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与应酬36计
5340800000006

第6章 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人心

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上级与下属相处的关系中,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关怀、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恰到好处的激励,就会让人受宠若惊,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人心。

关心和体贴是最好的方法

杰弗逊说:“天下至乐,莫过于对我欣赏的人表达敬意。”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动物,作为领导,关心和体贴下属是对下属最好的激励方式之一。

领导对下属的长处和优点表示欣赏和肯定,仅凭几句口头上的激励之词是不够的,还要有实际行动,也就是要关心和体贴下属,让他觉得受到了尊重和爱护,觉得在领导心目中自己一直都是一个重要角色,这样才能激励下属对工作更加努力,对你更加尊重,死心塌地地与你共处。

激励是交际中必不可少之物,但如果仅限于口头上的只言片语,下属就会怀疑领导的诚意和价值,而一点一滴的关心和体贴的实际行动则是最朴实、最真诚、最珍贵的激励和肯定,领导一次例行的激励可能几天就被自己抛之脑后,但对于下属来说,却长久铭记于心,甚至终生难忘。

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社会里,单纯的上下级关系正在逐渐被摒弃。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道主义更受人们的青睐,关心人才、爱护和珍惜人才、尊重人才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风尚。在领导与下属之间渗入个人友谊和感情的因素,对开展领导工作很有益处,这种方法会使领导成为一个轻松的权威。

关心和体贴下属是对下属的最好激励形式之一,在下列场合中,收效更佳。

第一,记住下属的生日,以适当的方式祝贺。

现代人都习惯过生日,在生日这一天,一般都是和知心朋友一块祝贺。聪明细心的领导会抓住机会,见缝插针,加入庆祝的行列。也许下属当时并不太在意,但是当他换了生活环境或领导的时候,他就会回忆起曾得到的祝贺和赞美。

要给下属庆祝生日,可以发点奖金、买个蛋糕、请吃顿饭、送一束花等,效果都会很好。如果乘机再加上几句美言对下属的功绩表示激励,则更会锦上添花。

第二,关心下属的身体健康,下属住院要亲自探望。

一位普通的下属住院了,领导亲自去探望,说出了一句心里话:“平时你在的时候,没感觉你作了多少贡献,而今你病了,就感觉工作无头绪,忙手忙脚的,你赶快把病养好了,否则我这个头儿不好当!”一些领导不注意这个环节,其实下属在医院里已经翘首以待领导的探望,如果领导不去,下属心里可能就会这样嘀咕:“平时工作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经常得到领导表扬,现在病倒了,领导就把我给忘了。”心里会很难过。

领导的探望很重要,这样做使你在下属心中的权威地位稳定,甚至提高,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加上下属对你平时的行为是有目共睹的,当他们看到你给别人温暖时,心中自然会对你更加敬畏。

第三,关心下属的家庭和生活。

幸福和睦的家庭、充实富足的生活是干好工作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下属夫妻分居两地,闹离婚,或者生活拮据,领导却视而不见,那么再好的激励之语对下属也无异于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有个公司,职工和领导大部分都是单身汉或家在外地,就是这些人把公司的业务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该公司的领导没有只限于嘴上夸夸其谈、唾沫横飞的空头赞美,而是注意到职工吃饭不方便,整天泡方便面或买快餐,胃口不好,就办了一个自助餐厅,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这个小事例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作为领导,在激励的同时,应该急下属所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这就是对他们的最大的激励。当下属们在餐厅里安心地吃饭时,心中肯定感激领导的一番良苦用心。

第四,注意抓住欢迎和送别的机会。

调换下属是领导常常碰到的事情,没有心计的领导总是认为不就是换个人吗?来去自由,愿去就去,愿来就来,不必拘泥于礼节,搞那些形同虚无的仪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善于体贴关心下属的领导和那些语言“巨人”型的领导也不同。当一个新下属来到时,语言“巨人”型的领导会过来这样说:“小刘,你是北大的高才生,我们这儿亏待不了你的,赶快收拾一下办公桌,准备上马!”而有心计的领导则会预先让人把一切收拾好,而后才说:“小刘啊,大家都很欢迎你来与我们同甘共苦,东西都给你准备好了,你看还有什么不够的东西,尽管提出来。”一样的欢迎,前者华而不实,空泛无物,没有一点体贴的味道;后者没有一个恭维之词,但领导的激励早已落在无声的行动上。只在一语之间,就分出了高下。

