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5310900000047

第47章 丰年

【原文】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蒸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①稌:稻谷。②廪:指粮库。③亿:周朝以十万为亿。④秭:数亿。形容数量极多。⑤蒸:进献。⑥畀:送,给。⑦祖妣:指男女祖先。⑧洽:指配合齐备。⑨百礼:指很多种礼仪。⑥孔:很,甚。皆:普遍。

【译文】

丰收之年黍稻多,还有高大粮仓一座座。上万上亿数不清。

酿造清酒和甜浆,进献供奉先祖宗。

礼仪齐备祭神灵,神降福禄很普遍。

【启示】

周朝天子在秋冬季节,来到宗庙祭祀祖先。一年的丰收让他获得了大量财富,他恭敬地用百礼祭奠先祖,祈求祖先继续保佑自己能够安康幸福。

【典故】

持之以恒,磨杵成针历史上的名人并非全是毫无瑕疵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就十分顽劣,但最终却成为人人敬仰的“诗仙”,这一转变是有着某种契机的。

李白幼年时很贪玩,不用功读书,经常逃学外出游玩,可没有人能收敛他恶劣的习性,家人为此很是头痛。

有一天,李白依旧逃学出来,走到一条小河边玩儿。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中拿着一根很长很粗的铁杵,在石头上十分用力地打磨着。李白心里感到奇怪,心想:这根铁杵有什么好磨的,磨出来又有什么用处呢?他虽然生性顽劣,但却有个特点,就是遇到问题一定要问到底,不解开心中的疑团不甘心。于是,他走到老婆婆身边,恭恭敬敬地问:“老婆婆,你磨这根铁杵要做什么呀?”

老婆婆看了看李白,又低头磨起来,边磨边回答:“我要把这根铁杵给我女儿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心里更觉得奇怪了,便不死心地追问:“老婆婆,这么粗的一根铁杵,怎么可能磨成一根绣花针呢?”

老婆婆笑了笑,抬头对李白说:“孩子,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只要肯下功夫,有恒心,再粗的铁杵也能磨成针啊!”

李白听了老婆婆一番话,深受感动,他心中思索:连铁杵都能磨成针,那么只要尽心尽力,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了。自此以后,李白不再贪玩,而是一心扑在学业上,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一代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