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想象力统治世界
5388200000043

第43章 “新能源”拯救人类(1)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彪炳史册,那么,人的“新大陆”在哪里呢?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概念谈起。

思想是人的精神的花朵,是大脑产生的最奇怪的运动形态。思想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提法,那么,为什么又要提出“思像”这一概念呢?思像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这要从脑科学、从右脑理论的诞生和发展谈起。

当前,全世界的科学界和教育界都越来越重视对脑科学及思维科学的研究,人类已进入了一个人脑认识自身、思维认识思维的科学时代。认识自我、认识大脑、认识思想(思维),已成为科学前沿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

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十分关注脑科学的发展并采取一些重大的战略措施予以扶持。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在全球开展了“脑的十年”运动,旨在促进脑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美国国会已将“脑研究十年”批准为法律执行,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成为其“脑的十年”。欧洲共同体也制定了“脑研究计划”,日本、俄罗斯等科技发达的国家还专门组织人力加强对脑机能的研究。在开发人的右脑机能方面,美国、日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微小的人脑构成庞大世界的中心

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的着名脑能专家詹姆斯·怀特先生的专着《现代人的思索:脑能革命的辐射与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20世纪末在脑能开发方面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引起了巨大反响。怀特提出了一个令全世界震惊的观点:“微小的人脑构成庞大世界的中心。”这个观点是激励人心的,为我们找到了人的中心、世界的中心。原来,人脑的智慧具有如此强大的魔力!

人脑是什么?它是一个没有工人的工厂,它创造人的思维、知觉、判断、理性、感情、兴奋和抑郁。只有健全的大脑,才能营造立体的成功的人生。

那么,人脑又是怎样运行的?运行的载体是什么?人的突破、脑能的跃进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21世纪是右脑开发的世纪

1981年,从事了近40年人脑研究的R.W.斯佩里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后,引起了全球脑科学研究者的强烈共鸣和深入研究。现代人求知学习偏向左脑,而忽略了右脑的开发。

随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要用尽左脑。就像在地球能源快耗尽之际发现了无尽的新能源一样,在左脑即将耗尽之际,却发现了“新能源”——右脑。原来左脑可用的只占5%~10%,还有90%~95%的潜能储藏在右脑,右脑功能被发现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一件大事。

人类潜在智商都有2000,但现代人一般是49~152的智商,一个人智商若在140以上,便可被称为天才,所以200智商的人更被捧为超级天才,可是离潜在的2000智商也不过是一成而已。

一般人都有2000的潜在智商,可惜未被充分开发出来。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发挥出来的智商通常不过5%~10%,这意味着其余90%~95%的潜能都在睡觉,真是太可惜了!

但是一般人只要经过训练便能发挥其应有的智商。如美国、日本专家对有智力障碍的孩子进行右脑开发训练,不但使其恢复智力,而且学习成绩还高于一般未受训练的学生。

其实,右脑潜能的发现,不过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很多先进国家的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右脑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人类发现右脑潜能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在寻求右脑发达的人才时比挖掘宝藏还积极。如今在西方国家,有些企业甚至专找“异想天开”类型的人才。

国内一些企业渐渐开始重视这一趋势,求才倾向于右脑发达的人。

由此可见,在21世纪里右脑未开发者显然是落伍者。右脑开发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21世纪是开发右脑的世纪。

大脑是怎样运行的呢?

“人脑是地球、宇宙的全息照片”,这是脑科学研究者作出的一个重要推论,引起了巨大反响。

根据全息论,人脑跟全息照片是同一原理。全息摄影能将整体的任何部分、任何片断都摄下来,产生一种真正的三维空间效果。假如你拍摄一张桌子,然后把照片撕碎,每一个碎片显示的不是这桌子的部分,而是显示桌子的整体。科学研究者和心理学家们考虑,全息照片应当与人脑相似。他们坚持认为,人脑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工作的——它的每个部分,甚至小到一个脑细胞,都可能反映整个大脑的活动。而且人脑是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全息照片。约瑟夫·契尔顿·皮尔斯在《奇妙的幼儿》中写道:“新生儿的大脑,作为一张全息照片的碎片,必须接受地球全息照片的感光,并与地球相互作用,以达到清晰化,或者说调整好人脑照片的焦距。如果把一个初生儿的大脑隔绝在屋子里,不让它与地球相互作用,那么清晰化就不可能达到……人脑越是长大,越是精致,全息效果也越好,人脑与地球相互作用的智慧或能力也越大。”

