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5311500000011

第11章 寻找适合你风格的体制(1)

林书豪的专长是传球和组织,他在勇士和火箭时都没有办法有效适应球队的体系,直到他加盟纽约尼克斯。在纽约尼克斯队,林书豪完美地融入了德安东尼的带兵哲学和执教系统,并通过这套系统将自己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

你必须尽力去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在哪里,然后设法让自己身处一套适合你发挥所长的体系,否则别人很有可能会忽视你真正的专长。

个性成长造就"林来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美国的很多亚裔家庭,都把孩子的学业看得太过重要;而在我看来,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们一起玩耍,同样是件好事,我非常享受这种天伦之乐。

--林继明

林继明没想过林书豪可以当职业球员,他只是很喜欢看儿子打球。他说:"我完全没有想把他培养成职业球员的想法。如果那个时候他说自己不喜欢这个运动,那么我不会强迫他做这些事情。"

然而,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随时可能中断,第一个障碍是林书豪的妈妈,她在20世纪70年代移民美国,一直坚持传统的台湾教育理念,敦促林书豪练习钢琴,以后成为一个医生。

后来看到林书豪是真心喜爱篮球,林妈妈也就不再坚持。"在我长大成人的这些年,妈妈的一些朋友总会对她说,我打篮球纯粹是浪费时间。她没少因此受批评,但还是支持我打篮球;因为她说看我打篮球时非常快乐,她希望我过快乐的生活,所以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趣的是,当我成功进入哈佛大学后,那些曾经批评过我妈妈的人反而来追问她,该让自己孩子从事什么运动,才能考入哈佛?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转变。"林书豪回忆道。

林书豪家庭的做法和我们很多父母一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灌输给他们很多知识和技能,甚至有时只是家长自己的梦想。好在林书豪的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在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后,他们做到了风雨无阻地坚持。

一般的亚洲家庭会比较重视课业,林妈妈也曾担心林书豪打篮球打太多耽误做功课。所以林妈妈为林书豪定下一条规矩:"如果你想将来打球没问题,就要有一个候补的职业,万一你受伤了不能打的时候怎么办。所以我们都一直很强调说功课还是很重要。做学生嘛,学生的工作就是先把书读好。所以我们对你的要求就是只要你把书读好,你要打多少球都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的成绩有退步的时候,我们就要调整你打球的时间。"

这种做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有更多时间打篮球,书豪总是抓紧时间认真把功课做完,事实上,打球反倒对他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林妈妈解释道,"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说是中西合璧,在美国,行行出状元,遵循孩子的喜好诱导他成长,总比强行按照父母的意愿培养要容易得多。打篮球无疑是书豪的最爱,像NBA选秀前在拉斯韦加斯试训那段时间,看他每天都早早起来练球,我真的觉得很辛苦,但他却觉得很开心。"

大学快要毕业时,林书豪告诉父母,自己真的很想打球,想要先试打一年。当时他觉得如果他不打篮球的话会后悔一辈子。林妈妈回忆道:"我们全家都很支持他。我记得当时我说,最了不起就再多养你几年,因为他如果进不去NBA,就只能打国家篮球协会发展联盟,薪水就会很低。所以我们就说,如果你想再多打几年,可以,没有问题,但是不要打太多,我养不起你这么多年……现在我不用养他,是他养我了。"说到这儿,林妈妈颇显自豪。

喜欢,就去做,别把精力花在你不喜欢的事情上面。我们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这是每个人的渴望,也是每个人的追求。但是在追求的同时,别忘了看一看自己正在苦苦追求的目标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林书豪的至爱是篮球,不是钢琴也不是别的,如果非要将其他的东西强行加到他身上的话,恐怕这个NBA的新星永远也不会升起了。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有时候你周围的人会强行让你学习你不喜欢的技能,让你从事你不擅长的工作。有时候是你自己头脑里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思考,没有认真思考一下目标是否适合自己,只是习惯性地盲目跟风,结果,就产生了各种一窝蜂的现象:考证热、考研热、出国热……但在追逐这些热点目标的忙碌的人群中,真正适合自己的又有多少呢?

