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打开五脏科学保健指南
5355500000012

第12章 巧用反射区保健(4)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置于耳郭的正、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朵上的贴压物,拇、食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寻找痛、胀较明显的位置,一旦找到,则最好持续按压20~30秒钟,使贴压处出现沉、重、胀、痛感。另外,还可以在耳郭前面和背面同时进行贴压,这种方法刺激会更大。每日按压3~5次。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手法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属干泻法,对于实证、年轻力壮的患者、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露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疗效,但不适合体质虚弱的人,如老人、儿童、孕妇等。

3.点压刺激法

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不宜用力过重,以被按压处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视具体病症和本人耐受程度,每穴每次可点压20~30下,每日3~5次。这种手法是一种弱刺激手法,也属于补法,比较适用于各种虚证、慢性病,如神经衰弱、失眠、心悸、头晕等。

4.直压刺激法

以指尖垂直按压贴压物,至贴压处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一会儿,重复按压,每穴区4~6次,每日按压3~5次。这种手法也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强度弱于对压刺激法,仍属于泻法,其适应证同对压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耳部反射区难以用对压法,如:交感、艇角、大肠等反射区,用泻法时,多用直压法。另外,耳甲腔、耳甲艇的反射区也常用直压法。

耳部反射区疗法的分类

我们知道,进行耳部反射区疗法需要借助如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工具,因为相对于耳部反射区来说,我们的手指太大了,不能有针对性地刺激相关反射区。实际上,每种工具对耳部产生的效用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工具的种类。

(1)王不留行籽耳疗法。王不留行籽是一种中药,它可以入身体的肝、胃两经,具有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等功效。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治疗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等症状。

(2)磁珠耳疗法。磁珠在市场上都有售卖,一般有30~150毫特斯拉(300~1500高斯)等不同规格,可随意选用,但磁体的面积和体积不宜过大。选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增强抗感染、抗炎等作用,能够消炎、消肿、镇痛、止痒、止喘,镇静、安神、降压、降血脂等。

(3)绿豆耳疗法。绿豆性味甘凉,入心、胃经,功用清热解毒、清暑利水。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解热、解药毒。

(4)油菜子耳压法。油菜子性味辛温,无毒,功用行血、破气、消肿、散结。采用这种访求,可以治产后血滞腹痛、血痢、肿毒、痔漏。

(5)冰片耳疗法。冰片也是一种中药成分,其性味辛苦凉,入心、肺经,功用通话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冶疗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蛲虫病。

(6)六神丸耳疗法。六神丸是一种中成药方剂,由麝香、牛黄、冰片、珍珠、蟾酥、雄黄六味中药组成,功能解毒消肿止痛。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治疗烂喉丹痧、喉风、乳娥、咽喉肿痛、咽下困难、痈疽疮疖等症。

(7)人丹耳疗法。人丹也是一种中药方剂,由薄荷啮,冰片、丁香酚、儿茶(或茶膏)及芳香健脾胃等药组成。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治疗眩晕、神经官能症、中暑等,并且对戒烟也非常有效。

(8)其他耳疗法。在临床应用可根据药物的作用而选用一些其他的药物种子来进行耳疗,以起到耳压与药物的作用。如白芥子用于呼吸道疾病,肥胖症,色觉障碍;酸枣仁用于失眠;草决明用于呃逆;莱菔子用于头痛;黄荆子用于治疗竞技综合征;菟丝子用于月经不调;急性子用于近视眼;黍米用于梅尼埃病等。

耳部反射区的提捏法

耳部约6厘米长短,其外形似贝壳,又好像是一个蜷缩在母腹子宫中的胎儿。它是听觉器官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将声音传入耳道内,还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向。事实上,耳的作用还不止这些,早在公元前,我国第一部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曾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它认为,耳朵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现代医学研究把耳郭比喻为缩小的人体,它与各个器官组织都有一定的联系,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郭的局部皮肤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某个特定部位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因此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疾病。一些有经验的医学专家可以通过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结节或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协助诊断疾病。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耳部反射区按摩的方法:

(1)提拉耳尖法。用双手的拇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往上提揪,15~20次,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此处主要有人体的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等部位的反射区。

(2)上下按摩耳轮,并向外拉。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揉捏耳轮,使之发热发烫,然后向外拉耳朵15~20次。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部位的反射区。

(3)下拉耳垂法。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部位的反射区。

(4)按压耳窝。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处有心、肺、气管、三焦等部位的反射区,按压15~20下,直至此处发热发烫。然后按压上边凹陷处,此处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部位的反射区,来回摩擦按压15~20次。

(5)搓耳。握住双耳廓,先从前向后搓49次,再从后向前搓49次,以耳郭皮肤略有潮红,局部稍有烘热感为宜。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搓过双耳后会有一种神志清爽、容光焕发的感觉。

(6)双手扫耳。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30下,每天数次。

上面介绍的耳部6种按摩手法,基本上将耳部各处都按摩到了,按摩的程度一定要有发热发烫的感觉,这样可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治疗的信息就会通过体内的传导经络传导到相应的脏腑,改善相应脏腑的功能,起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

常见病耳部反射区自愈处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病的耳部反射区自愈处方:

