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制定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迎接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重要的准备。
卢沟桥事变
这是一起由日军蓄意制造的,旨在挑起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军事冲突。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团结统一和抗日浪潮空前高涨的新局面,日本帝国主义急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摆脱在中国的不利局面,缓解国内矛盾,于是,一手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自1937年4月起,日军经常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特别是6月以后,驻丰台日军几乎每天夜晚都在进行挑衅性活动,华北局势一触即发,卢沟桥地区则成了战争的爆发点。1937年7月7日夜7时许,驻丰台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卢沟桥以北进行以卢沟桥为攻击目标的挑衅性军事演习。午夜1时许,日军借口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和听到宛平城的枪声,断言志村菊次郎被中国驻军打死,要求进城搜查,并鸣枪示威。驻宛平的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拒绝了日方的无理要求。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为避免事态扩大,乃派人与日本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等进行交涉。日军在失踪士兵业已归队、借口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蓄意制造事端,派兵包围宛平城。8日晨4时,中日双方交涉人员正在宛平城内作实地调查时,由丰台站出动的日军,偷渡到永定河以西,包围了卢沟桥,并向宛平城开炮攻击。中国守军吉星文团奋起抗击,从而拉开了威武壮烈的抗战序幕。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宣告爆发。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很快作出抵抗日本侵略的反应。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7月9日,红军通电请缨开赴华北抗战。而蒋介石也于7月8日要求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以不屈服、不扩大的方针,就地抵抗。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并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4个条件:(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2)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3)中央所派地方官吏不能任人要求撤换;(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约束。国民政府军政部举办了20余次卢沟桥事件汇报会,商议对策。与此同时,全国各界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举国一致的抗日局面形成。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日的开始,抗日战争自此揭开序幕。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虽然声明采取不扩大方针,实际上却加紧进行侵华战争。7月11日,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增兵华北声明,决定以重兵分三路进攻华北:第一路由关东军两个旅团由热河向北平以北地区攻击;第二路由驻朝鲜的一个师团人山海关,向北平以南地区攻击;第三路以华北日军一个旅团向北平以东地区攻击,三路日军对北平形成分击合击态势。另由日本国内派遣4个师团,经朝鲜人山海关,围攻天津、塘沽。接着又将18个飞行中队编成临时航空兵团,由国内派到山海关、锦州、大连地区。7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在预算中追加临时军费9600多万日元。这样,日本已改变不扩大事态的方针,决意将卢沟桥事变演变成为对中国的全面侵略,首先解决华北问题,进而摧毁中国中央政权,灭亡中国。卢沟桥事变也成为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
中国守军的奋起反抗,大大出乎日军意料之外,在后续兵力还未到达的情况下,日军向中国冀察当局提出所谓和平解决要求。7月8日晚,双方达成协议,中国军队撤向卢沟桥以西,宛平由保安队接防,日军撤至丰台。但日军在7月10日又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并提出解决事变的无理要求:第二十九军代表向日军道歉,处分负责官员,保证防止再发生同类事件;撤退卢沟桥附近中国驻军,改由保安队维持治安;彻底取缔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团体。11日,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与日军代表松井太久郎在该停战协定上签字。但日军却继续向北平周围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
军作好进攻平津准备后,7月26日,松井太久郎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八宝山、卢沟桥附近守军于27日中午前撤至长辛店;北平市及西苑的第三十七师于28日中午前,经平汉线北撤至永定河右岸,以后移驻保定地区。宋哲元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并于28日发表自卫守土通电。27日,日本参谋本部命令华北日军向第二十九军发起攻击,并下令从国内增派三个师团到华北。28日上午8时,日本朝鲜军第二十师团、关东军第一、第十一混成旅团、华北驻屯军河边旅团等部队,在航空兵团配合下,分向北平郊区北苑、西苑、南苑的中国第二十九军发动猛烈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战况至为激烈。因无险可守,中国军队伤亡惨重。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部队向城内撤退时,遭日军伏击,不幸壮烈殉国。在日军优势兵力攻击下,第二十九军决定撤守北平。28日夜,宋哲元与第二十九军军部绕道门头沟向保定撤退。29日,北平沦陷。当日军进攻北平时,中国天津守军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战斗,且一度取得局部优势。29日,关东军向天津派遣援军,向天津发起全面攻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30日,天津陷落。
由卢沟桥事变爆发至平津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从卢沟桥事变开始,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在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抗日战争又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并以速战速决战略,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大片国土,其中包括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中国最大经济中心上海和古都北平,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实现民族的解放起了决定性作用。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上进行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在军事上,针对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国共双方都主张坚持持久战,所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主张艰苦的持久战,国民党执行的是与日军进行战略性决战的方针。