下属调走也如此,彼此相处一段时间,自然会有某个好的合作成绩,也会有一些鸡毛蒜皮的隔阂。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几件让对方满意的事,以表达挽留的态度和惜别之情。

行贵言轻是中国的传统,用行动来达到感情的沟通,这是最实在的,是领导必须注意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应该注重其重要价值,感情投资在交际中往往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人心,其收效往往是最大的。

与人交往要以心换心

兵法有云:“攻心为上”,领导要与下属交朋友,要做到以心换心。最受下属欢迎的上司是能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的人,只有这样的上司才会受下属的爱戴,也只有这样的上司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共同为公司的发展作出努力。

吴起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在他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兵同甘共苦,以诚心换得士兵的忠心。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你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在爱我的儿子啊,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上司如果从心底里尊重下属、看重下属,下属自然会卖力效忠。

有一家日资企业,一天,各部门接到电话,下班之后在贵宾厅召开职工大会。有些人感到很纳闷,为什么放着会议室不去,而是去贵宾厅开会。因为在员工们眼里,日本人很机灵,甚至有人议论说:“老板又在搞什么小把戏?”当全厂人陆陆续续地走进贵宾厅时,眼前的一切简直把他们惊呆了,只见每张桌子上摆满了水果、饮料等各类食品。尤其是一名60岁的老门卫,看到眼前的一切,以为走错了地方,正要离开时正好碰上了老板,老板一看他要走,便毕恭毕敬地把他请了回来。

老板走上讲台,恭恭敬敬地向大家行礼,说:“今天,把大伙召集起来,同大伙开一个聊天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提问题、讲困难,提意见或建议,说工厂的、家里的事都可以。”

人们看到老板不时地往工人手里塞苹果、倒饮料,并微笑着同大伙打招呼,便积极地为工厂出谋划策。老门卫激动地说:“我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开这样的会。一个看门的,本来就是在厂门口的,再踢一脚就出门了。老板看得起我们,我们看门的一定要好好干,看好这个家。”

此后,全厂上下一条心,工人们干活也更卖劲了,恨不得一天干上25个小时。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只要你付出真心和真情,就会获得下属的拥戴和回报,从而促进你在事业上的发展。

与客户交往,不要只谈交易,要讲人情。每个人的生活圈子里都有一些比较亲近、关系比较密切的熟人与朋友。美国的汽车销售大王乔·吉拉德发现每个人所拥有的熟人与朋友大约都是250人,这就是着名的250定律。

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是以一种几何级数来扩张的。无论是善于交际的公关高手,还是内向木讷之人,其周围都会有一群人,这群人大约250个。而对于生意人来说,这250人正是客户网的基础,是财富。

建立良好的客户网络,与客户成为知心朋友。与客户交往过程中要以诚相待,同客户交朋友,分担他的忧愁,分享他的喜悦。他可能会向你介绍他的朋友、他的客户,这样,你的客户队伍会不断扩大。

同时,当你在和他谈你工作上的困难时,他很可能会主动地帮助你,介绍新的客户给你认识,或者帮你直接把生意做成,使之成为你永久性的客户。与客户交朋友,不要只谈买卖,不谈交情,对客户要关心、爱护和体贴,使买卖双方不单纯是一种商业关系,而是富有“人情味”的,使顾客产生一种亲切感,即在得到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还得到精神情感上的满足。

美国有位叫玛丽·凯的女士,曾叙述她买轿车的经历和感受。她想买一辆黑白相间的轿车,就去汽车店挑选。在第一家汽车店里,由于推销员没有把她当回事,她觉得受到了冷遇,转身就走了。进了第二家汽车店,推销员对她十分热情,向她仔细介绍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与价格,使她感到这位推销员是真正为她着想。当她偶然谈到那天是她的生日时,这位推销员马上请她稍候一会儿,15分钟后,一位秘书拿来一束鲜花,这位推销员把鲜花送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当时,她感动万分,觉得那束鲜花的价值超过百万美元!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那位推销员向她推荐的一辆黄色轿车,而放弃了购买黑白相间轿车的打算。

