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自信的树立(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5346500000047

第47章 得理且饶人,给自己留条退路

知退——不是每个人性格中的必然因素,只有大智者才能悟到做到。换句话说,知退是一个人严谨性格的表现。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与人相处,争斗难免——不管是利益上的争斗或是是非的争斗。而这种争斗,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尤其明显。

娟娟小姐是一家杂志社的摄影师,由于她曾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行事有些洋派,在那作风保守的杂志社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偏偏她个性散漫,又常做错事,总编辑早就看她不顺眼,只因她是老板朋友的女儿,所以只好对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一天,为了一些照片,总编辑和娟娟小姐起了冲突,众人见战火引燃,纷纷过去围观。娟娟小姐还要力争,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加入战争,娟娟小姐一舌难敌众口,掩面而逃。之后众人还不约而同地联合起来打击她,挑她照片的毛病,批评她偶尔的迟到早退。后来,她辞职了。不久后总编辑被辞了。

很多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另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旦得"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战败"的对方失去了面子和利益,他当然要"讨"回来。

"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何妨"得理且饶人",这样也给自己留条退路。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简直不能想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县令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县令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得理且饶人"就是给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等到对方得理时,就会同样也给你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

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他一条生路,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是人性。

得理不饶人,伤了对方,有时也连带伤了他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且饶人,也是积德。

人海茫茫,但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画蛇添足饶人、焉知他日不二人狭路相逢?若那时他势旺你势弱,吃亏的可能就只有你了。所以说,"得理且饶人",这正是为自己留了后路。

给自己留退路,不是做事思前想后,犹疑不决,也不是见人唯唯诺诺,毫无主见,而是做事留有三分,说话不可太满,宽以待人,这是真正智者的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