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5325800000023

第23章 风云迭起的两汉王朝(9)

刘邦的家乡沛郡丰邑一带,司马迁是亲自去看去听去探查过的。司马迁在记叙沛县出生的几位西汉开国元老的生平时曾经说道:“我到丰沛一带采风,访问当地的遗老故旧,寻观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的故居,搜求他们当年的逸闻往事,真是闻所未闻,大长见识。”

可见,刘邦出生的神话,应该是司马迁在当地采访时听来的民间传说。在表面荒唐的传说后面,很可能就隐含着未知的历史真实。

在远古的氏族传说中,母亲与神怪相结合诞生英雄,是父系不明的古代婚姻关系的遗留。在近古的民间传说中,母亲与神怪相结合诞生的英雄,或许就是婚外野合的结果。在古代,倘是背着配偶做爱,文言叫“野合”,在先秦、秦汉史上亦属常见。姑且不论《诗经》中那些浪漫场面的描写,据《汉书·地理志》介绍,甚至直到东汉时代,北方还流行着“宾客相过,以妇侍宿”的风俗。就连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也是他母亲“有娠”后,才由其前夫送给他父亲的。

秦始皇巡游吴越,在会稽刻石歌功,宣传教化,特别告诫老百姓应该“防隔内外,禁之淫泆,男女洁诚”。可见当时在刘邦所出生的南方地区,这种“野合”的风气同样很流行,乃至上达天听,要大书特书了。

有的专家通过对沛县山川人物的探查也确实找出了这样的依据:沛县民间,男女风气开放,野合外妇,是古往今来的常事。刘邦的大儿子刘肥,就是外妇曹氏所生。外妇就是婚外的情妇,刘肥是刘邦与情妇的私生子,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堂堂正正地封刘肥做了齐国的国王,当时当地,没有人忌讳这种事情,甚至流传以为美谈。

刘邦生活的年月早已进入夫妻制的文明时代,这时的文人如要神化皇帝的出生,是不会在文字中留下直接的与人“野合”,非婚生育的痕迹的。司马迁的描述则与众不同,他采取婉转的叙述手法,曲折地表现了这样的场景:雷雨交加的野外,刘母与一避雨的陌路人一番云雨,怀上了刘邦。这情景又恰巧被丈夫看在眼里。在这里,司马迁一面“神化”皇帝,一面依然坚持了自己的史笔原则。假如司马迁纯粹出于神化皇帝出生的需要,那就不会如此赤裸裸地记载刘母与“蛟龙”(他人)发生婚外性关系的真实情景了。以此推想,司马迁所采录的刘邦出生的神话传说后面,很可能藏有刘邦是野合私生的隐事。

因此,关于刘邦的身世之谜,就有了刘邦其实是非婚生子的结论,就是说,刘邦其实是母亲与外人“野合”产下的私生子,是在大家庭歧视的目光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正因如此,他才形成了与众兄弟迥然不同的豁达性格和反抗精神,较早走向社会,并进而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关于这一点,学者们从《史记》中为我们挖出了一些线索:

《史记·高祖本纪》中讲到刘邦生得仪表非凡、相貌堂堂,却不讨其父亲太公的喜欢,常被指责为“亡(无)赖”,不能“治产业”。“及壮”,也就是到了30岁,才与好友一起“学书”,“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他的成长过程与诸兄弟截然不同,显示出他从小在家里是备受歧视的。这是因为太公亲眼见到妻子有外遇,不愉快的情绪自然会发泄到刘邦身上。

还有我们上面曾经提到过的关于刘邦与长嫂间的过节,刘邦带宾客到大嫂家蹭饭。“嫂厌叔”,假装羹汤已吃完,用勺子刮锅,宾客离去后,刘邦却见锅里有羹汤,“高祖由此怨其嫂”。直到当了皇帝,长兄的儿子“独不得封”,太公出面说情,才封了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羹颉侯”。可见在刘氏大家庭中,连刘邦的嫂子也厌恶这个小叔。这个故事记载于《史记·楚元王世家》。

