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天资较高、头脑灵活的人,无一不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凡是成就大业者,都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凡是成就不凡的人,都是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你想成就大业吗?那么你就先掌握启迪心灵智慧的钥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吧。
把阅读当做愉快的旅行
读书,可以使人增添厚重的文化底蕴,可以使人看上去更有气质。
阅读是一次旅行,也是一次交友,它花费最少,保险而又经济。你甚至可以付出最少的投资,而获得千百倍的回报。
阅读是需要有很大毅力的,急功近利者不适合阅读。书是一种性灵闲适的东西。读书的妙处,不在所得,而在所思。
那常常在忙碌过后浮起的失落感和寻找心灵故乡的渴望,在阅读中,应该更容易得到满足。因为一本好书,以作者的灵魂为土壤让人从中获得人生的慰藉;一本好书会散溢出一缕缕富有张力、醇厚的不灭气息。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知心的朋友,阅读和交朋友一样,分为很多种。
一种是知心好朋友。她是知己,也是玩伴;可以交心,也可以玩耍。与她交往会觉得身心愉悦而互相受益。不必隐瞒或吹嘘,不必委屈和失去自我,你们是独立的,也是一体的。就好像一本好书,令人爱不释手又不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一种是知心朋友。你可以和她进行深层的谈话,交流各自的想法,人生的、事业的、感情的,她能给你点一盏灯。灯光是明亮的,仿佛穿透了你的内心。
还有一种是好朋友。她可以陪你度过闲暇的时光,放下一切而舒展身心,给你最真的感觉。只是你无需也无法向她提及工作、学习、未来发展设想之类,因为她只是一个伴儿,一个从童年最初友谊中延伸下来的伴儿,那种原始的快乐是有条件和期限的。
最后一种就是普通朋友。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她们游荡在你的世界边缘,有时候会进到你的生活圈,扮演一个角色,有时候在她们自己的世界里扮演另外一个角色。不是她们不够好,是她们彼此太相像了,你甚至找不到一个让自己心动和想念的理由。
一本好书就如一位亲密无间的好友。
它像与生俱来的一道灵光,照亮你的天空;像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牵引你走进感知和灵魂的最深处。它使你的身上澎湃着智慧的潮汐,让睿智的目光中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什么东西都可以今天拥有,明天失去,唯有从好书里引发出的思考,可以永久地盘踞在你的脑海里。它不会对你进行大言欺世的概念轰炸和术语倾销。这些思考,有的可能引起争辩;有的又使人感到妥帖;有的可能引起思潮;有的又可能平静如镜。将嬉笑怒骂尽收眼底,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阅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品尝到醇香可人的清泉,泉水流经的地方,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彩蝶飞舞,小鸟欢唱,这样生机盎然的美景,无疑能够荡涤自己的灵魂。如果不慎读到了一本坏书,就好似进入一条被污染过的河流,流过之处,花无法生,草不能长,没了鱼跃,腐枝败叶随处可见,酸臭之气到处可闻,无一丝生机,只有一片死寂,这只能毒害灵魂。
读书如流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心”有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卷有益,择善而读。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到那有着瑰丽风景的思想的远方,去共进一场精神的盛宴;读一本好书,如饮醍醐,心灵相互感应,渐渐不再浮躁和慌乱。
如果白天时间太忙碌,那么晚上睡觉前将是你最佳的阅读时间。但并不是任何书都适合那段时间。太厚的书令人手腕酸痛,字体太小太密的书令人眼花。资料丰富的长篇大论或逻辑严谨体系井然之作不是使睡眠来得太早,就是使睡眠来得太迟。浓得化不开难以吸收,过分稀释又空泛无趣。
一本好书像一位智慧长者,让你不至于在这个日趋喧嚣、功利的物质年代迷失方向,迷失本性。它闪烁的光芒无法概括,就如同阳光不能被概括一样。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书是一个多情种子,如果说你一不小心沾惹上了‘她’,这辈子就休想摆脱‘她’的纠缠。”
书是最好的朋友——在彷徨中,它是顾问;在消沉时,它是慰藉;书是时代的见证,是旅人返乡的航船和骏骑;书是忙碌者最好的娱乐,是解除疲乏的安神丸;书是心灵最好的说教,也是大自然永恒的花园和苗圃。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
书本知识是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经常从好书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对于自己的性格是一种最好的陶冶。
“教”和“养”是分不开的。确实,只有深入的“教”,才有高度的“养”。“教”的方法很多,父母师长教,学校社会教,更重要的是自己教自己。多读书,多学习,就是一种自我教育。培根有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许多生活实例告诉我们,丰富的知识能够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野蛮的人有了文化素养,可以变得文明。缺乏教养的人有了丰富的知识,可以逐步变得有教养。骄傲的人多学一些知识,就能看到知识的无穷,从而变得谦虚起来。自卑感强烈的人有了丰富的知识,就会看到自身的力量,从而增强自信。像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不为名利、一心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是那些无知无识的愚昧头脑所无法理解的。丰富的知识不仅能使人变得更加文明,还能使人成熟老练,多谋善断。
