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像浙商一样思考
5337200000028

第28章 总结身边的成败,取长补短谋发展(1)

“不把过去的优势当做现在的优势,现在的优势不等于将来的优势。”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浙商是善于学习的一群人,他们关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也重视身边成功的商业模式,更注重总结自身成败的经验。模仿是可行之路,但学习其中的精髓更重要,立足于本土的经营发展路线,很好地体现了“因地制宜”在商业中的运用。

1.本土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

正所谓“因地制宜”,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地方也有各地方的特色,这就要求商人在学习经商经验的时候,不要盲目地照搬照抄国外或是不符合自身的管理、经营等方案。浙商在这一点上就很明智,他们认为,中国商人需要做的就是认真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入学习身边的人的优点和做法,吸取他们的教训,唯有如此,才可以做好手头的事情。

浙江商人不像有些商人那样盲目学习国外的经营管理模式,或是生搬硬套外国人拓展市场的方法。当然,这不是说浙江商人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但必须是在立足于本国和本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因此,他们就把浙江作为自己的大本营,立足本土市场,走本土化路线,也以学习本土的案例和经验为主。杭州娃哈哈集团的崛起就很说明这个问题。

娃哈哈起步于困难重重的时候,宗庆后根据本土的情况,制定了娃哈哈的发展方向。1991年,娃哈哈兼并了杭州罐头厂,一个一百多人的小学校办企业兼并了两千多人的一个国营大厂。由于当时人们的观念跟现在不一样,舆论宣传认为娃哈哈是搞资本主义复辟,瓦解公有经济。同时,走兼并这条路还面临一个很大的负担,就是娃哈哈作为一个小的校办工厂它兼并这个杭州国营罐头厂,就必须在支付自己职工工资的条件下,额外要再多付国营大厂2000多人(包括600名退休职工)的薪水,这对于当时小娃哈哈来说是一个考验。

根据当时本土的情况,兼并是优势互补,没有把握的话,宗庆后是不会这么做的。结果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这次兼并不仅为国家解决了一些问题,还把闲置的资产利用起来。娃哈哈走出了第一步,迈上了个台阶,第二年,产值马上翻一番,利润翻一番,为后面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如果说娃哈哈的第一步是小鱼吃大鱼,是娃哈哈起步的一个基石,或者说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那么娃哈哈发展最关键的第二步是引进外资,“卖艺不卖身”。引进外资,用人家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自己的品牌。娃哈哈兼并了罐头厂以后,发展到销售收入10个亿,利润将近2个亿,但当时的日子也很难过,要再跨一个台阶,靠自己的实力,肯定不行。只有形成规模经营,才能够在市场上有优势,所以他决定要引进外资。很多人把娃哈哈集团跟其他公司的合资非常形象地比喻为“卖艺不卖身”,而这种“卖艺不卖身”的做法能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宗庆后懂得遵循本土情况。

什么是“卖艺不卖身”?宗庆后解释说:“第一条,品牌要是我们自己的,要打‘娃哈哈’的牌子。第二条,我坚持要由我们自己管理。对方当时也要派外国人来,但是外国人派过来一年要一两百万的工资,还要每年的休假,还要给他解决住房。我说可以的,我的中层干部跟你一样的待遇,你吃得消,你就进来。后来他也不敢进来,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一样的,你不能高于我这个总经理的待遇。所以他没话可说。”

中国很多企业在合资的时候,丧失了自己的品牌,而娃哈哈在合资的时候,把娃哈哈这块牌子保住了,这很是令国人敬佩。

同时,宗庆后及时推出可乐型的碳酸饮料应该是娃哈哈成功之路的又一步。在1995和1996年,当时不管是上海的正广和还是北京的北冰洋,一共七家基本上被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个巨头吞掉,而且全部是控股。后来,那些品牌大多数都消失了。所以娃哈哈作为中国最大的饮料厂,要承担这个责任,要把中国的可乐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这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宗庆后说:“两大可乐主要做的是大城市的市场。而农村的市场,它们搞的是再销,我搞的是网络营销,所以在农村的品牌我比它更好。什么道理?我一直在做电视广告,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地级电视台,农村都看到了,我的品牌在农村比它更响亮,接受程度更高。所以我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花了一年多时间,占了碳酸饮料市场13.4%的份额。今年我的产量又翻了番,估计可以占到20%的份额。这样一步步蚕食,到最后再打城市的攻坚战。”

娃哈哈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家喻户晓,但相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娃哈哈是年轻的,“年轻就没有失败”。很多人说品牌是富人的游戏,因为品牌需要很多的广告投入,还有人力、财力。娃哈哈虽然有一点实力,但是相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而娃哈哈做品牌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遵循本土的实情,用本土的案例做教材的原因。

如今“中国人的可乐”已经流传到每一个角落,“娃哈哈,带劲!”娃哈哈打的是中国牌,这是娃哈哈刻意为非常可乐定造的一个广告推广策略,为的是要焕发我们的民族精神。

现在很多企业的经营,都在实行两化:企业品牌化,品牌全球化。作为国内最大的软饮料企业娃哈哈,为什么不向国际市场进军,还在啃国内市场的大蛋糕呢?

