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很大的潜能,只要肯付出,相信自己,不断地磨练自己,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靠别人未必靠得住,就像故事中,菩萨有问题都是靠自己,那么作为俗人就更应该靠自己。
146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
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
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要义简析:
好药喝到嘴里感到很苦,但聪明的人会勉励自己喝下去,因为他知道喝下去能治愈自己的疾病;忠诚的言词听起来不舒服,但贤明的君主会听从它,因为他知道听从忠言能获得成功。
启迪故事: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经常挨墨子的责骂。这让耕柱觉得非常委屈,因为在墨子的众多门生当中,耕柱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但他偏偏又是经常遭到墨子批评的,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
耕柱于是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众多的门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的责骂?”
墨子听后反问道:“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之见,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
耕柱回答说:“当然是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是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教导与匡正。”
听了墨子这番话,耕柱立刻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从此再也不以遭受批评为耻,而是更加发奋努力,终于成为墨子的继承人。
好听的话,奉承的话就像蜜糖一样,容易让人接受。但是奉承又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说谎,往往会掩盖事实真相。批评就像一剂良药,虽然苦得让人难以下咽,但是对于病症却有良好的疗效。而要批评一个人、指出一个人的缺点也是需要很大勇气、冒很大风险的,因为谁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
所以能够真正的指出一个人的不足,是对那人的负责。而能够接受别人的指正和批评,则是对个人不足的弥补,也是对个人的一种提高与完善。为了让自己不断的进步,那就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忠言和劝告。
14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要义简析:
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启迪故事:
北宋仁宗景佑年间,王曾、吕夷简做宰相,宋绶、蔡齐、盛度任副宰相。因王曾喜欢蔡齐,吕夷简欣赏宋绶,盛度就遭到了冷落。即使这样,盛度既没有有意多和王曾、吕夷简结交,也没有对他们的冷落抱怨,而是依然对他们很恭敬。不仅如此,盛度对宋绶、蔡齐也很恭恭敬敬,这让宋、蔡两人都非常受用。
当王曾想上奏罢免盛度的官职时,宋绶和蔡齐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盛度是个识趣的人,所以不换比换好。这样使得盛度转危为安。
盛度听说这件事后,心头震颤,表面上对宋绶和蔡齐更恭敬了。有人替盛度打抱不平,就把盛度受排挤的事告诉了仁宗。当仁宗当面问盛度时,盛度还坚决否认。
不久,王曾、吕夷简之间出现了问题,二人都各自拉援手。最后两人竟同时向仁宗递奏章,请求辞退外任,以示不能并立。这让仁宗很震惊。为了搞清原因,仁宗就找到了盛度。盛度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就向仁宗献计揭开了王曾、吕夷简、宋绶、蔡齐之间的朋党关系。仁宗一气之下,就罢免了这四人的职务,让盛度主持朝政,并对盛度不依附朋党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褒奖。
欲望太多,就会蒙蔽双眼,就会做出过分的事情来。要成大事,就不要有苛求的内心,避免有偏心和贪心,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也才有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这样的为人处世,也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充实。所谓境由心生,如果处理不好,烦恼就会越来越多,困惑越来越多,最后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到空静的状态,就要培养宁静致远的心志,即把什么都看在眼底,什么又都不放在心上,不计较得失。
148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要义简析:
火的样子猛烈灼人,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而水的样子柔和平缓,人们反而经常会溺水毙命。
启迪故事:
五代时期,后蜀高祖孟知祥死后,他的儿子孟昶即位。由于孟昶当时只有十六岁,所以辅佐他的老臣都自恃功高,不把他放在眼里。
孟昶刚即位的时候,大将李仁罕就提出要主管吏部的要求。而且还派人到枢密院提出明确要求,并到学士院让人照他的意思起草命令。这一连串举动,让孟昶很受触动,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他选择了隐忍,表面接受了李仁罕的条件。但是等他进宫朝见的时候将他擒拿并当场杀死。这样的做法让很多大臣得到收敛。原本称病对孟昶不跪拜的李昭也立马改变了,但是孟昶勒令他退休。
