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5334000000024

第24章 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之术转乾坤(1)

处事要懂方圆之道。“方”,即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圆”,即圆滑世故,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态度不鲜明,行为不果断,永远让人琢磨不透。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能够做到两者兼顾,做人做事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人生需懂方圆哲学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

《菜根谭》中说,好动的人就像云中的闪电一样飘忽,就像风中的残灯一样忽明忽暗,而特别喜欢安静的人就像已经熄灭的灰烬,也像毫无生机的枯木。这些人都不合乎中庸之道。

其实人应该像在静止的云中飞翔的鸢鸟,同时又好像是在不动的水中跳跃的鱼,通过这种心态去观察万事万物,这样才能合乎道的理想境界。

孔子为了推行仁义主张,广泛学习,广收门徒,周游列国。

据说有一次,他们师徒在大树下乘凉,等他们走后,人们就把大树给砍掉了。他们路过某个国家,人们就把他们的足印给铲掉了。这种侮辱,刚烈的人恐怕早已咆哮:“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孔子忍了下来,虽然传说中的他是个大力士,但是他能方能圆,在他看来一生的时间不是很多,确实没有精力将这些侮辱性的事件放在心上。他将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思想传播上,结果不但得以高寿,而且成了圣人。

虽然孔子一生未曾得志,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是他的仁义思想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主心骨。

为人处世,行走社会,要懂一点方圆哲学,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才能在错综复杂、利益纠结的人际和社会中左右逢源。

“方圆之道”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妙方,它的基本含义是:做人要圆通不圆滑,灵活但不失准则。如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方能够得心应手,进退自如。

方乃为人之本,圆乃处世之道

方,乃为人之本;圆,乃处世之道。方在圆中,圆融于方,两者相互交融,方能左右逢源,出奇制胜。

“外圆内方”其实也是人生的处世哲学。“方”是原则,是目标,也是本质;“圆”是策略,是途径,也是手段。因此,做人必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

1.有方无圆,四处碰壁

“圆”不是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而是一种高超的处世艺术。“圆”要张弛有度,把握分寸;“圆”倡导一种豁达、一种大度、一种宽厚、一种善解人意、一种与人为善。

船体之所以不是方形而总是圆弧流线状,为的就是减少阻力,更快地驶向彼岸。人生也像大海行舟,航行中处处有风险,时时有阻力。遇到巨大阻力之时,是硬着头皮迎难而上,还是积极灵活地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处理方法。

威名赫赫的三国名将关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若说关羽武功盖世,没有人质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等,都是他的英雄气概的写照。但他最终却败在一个被其视为“孺子”的吴国将领之手。究其原因,是他不懂得圆的人生哲学。他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人却盛气凌人,不识大体。除了刘备、张飞等极个别的铁哥们儿之外,其他人他都不放在眼里。他一开始就排斥诸葛亮,是刘备把他说服了,继而又排斥黄忠,后来又和部下糜芳、傅士仁不和。

他最大的错误是和自己国家的盟友东吴闹翻,破坏了蜀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基本国策。在与东吴的多次外交斗争中,他单凭一身虎胆,从不把东吴的人包括孙权放在眼里。他不但公开提出荆州应为蜀国所有,还对孙权等人进行人格污辱,使吴蜀关系不断恶化,最后,落得一个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下场。

显然,一味刚直,不懂方圆,缺乏驾驭感情的意志,棱角分明、事事计较、处处摩擦者,哪怕壮志凌云,聪明绝顶,往往只会碰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2.有圆无方,好比墙头草

“方”是人格独立、灵魂正直,是立世之本。真正达到“方”的有理,“方”的有志,离开“义”字不行,要胸怀大义。这个“大义”就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满腔热血的真爱,对真理百折不挠地追求。做到坚持真理,爱憎分明。在原则问题上,不左右逢迎,随波逐流;面对错误行为、不良倾向,旗帜鲜明,敢于挺身而出,做一个正直的人。

一个人若只有“方”而没有“圆”,必然会经常碰壁,一事无成。相反,如果只有“圆”而没有“方”,多机巧,则是没有原则、没有主见的墙头草。

3.方圆有致,智慧之道

内方外圆,是精辟的为人处世原则。它并不是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者的处世哲学。这其中,“内方”,表明了对自己理想、原则和信念的坚持,而“外圆”,则表述了与周围环境融洽协调,以减少阻力和矛盾。

要把“外圆内方”作为人生修养的一个标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还要搞好“方”与“圆”的有机结合。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有“弯下腰当一座桥,挺起身做一架梯”的精神,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热心助人,厚德容人。

