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与应酬36计
5340800000044

第44章 给对方施加压力(1)

人是社会中的人,如何与别人共事,尤其是和下属共事,并能够使他人与下属心甘情愿、死心塌地的尽力,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面确实包含着一些处世的艺术。因此,这一计就是告诉你如何恰当地使用“棒子”和“胡萝卜”,恩威并重,又打又拉,给对方造成一种压力的方法,从而达到共事的目的。

杀鸡骇猴的技巧

1356年,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攻下集庆后,准备攻打镇江。就在攻打镇江的拂晓,负责指挥这场战役的徐达将军却迟迟未露面。

突然,一条惊人的消息传到了大军聚集的校场:徐达将军已被抓了起来,马上就要问斩。众将士大吃一惊。徐达将军自跟朱元璋起兵以来,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究竟他犯了什么罪,以至于要砍掉脑壳?

过了一会儿,只见徐达将军被反绑着押了过来,后面跟着两名手捧钢刀、杀气腾腾的刽子手。朱元璋也在众卫士的簇拥下来到校场。执法官用洪亮的声音宣布:“徐达身为统兵大将军,不知管束部队将士,军中屡次发生欺压百姓的事情,坏我军的名声。为严明军纪,对徐达应予斩首示众!”

众将士一听都吓得脸色惨白,见朱元璋要动真格的,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帅府都事李善长硬着头皮给朱元璋跪下,说道:“徐大将军作战英勇,屡立大功,当下军务紧急,正是用将之时,望元帅宽恕他!”

众将士也都一齐跪下,哀求说:“军中发生的欺压百姓之事,不能只怪罪徐大将军,我们亦有责任。求元帅饶恕他!”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半晌,他终于站了起来,口气坚定地问道:“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

众将士异口同声地回答:“替天行道,除暴安民!”

“大家说的对,”朱元璋点点头,“我们起兵反元,就是因为元朝官府欺压百姓。如果我们推翻了元朝,反过来又欺压百姓,那么我们不就和元朝官兵一样了吗?要不了多久,别人也会替天行道,起兵除我们的暴了!”

李善长见朱元璋语气有所缓和,又趁机哀求道:“徐大将军跟随元帅多年,战必胜,攻必克,劳苦功高,这一次就原谅他吧!”

朱元璋听后,沉吟了半晌,才指着徐达喝道:“看在众将士的分上,这次暂且饶了你。以后军中再发生欺压百姓之事,定斩不饶!”说罢,朱元璋拂袖而去。

松了绑的徐达又恢复了大将军的威风,他当场宣布:“打下镇江后,一不许烧房,二不许强抢,三不许欺凌百姓,四不许调戏妇女。违者砍头示众!”

于是,徐达将军率领这支纪律严明的大军很快攻占镇江。进城后,大军秋毫无犯,当地百姓拍手称赞,奔走相告。朱元璋见到这种情形后十分高兴,他把徐达叫来,一把拉住徐达的手说:“贤弟,校场那幕,实在委屈你了!”

徐达笑道:“元帅高明,没有校场那幕,怎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军纪!”原来,红巾军自打下南京以后,军纪松弛,强买强卖、调戏妇女之事屡有发生。朱元璋为此忧心忡忡。他知道光靠抓几个违纪将士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于是就导演了假斩徐达这场戏。

《汉书》中说:“以一儆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当手下有多人违反纪律而导致法不责众时,便可通过抓住一主要负责人来杀鸡给猴看,以严正法纪,强调权威。

刚柔兼备才能有力量

明朝初年,抗倭名将戚继光,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戚继光从浙江只身被调到蓟门一带任总兵官。他看到这里的军队纪律松弛,士卒的性情又过于倔犟,如果骤然用军法约束他们,恐怕会适得其反。但是,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没有严格的纪律,战斗力就不强,也就不能称其为军队,这该怎么办呢?戚继光不愧是一位善于治军的名将,针对这种情况,他马上上书请求从浙江一带派来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用来倡导勇敢和守纪律的精神。