佳仪几年前在一家中型企业做人力资源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虽然每天处理各种人力资源流程和人事手续有些烦琐,但是她确实处理得很不错,发展非常稳定。

但是令佳仪心有不甘的是,她的一些同学在前几年的房地产浪潮中,做中介、房产销售都掘到了不少金。她认为那些同学当初在学校成绩远远不如自己,但现在经济条件却好过她很多,不免有些失落。基于这种心情,她毅然辞职,开始考房地产中介资质,折腾了不少时日之后,终于如愿加入到了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

但等她加入房地产行业之后,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稳定期,而且人才的供给也远比之前充足,二手房的交易活跃程度亦大大下降。更何况她生性文静,优点就在于做事情仔细,擅长处理各种文案工作。结果她忙碌了一番却反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房地产行业继续干下去,她总是感觉自己能力不足;回到原来的岗位,她又沮丧于自己原本已经可以成为人力资源经理,现在却要重新做起。

矛盾的佳仪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

职场中,有策略的职场一族,总会将眼光瞄准持续高薪的行业,并会挑选这些行业中比较看好的企业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你首先要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最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目标。

陈安之是当今国际上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第四代成功学励志大师,也是世界华人中唯一一位世界级成功学励志大师。追寻陈安之的足迹,就会发现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不容易,但是只要"入对行",那么回报也是迅速而巨大的。

陈安之十几岁就远赴美国,他虽然有强烈的成功渴望,但身体中蕴涵的力量却找不到合适的爆发点。他尝试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他做过服务生,卖过净水器,推销过汽车、美容保养品、电话卡,散发过超级市场折价券,从事过物流、邮购等工作,但这些都不能带给他想要的一切。在21岁遇到他的启蒙老师安东尼·罗宾之前,他几乎是一事无成。

是安东尼·罗宾的两句话重新点燃了他成功的欲望。这两句话是:"这世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过去不等于未来。"陈安之决定追随安东尼,投身到该公司的推销和课程推广中。

在这个行业中陈安之如鱼得水,他在25岁时成立了陈安之研究训练机构,写了多本畅销书,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陈安之就由一个"迷途羔羊"成为亿万富翁,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巨大成功。

陈安之的成功就在于他牢牢地掌握了选择的力量,在反复的尝试和失败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他充满激情地投入这个行业,平均每年阅读300至500本书籍,并拜访过100位以上世界各行各业的顶尖成功人士,终于建立了自己的成功学体系,迈向了金字塔的顶端。

连续12年保持全世界推销汽车的最高纪录、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也同样认为,事业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身聪明、有智慧的工作。

无论是陈安之还是乔·吉拉德,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其共同的秘诀就是不在没有增长力、见效慢的行业中蹉跎青春。比尔·盖茨能成为世界首富,正是抓住了计算机迅猛发展的主流;陈天桥能排在财富榜的第一位,也与他敏锐地抓住游戏行业的巨大增长力分不开。所以,入行一定要谨慎,要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有高附加值的行业,才能有前途。

选择合适专业的职业应当考虑到自己的兴趣,但不要过于迁就自己的偏好,人毕竟要在社会上生存,必要的妥协是明智的做法。在决定职业前,作充分的准备,知道哪些行业更有发展前景,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做得最好的企业而投身其中,你就会比那些没有计划、误打误撞的人更有优势。

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自知之明,但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还要靠兴趣。只有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深深地结合在一起,才可能使你走上成功的职业生涯。

要根据自己的学历和智能来选择属于自己的职业,但又要注意到一个人的气质、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曾经有一位女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是硕士生,在大学里也是高才生。可是一上讲台,她就觉得浑身不对劲,45分钟的课,她讲到15分钟时就把要讲的都讲完了,下面的时间不知该讲些什么,只得宣布下课了事。后来,她一度到机关工作,却是如鱼得水。比较之下,她才觉得自己更适合于从事行政工作。

