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王福特在谈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为了实现愿望,就必须抱定一个座右铭——就是要在心里描绘实现的希望。”所谓心中明确看到“希望”,其前提是已经有愿望的雏形产生。而持有“希望”的信念之后,才能将未成型的“愿望”变为实体。
大多数人为什么没有成功呢?都是因为缺乏持续不断的热忱所致。要获得心里想要的东西,就必须持续不断地抱着希望和热忱,缺乏耐心、随时放弃希望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而集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适当条件,有时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十年,几十年,而持续不断地长时间集中你的“想念”,总有一天它一定会变成集聚你所需要的东西的“磁力”。
“破窗”为什么还要“破”?
一个人一旦被他人尤其是一个集体的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就很难以改变;一个人一旦失败了,往往还要一败再败,各种灾难、厄运会接踵而至,所谓“屋漏偏遭连阴雨,破船偏遇顶头风”。这是为什么呢?有路径依赖的原因。但心理学家作出了更深刻的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
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结果呢?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
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仅仅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为什么会产生破窗效应?是因为思像的吸引法则、相印法则在起作用。我们到一个环境中,如果是一尘不染的五星级宾馆,一幅整洁的图像就会在我们心灵中发生震动,并烙印在心灵深处。这就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注意卫生,不敢随地吐痰等。而如果是在一个脏乱不堪的环境,这样肮脏的图像也会使人产生无所谓的感觉,从而随心所欲地乱扔纸屑等。
破窗理论对人的最大警示是,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旦在你的个人环境、集体环境、国家环境里出现了“破窗”,就往往会一发而不可收拾,一败涂地。所谓“兵败如山倒”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古人一再告诫,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一定要如履薄冰。
相关链接——
想象力制造健康
想象力可以治病,想象疗法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的重视和运用。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想象力是神奇的补品
为了健康,人们乐意把自己当作一个药罐子,却忽视了自己本来就掌握的一种神奇补品——想象力。
想象力并不直接带来健康,也不直接治愈疾病,但是它有助于生活习惯的改变,要知道有80%的疾病都来自于失衡的生活习惯。
慕尼黑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要说服一个人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单单摆事实讲道理还不够,“只有在脑海里想象出具体场景,才可能发生行为方式的变化”。
让我们把握住自己总是有点难:想减肥的人知道自己的体重居高不下,却还是不能克制对甜食的欲望。
与其听医生的话或广告的话却又心不甘情不愿,不如好好挖掘你的想象力来独善其身。
在我们的大脑中,不同的位置储存着不同的感知。有偏抽象的,比如对数字和事实的认识;也有偏具体的,比如对于图像和场景的想象。只有那些伴随着图像和场景的想象可以唤起我们心中真正的情感,对数字和事实的认识没这个效果。
想象唤起我们心中的情感,真正的情感才可能促使我们做出一些真正的决定,并且付诸实际行动,从而改变原来不恰当的生活习惯。
当亚健康者第101遍听医生说“多运动少抽烟”听得十分厌烦的时候,心理医生的建议是:最好动用一下想象力——你曾经在马尔代夫的沙滩上追逐海浪快乐奔跑,你曾经和情人一起躺在铺满玫瑰花的浴缸里露天沐浴,抬头看见了满天的星星。这些“健康场景的想象”有利于你更好地采纳医生的建议,用美丽的想象替代枯燥的医嘱,感召你真的去自律,从而获得健康的身心。
一位加拿大医生进行了有趣的实验,也证明了想象训练的效果。他对接受过心脏手术的儿童分别进行了身体康复的实际运动疗法和想象训练。具体做法是:
将这些儿童分为两组:进行实际运动疗法的一组的训练,包括低强度慢跑和柔软体操等;而另一组不进行任何实际的运动,只是进行想象训练,也就是每天想象自己正在慢跑的情景,或是在美丽的绿色农场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都充盈着新鲜氧气时的情景。结果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两组儿童的身体状况没有任何不同:他们的体重下降,脂肪减少,并且血压降低,肾上腺素的分泌也明显减少。心电图也无法分辨出两组儿童有任何差别,得到的都是正常的曲线。
想象疗法不是唯心的,心理学家认为,大脑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某种尚未被人了解的渠道,想象可以使免疫机能得到改善,从而有效地抑制疾病。
也许你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就像电影厂仓库里尚未剪辑的素材片,零零碎碎,需要它们的时候就找不全,能想象出的场景不超过10个。有几个培养想象力的简单方法:
准备素材:准备一个现成的“想象图片库”。可以是一本相册,收藏着你认为最美好最震撼的照片。比如旅行途中看到的日出,万朵云霞镶上金边;比如在竹子上刻下的你的名字,雨水深深浅浅沁入了你的刻痕……这些“不俗”的场景不是一下子就能想象出的,准备一些“想象成品”,可以直接、迅速地打动你。也可以是几部奇幻的电影,几支脱俗的MV,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超现实纪录片”——《鸟的迁徙》、《帝企鹅日记》。
听古典音乐:听莫扎特的曲子,直接触摸他的情感,会使想象力变得敏锐。
在书店立读:抽空逛逛书店,看着书名来推想书的内容。
积极的想象还有助于消除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例如在面试、大考前,想象自己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接受某个CASE后,想象自己所向披靡一气呵成;和朋友相约旅游,想象大家一起其乐融融;想象克服困难的情景;想象取得成绩受到嘉奖的情景……
别以为这是想入非非,想象的时候,你受到了激励,安定了情绪,获得了自信。
美好的想象是我们最好的补药,不仅免费,还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服用。所以我们过节不收礼,只需运用想象力。
在安静放松的时候,发动你各个感官,一起投入绚丽多姿的想象吧。
想像训练加快中风康复
美国医生日前声称发明了一种想象训练法,此方法可以加快中风患者康复的速度。
美国西北大学的詹尼弗·斯蒂文斯博士与他的同事们设计了一个方案:首先让中风病人看着计算机屏幕,上面有一只手在做动作,然后让他们想像自己麻痹的那只手能够做出同样的动作,当然这些动作都是在人手的正常活动范围内的;接着,让病人面对镜子,模仿计算机中演示的动作,活动没有中风的那只好手,由于镜子里的像是左右颠倒的,因此在病人看来,就像在移动另一侧的病手。与此同时,病人还要在脑海中配合想象病手的活动动作;最后一步,让病人按照计算机里演示的动作,活动中风的手或胳膊。
研究者发现,经过这一套练习,病人尽管仍然在活动肢体时有一些问题,但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医生们认为,病人想象自己麻痹的手能够自如活动,有助于大脑恢复对于此病手的控制,尽快从中风中康复。
斯蒂文斯博士进一步解释说,模仿动作和想象动作分别刺激了人脑中的动作执行和动作表象区域,增强了这些区域的活动,因此有助于这些脑区尽快重新控制麻痹的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