正由于刘邦年轻时在家中得不到温暖,这才促使他投身社会、广交朋友,成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而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些与刘邦后来出类拔萃、成就帝业有着直接关系。

当然,也有学者不赞成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农民出身的刘邦当上皇帝后,其卑微的出身使当时许多封建贵族难以接受。刘邦的部下及其后代也需要神化刘邦,因为他们大多出身贫寒或低级官吏,一步登天之后,也需要有维护其统治的舆论为之张目。《史记》那样描述刘母怀孕的情景,正是顺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司马迁来说,他与当时的儒士们一样,要服务于皇权,积极参与对刘氏家族的造神运动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史记》、《汉书》对刘邦出生的记载应是神话,这在古代史书中并不鲜见。

细细品味《史记·高祖本纪》的有关描述,可以看出来,为了神化刘邦的“龙种”身世,司马迁的确经过了精心策划。“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是有意将故事的发生地点选择在一个水域环境(“大泽”),因为龙是“水虫之神”,“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接着写刘媪“梦与神遇”,是在暗示神龙给刘媪送子来了,刘邦是受天命而生的龙种。接下去,有“雷电晦冥”、天气骤变的描写,是因龙总与云雨雷电伴行。然后,“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孕而生刘邦,顺理成章,而且皆夫妻间秘事,外人无从考查,只能相信所写是真。

值得指出的是,“蛟龙于其上”,并非龙“伏”于刘媪身上,应该解读为“龙在刘媪上方的云层中”,这样“太公往视”,才能在远处看见龙。在这里,司马迁实际写的是刘邦乃“感龙而生”,而非与龙的交合而生。“上”指“上方空中”而非“身上”。东汉的王充在《论衡·奇怪篇》提及此事时,更明言雷龙在空中而行,刘媪感龙而孕是“吉祥之瑞,受命之征”。

《史记》所记述的刘邦与长嫂不睦的关系起因应是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又常带一帮朋友到寡嫂家叨扰,长嫂“厌叔”是情理中事,并非因刘邦是“私生子”而加以歧视。

同样,太公对刘邦的“歧视”之说,也是站不住脚的。太公常说刘邦“亡(无)赖,不治产业”。彼时的“无赖”不同于今天的“无赖”,其含义应该是“无所依托”、“无所凭借”,太公说刘邦“无赖”,是指他“不治产业”,将来没有谋生的技艺借以养家糊口,是关切之语。后来,刘邦当上泗水亭长,为官作吏,也是父亲支持的结果。太公以家庭经济作后盾,不让另外两个儿子刘仲、刘交为官,只让刘邦作吏,足见其对刘邦的器重。后来,刘邦称帝到了长安,父亲在那里过不习惯。刘邦问明内情后,为了讨父亲开心,将老家丰邑故人搬进长安,营建新丰城,以娱乐老父晚年,着实尽了一番孝道。由此可以推断刘邦确是刘太公之子。

关于刘邦的身世之谜的结论,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历史本来就留下了很多的谜团,只能依靠一代代学者们继续深入地探究,说不定有一天,真相就会浮出水面。

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汉惠帝——刘盈

汉惠帝刘盈,是西汉的第二个皇帝,生于公元前211年,即秦始皇帝三十六年,属虎,汉高祖刘邦的次子,也是刘邦与原配夫人、皇后吕雉所生的唯一的儿子,他还有个同父同母的姐姐被称为鲁元公主。

刘盈的一生非常坎坷。幼年时,父亲刘邦就不断“造反”,使他一直处在颠沛流离和惊恐不安之中,生活充满了艰辛。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之初,刘盈又屡次逃亡,甚至在随父亲逃亡的过程中,险些被父亲扔下车去,幸得太仆夏侯婴劝说,方得以保全性命。最终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被刘邦送到了后方。

