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全知道
5334600000016

第16章 战国、秦(1)

田氏代齐

齐国原本姓姜,春秋末期却逐渐被田氏所取代,国号虽然依旧,但主人却换了。在春秋中期以前,齐国执政的卿大夫主要出自国氏和高氏等大族,到了中期以后,异姓贵族田氏崛起逐渐执掌国政,最终取得齐国政权。田氏是陈国公子完的后代。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投奔齐国,齐桓公很为器重,任用其作为工正(官职),他就改陈氏为田氏,并在齐国居住了下来。

历史上,有关陈完的记载颇有意思。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据说,陈完刚刚出生的时候,周太史正好路过陈国,陈厉公请他给陈完卜卦,卜得的卦是“观卦”变为“否卦”,太史看后很为惊奇地说:“卦辞的意思充满变数,看似是说他将取代陈国君位拥有国家,但也许不在陈国,而是在其他国家吧!或者,不是他本人能够成为一国之君,而是他的子孙有可能成为一国之君。如果是在其他国家,而这个国家必定是姜姓的国家。姜姓是帝尧时四岳的后代。陈国是先祖帝舜的后代,姜齐衰落后,陈氏这一支将要昌盛起来!”后来,陈完果真来到齐国,并得到了齐桓公的重用,逐渐将自己宗族的势力发展起来。

陈完去世后,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不断扩充田氏在齐国的势力,到了他五世孙田桓子,即田无宇的时候,田氏已经成为与齐国鲍氏、高氏、栾氏实力不相上下的贵族了。田桓子孔武有力,侍奉齐庄公,很受宠信。他在世时已经开始注意通过用“实惠”的经济策略收买齐国民众的心了。他死后,他的儿子武子田开和釐子田乞也都秉承了父亲收买人心的办法,在借粮食给百姓时用大斗借出,到了百姓归还粮食时则采用小斗收取,暗中向百姓施以恩德,使得齐国百姓“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眼见田氏越来越得到齐国的民心,他们家族也越来越强大,齐国一些旧贵族多次向当时齐国的景公进谏,让景公多加注意田氏的举动,但是景公却根本听不进去。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旧贵族国氏和高氏拥立太子荼为国君,田乞起初假装顺从国氏和高氏的决定,但他暗地里却在齐国其他大臣之间进行离间,为自己发动政变做了充分准备。当年,田乞联合了鲍氏驱逐了国氏和高氏,拥立阳生为国君,这就是悼公。悼公即位后,田乞任相国,独揽齐国政权。就这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田乞终于成为齐国的执政卿。

田乞死后。他的儿子田常继立,继续收买民心。同时更加注重在政治上孤立公族。这时,正是齐简公在位时期。筒公当时十分宠信另一个贵族监止,让他和田常一起为相国。监止和田常开始是面和而心不和,到了后来都恨不得灭掉对方才好。当时,齐国大夫御鞅曾提醒简公说:“大王,现在田常与监止两家誓不两立,形同水火,对您并不是什么好事,不如您选择一个人做相国吧!”简公则认为御鞅太过虑了,并不听他所讲。公元前481年,田氏与监氏果真兵戎相见,引起简公不满,要惩罚田常,田常先下手为强,全力追杀了监氏,还把齐简公弑杀于徐州。就在简公被田常抓住以后,他才翻然悔悟道:“我真是早没有听从御鞅的话啊,才会有今天的大难啊!”。

田常杀死简公以后,拥立其弟平公即位,自己继续为相。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田常通过对外割让土地来结交诸侯,他把齐国曾经侵占鲁国、卫国的土地全部归还,又同西方的晋国韩氏、魏氏、赵氏订约立盟,同南方的吴国、越国互通使臣,对内则施行赏赐,亲近百姓,从内外各个方面稳定了齐国政治。田常对齐平公说:“施行恩德是人们所希望的,由您来施行;惩罚是人们所厌恶的,请让臣去执行。”这样又做了五年,齐国的政权都归田常把持了。于是,田常把鲍氏、晏氏,以及公族中较强盛的全部诛杀了,并分割齐国从安平以东到琅邪的土地作为自己的封地。他的封地比齐平公享有的领地还要大。到了公元前391年,田常的曾孙田和废掉了姜齐最后一位国君康公,并把他放逐到一个海岛之上,自己取而代之做了齐国的国君。