宗庆后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想盲目进军国际市场,因为咱们中国13亿的大市场我都没有做出来,我为什么要亏了本去做国外的市场?作为饮料来讲,要出口必须在国外建厂,不可能把产品送出去,运费就把你的利润耗掉了。我们以前做的是罐头,每年出口美国1万吨罐头,最多出口到5万吨,但是亏了本。我为什么要把钱亏给美国人,我做它干什么?当然,到一定时候,我想我们也要打向国际市场。”

他还说:“我做过很深入的调查,我懂得中国人的口味,我懂得中国的国情,我得按照中国人的需要来开发产品,这样才有市场。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人对色素、沉淀不在乎,他刚开始出来的产品,下面有沉积,而且还是颜色很深的色素。中国人不接受这个东西,所以他有的产品在中国打不开市场。”

在中国,可以说娃哈哈是浙江的名片,实际上围绕娃哈哈有很多的赞誉。这主要是浙江当时同类的企业和产品比较少,再加上娃哈哈成名较早的原因。宗庆后的一系列市场兵法,都体现了浙江商人的智慧。在浙江商人眼里,本土市场上的商机总是显得更多一些,因此他们进入市场的门槛也就低一些,这也是本土化策略在浙江大行其道的原因。

正所谓“入乡就要随俗”,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也有自己独特的政策,在中国本土做生意,当然就要遵循本土行情。浙商在经商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这一点。不去盲目学习外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经验,也许那种经验与中国国情根本是背道而驰的。只有适合自己的经商的策略才有用,才会有效果。

2.模仿重要,学习精髓更重要

在经商中,模仿可以说是第一步。很多人创业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虽然收益不会很大,但至少不会犯错误。在不断的模仿中,一个企业才渐渐长大,但是要想立足于商海不败,最重要的就是在模仿的同时要形成属于自己不可替代的风格。

浙江商人就特别善于模仿与仿制。浙江人办企业,最初一般是靠模仿与仿制发展起来的。当然,在创业成功之后,他们就会创立自己的品牌。总之,温州人很好地践行了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

当他们看到外国市场上有新产品后,就委托国外的朋友购得新产品,将产品带回浙江,连夜拆开研究,然后根据中国人的习惯加以改进。没几天,崭新的样式便可投放市场。还有纽扣、打火机、眼镜、皮鞋等,他们都坚持“拿来主义”。

比如眼镜业,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浙江省温州市的眼镜企业发展到一百多家,并以式样新颖、质优价廉吸引了外商。据统计,1997年温州眼镜业产值突破10亿元,1999年上升为15亿元,占全球销量的1/3,畅销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远洋眼镜公司老板叶子健就是通过仿制而成为“眼镜大王”的。

20世纪80年代,叶子健还在一家蜜饯厂打工,当时市场上的金丝眼镜特别流行。于是,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在市场上买了一副金丝眼镜。回家后,叶子健将眼镜拆开,仔细查看各个部件,然后到各配件厂寻找相似的配件,再自己塑形装配。就这样,他研究出了100来副眼镜。在市场价3元的低价下,眼镜被一抢而空。后来,由于他的成本低,产品也渐渐走出模仿的框框,不断变化出花样,继续自主开发了1000多种产品,销量越来越旺,成为一家年产眼镜过2400万副的大型企业。

谁说模仿不好呢?关键是,模仿的目的是学习其精髓,然后再创造发明出有个性的产品,这样才能很好的抢占市场,而不是永远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走。

浙江温州大隆机器有限公司采用的是与外商合作,引进台湾及意大利鞋机生产厂商的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1994年大隆与台湾鞋机生产商益鸿公司合作,为其生产配件,两年后大隆将自己研制生产的鞋机推向市场。其后他又瞄准了意大利技术,选择了意大利的沙巴和BC作为合作伙伴,由意方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鞋机图纸,大隆负责鞋机的生产和销售,不久,大隆便跻身于世界一流的鞋机生产厂商行列。

实际上,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可能会被不同的人进行模仿或复制,而成功与失败在于是单纯的模仿还是学习精髓后做到创新。善于经营的浙江商人深谙其道。浙江商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善于模仿他人,但没有忽略自己的条件,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主张,没有被动地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不仅如此,他们还敢于放弃所模仿的一切,以模仿起步,把眼光紧紧盯在战胜和超越上。如果他们模仿的产品被市场上更新颖的产品超过了,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对旧产品的模仿,不断改进或者创新,生产更新颖、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他们在模仿中寻求超越,从模仿中寻求突破,从而稳稳当当地获得了创业经商的成功。

1985年初,一些旅居海外的浙江人回乡探亲,馈赠日本产的打火机给亲戚。这种小巧玲珑,一打就冒出蓝色火焰的打火机要卖三五百元人民币。一些机灵的浙江商人动起了脑子,他们将打火机拆开,一个个零件仔细研究。然而关键的电子打火器却不是轻易能仿制成的。浙江商人就来到当时电子业最发达的上海寻找出路。恰巧东风电器厂刚攻克了这一难题。因为有了国产的4.7伏电容器,世界畅销的这种时髦的“猫眼”打火机很快在浙江温州问世了。

但时隔不久,超越这种打火机的防风打火机出现了。这种打火机的外壳不是冲压而成的,连手工制作也难以达到如此精致。这种被称为浙江第二代打火机的“王中王”防风打火机,是浙江人李坚的仿真之作。李坚将其拆开反复琢磨,最终发现打火机的外壳是锌合金通过压铸而成。他与几个朋友买来相关设备和材料,经过几个月努力终于获得成功。浙江的很多能工巧匠都是从模仿起家,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生产加工体系,如今浙江温州每天有3种新款打火机问世,年产打火机5.5亿只,有大小打火机出口厂商3000多家,打火机款式超过1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