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请求朋友办事。无论大事小事,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友情摆在第一位。这既是在办事,又是在进行情感的交流。作为朋友,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这一点,自己永远生活在社会之中,朋友之间,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同生存,也只有尊重和帮助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请求朋友易办事
我们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在办事过程中,必须以求大同存小异为原则。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所处的环境不同,在经历、受教育程度、道德修养、性格等方面虽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也不尽相同,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应该成为友谊的障碍。我们应该承认自己和朋友在对待事物方面的差距,适应这种差距,双方在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时应求大同,存小异。
而事实上,有许多友情之所以中断,就缘起于对一些小问题的偏激争执上。留心我们的周围,争辩几乎无处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穿着打扮也能引起争辩。而且争辩往往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愉快的,因为双方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对方。
所以,这种辩论不适合个人与个人之间,而如果是用于团体,像辩论会似的,应另当别论。
有时就算这样的辩论是必要的,而且你在辩论中获胜了,但是,你的朋友在心里所感觉到的,已经不是谁对与谁错的问题,而是他对于你驳倒他总会怀恨在心,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了。
这样看来,你虽然得到了表面上的胜利,但和那位朋友的友情却从此疏远了,甚至中断了。比较之下,你会不会觉得当初真是有些欠考虑,仅仅为了口头上的胜利而得罪了一个朋友——如果那位朋友较小气,说不定他正伺机报复呢!
有些人在和朋友翻脸之后,明知大错已铸成,也故作不后悔状,还经常这样认为:“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其实这样对你又有什么好处?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去避免。所以,当双方都各执己见、观点无法统一的时候,自己应该会把握自己,把不同的看法先搁下来,等到双方较冷静时再辨明真伪。也许,等到你们平静的时候,说不定会相顾大笑双方各自的失态呢。而在你胜利的时候,你也应该表现出自己的大将风度,不应该计较刚才对方对你的态度。应该顾及到对方的面子,可以给对方一支烟或是一杯茶,抑或是向他求索一点小帮助,这样往往可以令他重返愉快的心理。这样才可使朋友之间长期相知相交。
朋友相交之初,总会有“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语豪言,可事实上,远非如此。有些朋友在自己富贵发达之后,就忘了这话,逐渐与原先那些状况没有多大改善的老朋友疏远了,甚至忘掉了老朋友,躲着老朋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彼此之间的现状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距离,产生了像《故乡》中的“闰土”与“我”那样的距离:生活环境的距离,生活方式的距离,地位的距离,生活追求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距离,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肩膀头不一齐了,话说不到一起了。
导致老朋友之间不近不交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发达显贵的一方人格上产生了偏差,耻于与无权无势的旧交为伍了;有可能是他心情变坏了,因整天沉湎于繁杂的事务之中难以自拔,而无暇顾及他人;也有可能是没有长进的一方,妄自菲薄,因自卑而羞于交往。无论怎样,两者的交情已不是窖藏的陈年老酒,越陈越香,而是将老酒搬到太阳光底下,敞开盖,味越来越淡了,最后有可能只剩下无滋无味的水了。
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这样的关系下,处在低层次的朋友如何向高层次的朋友开口请求帮忙办事。当然了,这肯定是被逼无奈非求不可的事了。因为求他,必然要比求陌生人好得多,至少曾经有过很深的交情,再者,跟老朋友说话总比跟陌生人开口好得多,就是送礼还能找着门呢。在这种情况下不妨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带上见面礼
因多年不见,是老交情,带点礼物上门,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情感的体现。礼物不在多少,最好是对方旧有的嗜好,也可以是土特产,也可以是烟、酒等。
它有能把这么多年没有交往的空缺一下子填补之功效。
老王要进京办事,有个多年不见的朋友恰好就是负责这件事的,于是老王打算去找这位老朋友,可是由于多年未曾联系了,朋友间的情谊变得有点生疏了,老王觉得不好意思上门去拜访老朋友。还好在北京上学的侄子给他出了个主意:让老王带着老朋友最喜欢的礼物登门。
老王一下回忆起他们当知青的时候,这位老朋友最喜欢吃狗肉了,老王灵机一动,从老家带了几腿狗肉就去北京。下了火车就直接去了老朋友家,多年不见的朋友一阵寒暄后,老王拿出了准备好的狗肉,老友一见,热泪盈眶。多年的情谊一下子又找回来了,老王适时地说出此次来京的目的,老友当即表态,不到两天,老王的事就给办成了。
当然,礼物不同,这见面时的说法也不同。若是旧友的嗜好之物,就说是“特意带给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欢这东西”;若是土特产,就说是“带给嫂子(弟妹)和孩子尝尝的”。走进了门,便有开口求老朋友办事的机会了。
唤起回忆
这是此次拜访的最重要的办事基础,因为回忆过去,就唤起了双方沉睡多年的交情,这交情才是对方肯为你办事的中心和焦点。
与朋友及家人闲聊过去,如果是当着他的孩子和老婆的面,也要尽量少提及对方让孩子和老婆成为笑料的“乐事”及尴尬事,这样可能会伤害对方在家庭中的权威,引起对方对你的反感,而达不到办事的目的。
以言相激
“无事不登三宝殿”。长时间没有来往,此次突兀而至,对方便心知肚明你有事要求助于他。他若不愿帮忙,一进门就显得非常冷淡。当你把事提出来的时候,他会现出含含糊糊的拒绝态度。这可能是在你的意料之中。这时,你就只得把“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以言相激”不失为一种扭转对方态度、继续深入的好方法。比如,你可以说:
“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事给你找的麻烦太多?”