刘盈6岁被立为太子,刘邦称帝后,9岁的刘盈以王太子身份升任皇太子,但刘邦不喜其过于柔弱的性格,屡次想废掉他而立赵王如意,最后还是在母亲吕后的多方运作下,方得以保全太子地位。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汉高祖刘邦驾崩。五月,皇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惠”有“仁慈、柔顺”的意思,这个谥号可谓概括了刘盈的一生。从惠帝开始,汉朝皇帝的谥号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这是因为汉朝统治者推崇孝道,“以孝治天下”的缘故。

刘盈16岁就当上了皇帝,但是由于天生的软弱和母后吕雉的强悍,性格中难免多了一些唯唯诺诺的成分,终日郁郁寡欢,最后竟然把朝政丢给母亲吕太后,自己则沉浸于纵饮淫乐之中。

刘盈是个短命的皇帝,在23岁的时候就郁郁而终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短短7年的统治中,为巩固汉朝江山做出的贡献。惠帝死后,吕后又执政8年。这前后15年,正是汉王朝从建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奠基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孝惠皇帝刘盈

姓名:刘盈

卒年:公元前188年

出生:公元前211年

死因:抑郁而死

属相:虎

享年:23岁

出生地:沛郡丰邑中阳里

年号:无

祖籍:沛郡丰邑

庙号:无

父亲:汉高祖刘邦

谥号:孝惠皇帝

母亲:高后吕雉

初婚年龄:21岁

配偶:皇后张嫣

陵寝:安陵(今陕西咸阳东30里)

子女:6子(皆为后宫宫女所生)

继任帝王:儿子继位,母亲掌权

在位时间: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

继承皇位

刘盈出生那年,刘邦已经45岁了,按理说中年得子,做父亲的应该欣喜若狂才对,但因为他已经在外面有了一个私生子,就是后来的齐王刘肥。所以,对于这个儿子的降生,刘邦并没有显得特别高兴。

刘盈很小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收入很少,一家人只能过着很拮据的生活。刘邦平日里不参加劳动,妻子吕雉既要照顾幼小的孩子、操持家务,还要兼顾所有的农活,所以刘盈和姐姐要经常到地里帮助母亲干活。刘盈当时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辛苦的耕作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这还不是最艰难的。刘邦私放刑徒后开始在芒、砀山一带逃亡、隐匿,起初,还能派人将他的消息转告吕雉和家人,吕雉也会将外面的情报、消息传递给他,一家人偶尔还可以见上几面。但不久,沛县县令派人将吕雉逮捕入狱,刘盈和姐姐无处安身,也跟着母亲进了监狱。县令本是刘盈的外公吕公之故交,但是这次却没有给吕雉一丝关照,两个孩子也受尽了折磨。幸亏有个叫任敖的狱吏,想方设法予以照应,他将刘盈接了出来,吕雉也得以大难不死。后来,刘邦起义反抗秦朝后,刘盈和姐姐跟着母亲更是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

楚汉战争开始之初,刘邦的势力较小,常常在战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公元前204年,刘邦一举攻破了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闻讯后回军来救,刘邦被击溃西逃。彭城距沛县不远,刘邦想经过沛县将妻子、孩子和父亲一道带上西撤。但是由于楚军追击迅速,刘邦迟到了一步,被项羽抢先捉拿了妻子和父亲,刘盈和姐姐则由于与母亲走散,才脱离了项羽的虎口。小姐弟俩一路奔波逃亡,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父亲刘邦。刘邦继续向西撤退,途中遇到楚兵追击,刘邦嫌车子太重跑不快,怕被楚军赶上,就狠心地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当时将军夏侯婴也在车上,他看不下去,就一手一个将刘盈和姐姐抱到了车上,刘邦又将他们推下车子,如此反复数次,夏侯婴责备刘邦没有人性,刘邦才罢手。刘盈姐弟也因此得以随父亲撤到安全地区。可以说,刘盈从生来就受着颠沛流离之苦,母亲被抓,父亲又如此对待他,童年的艰辛可见一斑。

