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造就一生
5359200000009

第9章 交际中的口才技巧(3)

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求人办事的时候。但许多人爱面子,一般不愿轻易向人开口,求人办事的话更不知怎么说起。求人办事,你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能言善道,会使你顺利地达到目的;而笨嘴拙舌则可能使原本能办成的事化为泡影。

求人办事时的交谈语言,既要看对方的性格,又要注意时机和场合。对性格外向,擅长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交谈,他也会畅所欲言:而性格内向,胆小敏感的人就应当换一个环境,放在室外避人的地方才比较合适。

求人时交谈,不能一味谈自己的事,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后,最好先诚心诚意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善于求人的人,很注意礼貌用语,不用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题。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即使你事后想弥补,那也来不及了。所以,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应注意一些不利于事情办成的语言禁忌:

(1)不中听的话

求人时就要使对方产生好感,所以,你必须言语和善。尤其是那些一向心直口快的人,更要深思慎言,不说让人生厌,和惹人不快的话,那样是会事与愿违的。

(2)令人感到沮丧的话

既然去求人,就处在比较卑微的位置。在出现困难和危难时,如婚姻不睦;事业不顺;孩子没有工作等情况,往往使人心力交瘁,情绪低落,在和周围人的交往中,会有意无意地说一些情绪沮丧的话,这是很不得体的。

因为他容易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引起对方的不快,也易造成你们的话不投机。

(3)贬低自己的话

有个别求人者喜欢用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其实不然。这时候,你的谦虚在对方看来却是一种畏缩。谦虚要用对地方,不能自贬的时候,还是实事求是更好一些。

(4)担心、怀疑对方的话

求人办事的人,往往意愿都比较迫切,因此,容易说一些急于求成,催促对方的话,猜疑对方能力、权力和身份的话,表现自己的担心和情绪低落的话。这些话暴露的多是一些负面意识,因而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是应尽力避免的。

(5)模棱两可的话

既然是求人办事,就把话挑明,以引起对方的共鸣,说话模棱两可,使人鼓不起精神,会使对方失去兴趣的,这也是求人办事的大忌。

(6)命令式的语气和措辞

托人办事,即使是关系很密切的人,措辞、语气也要适度,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如“你必须帮我办”、“一定要完成”等,这样说,有时会强人所难,让人难以接受,而要说:“请尽量帮我一把”、“最好能帮我干到底”,给人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果是当时难以答复的问题,就要说:“过两天给我一个信儿好吗?”或者“到时我去找你,请你费心”等,托人办事要给人留下一个充分考虑和商讨的时间,让人可进可退。

用技巧说出难说的话

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或者这件事情和自己有直接关系,或者这件事情与自己的身边人有关。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会让我们的生活陷入被动的局面,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口才,会把这一切变得十分容易。

在办事的时候,由于时机与环境的限制,个人的见解与看法有可能难以言表,但对于重要的话又不可不说,否则便阻塞了沟通的渠道,这时,只有用机巧的说话方式导入,才能将话说出口而不觉为难。

(1)声东击西,委婉开口

倘若我们的朋友、长辈不慎有所差错,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便当面指出,有口难开时,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方式,也就是用提醒身旁人的方法,使朋友、长辈能自己慢慢察觉,而后纠正过失。如此一来,不但能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更能替他们解围,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在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情、特殊的兴趣与不同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与人沟通上,常常会产生观念上的冲突。所以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好地让对方接受,实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课题。

当我们的意见和观念与人不同时,首先,应当给予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表明我们已接受了他的观点,尔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和谐地交流了。

比如,当对方表达了他的观念,而我们无法认同时,我们可说:“不错,你的看法细密周到……但我认为在那种场合应……”不但能表现出自己的涵养,又能坚持自己的立场。

再比如,在交涉有关钱财问题时,不论这问题属于公事,或属于私利,为防止冲突的发生,最好的方法便是利用“正当的名义”,也就是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来掩饰“自己的需要”,即使最终的目的仍是为了自己,也能冠冕堂皇地义正辞严一番了。

凡此种种,皆是我们立身处世所不可忽视的。

(2)注视对方眼睛,大方开口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一个人的灵魂之窗,可说是传递人类心灵语言的重要工具。通过眼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意;通过眼神的交流,也可交换彼此的感受。

“言有尽而意无穷”。放在说话技巧上也恰到好处,因为有时语言无法完全表明我们的心思意念。在这种情形下,彼此心灵间的沟通,就必须靠彼此眼神的交流。因此,无论是要拒绝别人,或是责备他人等等,不妨也试试此法,也许更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眼睛既是灵魂之窗,当然我们一切的言谈,不论是请求、询问,还是劝诫,都可从眼神及态度上表现出来,随着视线高低的不同,说话的语气自然不同。若是我们为了答谢别人的恩惠,我们的视线应是由下往上注视,用一种澄澈的眼神向对方表示感谢,并随着眼光自然地说出感激之言,别人就会体会到你的由衷之言而感到十分高兴;如果我们因错误而需得到别人的宽容,应在主动承认的同时,视线向下并说出道歉之语,也会得到别人的谅解。

(3)注重仪容礼节,诚恳开口

身为现代人,必须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彼此互相扶持,由此共谋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须依靠一个条件,那就是——亲切热情的态度,端庄大方的举止。

比如说,一个态度亲切、举止端庄的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必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反过来说,若是我们看见一个举止粗野、蓬头垢面的人,即使有满腹经纶,也会让人敬而远之。由此可见,只有在说话技巧与合宜的举止的充分配合下,才能圆满达成彼此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要求别人要有礼貌,要守秩序,然而有时自己却疏忽了。这个社会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社会,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因此,只要我们处处以礼待人,诚诚恳恳,那么在打交道的时候便更能轻松自如。

“磨”的魔力

“磨”在求人办事中有着神奇的魔力。这种方法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有时只有这样才能办成事,因为有时候,对方因种种原因不同意办理此事,而此事又是自己非办不可的,这种情况下只能“磨”了。那么,怎样才能“磨”到点子上?