1.晕船、晕车的耳部反射区自愈处方

(1)耳部反射区选用

主治反射区:晕点、内耳、皮质下、胃。

配用反射区:贲门、枕、风溪穴。

(2)反射区按揉方法

取以上2~3个主治反射区,必要时加配用反射区,一般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亦可用磁珠贴压,或麝香虎骨膏粘王不留行籽贴压。取双侧耳部反射区,以对压或直压手法按压,强刺激。一般多在乘车、船、机前30~60分钟开始贴压,到运行结束。

2.戒断综合征的耳部反射区自愈处方

(1)戒烟时以肺、神门、皮质下、胃为主反射区,每次取一侧耳穴的敏感点进行贴压。每天在早、中、晚及欲抽烟时进行按压,以局部疼痛、发热为度,保留3~5日后换反射区。本疗法对主动戒烟者的有效率在85%左右,一般在3~5日产生明显疗效。如能克制在劳累、紧张或旁人劝烟时产生欲烟的冲动,则可保证戒烟的远期疗效。

(2)戒酒时以醉点、胃、口、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为主反射区,在双侧耳郭上寻找压痛敏感点1~4个,采用压丸法,每日在饭前或欲饮酒时按压3~5分钟,强刺激至痛不可忍为上,3日换穴1次,4~8次为1个疗程。耳穴戒酒的有效率在80%左右,对被动戒酒者无效。

(3)吸毒者在药物戒毒过程中常出现一系列戒断症状,如失眠,焦虑,易怒,疲乏,广泛性疼痛,心境恶劣等。尤其在戒毒后期,药物用量少时,上述症状更为明显。耳穴疗法能有效地控制戒断症状,已成为配合药物来戒毒的有效手段之一。常取肺、口、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肾、内分泌等反射区,用王不留行籽进行按压,根据戒断症状的不同进行随症加减。

3.尿频的耳部反射区自愈处方

(1)耳部反射区选用

主治反射区:肾、膀胱、尿道、缘中。

配用反射区:皮质下、心、内分泌。

(2)反射区按揉方法

取主反射区,然后随证选1~2个配用反射区,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以点压或按揉手法按压,每次取一侧耳穴,2~3日1换,左右交替进行,5次为1个疗程。

4.泌尿系结石的耳部反射区自愈处方

(1)耳部反射区选用

主治反射区:尿道、肾、膀胱、输尿管、交感、神门、庭中。

配用反射区:肝、皮质下、腰肌、腹。

(2)反射区按揉方法

按结石发生部位来辨证选取5~7个反射区,采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以直压法和对压法为主,急性期疼痛剧烈时宜强刺激。每次贴压1侧耳穴,两侧交替进行,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

5.过敏性鼻炎的耳部反射区自愈处方

(1)耳部反射区选用

主治反射区:内鼻、外鼻、肺、风溪、内分泌、额。

配用反射区:脾、肾上腺、肾。

(2)反射区的按揉方法

取主反射区和配用反射区3~5个。用磁珠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取一侧耳部反射区,双耳交替,每2~3日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日。发作频繁时贴双侧耳部反射区,3日换1次,2次治疗间休息1日。

6.扁桃体炎的耳部反射区自愈处方

(1)耳部反射区选用

主治反射区:扁桃体、咽喉、耳轮、口。

配用反射区:肺、胃、耳尖、肾上腺。

(2)反射区的按揉方法

选用王不留行籽、六神丸或磁珠,其中以磁珠贴压效果最好。用直压或对压手法,急性者用强刺激,每次取一侧耳穴,双耳交替,2-3日1换,5次为1个疗程。

面部反射区全知道

面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上部为额头,中部为颧骨,两旁为颊。人体五官分布于面部。面部肌肉有发达的表情肌、咀嚼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分布其间,使面部对外界环境和内环境的刺激更加敏感。

和其他全息反射区一样,面部也是人体的一个全息胚,不同的部位对应着人体相应的器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面部相对应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反射区分别在什么部位:

(1)头面区:位于额正中点。主治输尿管结石、肾积水、排尿困难和毒血症等。

(2)肺区:两眉内端连线中点。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3)咽喉区:位于首面区、肺区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咳嗽等。

(4)心区:位于鼻梁上,两侧目内眦连线中点。主治心脏疾患,心绞痛、心肌缺血等。

(5)肝区:心区之下,两颧之间,鼻骨与鼻软骨交界处。主治黄疸、眩晕、胁痛、胆囊炎等。

(6)脾区:位于鼻尖处。主治食少、纳呆、泄泻、水肿、痰饮等。

(7)膀胱区、子宫区:人中沟中点。主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癃闭、淋证等。

(8)胆区(双):肝区两旁。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恶心、呕吐、失眠等。

(9)胃区(双):脾区两旁,胆区之下,在鼻翼中央处。主治胃痛、呃逆、呕吐等。

(10)胸(乳房)区(双):位于心区与目内眦连线之中点。主治乳汁缺少、乳腺增生、胸闷等。

(11)小肠区(双):胆区、胃区连线中点外方,眶孔直下。主治泄泻、淋证等。

(12)大肠区(双):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主治便秘、腹痛、腹泻、痔疮、痢疾等。

(13)肾区(双):大肠区外方颊部。主治肾虚诸症以及尿痛、少尿、阳痿等。

(14)脐区(双):位于肾区下3分处。主治腹痛、泄泻等。

(15)背区(双):颊部中央外后方1寸处。主治腰痛、颈背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