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5383300000063

第63章 成为专家型的教师(3)

专家型老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转换上更加灵活。显性知识是指经过科学系统整理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指那些保存在个人头脑中的、尚不规范和未经论证的、零散的经验或知识,它们往往以个人的诀窍、习惯、信念和技能等形式呈现,具有不易传递、不易保存和不易被掌握的特点。有人将知识的总量和存在方式形象地比喻为“海上冰山”,认为显性知识是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海面以下的冰山底部。

在教师的大脑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相互存在的。与一般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特别具有将“实践知识理论化”和将“理论知识操作化”的本领,这使得他们的两部分知识之间能够更多地发生转化、互相补充。专家型教师之所以擅长于将两类知识进行转换,主要是因为他们善于思考。

一方面,他们能对自己的教学经验保持一种批判性,使自己的隐性知识获得理性;另一方面,他们还会不断地将所学到的新理论运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之成为个人实践经验的一部分。这种转化,让他们能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较快地实现转化和互动。

对专家型教师知识并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而是力求对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专家型教师应围绕学科教学整合自己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其他有关知识,并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对其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使之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大。

总之,“像专家一样的知识”并非指专家型教师拥有什么特殊的知识,而是指他们拥有比一般教师更详尽、更丰富、组织得更好且转换更加灵活的专门知识。

(3)要虚心学习,不耻下问

“善问者能过高山,不善问者迷于平原。”教师也需要不耻下问。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教师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知识,向别人提问寻求答案是最便捷的路径。有了不懂的事情不请教,不懂的事情还是不懂。有不知道的事情通过请教知道了,是知识有所增加,是个人水平的一次增加。教师从事的职业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必须广,所以教师必须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因为教育是随时在变的动态行为,没有一模一样的重复教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刷新自己的学习记录,才能在变化的教育中,立足主动,才能因时因人因地自如的实施教育行为,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给学生与时俱进的知识和学问。

其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生活狭隘而单调,这种狭隘可以使教师远离社会的浮躁,可同时也远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但是教师的心灵世界不能狭隘,不能成为不知世务的书呆子。教师要多多请教,开阔视野。

教师不耻下问的意义,还在于贯彻言行一致的原则,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的任务不只在于教书,还在于育人。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莫过于以身作则,教师既然提倡学生勇敢提问,自己也要有意识的做出表率。

4.教师是一位主动的学习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学习非常重要,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更是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我们身体没有营养,就会生病、瘦黄,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就是所谓的“身亡心未死”,我们的灵魂没有营养,就会犯一些道德上、品德上的错误,严重的会人性堕落、丧失,就是所谓的:“心死身未亡”。

教师学而不厌的目的,是为对学生的诲人不倦。

老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国古代教师这样要求,学生也是这样做的。在今天的新形势下,教师孜孜以求,好学不倦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在飞速地发展,我们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他们大多头脑敏锐,视野开阔,见识广博。教师即使博学,也难免会有回答不上来的尴尬。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教师要永葆生机并保持心灵的强大,就必须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否则会在教学中出现“江郎才尽,捉襟见肘”的尴尬。教师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桶水”的要求,而应该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能博观而略取,厚积而薄发。

教师常被看做是知识的化身,没有知识就不能为师,所以,知识修养是教师赖以实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赢得学生尊重、树立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首先应该是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人。而学生常常又会因崇尚教师广博的学识,从而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并产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上海北郊学校校长郑杰说过,“学校不是一个‘霸占知识’的山头,老师不是山头上的‘山大王’,学校更不是一座庄严的‘神庙’,老师也不是神庙里的一尊‘天神’,什么都知道”。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探寻求真的过程是漫长的。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绝对的永远正确的知识供人们“顶礼膜拜”,在学校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声称自己是知识的富豪而拒绝学习。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繁复的工程,它要求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应该学识渊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解答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教师只有掌握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教学才能越走越畅通。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了解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善于接受新观念,勤于汲取新知识、新信息,让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以不断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

另外,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必须具有较高层次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人文素养乃是指教师的精神世界及其兴趣、爱好、品格等。一个没有高尚精神生活,对真善美没有强烈追求的人,不能在学术上作出重大的贡献。

而在现代社会里,青年学生智力发育和身心发育异常迅速,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触知识的渠道也空前广泛,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知识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因此,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应该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但也要注意:

知识储备不能仅仅局限于实用。教师的职责并不是一味地将某一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要丰富。不能认为学生只需要一碗水,教师也只有一碗水。如果学生需要的一桶水,一桶米呢?你有吗?你没有怎么办?

教师在教学中,有时会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时教师虽然不是擅长这方面知识的人,但也应该懂得一些。只研究专长的知识,而不知其他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也会遇到捉襟见肘的尴尬。

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它有规律可循,但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可依。我们面对的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学生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靠固有的经验去适用一切学生。在此,我们不妨从“驴子驮盐”的故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案例精选

[描述]

有一只驴子帮助一位商人驮货物。第一次它驮的是盐。盐很重。到了小河边,驴子觉得这袋盐重得实在不行了想偷点懒。而且河边很滑,长满了青苔,驴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到了河里。它好不容易才爬了起来,这时他发现背上的盐轻了好多。商人埋怨驴子,你毁了我好多的盐。驴子才不管呢,反正盐很轻了,它轻轻松松就到了家门口。第二天,商人又带驴子去运货,这次运的是棉花。虽然棉花很轻,但棉花若湿了,聚起来就会很重,驴子不知道这些,以为到了小河边再摔一跤就没事了。于是,真到了小河边,驴子故意摔了一跤且大喊“哎哟”!驴子想今天我要在水里多待一会儿,让货物轻一点,不然的话,货物一定轻不了多少的。谁知等驴子想站起来时。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因为棉花吸了水,驴子“哦哦”叫了两声就被河水淹死了。

[点评]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驴子不知道变通,迷信于以往的经验,结果丢了性命。有许多老师兢兢业业十几年,但是教学水平并没有任何的长进,这是为何?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总是凭着过去的经验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学生。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绝对不能固守个人已有的经验,需要不断地改革学习,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仅教书,还要“育人”,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教师不能只在学生面前像个老师,在学校像个老师,而应该在任何时候都体现教师应有的素质和知识。

教师给予的是有限的,而学生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因此,教师应终生学习、终身教育、终身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刷新自己的知识。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时时自励,追求卓越,完善自己。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教育所抛弃,才不会做一个“误人子弟”的老师。因此,人们常说:“要想学生好学,教师必须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