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与应酬36计
5340800000023

第23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际关系中暂时的忍让、吃亏,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关键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的需要,既以对方的利益为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因此,在时机不成熟时,特别是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该退就退,当溜则溜,不要有鱼死网破的思想;适当退让,先保存实力,选准时机再变退为进,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遇事不能硬顶

在我们做某件事时,如果情况对自己不利,再要继续下去很可能惨遭挫败,甚至丢了性命。那就必须考虑如何全身而退,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时,必须当机立断,决不可拖泥带水,这最能反映出你的功力深浅。

第一,要仔细分清形势是否有利,慎之又慎地作出是否撤离的决定。

因为,撤离毕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手段,是为保存实力、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行动。假如形势并非很危险,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就绝不要轻言撤退。

武则天年方十四时便已艳名远扬,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有一个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并给予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唐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

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人世,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

第二,情况不妙时,必须当机立断,主动撤退,否则,肯定是血本无归。

当唐太宗自知将死时,还不忘如何确保李家江山的千秋万代,要让颇有嫌疑的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罗王。临死之前,李治和武则天都在他床边,他当着太子李治的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着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是冰雪聪明之人,哪还听不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怎么办?她心里清楚,只要现在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然而要保住性命,又谈何容易,唯有丢弃一切,方有一线希望。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委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并命她即日出宫。唐太宗本来是要处死武媚娘,但毕竟自己很喜欢她,心里多少有点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她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一旁的太子李治却如遭晴空霹雳,动也动不了。唐太宗却在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李治听得莫名其妙,也不去管他,借机溜了出来,径直去了武媚娘的卧室,见她正在检点衣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我吗?”武媚娘满脸无奈的忧伤,她回身仰望太子,叹了口气说:“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泪已雨下,语不成声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太子李治佩服武媚娘的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送给她作为信物。太子登基不久,武则天很快又被召入宫中。她的聪明之处在于能识别“风紧”还是“风松”,在危难面前能迅速分清主次,并能果断地“退”,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风松”了,又再回来。后来时机成熟,武则天果断地由退转进,成为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女皇。

主动退让,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是与先发制人相反的一种聪明招式。运用这种招式,往往是先让对方动手,自己主动退让一下,然后再反击,以制服对方。由于后发制人是在对手已经有了行动,并且从一定意义上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之时的一种情况,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临危应变术。

人们熟悉的后发制人的故事,要数《水浒传》中讲的“林冲棒打洪教头”。那是林冲在发配沧州途中,被柴进接到庄里,设宴款待。柴进家中的洪教头觉得林冲只不过是一个“配军”,瞧不起他,而柴大官人又如此礼待林冲,因此引起洪教头的嫉妒之心,决计要与林冲比试高低。只见洪教头先起身,连声说:“来、来、来,和你使一棒。”便脱下了上衣,站到场地中央。当林冲站起身时,洪教头又喝道:“来、来、来!”林冲碍于柴进的面子,只得草草应战,刚使了四五个回合,便跳出圈外说:“小人输了。”柴进见林冲并未使出本领,便极力劝林冲再使一棒。洪教头见林冲刚才棒法怯了,也想再显威风。但见他又连喝三声“来、来、来!”使棒朝林冲舞了下来。林冲不慌不忙地往后一退,洪教头赶人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此时,林冲见他脚步已乱,于是,将手中的棒从地上一挑,和身一转,那棒直扫洪教头的臁儿骨上。洪教头招架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林冲以后发制人之术,获得了比武的胜利。

暂退一步,伺机而动

商场上的矛盾、冲突、痛苦,使大部分人都会处于战争状态。回避锋芒,不直接对抗,能让你的心灵自在、祥和,矛盾也会在迂回曲折中得到妥善解决。一旦回避了锋芒,你就会发现事情原本可以很简单。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你处于矛盾的旋涡中时,处于矛盾的焦点时,不妨暂且退让一步,再伺机推托。

冯某是某公司的人事科长,经常处于矛盾的包围之中,上级的话他不得不听,违心的事也要办,下边的事不敢应,一应就是一大串。

在他极其苦恼时,一位智者提醒他,面对矛盾,你何不采取回避锋芒的办法,这能使你得到解脱。这使冯科长茅塞顿开,连叹自己以前对事情处理不当,以致得罪了一些人。

掌握了这一处理矛盾的秘诀,冯科长坦然多了。

一次,刘副总让他想办法将其自费毕业的侄子安插到某中学去,这不符合政策,让冯科长很为难,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承担责任的是他,而非刘副总。这时他想起了回避锋芒,不直接对抗的退让之法,便小试牛刀。