“我知道你能帮我,我才来找你的,否则,我也不能大老远地跑到你这里来。”
“我想你有能力帮我,再说这事也不是什么违背原则的事。”
“这事我临来之前,跟亲友都打过保票了,说到你这里一办就成,难道你真让我回家无脸见人?”
以言相激也必须掌握分寸,若是对方真的无力办此事,我们也不能过分苛求人家,让人家为难,更不能说出绝情绝意的话,伤害对方。只有你了解对方确实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时,才可以以言相激,逼他去办。如果他真的帮你去办事,不管办成没办成,事后你都应该说个道谢的话,这样会显得你有情有义。
以利益驱动
如果你了解到这事办成的难度大,或者对方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即使帮你办成,也会留下一个天大的人情。你不妨干脆以合作的态度去找他,以利益驱动。
如果你把实情道出,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事成之后,我给你多少好处,对方可能会碍于旧交不好接受。那么,这时,你可以撒一个小谎,说这事是别人托你办的,事后可以如何报答你,这样,对方就会很坦然地接受,你也可以显得不卑不亢,事后也避免留下还不完的人情债。其实,这种方法也是当今社会很普遍的办事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办事,成功率往往很高。
播下一颗友爱的种子
友谊是以自己对朋友的友爱为基点的,而不仅仅是为了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友谊的种子是一颗爱的种子,是建立在自我牺牲和敬重对方基础上的友爱。当然,渴望自己被朋友爱,这并不错,我们需要友谊还不是需要温暖和力量吗?可要获得友爱,既不能以朋友先爱自己为前提,也不能以对方爱自己为目的。朋友对自己的爱,不是追求的目标,是自己爱的行为的必然结果。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不能靠强力、欺骗所获得,那就是爱。爱只能用爱来交换,信任只能用信任来交换。倘若朋友之间都这样认为和这样做,友谊的种子就充满了活力,定会破土而出。
用忠诚去催发
对朋友要忠实、诚恳、尽心竭力。忠诚之于友谊,正如春风催发幼芽一样,是友谊之花成活的不可缺少的条件。那种三心二意、虚情假意、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做法,是摧残友谊之花的凛冽寒风。忠诚,要求人们襟怀坦白: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把自己的一切和盘端出,既不隐瞒自己的缺点、弱点,也不遮掩自己的优点、长处。忠诚,还要求人们真心诚意,没有假意,不来虚情,诚恳待友,真心相处;既不掩饰朋友的缺点、弱点,也不嫉妒朋友的优点、长处;该批评的就批评,该鼓励的就鼓励。忠诚,也要求人们尽心竭力,急朋友所急,帮朋友所需;朋友相求,有求必应;尽心去想,尽力而为;爱莫能助,要讲明原因。也就是说,朋友之间要以诚相待。
用热情去灌溉
友谊的幼芽破土而出以后,需要用满腔热情去灌溉,热情同温暖连在一起。失去了热情的友谊,就如没有友谊一样。人们说,友谊给人以温暖,而温暖通常是在热情的气氛中使人感受到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谚语,都说明了这个道理。热情又是亲密关系的外溢,就像水满才溢,水满必溢一样,只有两个人的关系亲密无间,才能处处洋溢着热情,通过外露的热情可以猜测其友谊的深度。不能想象,一对隔阂深重的友人,会热情异常,即使能那样,也不过是强作笑脸,皮笑肉不笑。热情更是保持友谊的甘露。冷酷的秋风会扫落友谊的花叶,使之凋零、枯萎;热情的甘露能滋润友谊的花朵,使之艳丽多娇。
用谅解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