事实上,这位女教师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在于她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她在机关中工作,才算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职业。

在现代这样一个多元化社会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实在太多:各个行业中,企业的职业划分越来越细,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发展也必然存在不平衡之处,然而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最终这些行业和职业都会大体上趋向于风险和利益的平衡。那么作为行走于企业当中最基本的执行者--企业员工,只有看清形势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根据实际情况确立最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大的回报,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姚明曾抛出橄榄枝∕守住目标不漂移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勤奋不辍,不断与挫折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这样典型的励志故事,是亚裔社会很大一部分人的缩影。

--一名出生在美国的韩国裔球迷

2012年2月,美国著名媒体《体育画报》总结了NBA赛场上低薪高能的球员,其中,林书豪榜上有名。《体育画报》对林书豪的评价是:"本赛季林书豪的薪水不到80万美金,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已经不能说是低薪高能了,应该是低薪超能!"

"那份一年80万美元的底薪合同显然不足以给他足够的保证,所以在过去的六个星期里,杰瑞米·林一直借住在他兄弟乔什的卧室里,以等待他事业出现一个明朗的前景。在自己那份非保障合同变为保障合同前,林总担心会遭到裁员。"《纽约时报》这样写道。

2010年的选秀大会上,就没有一支球队挑选他,最终勇士队给了他一份两年的合同,却又三次把他下放到发展联盟。2011年年底,林书豪被勇士队正式裁掉,随后加盟了火箭队,仅过了半个月,又再次被裁,最终才靠尼克斯"赏了碗饭吃"。

在林书豪最艰难的时刻,曾经有人劝他:不如来中国打CBA,既能保证稳定的上场时间,还能赚得比NBA高的工资(CBA税后,NBA税前)。但为了梦想,这个23岁的青年选择了"再试一试"。

如果林书豪当初选择去CBA,他很可能不会有今日的成就。2011年夏天NBA停摆期间,林书豪曾跟随CBA的新世纪队训练,并身披烈豹战袍参加了亚俱杯。当时国内有多支球队有意签下林书豪,姚明的上海大鲨鱼也在此列。而且姚明的态度异常坚决,即使是利用外援名额也没有问题。

最终,林书豪还是没能离开NBA加盟CBA,他并没有像别的NBA球员那样,急着去海外打球,从现在看,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对林书豪来说,NBA才是他的梦,他永远不会放弃这个梦。他也非常执著地相信,只有NBA才最适合他,才能让他有出头之日。

与林书豪不同的是,很多人往往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在何方,往往在犹豫不决中错失良机。其实战胜犹豫不决心态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始终把握自己的目标,这样你就会坚定地向着一个方面努力,自然也就没有犹豫可言了。

有位哲学博士某次漫步于田野,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是排列得如此整齐,犹如用尺丈量过一般。

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

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

博士卷起裤管,东张西望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

他再次请教老农,如何能插一排笔直的秧苗,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这样,就能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

博士依言而行,不料这次插好的秧苗,竟然成了一道弯曲的弧形。

他继续虚心地请教老农,老农不耐烦地问他:"您的眼光是否盯住一样东西?"

博士答道:"是啊,我盯住的是田边吃草的那头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

老农说:"水牛边走边吃草,而你插秧苗的时候目标也跟着移动,你想,这道弧形是怎么来的?"

博士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远处的一棵大树。果然,插成了一列漂亮的秧苗。

成功如同要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在插之前便应该树立一个不变的目标,向着一个方向努力,自然插得又快又好。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目标,做起事来就会犹犹豫豫难以成功,不但浪费了时间,还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走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15个钟头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从她出发算起15个钟头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一生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这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

人所犯的最危险的错误之一就是忘记自己努力想达成的目标,在取舍之间犹豫不决,到头来空忙一场,除了遗憾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