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5311300000030

第30章 用青春照亮我们的路(10)

毫无疑问,我开始后悔,我已经不能计算我究竟错过了多少同样美妙的课程,浪费了多少同样幸福的时刻。而现在,竞已经是最后一堂课。

毕业后,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考了无数的资格证书,现在已经是一家外企的人事经理。由于我的优秀表现,公司还决定资助我继续深造。

老师还好吧?我不知道。甚至我的母校,我也好久没有去了。可是总也忘不了,有那么一位老师,在我毕业的时候,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

情感箴言最后一堂课确是由学校步入社会的第一课。老师是我们生命的导航,是爱的天使,他们倾其所能,只为塑造孩子的辉煌。三尺讲台上,他们永远光彩照人。

理解的幸福年,我七岁。

七岁的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死了。”

我一下懵了。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是肯定的。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父亲突发心脏病,倒在彭城陶瓷研究所他的工作岗位上。

母亲那年四十七岁。

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她不识字,她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娘家到婆家,从婆家到娘家。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当时母亲身边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三岁。弱息孤儿唯指父亲,今生机已绝,待哺何来我怕母亲一时想不开,走绝路,就时刻跟着她,为此甚至夜里不敢熟睡,半夜母亲只要稍有动静,我便哗地一下坐起来。这些,我从没对母亲说起过,母亲至死也不知道,她那些无数凄凉的不眠之夜,有多少是她的女儿暗中和她一起度过的。人的长大是突然间的事。经此变故,我稚嫩的肩开始分担家庭的忧愁。就在这一年,我带着一身重孝走进了北京方家胡同小学。这是一所老学校,在有名的国子监南边,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曾经担任过校长。我进学校时,绝不知道什么老舍,我连当时的校长是谁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班主任马玉琴,是一个梳着短发的美丽女人。在课堂上,她常常给我们讲她的家,讲她的孩子大光、二光,这使她和我们一下拉得很近。

在学校,我整天也不讲一句话,也不跟同学们玩,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一个人或在教室里默默地坐着,或站在操场旁边望着天边发呆。同学们也不理我,开学两个月了,大家还叫不上我的名字。我最怕同学们谈论有关父亲的话题,只要谁一提到他爸爸如何如何,我的眼圈马上就会红。我的忧郁、孤独、敏感很快引起了马老师的注意。有一天课间操以后,她向我走来,我的不合群在这个班里可能是太明显了。

马老师靠在我的旁边低声问我:“你在给谁戴孝?”

我说:“父亲。”

马老师什么也没说,把我搂进她的怀里。

我的脸紧紧贴着我的老师,我感觉到了由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热和那好闻的气息。我想掉眼泪,但是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泪,我就强忍着,喉咙像堵了一大块棉花,只是抽搐,发哽。

老师什么也没问,老师很体谅我。

一年级期末,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进了家街道小厂糊纸盒,每月可以挣十八块钱,这就为我增添了一个任务,即每天下午放学后将三岁的妹妹从幼儿园接回家。有一天临到我做值日,扫完教室天已经很晚了,我匆匆赶到幼儿园,小班教室里已经没人了,我以为是母亲将她接走了,就心安理得地回家了。到家一看,门锁着,母亲加班,我才感觉到不妙,赶紧转身朝幼儿园跑。从我们家到幼儿园足有公共汽车四站的路程,直跑得我两眼发黑,进了幼儿园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进了小班的门,我才看见坐在门背后的妹妹,她一个人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儿等我,阿姨把她交给了看门的老头,自己下班了,那个老头又把这事忘了。看到孤单的小妹一个人害怕地缩在墙角,我为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我说:“你为什么不使劲哭哇?”妹妹噙着眼泪说:“你会来接我的。”

那天我蹲下来,让妹妹趴到我的背上,我要背着她回家,我发誓不让她走一步路,以补偿我的过失。我背着她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妹妹几次要下来我都不允,这使她感到了较我更甚的不安。她开始讨好我,在我的背上为我唱她那天新学的儿歌,我还记得那儿歌: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小熊小熊点点头呀。

小洋娃娃笑嘻嘻。

路灯亮了,天上有寒星在闪烁,胡同里没有一个人,有葱花炝锅的香味飘出。我背着妹妹一步一步地走,我们的影子映在路上,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两行清冷的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淌进嘴里,那味道又苦又涩。

妹妹还在奶声奶气地唱: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是第几遍重复了,不知道。

那是为我而唱的,送给我的歌。

这首歌或许现在还在为孩子们所传唱,但我已听不得它,那欢快的旋律让我有种强装欢笑的误解,一听见它,我的心就会缩紧,就会发颤。以后,到我值日的日子,我都感到紧张和恐惧,生怕把妹妹一个人又留在那空旷的教室。每每还没到下午下课,我就把笤帚抢在手里,拢在脚底下,以便一下课就能及时进入清理工作。有好几次,老师刚说完“下课”,班长的“起立”还没有出口,我的笤帚就已经挥动起来。

这天,做完值日马老师留下了我,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匆忙。当时我急得直发抖,要哭了,只会说:“晚了,晚了!”老师问什么晚了,我说:“接我妹妹晚了。”马老师说:“是这么回事呀,别着急,我用自行车把你带过去。”

那天,我是坐在马老师的车后座上去幼儿园的。

马老师免去了我放学后的值日,改为负责课间教室的地面清洁。

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我真想对老师从心底说一声“谢谢”

