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
5345200000018

第18章 季氏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①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②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注释

①陈力:发挥能力。

②相:辅助。

译文

季氏准备进攻颛臾。冉有、季路谒见孔子说:"季氏想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以前上代的君主曾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国土在鲁国封地之内,也是国家的藩属。为何要攻打它呢?"冉有说:"是季孙大夫想这么做,我们两个家臣都不愿意如此。"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能力去担任职务,假如不能胜任,就辞职不干。’遇到危险而不去扶助,跌到了又不去扶赶起,这样又为什么要用辅助者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来,龟甲、美玉在盒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原文

冉有曰:"今①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②之内也。"

注释

①今:现在。

②萧墙:宫廷之内。

译文

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墙坚实,而且近邻季氏的采邑费邑。现在不夺取,必定会为后世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最讨厌那种不肯说自己贪婪,反而强词夺理为自己开脱的人。我听说,管理国家和治理封地的人,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不均衡,不担心人少,而担心动荡。平均就没有贫穷,和睦就不觉得人少,安定就没有危险。可以做到这些,假如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服他们。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居乐业。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又不可以修仁义礼乐招来他们;国家四分五裂,又不可以固守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担心,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院墙之内吧。"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二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①。"

注释

①议:议论。

译文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那么制定礼乐、出兵讨伐的大事就由天子作决定;天下政治黑暗,那么制定礼乐、出兵征讨的大事就由诸侯决定。由诸侯决定,可能十世就很难有不失传的;由大夫决定,传到五世就很少能不失传了;大夫的仆人掌握了国家大权,传到三世就很难有不失传了。政治清明,那么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里。天下政治清明,那么人民就不会议论纷纷。"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②,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释

①谅:诚信。

②多闻:见闻广博。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朋友正直、朋友诚信、朋友见闻广博,有益。朋友阿谀奉承,朋友世故,朋友巧言令色,有害。"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襄,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戒三件事:少年的时候,血气没有稳定,切莫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切莫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切莫贪求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