另一位心理学家普里伯姆(KarlPribrun)把这种全息摄影的纪录进一步引申,他认为:假如人脑中真有这种全息照片,那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信息频率在人脑中储存事物。然后我们就可以用线性的或空间的方式把这些信息读出来。线性的方式是在一段时间内陆续进行的,空间方式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空间和时间并不存在于大脑中,它们是从大脑中读出来的……全息照片的每一部分包含着整体。这样,全部信息都在其中了,只是观察的方法和观点略有不同罢了。

既然我们的大脑是对地球、宇宙的全息摄影,底片就存于脑中,那么,摄影、摄像就一定是大脑运行的重要方式了,也可以说,通过使大脑摄影、摄像、拍照,可以数以百倍地提高用脑效率。那么,大脑的摄影、拍照功能又是怎样运行的呢?

人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就如同录像带的工作原理一样。信息是以某种图画、形象,像电影胶片似的记入右脑的。所谓思考,就是左脑一边观察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把它符号化、语言化的过程。所以左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质,它负责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换成语言。

被人们称为天才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可见,我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首先需要右脑非语言化的“信息录音带”(即记忆储存)描绘出具体的形象。

左脑的功能可以为电脑取而代之,那么人对大脑的开发的必然选择就是开发右脑、启动全脑了,而右脑的功能突出地表现为类型识别能力、图形认识能力、空间认识能力、绘画认识能力、形象认识能力,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像”。有的心理学家称为心像或心理图像。

从电脑看,它的运动状态主要是软件上的信息,权且将其称为“思想”吧,也就是左脑呈现的功能。那么右脑的以呈“像”为主的功能,我们称其为思像。思像主要指的是右脑的运行状态。

如果说右脑有个软件的话,那么这个软件就是思像,它区别于左脑的软件——思想,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提出“思像”这一概念,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说思像是右脑的软件、思想是左脑的软件,并不是说思想与思像、左脑与右脑就毫不搭界,彻底区别开来,而是思想与思像、左脑与右脑是相通相连的,其逻辑语言功能也好,显像功能也好,并非单独左脑的运动或单独右脑的运动,而是左右脑并用的全脑的启动。如果把左脑、右脑割裂开来看,那就错了。因而,“思像”这一概念的提出,一是考虑了右脑的“像”的功能,二是同时考虑了左脑的语言逻辑功能,其中以“像”为主,也就是说思像包含着“思”与“像”两重意思。“思”指语言逻辑,“像”指思像。这样,思像反映的就是以启动、开发右脑为主而带动、激活全脑的用脑过程。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脑科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大脑尤其是右脑的认识不断深化。美国艺术家兼教育家奈德·赫曼提出了一种新全脑理论,同时开发出相应的全脑技术。这种全脑理论重视了脑部的边缘系统。脑部的边缘部位是个相当小而复杂的组织,分布在大脑的左右两半边。这部分组织在人脑上是看不见的,只有将脑部细细解剖开,才可以发现。边缘系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被称为“大脑中的大脑”。这种新全脑理论不是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而是分为左上脑、左下脑、右上脑、右下脑四个象限。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多项大奖,被誉为是“划时代的贡献之一”,同时相应的全脑训练已在全球推广。

思像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

要给“思像”下个定义,让我们首先追溯一下“直觉图像”和“心像”这两个概念的来历。

关于右脑的心像,从1879年心理学家蓬德在莱比锡大学开设心理学实验教室,到1910年前后,都是当时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但是这项研究自1913年中断,直到20世纪80年代,心像才重新被重视、研究。现在心像心理学的研究虽然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实际情况却是各种研究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目前的心像心理学,虽然认为产生逼真的心像(像相片一样清晰可见的心像)是右脑的属性,但却又认为这种属性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

直觉图像这一概念,起源于一堂生物课。

1917年,德国一位中学生物教师奥托·库洛某天在教室黑板前让一个学生解释蜘蛛是如何结网的。学生的描述非常生动,仿佛在边看边说。老师觉得不可思议,就问:“黑板上有什么东西吗?”那个学生回答:“黑板上有蜘蛛。”其他学生也都说看见了。老师一检查,发现40%的学生都能看到蜘蛛在动的栩栩如生的样子。库洛博士把这一发现报告给了自己的老师——爱尔里希·伊恩休教授。真正的直觉图像的研究由此开始。

