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5311500000017

第17章 做第一个自己,而不是下一个谁(2)

姚明在NBA征战多年,留下不少遗憾,其中之一就是未能亲手绝杀过对手。最接近的一次是在常规赛客场对阵开拓者,姚明终场前上演2+1,险些绝杀对手,谁知布兰登·罗伊把握最后0.7秒,上演不可思议三分,逆转比赛。

不过姚明的遗憾如今被他的小兄弟,如今正火暴的美籍华裔球员林书豪所弥补。

2012年2月14日,尼克斯对阵猛龙,林书豪最后0.5秒三分出手,篮球空心入筐,他完成了华人球员在NBA赛场上的第一个绝杀。

此球颇为不易,两队终场前打成87∶87平手,然后先是猛龙队的舒伯特在比赛还剩21秒的时候中距离跳投不进,钱德勒奋力抓下前场篮板后交给林书豪,后者指挥全队散开,由他在弧顶控球,发起最后一攻。卡尔德隆防守林书豪。他重心压得很低,显然放投不放突。之前的一回合进攻,林书豪的突破打三分成功,令尼克斯队扳平了比分。卡尔德隆这个策略从战术选择的考虑上说,是没错的。但林书豪更是艺高人胆大,他交叉步运球,让卡尔德隆心情更紧张,身体也逐渐往三分线内退。此时,卡尔德隆已经距离林书豪有一步之遥,加上他的身体重心压得太低,让林书豪有了出手的机会。林书豪毫不犹豫,扬手就是一个三分,卡尔德隆反应不及,只能目送篮球入筐。

这是华人在NBA历史上的第一个绝杀,这个球让加航中心球馆内的球迷顿时收声,所有人不敢相信这一幕。而只剩下尼克斯队球员在场上兴奋地把林书豪围在其中,为他欢呼。

赛后他说,自己在最后20秒就是专注于比赛,希望球队能赢。当时自己的时间不多,只能选择出手投篮。同以前一样,林书豪还是一如既往地谦虚:"我觉得是主教练建立的进攻体系让我们今天打了一场漂亮的比赛,让我们每一场特殊的比赛,都能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在身体上控制好了犯规的问题,总之今天我们做得不错,这几场我们大家进入状态也非常快。"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2012年2月16日报道:"历史上只有五位中国球员进入NBA。现在剩下的易建联多数时候都坐在达拉斯小牛队的板凳上。中国急需一位体育明星。欧洲顶级足球队的花名册里找不到中国球员,而棒球和橄榄球在中国没几个人看。林书豪的崛起恰逢中国体育迷等待下一位英雄的时刻。"

在NBA赛场上,林书豪不是第一个华人,在他之前有王治郅、巴特尔、姚明、易建联、孙悦,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姚明。但林书豪是第一个美籍华裔,他的成就可能超过姚明。

一战成名的林书豪从"替补中的替补"瞬间变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其实在职场中,要生存下去的唯一诀窍就是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你的资源别人没有,这就是你能够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一定要熟练掌握一门专业,如果没有专业技能,在职场就是可有可无的人,只能做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事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别人顶替了。

小刘是做网站编辑的,其实就是游弋在网络里搜罗五花八门的帖子。由于公司的网站论坛刚刚做起来,很需要先在量上进行扩充,小刘就整天重复着复制、粘贴的简单动作,虽然有些单调,但好在总算有饭碗端着。闲暇时间也比较多,不过,他喜欢听歌,因此他配了一副耳机。

后来老板抽出精力来主抓网站,想把它搞起来,因此急需几个网站策划高手、管理高手、写作高手等专业人才,于是一下子就招进来五六个人,加上原来的人马,共有十多个人了。小刘的工作便显得微不足道,他们几乎分担了小刘的工作,使小刘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了,小刘心里有种预感,待在公司的日子不长了。果真,一天老板把小刘叫进办公室,说了一通在公司工作认真的好话,然后一个"但是"就把小刘辞掉了。小刘很沮丧,由此也深深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在职场无往不胜,你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本领,你的工作必须无可替代;老板在加薪或提拔时,往往不看你本职工作是否做得好,也不是因为你过去的成就,而是觉得你对他的未来有所帮助,你拥有的价值、潜力让老板认为放弃你会使公司遭受损失,这才说明你存在的价值,别人轻易取代不了你的位置。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是棵小草时,别人就会任意践踏,而当你长成一棵大树时,别人就轻易撼动不了你,甚至踢你一脚都会把自己弄疼了。小刘现在正拼命学习计算机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他坚信再次走上工作岗位时,自己会是一棵大树。

