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5334000000013

第13章 予人台阶,给人让路--为人处世留缝隙(1)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切忌得理不饶人。要学会得理的时候想想自己没理的窘境,要体谅别人的苦楚和困难,给别人留足面子,是圆融为人的一大体现。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给人面子,予人方便,能够让你拥有对别人产生有效影响之力量的最有把握的一个方法,就是设法让别人明白,你从心底里敬重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把面子给别人,把里子留给自己,这是处世的一大准则,也是做人的一种智慧。

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尊重别人就是在尊重自己,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一个人的身份和工作多么卑微,我们都应尊重他,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现在,人们大都对商店售货员的服务态度感到不满,认为这些售货员不是冷淡,就是粗暴。可有一位老太太却说:“我不抱怨那些可怜的售货员,他们有时也碰到很糟的顾客。可是,我总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他们对我都很友好,不过我是有意使他们这样做的。”

接着,她谈到了自己的方法:“我走到一位售货员面前,微笑着说:‘您能帮助我吗?’从来没人拒绝过我。”她脸上闪出顽皮的微笑。

她接下去解释自己的第二步骤:“接着我马上说我对要买的商品一窍不通,我很需要售货员的帮助。无论我买一只钮扣还是一台冰箱我都这样说。每个售货员都很乐于帮助我,并且我挑多久都没关系。”

这位老太太处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尊重人,使人觉得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有分量的,你既然尊重我,我也就不会怠慢你。

尽管罗斯福总统非常了解和喜欢英国人,但他却忍受不了英国官员不时流露出的傲慢。

一天,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带给罗斯福一封英国财政大臣的信,信首称呼没有加任何官衔,而是很不礼貌地直呼其名:亨利·摩根索先生。由于只顾看信里的内容,摩根索忽视了称呼上的名堂,但罗斯福却一眼看出了英国人显露出的傲慢神情。

当摩根索给罗斯福看他写好的回信时,罗斯福说:“这封回信的内容写得不错,但你犯了一个错误。”摩根索有些惊慌失措,忙问:“我犯了什么错误?”罗斯福说:“称呼上应该直呼其名,与你收到的那封信的称呼应当一致,不要加任何官衔。”

罗斯福这一招果然很灵,英国财政大臣在他的第二封来信中,已经规规矩矩地加上了美国财政部长的官衔。

尊重应该是互相的,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别人,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尊重你?罗斯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傲慢的英国大臣受了一次教训。

敬人一尺,人敬一丈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你尊敬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尊敬你,无形之中,你就已经占据了一个主动的位置。

有的人天生性格倔犟,能折不能弯。跟你过几招他愿意,照顾你几拳他敢,要他服软不行。他们的口号就是:文打官司武打架,软的硬的全不怕。

其实,这种人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怕,他也有一样怕的东西,怕什么呢?怕敬。你看《水浒传》里的霹雳火秦明,杀他的脑袋他也不服软,可是宋江往地上一跪,口称将军,自称罪囚,吓得他立马滚在地上叫“哥哥”,当了朝廷的“叛徒”。

俗话说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很普遍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但是,那些聪明的人,不会先要求别人的尊重,而是首先“敬人一尺”,然后自然会得到“人敬一丈”的回报。

闻名全球的时代华纳公司创始人罗斯,年轻时曾在一家殡仪馆任总裁,后来才投资娱乐业,并收购了多家电影、唱片及艺术公司。作为一个外行,要经营一份专业性极强的事业,难度可想而知。但他能够聘用内行代他经营,所以他的事业做得很成功。

罗斯求贤若渴,千方百计地将各种人才网罗到华纳旗下。即使暂时用不上,他也要请进来,这个部门不行,就调到另一部门,而且绝不轻易解雇人。

有一次,罗斯收购了大西洋唱片公司,并希望该公司总裁厄地根继续担任原职。厄地根听说罗斯出身于殡仪业,顿生轻视之心,打算挂冠而去。罗斯求贤心切,他特地邀请厄地根的一位好朋友,一起去拜访厄地根。厄地根以为罗斯是个大老粗,用法语对朋友说:“我不可能与这些人共事!”罗斯也学过法语,立即用流利的法语回敬道:“我将保证你拥有现在的一切权力。”

罗斯的诚意终于使厄地根改变主意,决定留在华纳效力。

还有一次,罗斯收购了美国电视传播公司。他亲自拜访该公司原总裁史丹,劝他留任。罗斯打听到,史丹有一个关于有线电视的全新计划,却因资金不足无法实现,一直引为憾事。于是,他对史丹说:“请你以你的想象力来告诉我,在未来五年内,要建立所有的有线电视系统并实现你的梦想,大致需要多少资金?”

史丹一闻此言,立即决定加盟华纳。日后,史丹在实现梦想的同时,也为华纳的有线电视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大部分人都怕别人敬,不怕别人贬低。正像有些人说的:怕表扬,不怕批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这是因为,要把事情做得漂亮是很难的,马马虎虎对付却很容易。你把他看低,他正好拣容易的做,马马虎虎对付你一下;你把他看高,他拗不过你的好意,只好勉为其难地往好里做。

所以,在生活中,为了让对方的表现合乎你的期望,最好是“敬着点”,千万不要随便贬低别人。否则,他的表现可能像你所说的一样糟糕。

给人之台阶,给己之台阶

给别人面子,实际上是给自己面子。给别人台阶,实际上是给自己台阶。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人免丢面子,是处世的一大原则。然而,台阶怎么个给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因为中庸处世被漠视。中庸,使对立双方保持均衡状态,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如何给人台阶下了。