公元前386年,周天子正式承认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原来姜齐的康公在孤苦无助中去世,断绝了后代,姜齐最后的封地也都归田齐所有了。

“田氏代齐”是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情,它标志着齐国新兴封建势力已经正式掌握了政权。所以,后世许多历史学家将“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件具有时代“里程碑”性质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春秋时代进入了战国时代。

三家分晋

进入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卿大夫与公室的政治斗争变得日趋激烈,以至于发生了许多以下犯上的事情,有的卿大夫竟然灭亡了公室,而自己擅权成为一方诸侯。就连一向被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在那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开始逐渐衰落,其实权也由六家大夫所把持了。这六家大夫是:韩家、赵家、魏家、范家、中行家和智家。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杀伐不已。后来有两家被消灭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公元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晋国的政局进入一个新时期。

这个时期,晋国的国政由智伯一人专擅。智伯名瑶,是智宣子的儿子,他继位后很有作为。在内政方面先后消灭了范氏、中行氏,驱逐晋出公,拥立晋哀公,独擅国政;在外交方面曾兴兵伐齐、讨郑,威震诸侯。然而智伯自身却也有着刚愎自用、贪婪无厌的弱点。尤其在其大权独揽之后,他更骄横跋扈,不可一世。智伯凭借自己的权力妄图消灭其他三家势力,以图独霸晋国。但是,他也明白要达到目的,对那三家大夫应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于是,智伯就从结怨最早、最深的赵氏下手。当时,赵氏的主君是赵襄子、他曾多次被智伯侮辱。而智伯还曾要干预赵氏的家政,引起襄子的极大愤恨,两家的矛盾越积越深。

后来,智伯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万家户口来归给公家。”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也把土地、户口让了。但当智伯向赵襄子要土地时,赵襄子一想起新仇旧恨,心中顿时火起,大声斥责道:“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伯听了,顿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翻了脸,他立即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氏。

公元前455年,智伯亲率中军,由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家人马杀奔赵家领地。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而智伯率领的三家人马随后赶来,一起合围了晋阳城,把城池围了个风雨不透,水泄不通。赵襄子见状,便赶忙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晋阳是赵氏经营多年的根据地,赵氏对晋阳地区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当年,赵简子曾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为了巩固赵氏的根据地,从而减少了晋阳地区百姓上交赋税的户数,大大减少了实际上的征收税额,使得民众得到了实惠。赵简子生前也曾经特别嘱咐过赵襄子:“如果赵氏有难,晋阳地区的百姓是可以依靠的。”晋阳正是为了防备不测而经营的,名义上收取的财赋虽少,却是最为可靠的固守壁垒。所以,赵襄子认为晋阳的民心可用,于是就撤退到了这里。一天,襄子巡视晋阳一周,见城池坚固,府库充实,仓廪丰盈,心中很是满意,不过发现城中缺乏御敌所用的箭矢。手下人告诉他,早年董安于修建晋阳时,深谋远虑,建筑宫室墙垣的材料都可以用来造箭杆,铜铸的柱础可以用来造箭镞。襄子听闻大喜,于是命人拆房铸造箭矢,严阵以待三家的随时来攻。

公元前454年,智伯率韩、魏两家大举围攻晋阳,双方鏖战三个月仍无法分出胜负。于是,智伯改用长期围困的办法,决晋水灌向晋阳。在被围困一年多后,晋阳城中变为汪洋泽国,城内人们只好吊起锅子来做饭。到了最艰苦的时候,人们的粮食已经吃完,不得已易子而食。眼看晋阳城被水所困,智伯以为赵氏指日可灭,便踌躇满志起来,他带着魏桓子、韩康子巡视水情,忘乎所以地说:“哈哈!你们看,我现在知道用水就能灭掉赵氏啊!”魏、韩二人听了这话,都不寒而栗起来。原来魏桓子想到自己的根据地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附近)紧邻汾水,韩康子也想到自己的封邑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也靠近绛水,都可能受到水淹之灾。因而听了智伯的话,他们也不得不为了自己将来的安危而加以考虑了。他们开始悄悄地在暗地里谋划起防范智伯的对策来。