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是太一般的小事,但于我却是一种心的感动,是一曲纯洁的生命乐章,是一片珍贵的温馨。忘不了,怎么能忘呢情感箴言年少孤单无助的“我”一次又一次地从老师那里得到温暖,得到力量。老师其实就是一片天,我们在老师营造的世界中生活,是那样无忧无虑,美好惬意。

那一课叫敬业所有的考试都结束了,校园里开始弥漫浓浓的离别气息。再有十几天,同学们就要挥手作别大学了。

这一天,辅导员通知同学们——《训诂学》老教授要在周六给选修这门课的同学补一次因他生病住院落下的课。

同学们立刻意见纷纷——都什么时候了,大家考试都及格了,谁还有心情去补课?再说了,那选修课少上一次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周六,选修《训诂学》的三十多名学生中,只有三位女生去了教室。其实,她们也并非是有意去给老教授捧场的,她们忘了补课的事,原本打算到安静的教室里聊聊天的。

老教授准时走进教室,看到只有三个没带教材的女学生,他猛地一愣,俯身问明原因后,他微笑着环视了一下空阔的教室,清清嗓子,响亮地喊了一声“上课”。

仿佛面前像往常一样坐着三十多个学生,老教授跟平时一样自然而然地讲述着一个个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他讲得非常投入,甚至有些忘情。不一会儿,他的额头上开始有汗珠滑落。

三个开始还有些心不在焉的女生,先是惊讶老教授依然工整的板书、热情的手势和对每一个细节的耐心讲解,继而,被他的那份从容和认真深深感动了。她们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子,认真地聆听起来。

课间休息时,三位女同学请求面色有些苍白的老教授赶紧回去休息。老教授擦着满脸的汗水连连摇头,说他还能坚持住。直到下课的铃声响起,他才如释重负地收拾好讲义,慢慢走出教室。

十年后,那三个在学校读书时表现平平的女生,很快都脱颖而出,在事业上卓有成绩,成为那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同学聚会时,面对大家羡慕和赞叹的目光,她们一致深情地回忆起在大学里补上的那一次课。虽然她们已记不清老教授所讲的内容,但老教授抱病面对三个学生时那份平静、那份声情并茂的投入,却深深地铭刻在了她们的脑海里。正是那一次课,让她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认真”等等那些曾无数次空泛地谈论过的大道理,并由此深深地影响了她们对事业及人生的态度和方式。

是的,那刻骨铭心的一课就叫敬业。只是在多年以后,许多同学才在懊悔和遗憾之余,将其间接地补上。

情感箴言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的岗位,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文中的老师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敬业”的课。它体现了老师人格魅力与责任心,更体现了老师的生活态度。

有温度的梦想珍道尔老师离开学校经商的那一年,向所有不愿让他离开的孩子们许下一个诺言,他要帮助每个孩子都实现一个梦想。

同学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好玩的想法。于是,各自写下自己的愿望,有的想要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有的想要一个能飘出炊烟的玩具房子,有的想要一个足够结实的网球拍,有的想要一把最好的小提琴……十一岁的埃文一口气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一串梦想:二十五岁之前,游览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到澳洲看大堡礁,登上中国的长城;三十五岁之前,乘船穿越苏伊士运河,看埃及的金字塔,再到意大利看比萨斜塔;四十岁之前,到日本看樱花,拍摄富士山的雪景。

同学们都认为埃文的愿望不够现实,而且也难为了珍道尔老师。有的同学劝埃文收回自己的愿望,重新写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因为即便老师有心帮助他实现这些愿望,然而对于一条腿有严重残疾的埃文来说,去这些地方,会有多大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一年以后,同学们陆续收到了珍道尔老师的礼物:文具盒、玩具房子、小提琴,甚至是其他贵重的东西,唯独埃文什么也没有收到,哪怕是老师一封安慰的信。大家纷纷劝埃文不要伤心,因为那样一个庞大的旅行计划,对于谁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有一天,埃文正整理着杂货铺,一个人推门进来。开始的时候,埃文并没在意,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顾客,便问对方需要点什么,对方摘下眼镜,轻拍埃文的肩膀,说:“你不认识我了吗?”埃文定睛一看,又惊又喜:是珍道尔老师!看上去,老师苍老了许多,不过精神还可以。老师说:“如果你没有忘记从前的旅行计划,那么现在开始我们的旅行吧。”由于埃文此前已经知道老师经济上的窘迫情况,便推说自己现在并不想去旅游了,只想平平淡淡地在家里过安闲的日子。

然而,珍道尔还是坚持领着自己的学生,去了位于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随后他们又到了澳大利亚观看了大堡礁,最后登上了中国的长城。在感受了大自然的雄奇和壮美之后,埃文觉得,这次旅行给他的最大感受是:他可以像其他的正常人一样,去游览名山大川,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己虽然有一条残腿,但并不意味着丧失了人生的一切快乐。旅行回来之后,埃文在市中心租下一个更大的铺面,扩大经营;又在郊外买下几块地皮,等待有合适的机会,用来发展地产。不满于现状的他,为自己订下了一个详尽的发展计划,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人生所有的梦想。

埃文五十三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财团的总裁了。那天,他专程去拜访了他的老师珍道尔,他问老师,为什么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还要努力帮助一个腿有残疾的孩子完成一个或许并不可能完成的梦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