1.放低自己的姿态,变被动为主动

一旦因自己失误而造成不好下台,最聪明的办法是:多些调侃,少些掩饰;多些自嘲,少些自以为是;多些低姿态,少些趾高气扬。

谁都有可能碰上难下台阶的情境,但只要能多想办法,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也并不是太难的事。要给自己找个台阶,必须要在窘境中及时调整思路,然后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改变眼前的被动局面,想方设法争取主动。

2.指鹿为马,巧妙解释,化解矛盾

戈尔巴乔夫偕夫人赖莎访问美国时,在赴白宫出席里根送别宴会途中,他在闹市突然下车和行人握手问好。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冲下车,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美国人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他怕行人口袋里有武器,行人一时不知所措。

这时,赖莎十分机智,立即出来打圆场,她向周围的美国人解释说,保安人员的意思是要人们把手伸出来,跟他丈夫握手。顿时,突然紧张的气氛又变热烈了,人们亲切地同戈尔巴乔夫握手致意。

3.利用他人的虚荣心,恭维他人

人们多半爱听好话。人在懊恼或不快时,只要旁边有人说几句得体的美言,情绪便会好起来。

一次,解缙陪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整整一个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诗记之。没钓到鱼已是够扫兴了,这诗怎么写?解缙不愧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念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

4.善用假设,巧避锋芒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庸方法。在特定的交际场合,有时碍于面子,有时把握不准,这时可以用假设句去表达。

一个学生和班主任争论男生能不能到女生宿舍串门,老师一口咬定绝对不能。学生很长时间不能说服老师,又见老师似有怒意,为了结束争论,给老师一个台阶下,他巧妙地说:“如果老师说得正确,那我肯定错了。”这本是一句废话,它并没有肯定老师的观点,然而这位老师听了却不再争执。

5.承认错误,诚恳致歉

在与人交往中,出现矛盾很正常,而矛盾是可以通过道歉消除的。其中,伤害了别人的人,只要能多些自我反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受害人诚恳道歉,便不难化解矛盾。例如,领导与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有时只要一个人出面主动地承担责任,就可以化解双方的矛盾。

小王和老周同在办公室工作。一次,小王去听报告,老周不知道,因此对小王很有意见,当面质问小王为什么不告诉他听报告的信息,两人因此而大吵起来。彭主任了解吵架的原因后,对老周说:“听报告没有通知你,这不是小王的错,是我没有要他通知你,因为你们两人有一个人去听报告就行了。你如果有意见就对我提吧,不要责怪小王啊。”老周听后,觉得自己错了,于是主动向小王致歉,他们又和好如初。

6.中庸者善于用幽默取悦他人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幽默语言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和愉悦,化解矛盾。

有一位经理对手下的职员说:“我需要这进度报表的5份复印本,马上就要!”这位职员按下复印机的按钮,这时,25份复印本很快就复印了出来。“我不要25份!”经理大声说。这台复印机是坏的,职员早就请求经理买台新的,这时,他说:“对不起,但是你已经得到那么多!”然后他俩爆出一阵笑声,笑那复印机没人性,不听话。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为人处世方法,都具中庸精神。现实生活中,你只要汲取中庸的智慧,发挥自己的聪明,一定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不做过头事,凡事留三分余地

做事留三分余地,就不会把事情做绝。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会进退自如。

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正当法厄同眼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向前进一步是危险,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葬身火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做事留有余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我们可以见到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偏爱用一些模糊语言,如:可能、尽量、研究、或许、评估、征询各方面意见……他们之所以运用这些字眼,就是想为自己留有余地。否则一下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该多难堪呀!

那么,怎样才能为自己留有余地呢?

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而留的后路,而这样回答事实上又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使事没有做好,也不会怪罪你。

办事、说话留有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别人留有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有好处。

多栽花少栽刺,为自己预留退路

平时为人处世,应当多栽花少栽刺,凡事为自己留个退路,日后就有了回旋余地。

有两个村庄位于沙漠的两端,若想到达对面的村庄,有两条路可行。

一条要绕过大漠,经过外围的城市,但是得花二十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如果直接穿过大漠,只要三天就能抵达。

但是,穿越沙漠却很危险,有人曾经试图横越,却无一生还。

有一天,有位智者经过这两个村落,他教村里的人们找许多的胡杨树苗,每一公里便栽种一棵树苗,直到沙漠的另一端。

这天,智者告诉村里的人:“如果这些树苗能够存活下来,你们就可以沿着胡杨树来往;若没有存活,那么每次经过时,就记得要把枯树苗插深一些,并清理四周,以免倾倒的树木被流沙淹没了。”

结果,这些胡杨树苗种植在沙漠中,全被烈日烤死,不过却也成了路标,两地村民便沿着这些路标,平平安安地走了十多年。

有一年夏天,一个外地来的僧人,坚持要一个人到对面的村庄去化缘。

大家见无法阻止,便叮咛他说:“师父,您经过沙漠的时候,遇到快倾倒的胡杨时一定要向下再扎深些,如果遇到将被淹没的胡杨,记得要将它拉起,并整理四周。”

僧人点头答应,便带着水与干粮上路。

但是,当他遇到将被沙漠淹没的胡杨树时,却想:“反正我只走这么一趟,淹没就淹没吧!”

于是,僧人就这么走过一棵又一棵即将消失在风沙里的胡杨,看着一棵棵被风暴吹打的树木一一倾倒。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走到沙漠深处的僧人,在静谧的沙漠中,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回头再看来时路,却连一棵胡杨树的树影都看不见了。

此刻,僧人发现自己竟失去方向了,他像个无头苍蝇似的东奔西跑,怎么也走不出这片沙漠。

就在他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时,心里懊恼地想:“为什么不听大家的话?如果我听了,现在起码还有退路可走。”

留条后路,不是让自己有遁逃的机会,而是让我们重新起步时,能够看见前路的错误足迹,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