人无完人,尤其是一个人在心理上出现缺陷时,那是非常可怕的。要想使自己很好地应付生活中可能碰到的任何情况,就必须学会驾驭自己的心理,就要改造自己的个性。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可以使自己更适应重大比赛而发挥出最高的水平,这已为人们所了解。心理训练对每个人都会有用,这一点却是大多数人尚未发觉的。
当你面对自己想改而不难改的习惯,比如说抽烟的时候,你也许只好用“习惯成自然”为自己开脱。
人们常说:“山难改,性难移。”实际上,这句话是不正确的。
卡耐基认为,人的个性是可以重新塑造的。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体内有一个不断追求目标的自动机器,而指引这个机器的是人的自我意象。当人的潜意识中为自己确定了一种意象、一个目标时,他就会按照这个指令去行动,以实现它。人的意识要想控制这个工作过程是不可能的,他只能等待结果。因此,对于人来说,那个意象、那个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个性的改造,就是通过对自我意象和目标的改造来实现的。通过心理学知识的指引,你就会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知道自己的力量该用在哪里、该怎样用,而不致白费劲。徒劳的努力会使人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从而放弃努力。就像一句话所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不为”和“为”都要用得恰到好处。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潜力是巨大的,还认为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并不是意志、决心所能做到的,而由成功的意象和目标指引、解除意志束缚的结果。在生命锻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自觉地多浏览、多学习一些心理学书籍,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正确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自身心理和个性的正常和异常状态,并正确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自我充实与自我提高。
喜欢阅读的女人是美丽的、优雅的、成熟的,在袅袅飘开的茶香中,可以增添绵绵无尽的遐想。
书香,是女人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女人的精神寄托。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中女人获取了想要的一切。然后把它揉碎,掺杂自己个性的粉末,捏塑出优雅的形象。
楚楚动人之间,发散着成熟优雅的气息。那气息随着琴弦跳跃,随着明眸流盼,随着一串串很有韵味的音符流淌,随着遐想的裙裾摇曳风情……
她从不为体面而窘迫,即使在物质条件有些贫乏的情况下,她也会用书香把自己雕琢得恰到好处。她的言谈举止总在分寸之内,守望着自尊的最后防线。她时不时地流露智慧,在驾驭气氛和控制场面方面,挥洒自如,从不会让人感到智慧匮乏或者失态。
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
学习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善于学习的人,就会增大成功的概率。自然,这也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快乐。书本的知识也许会有穷尽的一天,但生活中的真知却永远不会枯竭。
作家梁实秋说:“最高之幸福,非快乐,非名誉,非财富,而是心灵之活动。”这种心灵的活动,这种无法言表的幸福,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在反复的思考中才能真正体会。学习是人天生的一种本事,人通过学习唤醒潜能,并在这过程中享受快乐。
很多人把学习看做是一件痛苦的事,一提起学习就感到头痛。这就是应试教育的重大失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考试的压力产生的副作用。学习如果只是为了考试,那么学习还有什么意思呢?学习只能增加人的紧张、恐惧、厌烦等心理负担。
其实学习本来就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有机会学习,能够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把这种享受变成了痛苦,变成了负担。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可能改变现状。关键就是人们对待学习的观念要改变,要全方位地认识学习,不要狭隘地理解学习。
这几年,社会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推广学习方法的书,这些方法无疑可以使我们的学习现状得到改观,但是还必须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盲目地照搬别人的东西,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把学习变为一种快乐享受呢?