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的正规作战,进行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几次大的会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红军改编后的八路军、新四军负责在敌后侧击日军的游击战争;两军还合作进行了忻口会战,配合进行了徐州、武汉会战。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规划了全民抗战的方略;国民党也在吸收《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国民党还吸纳共产党人出任政职。而国民参政会的召开,不仅对加强和发展国共两党关系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也团结了广大的民主党派,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之,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帝国主义虽然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但没有实现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设想。而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全民抗战,则为阻滞日军推进,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至1944年12月豫湘桂战役结束,是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失守后,由于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且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日军不得不改变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策略,采取政治诱降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策略,在继续开展军事打击的同时,重点分化瓦解抗日力量特别是国民党集团,扶植汪伪政权,以华制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由于南进作战,在中国战场只能发动有限的几次攻势。日军已深陷于中国战场而不能脱身。
本对华政策的调整,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和动摇。以汪精卫为首的动摇分子,公开叛国投敌,建立傀儡政权,充当日本侵略者的走卒,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清乡"、"扫荡"、"蚕食"等多方面进攻,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蒋介石集团在联共抗日的同时,妥协反共倾向有了明显的增长,挑起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甚至出现了像皖南事变那样使国共关系恶化到几乎破裂的严重危机,但其政策重点并非由对外转向对内。在中日民族矛盾没有彻底解决以前,蒋介石是不敢轻易根本破裂统一战线的。事实上,正面战场所进行的随枣会战、浙赣会战、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尽管有过惨重的失败,但也有效地打击了日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由单独抗日转变为与盟国共同作战。中国军队人缅、人印作战及中国战区的建立,都在抗日战争史上有它自己的位置。
在日本和国民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倒退的总方针,以大局为重,成功地运用了有利、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在与国民党军事摩擦的斗争中,既保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分裂,又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拥护。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系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对以《中国之命运》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在政治上,一方面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动摇,一方面根据民主党派势力日渐增大、中国民主同盟成立的新情况,提出了民主联合政府口号,以对抗国民党一党专政;在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上,进行了著名的延安整风,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模式;在军事上,继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等战役,打击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并在1943年后开始局部反攻;在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度过了最为困难的几年。总之,在战略相持阶段,国共双方在艰难曲折中,克服了各种困难,保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的有力打击下,已呈强弩之末之势,中国战场的战略反攻、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指日可待。
第三阶段,从1945年1月至1945年9月,由战略相持阶段向战略反攻阶段。
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胜利,日军在中国战场已无法发动攻势作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继续与日军作战,并积极进行战略反攻的准备。共产党武装继续加强对日军的局部攻势作战,并在日本宣布投降后,对日伪军展开大规模反攻作战。在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在欧战结束后,只有无条件投降一路可走。伴随日美国原子弹攻势和苏联出兵东北,日本被迫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和9日,日本分别向盟国和中国签订了投降书。至此,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曲民族觉醒的凯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划分出一个崭新的时代。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解放战争阶段。
淞沪会战
军在大举入侵华北的同时,又在上海制造事端,借机将战火烧到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东部沿海地区。中日双方在上海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而距上海不远的南京又是中国国民政府的首都,如果攻下上海和南京,就可以给中国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于是,日军以上海虹桥机场事件为导火线,发动了对上海地区的攻击作战。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士兵斋藤要藏驾驶军用汽车,肆意闯入上海虹桥机场寻衅,中国士兵喝令其停车,大山勇夫不听劝阻,反而开枪射击,打死中国士兵一人。中国保安队激于义愤,当场将两名日军挑衅者击毙。这就是上海虹桥机场事件。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为避免日军借此扩大事态,即于当晚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交涉,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并旋即进行调查并与日方谈判。日本政府则决意以虹桥机场事件扩大事态,一面派员与中国方面进行谈判,要挟中方将上海保安队撤退,全部拆除上海保安队已设立之防御工事;一面加紧作战部署,迅速向上海增派军队,并将第一、第三舰队30余艘军舰集中布防于吴淞。8月11日,日本陆海军达成出兵上海协议,计划动员兵力30万人,先派2个师团到上海,2个师团到青岛。鉴于日方对上海虹桥事件的强硬态度,为防日军在上海发动大规模战争,蒋介石调派兵力,开赴上海组织防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