冯科长对刘副总说:“好,我会尽心为您办这件事的,你让你的侄子把他的毕业证、档案材料给我送过来。”刘副总的侄子来了,但只有档案材料,没有毕业证,因为他虽读完了两年学制,但学业不精,自学考试才通过了七门,没有毕业证,于是冯科长让他先回去等候通知。

过了几天,刘副总又过问这件事情,冯科长先说了说他侄子的情况,随后说道:“刘副总,我说话算数,你给那所学校的校长谈谈,只要他们接收,我这就把关系给开过去。”刘副总从冯科长的话里显然己听出了弦外之音,只好说:“那就先放放再说吧。”

冯科长对刘副总没有采取直接对抗的方法,而是回避锋芒,达到了保护自身的目的。

学习退让有方法

美国有位总统名叫马辛利,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地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决不会服气。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下面介绍一些适时退让的方法,请诸位切记常常使用:

给台阶。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别固执己见,十分容易为些小事情同别人争论,而且火药味浓烈。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应当有饶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面解释一面折中调和,最好使用不带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语言形式,以避免冲突的扩大。一次,有一位先生上岳父家吃饭,进餐时翁婿两人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那位先生强调: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是有关方面的一个严重错误;而岳父则不同意,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趋激烈。后来那位泰山大人把问题扯到“年轻人自私心重,没有环保意识”上面,显然是在批评那位先生。那位先生怕再争论下去伤和气,便开始缓和下来,他婉转地说:“可能我们的看法永远也不会合辙,可是,那没有什么,也许我们都是对的,也许我们都是错的,这也是未可知的事。”那位先生的一席话,不仅给自己搭了台阶,也给争论双方打了圆场。避免了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扩大,影响感情。试想,如果那位先生意气用事地与岳父争论下去,结果会如何呢?很可能惹火老岳父,被臭骂一顿。

熄怒火。不少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发火,是因为互不了解、有失沟通造成的。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对方的错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释,想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一所医院里,病人挤满了候诊室。一个病人排在队伍中,将手上的报纸都看完了也没有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万丈,敲着值班室的窗户对值班人员大喊:“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看不见吗?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我下午还有急事呢!”值班员面对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释说:“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是这样的,医生去开刀了,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一时脱不了身。我再打电话问问,看看他还要多久才能出来。谢谢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队得不到及时诊治,责任并不在那个值班员身上,但是面对病人的错怪,他却沉住气一面解释,一面劝慰,这就比以怒制怒,火上添油的回答好多了。

止争吵。一位丈夫彻夜未归,次日才幽灵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几句,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忽然,妻子说:“算了,没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时髦了——我唯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还是有风景的!”那位妻子虽然占理,却没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调侃了几句,便使一场冲突体面地结束了。

破僵局。冷战中的夫妻,如果一个是“室内型”的人,一个是“室外型”的人,那情况还好些,一个在外面游荡,一个在家中干自己的事;如果两人都是“室外型”性格,那么这个小家庭就有三分动荡与七分危险;如果两人都属“室内型”的那类,那日子过得无疑是十分别扭的。就大多数夫妻而言,双方是谁也不愿在冷战中打持久战的,关键的问题是双方谁先主动来打破冷战的僵局,一般说来,大都是男方先来点高姿态,也有女方主动示弱告软的。不管哪一方,只要你不想让夫妻冷战威胁这个家庭,只要你有心想迅速结束冷战状态,实现夫妻“邦交”正常化,你就应该学学下面的几招:

①不把话说得太绝,为对方留有余地。

②请朋友做客或约对方看电影,借机搭话。

③热脸迎向冷屁股,向对方大献“殷勤”。

④打个电话,找个借口说说话,可避免尴尬。

⑤求对方帮个小忙,打破坚冰。

⑥佯装生病或不舒服,让对方来关心。

总之,打破僵局的方法很多,夫妻之怨宜解不宜结。其中根本的一点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有给对方一点颜色看、惩罚对方、非让他(她)低头认罪不可的种种不良心态。有话说话,有理讲理,宁要争吵也不要冷战,这是许多和谐的夫妻总结出的一条经验。而一旦处于冷战中无人主动来给你们调解,那就要靠双方“系铃人”来努力解开沉默无言这个“铃”了。

总而言之,为人不可太固执,是你的错理所当然要致歉和解;如果不是,让人一步不为低,人们最终会承认你的正确,并称道你的宽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