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5383300000018

第18章 缔造融洽的师生关系(4)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办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很难分清楚是哪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这样就是处在“无责任”位置上。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教师就抱有“无责任”的这种思想,他们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今天不高兴,让学生自习;明天喝醉洒,让学生自由活动。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和刺激性。而且,目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较低。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我们可以看看2004年全国优秀教师黄静华的事迹。他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案例精选

[描述]

在学校里,黄静华最受孩子们欢迎,走到哪里,都会有学生跑过来亲昵地聊上几句。天冷的时候,黄静华常会帮学生暖手,学生也会主动帮老师泡好热茶。当黄静华很晚离校时,班上就会有学生带点心给她吃……

黄老师爱每一个孩子,所以每一个孩子都爱她。父母下岗的女孩发现黄静华悄悄帮她代付了牛奶费;迷恋武侠小说的男孩会收到黄静华赠订的《奥秘》和《飞碟探索》;沉迷网络的孩子会在网上“巧遇”黄静华并聊起如何健康上网的话题……

1972年,二十岁出头的黄静华从安徽农场调至尚文中学当老师。当时她的想法很朴素:“在我学生时代遇到过许多好老师,我长大后也要做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让学生像我一样感受幸福。”这个最初的愿望成了她日后三十多年的动力。

黄静华始终记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使她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营造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小陈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失去母爱的童年使他变得较为自私,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一次黄静华跟他开玩笑:“你为什么老想着自己呢?”他坦然地说:“别人都有妈妈的关心,我没有,只能自己关心自己了。”黄静华没有责怪孩子,而是摸了摸孩子的头。

小陈过生日了。黄静华送来了一本影集,希望能在影集中留下他茁壮成长的身影。孩子的眼眶湿润了。此时,黄静华又鼓励他写入团申请,让他加入了“雏鹰假日小队”。在小队长期为孤寡老人郑奶奶服务的过程中,小陈变了。他懂得了只有在付出爱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地体会爱。这样,小陈不仅成为小队的积极分子,而且和许多同学交上了朋友。

三十多年来,黄静华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家访”。五百多位学生中,接受家访最少的不下十次,最多的达到三四十次。黄静华也吃过无数次的“闭门羹”,但她从没有放弃。

小蒋的学习成绩很差,而且放学总不愿意回家。经过数次交谈,黄老师发现,原来小蒋的父母成天在狭小的房间里打麻将,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良的家庭环境使小蒋集中不起精神投入学习。黄静华与小蒋约定每天陪他回家,和他一起做作业,有不懂的就问老师。小蒋开心极了。

第一次推开小蒋的家门,黄静华惊讶了:十几平方米的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张麻将桌,父母和邻居埋头“筑长城”。父母见老师来了,抬了抬眼没吭声。黄静华简单地整理了屋子,腾出一块学习的空间,和小蒋一起做起了作业。一天、两天、三天,家长无动于衷,黄静华仍坚持不懈。

整整一个月过去了,家长终于坐不住了。那天,黄静华和小蒋推开房门,屋里窗明几净,麻将桌换成写字桌,还放上了一堆书和学习用品。父母走过来,紧紧握住黄静华的手说:“黄老师,让您费心了,我们真对不起您,也对不住孩子,以后我们再不打麻将了。”黄静华会心地笑了,她说:“今天我是来告诉你们好消息的,小蒋在船模比赛中得了第二名,现在成绩也上去了。”

黄静华正是基于以她对学生的高度责任心和对学生甘愿奉献的爱心,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教学成就。

[点评]

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教师职业需要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对学校的热爱是一种内驱力,驱动教师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随时注意研究学生,自觉地尽职尽责。

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育是病态社会的根源。所以教师不要逃避责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只有这样才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8.选择合适的角度和位置看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学生的行为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于是,我们抱怨、责怪学生。其实,距离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站得太高,离学生太远。

案例精选

[描述]

妈妈带着五岁小宝宝逛商场。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孩子却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说害怕,哭闹着要回家。妈妈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使孩子害怕的东西——腿。那一条条大人的腿不停地从孩子眼前晃过。孩子眼里全是腿,难怪他会那么不安。于是,妈妈连忙带着孩子回家。

[点评]

如果这个妈妈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也不知道孩子害怕什么,也永远不会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眼里的世界有着如此的不同。教师之于学生也是如此。教师要学会站着看学生身高,坐着看学生眼睛,蹲着看学生心灵。

一位小学老师以他切身的教育体验写下这样一段话:

“啊!可爱的孩子们!当我蹲下身子变得和你们一样高时,发现了你们的天真,发现了原本幼稚可笑的东西并不幼稚,也不可笑。当我蹲下身子,走进你们的世界时,发现是如此精彩,如此奇妙。当我带着浅浅的微笑、真心的赞美、鼓励的眼神、亲切的问候走进你们的世界时,你们送给我的是享受成功的喜悦!”

虽然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很伟大,但这并不代表老师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都会。而学生虽然是被送到学校里来的学习者,但有可能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远远超过老师。因此,老师应该不耻下问。

案例精选

[描述]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拉小提琴,一只手僵硬地摁在琴弦上,忽然一个稚嫩的声音胆怯地说:“老师你不会拉小提琴啊!连指法都错了。”这时我并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尴尬,反而很真诚地回答道:“是的,张老师的确不会,你能教我吗?”孩子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睁大的眼睛似乎在说:老师竟然要跟我学?我继续地鼓励她,并用祈求的口吻说:“求求你了,教教我吧。”最后她答应了,从她蹦蹦跳跳跑进教室的样子来看,她一定是为能做我的老师而兴奋不已。第二天,她就带来了琴谱,并与我约定每天中午吃完饭教我学习。

到时她教,我弹。这一举动又引来了许多会拉小提琴的小朋友。在我的支持和鼓动下,他们也一起加入了培养我的行列。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我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待人处世的耐心以及自信心。

——一位教师的自述

[点评]

蹲下来看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尊重。哪怕面对的是学生的错误,甚至是有些幼稚、荒唐的言行举止,保护好他们的自尊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马卡连柯也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燕赵都市报》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因住宿费没有及时交上,河北故城县赵行小学五年级学生亮亮以“大人忙没有拿来”为由而没有及时交上住宿费,班主任张老师说他没记性,竟让他自扇耳光以“长”记性,还让亮亮弯腰钻到自己的裤裆里。赵行小学一负责人称,学校已经对张老师给予了批评,亮亮已在校上课,他希望此事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教师动辄体罚学生,对学生造成了精神侮辱、人格伤害,对教师来讲则是违法行为。1986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更不能对他们进行人格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