与小刘相反,接下来的这个故事里的小厨师却是个无法替代的人。

巴黎一家五星级大酒店有个小厨师,长得并不英俊,憨憨的,谁都可以说他两句,他都照单全收。他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做不出什么上得大场面的菜,所以他在厨房里只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特别饱满,可是外表上看,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两只苹果拼起来的,就像是天生那样子长的,果核也被他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

这道甜点被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发现,她品尝后,十分欣赏,并特意约见了做这道甜点的小厨师。贵妇人虽然长期包了一套最昂贵的套房,一年中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但是,她每次到这里来,都会指名点那道小厨师做的甜点。

酒店里年年都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经济低迷的时候,裁员的规模会更大,毫不起眼的小厨师却年年风平浪静。后来,酒店的总裁告诉小厨师,那位贵妇人是他们最重要的客人,而他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员工。

也有人会夸大自己的经验,希望能够撞大运。这些虚假的、夸大的经验都是不可取的,它们终将会被有识之士识破,从而导致更为糟糕的结果。就像林书豪,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而仅仅凭借运气的话,他不可能创造七连胜的神话。

因此,想要真正掌握职场免死金牌,还是应当脚踏实地地工作,从工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些经验将永远属于你,即使他人模仿去,每个人得出的结果也不会相同。

林书豪成功的模式∕勤奋和头脑同样重要

林书豪是一个很好的球员,他最近的一段表现非常好,林书豪在场上打得非常聪明,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团队球员。

--大鲨鱼奥尼尔

说起自己突然间的爆发,林书豪则将之总结为"实力、信心和运气"综合的产物。林书豪曾经回忆道:"大学比赛时就有很多球探来观察我的比赛,我对我自己的技术也非常有信心。尽管我的身体素质并不十分出众,但比起很多控球后卫来,我有他们没有的优势,那就是节奏感。我的大学教练托尼·埃梅克对我说:"杰里米,你知道吗?我只看过三个人有出色的节奏感,一个是斯蒂夫·纳什,一个是杰森·基德,最后一个就是你!""林书豪的自信来源于对自己优劣势的清醒认识,这种认识可能多少得益于他在哈佛学习的经历。

过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运动员的形象往往被定格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上,除了棋牌之类的少数非对抗运动之外,肌肉男和猛女基本上就是运动员的代名词了。实际上,运动界的确存在着博尔特这般天赋异禀,每一寸肌肉、骨骼和肌腱都为短跑天造地设的素质超人,但更多的成功者依靠的大多是头脑与智慧。

说林书豪是哈佛的高才生可不是恭维。高中毕业的成绩(GPA)达到了惊人的4.2(这个数字代表着他的成绩优于同一年98%的高中毕业生),高考(SAT)成绩达到了2300分(满分2400分),在九年级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就修完了大学高数,这些对于一个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篮球的体育生来说都可以算是神一样的成绩,足以说明林书豪拥有怎样一个聪明的大脑。这个聪明的大脑使得他在篮球场上总能更加及时地解读出场上形势的变化,寻找到更为合理的处理方式。一个简单的例子,对阵网队,当德隆和亨弗里斯上前夹击林书豪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强行投篮,也没有仓促传给钱德勒,而是又一次利用了钱德勒的掩护,最终和队友完成了空接。此外,经过四年NCAA洗礼的他在球场上有着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习惯:每一次突破他都是巧妙地支起自己的胳膊,护住篮球,让防守者难以下手断球--单是这一点姚明就始终没有处理好。

你可能会觉得,林书豪只能算是个例,但实际上,运动场上的高智商人群比比皆是。林书豪之前征服NBA的亚洲人自然是姚明。尽管2.26米的绝对身高是大姚立足NBA的首要条件,但"小巨人"的睿智、出色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样是他甩开其他巨人、跨进巨星行列不可缺少的因素。果然,最近全美著名的智商研究网站"IQ测试网"的测试支持了人们的观点,姚明的智商高达132,是当时现役球员中智商最高的一位。而曾经打进过温网决赛的巴托丽更是所有运动员中智商最高的,达到了惊人的175!超过了爱因斯坦的水平。

以上事实雄辩地说明了头脑对运动员有多么重要,运动员也可以拥有足够聪明的大脑,这往往对他们助益良多。我们对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印象应该改变一下了。林书豪出身于哈佛,这在NBA中其实并不是什么优势。哈佛培养出的美国总统要比培养出的NBA球员多多了。但是林书豪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高智商。了解自己,改变自己,从一个不被任何人看好的NBA里的华裔"非主流"成为一个拯救球队和球市的英雄。他对篮球投注的爱、坚持和智慧一样也不可缺少。聪明的头脑能帮你敲开成功的大门,而攀上命运的高枝去摘取成功的果实,则还要超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坚持。