一束鲜花成了沟通买卖双方心灵的桥梁,使汽车店里充满了友善和温馨的气息,使顾客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信任感,此时的买卖当然好做了。碰到顾客过生日当然很偶然,但这种“人情”意识每时每刻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与每一名客户交朋友。因为每一名客户都有许多亲朋好友,而这些亲朋好友又有同样数目的亲友。失去一名客户就会相应失去几十乃至上百名客户。得到一名客户情况则相反,因为这些人会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影响他的亲友。如果在交往中与客户交朋友,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这社会上生存发展,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更离不开与上司、同事、下属和客户打交道,要想找人办事,就要看清对象,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

软绳子捆得住硬柴禾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是当地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和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勾结,推举雍闿为主帅。趁蜀国对吴国作战失败、元气大伤、刘备刚死的机会,煽动少数民族,杀死蜀国派往这一地区的官吏,公开发动武装叛乱。

南中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三国时期,那里住着许多少数民族,是今天彝族、壮族、傣族、独龙族的祖先。汉朝时,他们被称为“西南夷”。他们和汉族人民在一起,用劳动和智慧开发了中国的边疆,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获等人在南中地区的叛乱,既破坏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也严重地威胁到蜀汉的政权,妨碍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统一全国的计划。为了维护蜀国的统一,诸葛亮经过积极准备,在225年,分兵三路,向南中进军。

出兵时,诸葛亮采纳参军马谡的建议:这次出征的目的,并不是把那些叛乱分子斩尽杀绝,占领他们的城池,而是要征服当地领袖人物的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服从蜀汉的统治,以后不再发动叛乱。这叫做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诸葛亮出兵不久,南中地区的叛军内部起了变化。雍闿被部下杀死,孟获做了主帅。接着诸葛亮杀高定,破朱褒。这年五月,诸葛亮带领军队渡泸水,追击孟获。

由于孟获在当地百姓中有一定的威望,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服从他的指挥,所以诸葛亮命令不准杀害他,一定要捉活的。孟获见蜀军打了进来,就起兵迎战。蜀将王平跟他对阵,开战不久,王平掉转马头往后撤走,孟获驱兵前进,沿山路追赶。忽然喊声大起,蜀兵从两旁杀出,孟获中了埋伏,只得引兵败退。蜀兵紧紧追赶,活捉孟获。

军士们把孟获押解到大营来见诸葛亮,诸葛亮问孟获:“我们待你不错,你怎么反叛朝廷?现在已被生擒,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接着他亲自带领孟获参观蜀军军营,问孟获:“你看我们的军队怎么样?”孟获一看,蜀军阵营整肃,军纪严明,士气旺盛,心里暗暗佩服,可嘴上并不服气。他说:“我不是被打败的,只是不知虚实,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捉的。现在看了你们的军队,也不过如此,真要硬打硬拼,我们是能够取胜的。”诸葛亮笑着说:“既然这样,我放你回去。你整顿好队伍,再来打一仗吧。”说完吩咐士兵们摆上酒席,招待孟获吃了一顿,然后把他放回去。

孟获回去以后,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诸葛亮把孟获的军队引到一个山谷中,截断他们的归路,然后放火烧山。只见满山满谷烈火熊熊,把孟获的将士烧得焦头烂额,叫苦连天,孟获第七次被蜀兵活捉。

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由此可见,对于顽固的对手,不能一味地使用强硬的手段以硬碰硬。那样的话即使能制服其人,也未必能收服其心。俗话说,“软绳子捆得住硬柴禾”,采取阴柔的手段是对付强硬分子的上上之策。孟获七次成为诸葛亮的手下败将,作为阶下囚丢尽了脸面。本来,要杀要剐,全凭他发落,但是诸葛亮非但没有杀他,甚至没有羞辱的言辞,反而以贵宾的礼遇对待他。这给了他多大的面子!如果不识抬举,只能自讨苦吃,也对不起人家的一片诚意。何不借坡下驴?那也不失武将的体面。诸葛亮的这个面子赏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