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5354000000002

第2章 第一编品读胡亥(2)

沙丘之谋——大秦的亡国在这场阴谋中埋下了必亡的伏笔。在沙丘之谋中,胡亥的老师赵高唱了主角儿,他异常热心地帮助自己的学生篡夺帝位。他说服了胡亥后,又去说服李斯。素以机智巧辩闻名的丞相李斯竟然也被赵高说服,抛弃了对秦始皇嬴政的忠诚,一心维护起本来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当皇帝的胡亥来。赵高为什么如此热心,李斯又为什么会选择背叛待己素善的嬴政呢?

秦国本来不会在短短的15年里便灭亡的,因为秦始皇的法定继承人是素有人缘和统治能力的公子扶苏。虽然扶苏并不怎么讨嬴政的欢喜,但是嬴政死时仍旧在自己众多的儿子中挑选了扶苏继承他的大秦天下,由此证明,秦始皇在大事上是毫不含糊的。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意思是说皇帝总是要宠爱自己的长子一些,所以才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长子,而一般的老百姓却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实际上,皇帝也是疼爱小儿子的,只是由于中国的封建传统,嫡长子继位,所以皇帝一般都立自己大老婆生的大儿子为皇位继承人,但是从私心来讲还是喜欢小儿子一些。秦始皇嬴政便是如此。他非常疼爱自己的胡亥,巡游天下时,也将他带在身边。后来秦始皇在平原津病重而亡的时候,胡亥是承欢其膝下的惟一一个儿子。

秦始皇为什么最宠爱胡亥呢?

《史记·李斯列传》中赵高曾道:“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这段话是秦始皇在平原津去世之后,赵高阴谋劝服李斯假诏圣旨立胡亥为帝时所说。当然,我们不排除赵高话中的溢美之意,但是当时李斯并没有对此话有何异议,可见至少有一半的可信度。就胡亥以后被赵高所愚弄的情况看,胡亥并不是“辩于心而诎于口”,恐怕是因为没有心机,所以被赵高利用。但是,这话中说胡亥仁慈笃厚、轻财重士、尽礼敬士却并不为过,胡亥本来就是一个养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老实孩子。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他的儿子们也都参加。胡亥遵命赴宴,却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喝酒,早早吃饱了便借故退席。在殿门外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因为按秦律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放在殿门外。胡亥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将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有的人将这个故事看作是胡亥昏庸的一大证据,其实这只不过是个孩子的调皮动作。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胡亥实在不是个精明的孩子,在礼仪颇多的深宫之中,胡亥要不是傻子不知道懂礼就是因为年幼无知,不以为意。胡亥不是一个傻子,答案自然是后者。这恐怕就是秦始皇嬴政喜欢胡亥的原因,谁都对单纯的人有几分好感,因为这种人不会算计自己,没有坏心眼,跟他一起很舒心,用不着时刻提防。据胡亥继位后沿袭秦始皇在位时的作为来看,胡亥对自己这个“天下第一”的爹满心的崇拜,对秦始皇嬴政的每一个决策,每一句话都心悦诚服地赞同。每天有这么个孩子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谁心中没有那么一丝骄傲,那么一丝满足?更何况这孩子还是自己的小儿子。嬴政虽然统一了六国,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但他也是一个凡人,也有普通人的弱点,所以他也喜欢别人用仰视的目光看着自己,也希望自己在孩子眼里是最强的爸爸。扶苏就不一样了。他喜欢跟自己老子讲道理,抬杠。从年龄上他已经过了那个崇拜自己老爸的阶段;从思想上他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愿意受自己爹的左右了;而从能力上,已经长大了的扶苏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逊于自己的父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上曾载扶苏在对待儒生的态度上跟秦始皇嬴政有着严重分歧。秦始皇讨厌儒生妖言惑众,曾经焚书坑儒,扶苏却上谏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秦始皇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开创了秦朝的秦始皇嬴政心中自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无论能力、思想、手段,还是其他,都是无人能比,所以,他心中不能容忍别人对他决策的异议,尤其不能容忍别人给他所谓的建议。谁在“建议”他,不就暗示着此人比自己强么?这对嬴政来说,绝对是超级侮辱。《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的谋士侯生卢生相互商量的一段话形容此时的嬴政最为恰当,他们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从古到今就没有谁比秦始皇更意得志满了。对于他来说,这整个天下没有谁有资格给自己提建议,谁要提谁就是找死。但扶苏是他儿子,也不好怎样惩罚,于是秦始皇便将他派到上郡去当蒙恬军队的监军,一来是借此机会锻炼他,好让生性仁慈的扶苏可以在军中磨炼得坚毅果敢一点,二来就是免得他在自己耳朵边上聒噪。相比扶苏这个刺儿头,小儿子胡亥乖巧可人,从来不自以为是地对政事乱提意见,又是那样单纯地崇拜着自己,让秦始皇嬴政觉得心窝子里发暖,自然是对他宠爱有加。虽然如此,嬴政毕竟不是一个糊涂的君主,他从私心上宠爱胡亥,从公心上却知道要管理国家大事还是非扶苏这个大儿子莫属,小胡亥那柔弱的肩膀是不可能承受得住天下重任的。所以在秦始皇心目中扶苏才是秦二世的不二人选。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嬴政东巡。这次东巡是他生平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在东巡途中,嬴政带了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胡亥,希望有他相陪能够减少旅途寂寞,同时跟随的还有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在平原津时,铁汉子嬴政终于病倒了。他素来忌讳说“死”这个字,所以群臣都不敢说与死相关的事情。此刻他病倒在回程途中,生命岌岌可危,更对“死”字忌讳。嬴政召来赵高,吩咐他给远在上郡当监军的大儿子扶苏写诏书:“以兵属蒙恬,与会咸阳而葬”,这份诏书中一个“死”字没有,而且对皇位的继承人也语焉不详。虽然从诏书中能够看出嬴政的意思是将皇位传给扶苏,但是这含含糊糊的语言却为赵高的“沙丘之谋”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当时诏书封好后,嬴政没来得及派专使送与扶苏,中书府令赵高趁机把诏书扣留住。七月,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平台撒手西归。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储君未立,此事需“秘之”,暂“不发丧”。掌握玺印的赵高也深恐“诸公子得天下有变”,于是协同李斯、胡亥将秦始皇已死的事情隐瞒了下来。赵高作为中书府令,素来跟随在嬴政身边,此次出游他也与秦始皇同车,所以嬴政死后,他把棺材放在凉车中,自己在车中假代嬴政。赵高瞒天过海,从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西)抵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沿直道返咸阳,一切均按秦始皇巡游郡县的礼仪,百官奏事如常,都不知道皇帝的尸首已经在开始发臭了。为了掩盖尸臭味儿,赵高派人沿途购买鲍鱼一石,放在车队之中,“以乱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