从我们记事起,老人们就用"勤学苦练"、"勤能补拙"这类格言要求、勉励我们。当我们稍稍懂点事后,就慢慢地知道这些警句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诚如唐人韩愈所说的那样:"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勤奋;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勤奋;为什么有的人老了之后后悔不迭,也在于自己过去的不勤奋。

宋朝有个大改革家王安石曾写了一篇《伤仲永》的文章,说的是江西金奚县有个五岁的孩子叫方仲永,天资聪明,五岁时就能写诗,同县人都称赞他,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甚至还给他父亲一些钱财银两。方仲永的父亲感觉这样不错,于是每天带着孩子外出做客接受招待,没有让他进一步学习。到方仲永十二三岁时,王安石见他时,他写出的诗已不是很好了,又过了七年,王安石路过该地一问此人情况,他人告诉王安石,方仲永已经不会写诗了。

方仲永天资聪慧,只可惜不思进取,以至于最终籍籍无名。林书豪从小长在美国,应该没听过"伤仲永"的故事,但他却知道想要走得更远、更高,光有两条长腿和坚实的脚掌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千百倍的努力。在企业中也是如此,老板喜欢勤奋的员工,也喜欢聪明的员工,如果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最出色的员工。

任何员工要想在这个人才辈出、高速发展的时代画出一条完美的轨迹,唯有依靠勤奋这一美德--认真而勤奋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在工作中不断进取,才能最终被老板承认与重用。在一个公司里,有杰出才能的人并非都能得到提升,只有那些眼里始终有活儿,并有良好技能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

以比尔·盖茨为例,他一直生活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工作之中。刚创业时,他和保罗·艾伦一起全力经营微软日常业务,经常一干就是两三天不合眼,饿了,便三口两口地来块汉堡包,喝口水。他能在任何别扭的地方打个小盹,甚至干脆就趴在键盘上。那时,也许他深深地知道,微软不过是大森林中一株刚冒出头的小芽草而已,如果他们不勤快地抢些早晨的甘露、阳光,恐怕将来连做棵小草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参天的大树了!

微软小有声名后,他同样不敢懈怠。树大招风,对于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这个宝座,所有的人都虎视眈眈,2000年那场腰斩微软的风波更是令人精疲力竭。这一切都迫使他在工作中更加慎重和周密。而慎重和周密的直接结果便是令他不得不加倍勤奋。否则,便难免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比尔·盖茨每年要花1/4的时间,穿梭于美国和世界。在这些旅途中,每个工作日可能长达16个小时,令人疲惫不堪。在去外国的旅途中,他还得抓紧时间阅读有关该国国情的书或杂志;当他到达目的地后,要会见微软的当地代表,讨论商务策略;还得向各种各样的听众,包括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学生和新闻界人士,亲自讲解和演示微软的产品,听取他们的抱怨和建议。

在微软总部时,晚上偶尔有闲暇,比尔·盖茨便在公司里走来走去,到处转转看看。不仅是看有谁还在那里埋头苦战,也看看手下员工的办公室桌上的用品,墙上的图片;不仅是去了解员工在干什么,更是去了解他们在怎么干。他尝试着设身处地地感受人们怎样来看待他们面对的任务,他们都在想些什么。他或许还会与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并肩走上几步,问问他对公司的项目或者更广范围的技术世界有何看法。

时间在任何人眼里,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源。比尔·盖茨虽然贵为微软大帝,但除了珍惜之外他也无可奈何--尽管他恨不得自己长三头六臂,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即便是在他和梅琳达新婚期间,也还是一如既往。比尔就是这样争分夺秒,终使微软的事业如日中天。

比尔·盖茨之所以拥有的钱比别人多一点,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勤奋。否则,他早就被竞争者挤压得无处藏身了。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林书豪并不笨,比尔·盖茨更可称得上是天才,他们如此努力只有一个缘故,那就是他们知道光有聪明是不行的,他们清楚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天分。

一个出色的职员,应该懂得即使在最卑微的状态中也应当保持勤奋。时刻能自觉自愿地为自己找到活干,而不是让自己闲下来,更不是等待老板的吩咐。

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有这样一条原则:付出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有了这条原则,他们就时刻处于潜准备状态--不断从工作、事业中找寻快乐与成就感,他们也必将因此而更加出色。

执著梦想,成就疯狂∕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想

他的事迹十分催人奋进,其实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过去不懈努力、低调地训练和日积月累不无关系。这是他的真实经历,而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厚积薄发的道理,有准备的人总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丁俊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