朝廷批准了这一建议,给他派来了三千名“戚家军”老兵。戚继光命令他们在野外列队,正赶上下大雨,雨水打在这些老兵脸上,淋得睁不开眼,浑身上下也都湿透,可没有一个人去擦脸上的雨水,也没有一个人动弹一下,仿佛忘掉了外面的一切……老兵们的这一举动使得原来那些纪律不甚严明的士兵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认识到一支攻无不克的军队首先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于是在后来的表现中,这些士兵各个严格要求自己,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那些倭寇一听到戚家军的名字就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执法必严,严必有度。适度的严才能达到严的效果;过犹不及,严就失去了意义。

汉末曹操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刑法非常重。当时曹操政权的官吏宋金等人从合肥叛逃吴国,按照曹操政权法制就应该治罪斩首。曹操还嫌处罚太轻,要加重刑罚,于是主审官就奏请将其母亲、妻子和两个做官的弟弟全部斩首。这时尚书郎高柔上书说:“士卒逃亡,确实可恨;但我也听说其中颇有后悔之人。我认为现在应宽待逃亡者的妻子,这样,一可以使敌人对逃亡者不信任,二可以诱其还心。像以前那样处理,本来就觉得太严了,若再加重刑罚,使现在军中士卒看到,一人逃亡,诛及全家的后果,今后怕都要逃走了。刑罚过重非但不能制止逃亡,反而会促使更多的人逃亡。”曹操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就照着他的话去办,结果从那以后逃亡的人数大大减少,而且还真有一些叛逃者又偷偷地跑了回来,重新加入曹军。

罚不失爱,严中有情,这是管理者惩戒部下时一条很好的处理原则,虽然表面上看来严肃的法规被破坏了,但是从长久来看,罚不失爱,抓住了下属的心,这样更能有效地维护法律规章的严肃性,被管理者们也会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

宋朝大将曹彬在驻守徐州时,手下有个官吏违反了纪律,按军法应打军棍。但曹彬却没有马上执行处罚,过了年后才旧事重提,如数打了他。有人问曹彬为什么这样做,曹彬说:“我当时听说他刚娶了媳妇,如果在那时打他,媳妇的公婆可能会认为儿子被打是由于媳妇带来的不吉利,因而整天打骂她,使她难以生活下去,这样也会影响这个官吏的情绪。所以,我才推迟执行。这样军法也没有因此受到损害。”在场的人听了无不心服。后来这件事传到那个官吏那里,他也深受感动,不但不对受罚之事耿耿于怀,而且以后工作更加卖力,再也没有犯过军纪。

宽和严、德和刑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赖;相互对立,又相互包含。从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出发,在处理两难问题时,就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度——做到严中有情,宽中有猛;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兼顾二者,既维持原则,又不失灵活。这样才可充分树立领导至高无上的权威。

学会运用胡萝卜与大棒

朱元璋史称“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心地险恶。他当上皇帝后,打天下时那种虚心纳贤、任人唯贤的作风全抛在脑后,朝思暮想的是维护他的绝对尊严和天下。为此,他以各种卑劣手段,排除异己,残杀功臣。

李善长在随朱元璋征战中,以多谋善断着称。开国初,组织制定法规制度、宗庙礼仪,与朱元璋的关系如鱼水一般,朱元璋将李善长比之为汉初萧何,称他为“功臣之首”,命他为开国后的首任丞相。朱元璋功成名就,贵为天子后,对李善长的态度便大变。李善长过去被他称赞为“处事果断”,现在则说他“独断专行”。过去他特许李善长对疑难大事先处理后上奏,称赞他为“为朕分忧”,现在则说他“目无皇上”。朱元璋对李善长功高权大,产生了猜忌之心。但考虑到李善长功高望重,轻举妄动恐生不测之变,就采用又打又拉、伺机清除的伎俩。

一打。深知朱元璋为人的李善长察觉到皇上对他的猜忌,一连几天,李善长因患病没有上朝,于是就借机给朱元璋上了个奏章,一来对不能上朝议政表歉意,二来提出致仕(退休),察看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按惯例朱元璋应下旨慰问、挽留,但是,他却来个顺水推舟,随即批准了李善长退休,毫不费力地把李善长赶出了相位。

二拉。削夺了李善长的相权,免除了对他的威胁。但不少人心中暗骂朱元璋寡情毒辣。为了笼络人心,安抚李善长,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本棋为妻,朱李两家又成了国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