第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的动力,无目的的学习,既无效率,也无快乐可言。
第二,要有计划地学习。无计划就会陷入苦海之中,有计划就会有收获的快乐。
第三,带着问题学习。有问题就会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了问题就会带来快乐。
第四,在比较中学习。你可以把自己现在的学习结果与以前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你会发现自己进步了,你就会体验一种快乐。
学习要产生相应的效果,有了效果就会感到快乐,没有效果就会感到苦恼。产生效果的最好办法就是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发现学习的效果。
摆脱功利思想就会把学习的痛苦变为一种人生享受。有了功利思想,你的学习后面就会有一种负担和压力,你就不会是逍遥快乐地学习知识了,达不到功利的目的,你的学习就变成了痛苦的根源。没有功利思想,你的学习就变得轻松自在,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学习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你就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快乐。
做个善于学习的自己
学习是我们掌握知识的法宝之一。人非生而知之,都是通过后天的直接实践和读书学习获得知识的。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比,后者占的比重更大。利用书籍,我们能使自己在短暂的人生中,学习那些超出自己所能体验的数个世纪之前的智慧。
一切东西都可以满足,金钱、住房、汽车、享乐……只有学习不可以满足。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孜孜不倦的过程。初学之时,只得毛皮,总觉得简单易行。待更深一步,探得精髓,才知道博大精深。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学习犹如驾着一叶轻舟在知识的海洋中漂浮,你看不到停靠的边,但可以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
徐特立说:“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一位禅师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装了一坛石子回来,禅师问徒弟:“装满了吗?”徒弟说:“装满了。”禅师拿些细沙顺着石缝倒满后又问徒弟:“这回满了吗?”徒弟说:“这回真满了。”禅师又取些水倒进去很多,满了后问徒弟:“现在满了吗?”徒弟说:“这回真的满了。”禅师又将一些干土放进去,吸水后又放进好多,禅师又问:“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了。禅师又说:“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它可能在今天是真的满了,可是过几天你再来看它就会空下去很多,因此我告诉你,它永远都不会满的。”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你今天觉得很实用的学问在明天一觉醒来时可能就被淘汰,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翻新过程里,任何自满情绪都是导致失败的不良因素,必须戒除这个不良心态,营造一个永远渴求新知识的积极学习心态,才是正确的态度。
有人说:“我已经有了够花几辈子的钱,干吗还要学习?”当然,你可以不学习了,但你今后的人生必定是庸人的人生,愚人的人生。宋人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个“贵”,是指气质的高贵,人品的高贵。你愿意当一个没有知识修养的土财主吗?
成功者和失败者在人生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都在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思考,用思考和学习的经验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并不把过去的失败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因此,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有人常常抱怨,不成功都是上天不给机会,环境没给造就良好的条件。很多人在这些理由下就不再去学习,而是得过且过,在满足现状中浪费着时光。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你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走,自己有着决定权,如何把握,那就看你在生活中的学习态度了。
要从生活中学到东西,就要具备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悟性。俗话说:“水满则溢。”以一种虚怀若谷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学悟不到的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不可一世的傲气。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状态。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拼搏,都想站在成功的巅峰上风光一下。但很多的实例证明,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而这条路的确挤得很,而且成功者们认为,根本没有成功者的捷径,只有学习这条向远方无极点伸延的路。
从根本上说,只有走在前面的才是成功者。在这条路上,没有以文化知识、实践知识、修养素质以及各种自我条件组合的能力和基本功的话,很容易在路窄的时候被人挤下去。在这条路上,人们都行迹匆匆,有很多人就是在稍一回首品味成就的时候被别人超越的。
因此,有位成功人士的话很值得借鉴:“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永远存在险境;没有满足,却永远存在不足;在成功路上立足的最基本的根本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该给自己制订一个学习目标,比如根据时间和其他条件,可以在多长时间自修完什么课程,听哪方面的课程辅导,每天给自己多长的学习时间。要做好这些,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
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