一个花匠却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

后一个花匠运用反向心理调节法,从不幸中挖掘出了幸运。

很多情况下,人们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遇到同一件事,有人感到痛苦,有人却感受到快乐,情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烦恼的时候,与其在那里唉声叹气,惶惶不安,不如拿起心理调节这个武器,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使情绪由阴转晴,摆脱烦恼。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写道:“要是火柴在你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依次类推……照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

常常听到这句话:“想想你自己的幸福。”是的,如果数数我们的幸福,大约有90%的事还不错,只有10%不太好。如果我们要快乐,就要多想想90%的好,而不去理会那10%。

其实,即使那所谓10%的不好,大部分还是出于自己想象的。如果能突破自己心灵的禁锢,就可以收获不少快乐。

学会制怒

人的情绪中有两大暴君(愤怒与欲望)与单枪匹马的理性抗衡,感性与理性对心理的影响相反,人的激情远胜于理性。一个人必须学会自我调控,高情商的重要标志是:学会制怒,不轻易受到伤害。

人在愤怒时千万要注意两点:第一不可恶语伤人,这不同于一般的对事情发牢骚,它会对别人留下深刻的伤害;第二不可因愤怒而轻泄他人的隐秘,这会使人不再信任你。总之,无论在情绪上怎样愤怒,但在行动上却千万不能做出无可挽回的事来。人在受伤害后最好的制怒之术是等待时机,克制忍耐,把复仇的希望寄托于将来。

有一个小男孩,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让他每发一次脾气都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得多……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说:“从今天起,如果你一天没发脾气就从上面拔一颗钉子下来。”小男孩照着父亲的要求做了。终于,栅栏上面的钉子全拔完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

我们对人所造成的伤害,再多的弥补往往也无济于事,宁可事前小心,而不要事后悔恨。所以在生气的时候,不管怎样总要留下退一步的余地,以免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只顾一时的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殊不知这些伤害就像钉孔一样,也许永远都无法弥补。

愤怒是情绪中可怕的暴君,愤怒行为会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培根说:“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如果你不注意培养交往中必需的情商,培养自己忍耐、心平气和的性情,一碰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即便你有再好的人缘,也会因此全部被“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