正在这时,危城之中的赵襄子派人来策反韩、魏二君,来使见二君,劈首便说:“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他说赵氏一旦灭亡,紧接着就会轮到韩、魏两家了。来使说的话可谓一针见血,直指韩、魏二君的隐忧之处。共同的危机感使三家联合了起来,他们约好日期,准备共谋智氏。不久,赵、韩、魏三氏联络,约好里应外合杀灭智氏。

一天夜里,赵氏派出军卒杀死智伯守堤之吏,决开河堤,反使晋水冲向智伯军中。然后,赵军从城中杀出,正面冲击智氏之军。智军为水所淹,已乱作一团,没想到韩、魏两家又从两边夹击,更是溃不成军。不久,智军大败,智伯也被杀死,赵、韩、魏三家尽灭智氏之族。智氏合族仅有一门因改为辅氏而得以保全。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大夫再次瓜分了智氏的领地,而使晋国出现了三家大夫鼎立的局面。

到公元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即位。幽公之时,晋公室已毫无权威,幽公非但不能号令韩、赵、魏三家,反而自己得去朝见三家之君。公室只保留了绛(今山西省侯马市)与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市东北)二邑,其余的晋国土地全被三家瓜分。

后来,赵氏的赵浣即位,是赵献子。再后来,献子之子赵籍继位,便是赵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是为魏文侯。韩康子之后由其子韩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是为韩景侯。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遣使者到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眼见情势如此,只得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从此,韩(都城在今河南省禹县,后迁至今河南省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省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省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省开封)都名正言顺地成为了中原大国。

公元前349年,韩、赵两国杀晋君,晋国至此灭亡。

鲁班的故事

鲁班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发明家。相传,他在古代中国的机械、木工工具、土木建筑等领域曾多有贡献,发明颇多。同时,关于鲁班的发明传说和故事,也久久被后世人们津津乐道。两千多年以来,他一直被土木工匠们视为“祖师爷”,受到人们的崇敬。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班输等。鲁班出生在鲁国一个世代以工匠为生的家庭。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奴隶制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出现的时期。那时候,大量从事各种手工业的“百工”以及奴隶通过逃跑、暴动等手段、获得了新生,不少世代为奴的手工业者获得解放,社会上出现了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

据说,鲁班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十分喜欢琢磨手工工艺、土木建筑。小时候,他跟随家人参加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在劳动中,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和家人请教,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悉心观察他们在各项劳动中高超的操作技巧。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他本人不断的努力,使鲁班逐渐掌握了古代工匠所需要的多方面技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相传,我们所使用的一些工具和器物,从木工用的锯、刨子、墨斗,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钥匙、锁头、铁锨,甚至是战争中军队攻城使用的云梯都是他的发明。而在每一项发明的背后也都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我们不妨就说说“锯子诞生”的故事。有一年,鲁班要为他人建造一座巨大宫殿,而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派出自己的徒弟上山砍伐树木。当时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锯子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只能用斧头砍伐树木,但是这样做起来,工作效率非常低,鲁班的弟子们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去干,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也没砍出太多的原木来。由于砍来的原木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就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了,这下可是急坏了鲁班。这一天,鲁班决定亲自上山查看砍伐树木的情况。就在他上山途中,—不小心,鲁班在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下子就把手指划破了。鲁班连忙把手指放到口中吮起血来,他一边吮一边想:“这太奇怪了,一根小革为什么会这样锋利?”想着想着,他顾不得手指的疼痛,俯下身子摘下了一片野草的叶子细心地看了起来。鲁班发现这种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感觉非常锋利。他明白了,手指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正在沉思中,突然鲁班又发现有只大蝗虫正伏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那虫子的两颗牙也是“锋利”无比,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野草。鲁班的好奇心大起,他又抓住这只蝗虫,仔细观察起它的牙齿来。不看则已,这一看,鲁班又发现了与野草叶子类似的细齿结构,原来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