当时的禁军首领张业是李仁罕的外甥,为了确保皇宫的安全,孟昶就对他千方百计的加以笼络,甚至封他做了宰相,又兼判度支。自以为深受重用的张业胡作非为,但是到后蜀广政十一年的时候,孟昶的实力已经有了增强,他立刻与禁军将领安思谦鉴密谋,用诛灭李仁罕的老办法,将张业处置在朝堂上。这样的做法,让之前作风不正的卫圣都指挥使兼中书令赵延见状自请隐退。至此,孟昶才算真正的掌握了国政。
孟昶特别喜欢骑马,而且还召良家女子以充后宫,导致许多大臣和百姓对他产生了不满。当枢密副使韩保贞直言进谏后,孟昶大悟,当即放还了很多宫女,还对韩保贞以赏赐。
古人常提醒我们要谨慎小心,这里所说的谨慎,不仅是指对大事情,更多的是指小事情。因为对于大事情人往往非常的重视,而对于小事情,则常常会掉以轻心,这就导致很多时候犯的错误都是在小事情上。
而人往往对比自己强悍的人比较忌惮,但是对比较弱的就又表现得很强势。但是往往就会输给自己认为不会有危险的人身上。就像是孟昶除掉大臣李仁罕一样。后来他自己又不注意小节,导致人民的抱怨,幸好及时地改正,没有造成更坏的影响。所以说大事要注意,小事更要注意。
149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要义简析:
只有小聪明的人,不可以让他去谋划大事;只有对私人尽忠的人,不可以让他主管法令。
启迪故事: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使得天下一片混乱。当时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战斗中不断取胜,势力也强大起来。这时李密就有点骄傲,不体恤士兵,对有功的士兵也不给予赏赐。
军师徐世积很着急,就劝李密对有功的战士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但是李密对于徐世积的劝言置之不理,而且自认应该不给予奖赏,是为了让战士明白只有不断征战才会有收获,才不会安于奖赏而懈怠。
而且由于徐世积的屡次劝言,让李密深感不愉快,于是就把他调到外地镇守。没有了徐世积的劝谏,李密更加自以为是,干了不少的傻事。而由于他的一举一动都毫无隐秘可言,于是连连惨败。最后,李密投靠李渊,而后又因反叛被杀。
大智慧与小聪明具有本质的不同。具有大智慧的人做事具有远见卓识,并且宽容大度;而具有小智慧的人,气量与才智都小,对于事情的处理也缺乏先见之明,只是凭着单纯的算计。
在做事为人上面,就要讲究大智慧,否则就只能栽跟头。李密之所以会失败最后被杀,就是因为他不仅目光短浅,而且很难听进劝告,很自以为是。所以要吸取这样的教训,培养个人大智慧,做大事。
150人行事施与,以利之为心,则越人
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要义简析:
人的行事与施与,如果是以利他人之心为之,则关系疏远之人也容易和好;若是以害人之心为之,那父子间也会分离而相怨恨。
启迪故事:
战国时期,宋就在梁国边境的一个县担任县令。当时,梁、楚两国都设有边亭,而且两国边亭的人员各自种了一块瓜田。梁人辛勤的给瓜田浇水灌溉,所以他们的瓜长势很好。而楚人总是偷懒也不浇水,所以他们的瓜长势不好。由于两边瓜田的瓜长势差距很大,楚国人就使坏,乘黑去破坏梁国人的瓜秧。不久,就被梁国凉亭的人发现并告知宋就,还请求要去报复。但是宋就知道后,阻止了梁人去报复。随后,还派人每晚悄悄地去为楚人浇瓜。楚人早晨到瓜田一看,发现已经浇灌过了。就这样,在梁人的帮助下,楚亭的瓜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楚人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访,知道原来是梁人干的。楚国人大受震撼,便把这件事报告给楚国朝廷。楚王听到这件事,感到很惭愧,知道自己的百姓糊涂,做了错事,同时,楚王对梁国人能暗中忍让感到非常高兴,便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向梁国边亭人员道歉,并请求与梁王交往。楚王时常称赞梁王最讲究信义。楚国与梁国关系融洽,是从宋就妥善处理边亭瓜田事件开始的。
人们常说,付出总有回报,这句话一点不假。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万事都是相互的。你爱别人,那么别人也就会爱你。但是相反,如果你只是自私的爱自己,而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异己私利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那么将会成为一个人人厌恶的讨厌鬼。
宋就以自己宽容、爱人的做法,不仅换得了楚国人的反省,也得到了楚王的赏识,为两国人赢得美誉,并促成两国交好,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要拥有一颗爱人的心,在处事中懂得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树敌,也才会为自己赢得美誉,同时赢得别人的爱戴。
《孙子兵法》中的成语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厌诈无懈可击百战百胜不战屈人出奇制胜终而复始周而复始死而复生纷纷纭纭避实击虚避实就虚倍道兼行以逸待劳后发先至居高临下爱兵如子同舟共济风雨同舟兵贵神速舍近求远焚舟破斧破釜沉舟巧能成事置之死地而后生
《墨子》中的成语
驷之过隙染丝之变黔突暖席孔席墨突发宪布令致远任重以人为镜绝长继短以卵投石手足胼胝摩顶放踵暖衣饱食坚甲利兵功成名遂高不可攀不知甘苦不偏不党不可胜数百舍重茧兼而有之苍黄翻覆快马加鞭墨守成规
《韩非子》中的成语
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兵不厌诈蚕食鲸吞吹毛求疵道不拾遗焚林而猎负薪救火盖世无双根深蒂固孤掌难鸣故弄玄虚寡不敌众汗马功劳见微知着老马识途良药苦口路不拾遗论功行赏眉睫之祸靡靡之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视死如归提纲挈领危如累卵唯唯诺诺循名责实一鸣惊人优柔寡断忠言逆耳坐不重席变古易常冰炭不投尘饭涂羹赤地千里更令明号国富兵强堤溃蚁穴千秋万岁轻举妄动如出一口色衰爱弛识途老马事以密成象箸玉杯信赏必罚蚁穴溃堤因任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