(1)发挥“笑脸”威力

始终做到彬彬有礼,摆事实讲道理也要笑容满面,并要经常出现在能让对方看到的场合。例如,他的办公室、家里等等,而且每次都要准时无误,让对方感到好像是在上班一样,一到点就赶来了。这样,对方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总能看到你,也就总能想到你的事情了。

(2)有策略,运用煽情的手法

引起对方的注意,能感动人,要积极主动地向对方解释,与对方沟通,不间断地软化对方的意志。因此,必须是全身心投入,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3)“磨”不是耍无赖

等待对方尽快给予答复。不要让对方感到你是故意找麻烦,故意影响他的工作和休息,要尽量通情达理,尽量减少对对方的干扰,这样,才能磨成功。磨可以不露锋芒,不提要办的事,只是不问断地接近对方,使双方关系渐近,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你,同情你,从而产生帮助你的意愿。也就是说,你想办法与对方接近或与对方家人接近,并通过各种办法与他们搞好关系,从感情上贴近。这种感情上的磨,对方是难以拒绝的。

有些领导喜欢让人磨,不愿轻易同意任何事情。你磨他,使他从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即权力欲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去磨,怕苦怕麻烦,存有虚荣心反会被对方见笑,他会说:“本来他再来一次我就同意了,可是他没来。”

根据不同情况说出请求

孙武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话求人,不能不看对象,这样往往还伤害对方的面子。反之,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即使发表一些大胆的言论,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世说新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

许允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

举荐人才是因为人才确有可举荐之处,也合皇帝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的绝好例子了。

求人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敏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诸葛亮在“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这方面的功夫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

诸葛亮对关羽,则采取“推崇法”,如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比高下。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征途,如果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

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头。

同样,在联孙抗曹的问题上,诸葛亮也是利用了孙权的身份与性格。

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逃至樊口,势单力孤,继续与曹军对抗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除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以外已别无他计。

这么重大的使命若交给一位平庸的使者一定照实陈情,敌方势力强大,我方危在旦夕,请主公出兵相援不胜感激云云。刘备身边能胜此任的唯有诸葛孔明,他自荐过江,求取吴国出兵抗曹,早是胸有成竹。他后来终于说动孙权,成功地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以至造成后来三国鼎立之势。诸葛亮求人之妙,竟改变了历史。

诸葛亮是怎样打动孙权的呢?诸葛亮见到孙权先说这样一番话:“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举兵,刘备在江南集结,目的都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眼下曹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空有英雄气概,对他是无可奈何的。加上刘备之军渐渐败退,将军您宜早做应对,好生斟酌才对。如果贵国的军力能够与曹操对抗,就即刻与他断交;如果无力与其对抗,那干脆就迅速解除武装、俯首投降算了。可依我看来,将军似乎在表面上要服从曹操,其实内心里很是犹豫不决。目前形势已很急迫,没有多少时间让您犹豫了,希望马上定下主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愣了一下,反问道:“照你说的形势如此严峻,刘备怎么不赶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说:“君差矣,齐国壮士田横您该知道,他在道义上不能投靠汉高祖,宁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刘备是汉室后裔,具有英雄资质,目前虽然困顿,仍有八方壮士慕其英名,源源而来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与不成,只有靠天命决定。岂可向曹贼投降呢?”

孙权听后大叫一声:“我拥有吴国十万大军,承父兄之业,更岂可轻易言降?”

此时的孙权是一个26岁的青年将军,血气方刚,自尊心强得很。孔明就是利用了孙权的这个特点,或者叫做弱点,用言语刺激孙权的自尊心,使他的意志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转化。

孙权虽然大叫不降,其实内心也很不踏实,又向孔明问道:“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刘备之外再找不到能与曹操作战的军队,可刘备最近连吃败仗,不知是否有军力与其再战?”

孙权终于自己道破了所担心的事,他也知道光凭东吴自己的力量敌不过曹军。

孔明早有准备,冷静地分析形势给孙权听,以打消他的不安。孔明说:“刘备确实吃了败仗,但现在军力不少于一万。而曹操之军虽众,但长途远征疲惫不堪。这一次为了追击我们,曹军的轻骑兵一昼夜竞跑了三百里,这好像古人说的,再有力的弓箭若射的距离过远,就连一张薄的布也无法穿过。再者,曹军北兵不惯水战,我方占有地利;荆州之民虽然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是时时准备反抗。如果将军集精兵猛将与刘备之军配合,联手作战,一定会击败曹军。天时地利俱在,剩下的只看将军您的决断能力了。”

孔明这一番分析,指出强敌的弱点,强调刘、吴潜在之长处,最后把事情成败的关键又推给了孙权自己,可谓步步高棋,招招妙算,使原本主意不定的孙权断下决心,联军抗曹,以至后来发生了三国时代最大的决战——“赤壁之战”。

虽然每个人情状各异,如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情绪、思想观点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是其中最重要的“情况”,不得不优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