直觉图像这一概念就是伊恩休教授于1909年命名的。他发现60%的12岁以下的儿童都具有这种能力。

所谓直觉图像,就是这样一种现象:过去的经验不是单纯地被想起来,而是从感觉上明晰地再现,并按照其字面意义出现在眼前的一定位置上。

心像与直觉图像都是右脑的能力,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却只是少数人才拥有的。

而思像是这样一种能力,就是努力把大脑思考的一切事情、一切内容、一切过程,都图形化、艺术化,努力在头脑里拍照、放映,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是努力启动右脑、使用全脑的一个过程。

因此,也可以说,所谓思像,就是人的全脑运行的状态、模式,就是抑制左脑,而尽可能地开发和使用右脑,使右脑显像、照相的过程。

思像包括我像(即自我意象)和他像。他像即对他人他事形成的思想图像,思像的最高表现是原型。

人通过思像训练,会越来越好地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右脑的成像能力会越来越强,称为心像。这里所说的“心像”,并不是那种笼统地想象时的心像,而是指像照片或者像电视那样可以明确把握的图像。

关于心像的研究,日本的七田真教授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他通过开设右脑教育课堂,使众多的儿童开发出了心像能力,什么心灵感应、预测,都成了寻常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不用心像这一概念,而用思像,就是为了区别开来,使思像训练,着眼于变以往的线性的、理性的思维为主而成为直觉的、图像的思维为主,变以使用语言、死记硬背为主为以使用形象和运用照相记忆、图像思考为主。

思像训练不侧重开发特异功能,而是着眼于人们激活右脑、使用全脑,就是让每个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能学得会、做得到。

思像这种全脑用脑方式,要求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思考何种问题,都要运用图像、照相、摄像,把思想活动变成一种艺术化、操作化的活动,把难以捉摸的思想变成一种可以具体化、操作化的工具,人们就可以运用这一神奇的工具去认识和改造自我、认识和改造世界了。

人与人之间、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就在于对人自身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落后国家最大的浪费不是别的,正是人力资源的惊人浪费,而发达国家做得最好的就是合理开发利用了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切入点就是人的头脑、思想、观念。

观念进步绝不亚于任何技术进步对社会产生的作用。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通过对六个国家的深入研究发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以后的社会国民收入的增长。正如凯恩斯所说:“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

而观念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是思像,也就是思想成像,变成清晰的图像,又转变为行动、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说,是思像这个神奇的工具能够起到改变历史的巨大作用。

开发自我,开发人,把国家现代化的关键置于人的现代化上,把人的现代化的关键置于心灵(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上,是当务之急。因为人有着巨大的潜能,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人只不过运用了自身能力的1%,开发潜能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日益重大的课题,那么,如何开发潜能呢?

要开采金矿,就要运用各种工具;没有工具,仅凭双手和想法是不行的。同样,开发潜能宝藏也需要合适的工具,那么,这工具是什么呢?有这样一句名言:“好的思想需要更好的思想来管理。”也就是说能够真正管理、控制、开发自我的唯有思想本身,而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要用思想来管理思想,如何操作呢?可靠的途径就是使虚无缥缈的思想有形化,使其变成具体的形象、图像,这就是思像。思像是右脑的功能,它是左脑功能的10万倍,足以能够管理、开发好以语言、数理逻辑为主的思想。

右脑的神通

科学家发现,右脑有五大神通:

第一,右脑是祖先脑。为什么要称右脑为祖先脑呢?因为,通过遗传因子留给后代的全部信息都被保留和储存在右脑之中,因而右脑被称为“祖先脑”。右脑储存的祖先遗传因子,随时随地都向后代留下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习惯,这也是右脑的主要功能之一。与右脑有别,左脑是储存着出生以后所有信息的“自身脑”。

第二,右脑是无意识脑。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主要是右脑的功能。

第三,右脑是节能脑。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能高效率地工作,这是与它独特的处理信息方式密切相关的。右脑储存的信息是左脑的10万倍,这使得它处理信息的方式与左脑截然有别;右脑用表像思维,左脑用词语思维;右脑信息处理机制是空间依赖的、同时的、并行的,左脑是时间依赖的、序列的、串行的;右脑是形象的、直觉的,左脑是逻辑的、理性的;右脑是描述的、模拟的,左脑是分析的、数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