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年仅6岁的刘盈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称帝,刘盈被改立为皇太子,这时的刘盈才刚刚9岁。

但刘盈仁弱的性格并不得父皇的钟爱。刘邦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戚夫人容颜俏丽、光彩照人,深得刘邦的宠幸,刘邦将她所生的儿子如意视为掌上明珠,常抱在膝上说“此儿像我,此儿像我”,因而就取名“如意”。尽管他已立刘盈为太子,却想改立如意,多次想行废立之事,都因大臣们的坚决反对而暂时搁置。

刘盈当时还是个孩子,不是很懂得太子之位的重要性,并没有太深的危机感。他的母亲吕后却不是一般的人物,她深知“母凭子贵”的道理,为了以后的权势,她开始在朝廷大臣中寻求支持。这时,有人建议吕后找足智多谋的张良讨个主意。张良建议吕后找刘邦极为尊敬的“商山四皓”,他们肯定会帮助她说服刘邦的。吕后便依计行事。在太子刘盈和吕后的诚心感动下,“商山四皓”终于答应出山,做太子的宾客,经过这四位长者的教导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刘盈的修养和见识大有长进。

“商山四皓”也果然起了重要作用。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时,是“四皓”设法让刘邦收回成命,不再让刘盈领兵去镇压。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回来后,因为受伤而病倒,因此,他改立太子的想法日益明确,刘盈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张良的劝谏没有起作用,其他的人也没有办法让刘邦改变主意,最后还是“商山四皓”以行动说服了刘邦:在一次宴会上,八十高龄的“商山四皓”陪同着太子刘盈入席,这使刘邦很惊讶,觉得太子已经羽翼丰满,再重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政局混乱。此后,刘盈的太子地位基本稳定了。

刘盈的太子地位终于巩固了下来,他也因此得以继位做了皇帝。但是刘盈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少实质性的改变,他的皇位得益于母亲,他也终日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就像自己的童年,刘盈的皇帝生涯一样地凄苫。

公元前188年,即汉惠帝七年,年仅23岁的惠帝去世,谥号“孝惠”。“孝”意即孝子善于继承父亲的事业。此后,汉朝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只有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因为是中兴之主而例外。惠帝死后葬在安陵。

汉惠帝死后,吕太后陆续立了惠帝的两个儿子为少帝,继续掌控朝政大事,俨然女皇一样。吕后死后,高祖老臣周勃等人推立惠帝的弟弟刘恒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从汉文帝起,汉朝的统治开始逐步走向繁荣,也翻开了华夏历史的新篇章。

婚姻乱伦

公元前191年10月的一天,长安城未央宫张灯结彩,场面宏大、豪华气派的皇帝大婚典礼在这里举行。年方20岁的汉惠帝刘盈身着大婚礼服,站立在未央宫前殿的殿门口,准备迎娶他的皇后。可是,人们无法从新郎年轻的脸上看到大婚的喜悦,看到的反而是忧虑、无奈,甚至是悲愤。这是因为,刘盈要迎娶的皇后不是别人,正是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的女儿——张嫣。

鲁元公主不是惠帝的亲姐姐吗?她的女儿不是惠帝的外甥女吗?舅舅怎么可以迎娶自己的外甥女呢?

是的,这正是惠帝最为无奈和痛心的。张嫣是自己看着出生、看着长大的外甥女,一直叫她舅舅,可是今天却要成为他的妻子。这太荒唐了!这是一场畸形的、乱伦的婚姻,不是他想要的啊!

可是,尽管身为皇帝,一国之君、九五之尊,很多事情自己却并不能做主,就连册立皇后都是由母亲吕太后为他一手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