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全知道
5334600000010

第10章 西周的建立(2)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迅速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同年四月,武王返回周都。

周武王虽然灭掉了商朝,但周原来是商朝的一个西方属国,现在猝然间取代了商朝统治地位,如何牢固地控制东方地区,是摆在周统治者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师尚父主张把敌人全部杀掉,以绝后患;召公认为应当加以区别,“有罪者杀,无罪者活”。周公提出了分化利用,既要进行武力监视,又要施以笼络的办法。武王最后决定,采用周公的办法,封纣的儿子禄父(即武庚)留在商朝旧都,通过禄父控制商人,而由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三人加以监督,称为“三监”。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

不久,周武王病死,子成王继位,由文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称王。管叔、蔡叔对此不满,散布谣言,说周公打算谋害成王,窃取王位。武庚乘机和管叔、蔡叔串通起来,联合了东夷中的徐(今江苏、安徽北部)、奄(今山东曲阜)、薄姑(今山东博兴附近)等方国部落,发动了复国战争。面临这种严峻的形势,周公毅然决定调动大军,举行第二次东征,平定武庚和管、蔡的叛乱。经过三年的持续战斗,周公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进一步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在《诗经》中,还保存有当年随周公东征的周族将士所唱的诗歌,一首是《破斧》。诗中唱道: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而最动人的是《东山》。诗是一位东征的战士,在胜利之后返乡的路上,思念阔别三年的妻子而唱的。他抒发了自己远征的劳苦和忧伤,想象妻子在思念自己,又不知离开了三年的家今天已变成了什么样子。妻子和自己结婚的时候,是那样美丽动人,而今也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这种种的忧思怀念,化为一首哀婉动人的千古绝唱!

周公东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商朝潜在的社会势力并没有被彻底消灭,还很顽固地存在着。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大批商朝贵族成了俘虏,周人称他们为“献民”;因为他们顽强地反抗周朝,又被叫做“殷顽民”。这些人时刻梦想着恢复过去的地位和荣华富贵。要制服他们困难很大。文王建都于丰,武王又在丰水东岸建立镐京(今陕西户县境),但都太偏西,不利于控制广大的东部地区。因此,武王在灭商之后便曾经考虑,在原来夏人的居住中心伊、洛流域建立一座新的都城。周公鉴于武庚和管、蔡大规模叛乱的教训,认为听任商朝旧贵族继续留在原来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于是决定营建洛邑(即今之河南洛阳),把“殷顽民”迁到那里,并派大军镇慑。周公派召公到武王选定的地区,测量了宫室宗庙的位置,作出了建都计划,监督殷人建筑新邑,作为统治东部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从此,周朝有了两座都城,西部的镐京称为宗周,东部的洛邑称为成周。周王朝在这里驻扎了八师(每师12000人)的军队,称为“成周八师”,作为统治东方的基本军事力量。

周公对商朝的历史相当熟悉,从中吸取了不少统治经验和教训。他对于商的遗民不用严刑杀戮,而以所谓“义刑义杀”对付被征服的殷人。他告诫殷顽民说:我执行天罚灭掉商朝,把你们迁到洛邑来。现在不杀你们,还给你们房子和田地,你们要老老实实地向周朝臣服,以求得上天的宽恕!如果你们不老实地顺应天命,我不仅要夺去你们的土地,还要执行天罚,杀掉你们。通过这样的软硬兼施和分化利用,殷顽民在严密的军事、政治监督下,对周期的统治逐渐降服了。

伯夷和叔齐

伯夷和弟弟叔齐,是孤竹国(约在今河北卢龙南)君的儿子。孤竹国君年老,想立叔齐为太子,以便将来继承王位。但未来得及立,孤竹国君便去世了。父亲死后,叔齐想把君位让给自己的大哥伯夷。伯夷不答应,说:“这是父亲的遗命。我怎么能违背?”遂逃走避开了。老三叔齐见伯夷逃走,自己也不肯当国君,便也逃离了孤竹国。他们二人逃走后,孤竹国的国人一同立了孤竹国君的二儿子中子为君。伯夷和叔齐逃离孤竹国后,没地方可去。后来听说西伯(即周文王)善于养育老人,国中之老人无不得到很好的照顾,兄弟二人便决定到周去。不巧的是,等他们赶到周境,周文王已去世了。周武王继位,发动了灭商的战争。周武王用车子载着西伯的牌位,号为周文王,向东进军,去攻打殷纣王。伯夷和叔齐二人不支持周武王的行动。二人在路上拦住了周武王,劝周武王说:“父亲去世了不去埋葬,却反而大动干戈,这种行为能叫孝吗?纣王是君,你是臣,你却要以臣子的身份去干弑伐君主的事情,这能叫做仁吗?”周武王身边的人见伯夷和叔齐这个样子,拔出刀来想砍他们,姜尚从旁边拦住说:“这二位是仁义之人,不得无礼!”遂命人把他们架到路边,率军继续前进。周武王消灭殷朝,平定东方之后,天下都成了周朝的势力范围。四方诸侯都到周朝来朝见。伯夷和叔齐却为周武王的行动感到羞耻,发誓永远不吃周朝土地上长的粮食。兄弟二人一起跑到首阳山(今在山西南部)中隐居起来,每天只在山里挖野菜吃。不久,他们就饿死了。临死之前,他们唱了一首歌,歌辞是:“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殂兮,命之衰矣。”于是,兄弟二人便饿死在首阳山中。