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是银号学徒出身,没有什么学历,财产却可以买下半个浙江省。他说过:“欲无办大事之难题,必先倾全力做到圆世道、圆身心。”他经商有一个“六字方针”,即:圆、情、义、智、勇、仁。其中,圆字第一,圆事、圆道、圆身、圆心。他认为,善做事的人,做事一定会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不善做事的人,事后会留下一个缺口。

可见,为人处世要做到“和谐圆满”境界更不易。

总之,合理运用“方圆”之道,就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超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

外圆内方,盘活人生一盘棋

古有名言“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为人处世,就要像这钱一样,边缘要圆滑,但内心要守正,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在给儿子写的座右铭中就有这样的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黄老先生的话,实际上是对“外圆内方”的一个很好的解释。在他看来,“圆”就是要“和若春风”,对朋友、同事、左邻右舍,要敬重、诚实、平易近人,和气共事;“方”就是要“肃若秋霜”,做事要认真,坚持原则。“取象于钱”,则是以古代铜钱为形象比喻,启发人们要把“外圆”与“内方”有机统一。真可谓喻简意赅,发人深省。

对照黄老先生讲的这个要求,大多数人都有一些差距。有的内方外也方,待人做事,不讲方法,冷若冰霜,把同事关系搞得处处紧张;有的外圆内也圆,八面玲珑,四处讨好,毫无原则;还有的内不方,外不圆,胸中既无真理,也无原则,到处惹是生非。这些做法,对人对己都无好处,对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更是有害无益。

人生就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船头之所以造成尖形或圆形,是为了乘风破浪,更快地驶向彼岸。那么,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正面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生活告诫我们:处处摩擦、事事计较者,哪怕壮志凌云,聪明绝顶,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结局。为了绚丽的人生,我们往往需要更多痛苦的妥协,采取圆融的处世哲学。

方,是人格的自立,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然而,只方不圆,就是一个四处棱角、静止不动的“口”,面对的就是一盘死棋。做人还要讲求圆通,但也不能一味讲求圆通,只圆不方,就成了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圆”,这样的圆是圆滑。

可方可圆,能够把圆与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就是古人说的“中和”“中庸”。

能方能圆,才能所向无敌

方为刚,圆为柔;方是原则,圆为机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而圆则是以万变应不变。方圆做人,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纵观历史上,一些人往往方有余,而圆不足。

有一天,东郭先生派了三个弟子到襄阳去。当东郭先生送他们到路口时,说道:“从这儿往南走,全是畅通的大道,你们沿着这条道路走就对了,别走岔路啊!”

这三个弟子分别是左野、焦苕和南宫无忌,他们三个人向南走了五十多里时,却遇上了一条大河流,横在老师指示的正前方。他们左右观察了一下,发现沿河走半里左右,便有一座桥可行。

这时,南宫无忌说:“那儿有座桥,我们从那儿过河吧!”

但是,左野这时却皱着眉头说:“这怎么行?老师要我们一直往南走啊!我们怎么能走弯路呢?这不过是个水流罢了,没什么可怕的。”

说完之后,三个人互相扶持,一起涉河而过,由于水流相当湍急,好几次他们都险些葬身河底。

虽然全身都湿透了,但也总算安全地过河了,他们继续赶路,又往南走了一段路后,再次遇上了阻碍。

这回,他们遇到一堵墙,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这次,南宫无忌不再听其他两个人的意见了,他坚持地说:“我们还是绕道走吧!”

但是,左野和焦苕却固执地说:“不行,我们要遵循老师的教导,绝不违背,因为我们一定能无往不利。”

于是,焦苕和左野朝着墙面撞去,只听见“砰”的一声,两个人猛烈地弹倒在地上。

南宫无忌恼怒地说:“才多走半里路而已,你们干吗不考虑迂回呢?”

东野说:“不,我就算死在这里也不后悔,与其违背师命而苟且偷生,不如因为遵从师命而死!”

焦苕也附和地说:“我也是,如果违背老师的话,就是背叛者。”

两个人话一说完,便相互搀扶,奋力地往墙面撞了上去,南宫无忌想挡也挡不住,于是他们两个人就这么撞死在墙下了。

圆有余而方不足的人,他们为人处世往往缺少正气和原则,容易随波逐流,最后碌碌无为,即使真做了一些事情,也很少不背负骂名的。而还有一部分人,就像东野和焦苕一样,方有余,而圆不足,做人过于有原则和讲正气,很多时候不知道变通,最后成了“烈士”,后一种人是值得我们同情的。这种过于正气的人如果能够更加务实一点,如果能够在大节上坚持自己的原则,在细节上有所变通,也许会活得更好。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人。如果他们能够变通一点,很多时候,并不影响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

总之,人要做到能方能圆,才能所向无敌,这是一种大道的适应。

刚柔相济,方圆无碍

做人处世若能刚柔相济,该方就方,该圆就圆,就能达到方圆无碍的从容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