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将保健进行到底
5355200000008

第8章 经络的科学保健(6)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病是由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造成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两者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由于禀赋不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从而导致胃下垂和其他脏器下垂。

因此,治疗此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补中气,在人体经络系统中,足三里、脾腧、胃腧是补中气的特效之穴。我们知道,足三里是胃经上的要穴,脾腧则是补脾的要穴,胃腧虽属足太阳膀胱经,却是胃的背腧穴,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功效。所以,治疗胃下垂从这3个穴位上找出路是最好不过了。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要坚持按揉足三里至少两次,每次不低于3分钟,两侧都要进行,力量由轻到重,一定要按到有酸、胀、疼的感觉才行。两侧脾腧、胃腧则用拔罐的方法,每天晚饭后半小时给脾腧和胃腧同时拔罐,每次不少于10分钟。这样三穴齐攻,坚持3个月,胃下垂就能有根本性的好转。

胃下垂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补中益气九是针对病因治疗的,所以吃这个药是不会错的。

内脏下垂还要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注意调养。首先,饮食一定要清淡,少吃生冷油腻的东西;注意休息,工作或者活动时间不要太长,本来脾气就虚弱了,一定要给它休养恢复的机会和时间;如果是产妇,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不要劳累。

如何用穴位疗法治疗脑溢血

脑溢血是脑的动脉破裂,脑内的某一处发生出血的现象。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病,死亡率很高。脑溢血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另外,饮酒过多,不注意健康及动脉硬化的人也会引起脑溢血。

在患者的指甲上,如果有红色甚至黑色的斑点出现,就意味着体内血行出现了障碍,这即是脑溢血前兆。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采用穴位治疗法,刺激患者的商阳穴,此穴位于食指指甲靠拇指侧下方(靠第一关节处)约2毫米处,是大肠经的井穴。

另外,小指上的少冲穴和无名指上的关冲穴,也是非常重要的穴位。点压刺激手法的力度以能忍受为准,若斑点消失,则表示危险期已过。经常刺激这些穴位,能在较大程度上防止脑溢血的发生。

而能够帮助脑溢血患者迅速复原的穴位主要是眼点、颈根、肩井、涌泉等。一面缓缓地吐气,轻轻地按压这些穴位,眼点反复做5次,颈根、肩井、涌泉各做10次。若能每日借穴道实行治疗,则脑溢血的复原会很快。

脑溢血患者恢复期的饮食应予以清淡、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不可食用动物内脏、动物油类,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多吃蔬菜、水果。尤其应多吃茄子,因为茄子中富含生物类黄酮和钾,生物类黄酮对微血管有保护作用,能增加微血管韧性和弹性;钾则帮助平衡血压,防治高血压,缺钾则易引起脑血管破裂。

预防血管硬化,敲肝经是最好的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不断地在发生退行性改变,不加以改变,就有发展为血管硬化的趋势,因此,血管硬化不是病,而是人体慢慢变老的一种表现。血管发生退行性改变可导致血管脆性增强,致使血管破裂。如若血管腔隙狭窄,产生供血障碍,将有可能形成脑溢血、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因此,保护血管弹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血管硬化的发生率比较高,到一定程度血管就会破裂,很容易脑出血,也就是中风。现在,血管硬化趋向年轻化,很多人40多岁就中风了,生活苦不堪言。中医认为,血管老化是因为饮食内伤、劳累伤身、情绪不佳使身体内产生各种废物堆积在血管,同时如果人体血液总量不够,肝脏就会不清洗或清洗不够,血液就变得越来越脏,腐蚀血管,使血管变得又硬又脆,从而埋下健康的隐患。

因此,从经络医学的角度来讲,只要对自身的经络进行精心的调养,老化的血管是可以恢复弹性的。敲肝经就是预防血管硬化的最好方法。因为肝主筋,血管是筋脉的一种,所以肝经软化血管的作用毋庸置疑。

具体操作方法:握拳沿着腿内侧线敲,每天敲肝经15分钟,特别是那些生活习惯不好的人,更要坚持,力度以感觉酸疼舒适为最好。

在保养经络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1)限制烟酒,减少其对血管的损坏,帮助血管恢复弹性。

(2)定期测量血压,检查动脉和血脂状况,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倾向的,应给以相应的治疗。

(3)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适当运动,如行走、跑步、做操、舞剑、练太极拳等,对改善血管弹性的状态,恢复血管弹性有很大帮助。

(4)保持心情舒畅,也是使血管健康的秘诀。

(5)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即低脂、低盐的饮食。

(6)加强血管弹性检测,观察血管弹性的变化,做好预防。

低血压——足底按摩将血压升高

刚吃饱就想睡、刚睡醒就觉得累、心慌手脚冰冷……自我诊断既没发烧又不是低血糖,跑到医院大夫让量血压,一量,低了。原来这些都是血压低惹的祸。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毫米汞柱的情况,中医认为低血压是脾肾阳气亏损所致,多见于脾胃虚弱者、脑力劳动者,或脆弱的老年心脏病人,因此在治疗上应注重温脾肾,升阳气。

足底按摩对于治疗低血压有较好的疗效,手法以轻柔为主,基本手法如下:

(1)用拇指轻揉患者两足,对在按摩中疼痛明显的区域继续按揉5分钟。坚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压足掌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尤其是对涌泉穴,须用大拇指朝患者脚后跟的方向揉压10~15分钟。

(3)用拇、食指揉搓患者两大脚趾、第三趾各5分钟,再上下摩擦脚掌5分钟,然后揉压足心5分钟,每日2次。

(4)术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处对患者足跟施以节律性的压踩10~20分钟,每日1次。

患者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还可以用空可乐瓶或拳头轻轻敲打足底15~20分钟,每日1次;用发卡或牙签刺激足跟15~20分钟,每日2次;旋转足踝15~20分钟,每日2次。

有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的年轻人,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无须吃药。平时多吃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适当饮茶,例如用肉桂、甘草和人参泡开水当茶饮;起居中变换体位时动作要缓慢些;因其他疾病求医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低血压,以避免使用明显降低血压的药物。

无论是哪一种低血压病人,都可以适当多吃些成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每天多喝水、多运动能增加血容量,还可吃些桂圆、大枣、红小豆等,不但能增加营养,还有利于升高血压。

太冲、太溪、曲池是降压药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0%~20%,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现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大约有1亿多,大多都在服用降压药。其实,高血压最可怕的是它带来的隐患,比如,心、脑、肾最容易受到波及,当然危害性最大的还是心脑血管病。所以,得了高血压之后,最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入手,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控制好血压。这样的话,即使血压没有降到正常值,身体的各个器官也会适应这种状态,重新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人一样能够健康地生活。

高血压一般分肝阳上亢和肝肾阴虚两种证型。肝阳上亢的人经常脸色发红,脾气相对也比较暴躁,特别容易着急,这种人血压的波动比较大。肝肾阴虚的人经常会觉得口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等,一般血压波动不大。

但是,不管什么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都要好好地利用我们人体自身快速降血压的3个关键穴位——太冲、太溪和曲池。因为,不管是什么证型,肝阳上亢或者肝肾肝阴虚,都是肝、肾两脏的问题,前者是实证为主,后者主要是肝肾阴虚。肝五行属木,主藏血,性升发;肾属水,水生木。肝木如果没有肾水的滋润,它就升发太过,血管的压力会加大,血压就会升高;如果肾水充足的话,就可以以柔克刚,把肝的那份“刚性”给中和一下,血管也会变得相对柔韧,血管弹性变好了,就能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