汉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一哀伤的故事之后,评论道:“有人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像伯夷、叔齐,可以称之为善人了,难道不是吗?积累仁德、洁身自好如此而饿死!而且,孔子门下贤人七十,孔子只以颜渊为好学。但颜渊箪瓢屡空,糟糠不厌,而又早死。上天之报施善人又怎么样呢?盗跖每日滥杀无辜,吃人肉,喝人血,暴戾无比,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即竟得以寿终。他又是靠了什么好德行而获得好结果?这只是比较著名的例子罢了。如果说起近年的事,有的人操行不轨,专犯忌讳,却一辈子富贵安乐,累世不绝。有的人行不妄动,到合适的时候才说话,不公平正直便不为,然而却遭遇灾祸的,不可胜数。我真感到疑惑。这样的天道,是对呢?还是错呢?”

周初大分封

西周初年,在消灭商朝以后,为统治东方广阔的被征服地区,曾经大规模封同姓、异姓和古代贵族后代为诸侯,作为王室的屏藩,即“封邦建国”。这种“封邦建国”,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武装部落殖民。相传,周武王、周公、成王等曾先后建置了71个诸侯国。其中,武王的兄弟15人(一说16人),同姓40人。周王的子弟一般都得到了封地,立的大小诸侯,如文王的弟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武王之子封于邗、晋、应、韩;周公之子封于凡、蒋、邢、茅、胙、祭等。异性贵族中以姜姓贵族居多,也有其他各姓的传统贵族。在周康王以后,仍陆续分封诸侯,如周厉王的儿子在周宣王的时候还受封为郑国。每个诸侯国,都是按照成周的模型而建立的统治被征服民族的据点,又起着拱卫周王的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周朝不但巩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的地方,而且不断地扩大其势力和影响,成为远远超过商朝的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在周朝分封的各诸侯国中,比较重要的有卫、鲁、齐、燕、宋、吴等,在后来在春秋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周成王把武王的弟弟康叔分封在原商王所在的殷都旧地,以朝歌为中心,划定武父(约在今河南、河北两省交界)以南,圃田(今河南郑州东)以北为卫国封地,并分到殷代遗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作为卫国的种族奴隶。康叔的权势也很重,他既统治着原商朝的中心地区,又兼为周王室的司寇,握有生杀之权。周公在分封之时对康叔说,如果殷民反抗,就要严厉镇压。在殷墟东南不远的河南浚县,曾发现了西周时代的卫国墓地,出土过有“康侯”铭文的青铜器,有一件簋的铭文记载了康叔封卫的事迹。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这里原来是奄国所在(今山东曲阜),是周公东征的主要对象之一,它和徐人联合淮夷和其他邦国,曾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反周势力。因此,周朝统治者对这一地区十分重视。周公平定叛乱之后,便由自己受封,而由长子伯禽前往,因“商、奄之民”,在“少皞之墟”等建立鲁国。鲁国的封疆北及泰山之下,东过龟、蒙,南包凫、峰诸山,附近的若干小国都是它的附庸。鲁受封时,又分有“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具备有周王室的各种文物制度。所谓“大启尔宇,为周室辅”,成为代表周王室镇抚徐、奄、淮夷及僻远“海邦”的东方大国。鲁也分到殷民六族:徐氏、条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伯禽到封地后,对徐夷、淮夷继续用兵,巩固了周朝在东方的统治。

齐国,周成王把太公吕望封为齐侯,统治薄姑氏(今山东博兴一带)的土地和人民。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太公望,民间习称之为姜太公。在灭商和东征中立下大功,所以封地相当大。周公在东征时,命召公授权给太公望,说:“东至海(今黄海),西至河(黄河),南至穆陵(今山东沂水北),北至无棣(今山东无棣北),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附近有不少东夷小国,先后均被齐国并灭,因而齐国成为周朝的东方大国。

鲁、齐、卫三国,分别统治着武庚发动叛乱的地区,是周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支柱。

在卫国之西,还有晋国。这一带河东地区,(即今山西中南部)是防御北方群翟部落内侵的前哨。为加强这一带的镇守,周成王在攻灭唐国之后,把这一片地区封给自己的弟弟唐叔虞,建立晋国(今山西翼城西),分给他怀姓九宗和职官五正。怀姓九宗本是商朝的种族奴隶,现在换了主人,成为晋国的种族奴隶。晋国附近有许多戎狄部落,先后都被晋国并灭,所以晋国成了那一带的大国。

在卫国以北有燕国。燕国的始封人是召公奭的长子。召公奭是周王朝的同姓贵族,有的记载说他是周文王的庶子。燕国是周朝较北的一个同姓诸侯,其统治区延伸到遥远的地方。燕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在辽宁省的喀左旗曾发现了大批西周青铜器,其中有燕侯盂,说明当时燕国的势力已到达这一地区。燕国同鲁、齐、卫、晋等遥相呼应,互成犄角之势,这当是周朝的有意安排。由于燕国同周朝其他诸侯相距较远,长时间较独立地存在于北方,以致最早几代燕侯的名号我们今天已不清楚了。但从出土的大批燕国遗物看,当时的燕国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燕国之东有孤竹(今河北卢龙南),是商朝的同姓国。有关故事见“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