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通过亲身的经历,逐渐明白了,打仗根源于军阀争权夺利。每一场战争,其结果是政权易手,而百姓遭殃(yānɡ)。于是,他带着对旧军队的强烈不满,参加了士兵们的闹饷(xiǎnɡ)活动。特别是在同一支部队中当兵的弟弟病死军中后,他对旧军队彻底失望了。陈赓决心离开这支腐朽透顶的军队。
1921年秋天,机会终于来了。在一次大仗失利之后,陈赓所在团的团长被排挤出军队,到粤(yuè)汉铁路湘局任局长。在团长离开部队赴任时,陈赓奉命护送他到长沙。聪明的陈赓意识到,这是离开原来部队的好机会,于是,不失时机地向团长提出了个人要求。团长当即就在长沙铁路局给他安排了个办事员的位置,月薪(xīn)60元,相当于当兵时的十几倍。陈赓离开旧军队,穿起铁路制服,当上了拿高薪的铁路办事员。
从小在祖父影响下形成远大志向的陈赓,绝不会满足于过舒服日子。在长沙工作不久,他又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文化知识。长沙是个进步思想活跃的地方。民主革命的重要领袖黄兴曾多次到长沙活动,在这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陈赓崇拜黄兴。在湖南进步人士的影响下,他了解黄兴的事迹,学习他的民主革命思想,早年在东山小学上学时萌发的救民意识又被环境激活起来。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工人和学生们抵(dǐ)制洋货、抗议外寇(kòu)入侵的游行示威等。
1922年底,陈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当国共合作准备在广州成立军事学校的时候,陈赓受党的派遣(qiǎn),准备从事军事斗争。他参加了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并顺利被录取。1923年底,陈赓离开了拿高薪的舒舒服服的铁路办事员位置,走上救国救民的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他成了黄埔军校第一批学生。从此,他真正开始实现童年时的夙愿夙愿(sù):一向怀着的愿望。,以行伍为业,在轰轰烈烈的军事革命斗争中,奉献了青春年华。
曾是老蒋的救命恩人
陈赓是当代中国一位叱咤风云叱咤(chìzhà)风云:发怒吆喝。的人物,是我军著名的杰出将领和军事家。一生中充满着惊人的传奇式的斗争经历。
1922年,陈炯(jiǒnɡ)明公开与孙中山对抗,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因而被免去广东省省长之职,留下陆军部长一个官衔,正当北伐军节节胜利之时,陈炯明因怀恨在心在广州发动了反革命叛变,包围总统府,炮击观音山孙中山住所的粤(yuè)秀楼,孙中山被迫避居永丰舰(jiàn),后转至上海。1924年冬,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人邀请北上商讨国家大计,陈炯明认为时机已到,率兵3万多人,自称“救粤军总司令”,联络江西军阀方本仁部,分三路进犯广州。广东革命政府于1925年2月举行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由于共产党人彭湃领导的东江农民军的积极配合,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东征军击溃了陈炯明的精锐部队,占领了潮州、汕头。陈被迫率残部退往福建。
同年9月,陈炯明得到英帝国主义的武器装备和北洋军阀段祺(qí)瑞政府的援助后,死灰复燃,率部重占潮州、汕头、并向广州进攻。为了彻底消灭叛军,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军于10月举行了第二次东征。蒋介石担任这次东征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东征军在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下,纪律严明,得到东江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协助,全歼陈炯明叛军,取得了第二次东征的胜利。
第二次东征时,陈赓在第4团当连长。这个团是由黄埔学生组成的,全团12个连长都是共产党员,战斗力特别强。在夺取惠州城的激烈战斗中,陈赓勇敢顽强,身先士卒身先士卒: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头。,带领部队攻上城头。他左脚负伤,忍痛拔出弹头,继续勇猛冲杀。在从惠州东进途中,他带领的连队被调到东征军总指挥部担任警卫。总指挥部在五华县境内与林虎部队遭遇,一度被敌人冲散,处境异常危险。靠近总指挥部行动的第3师,跟林虎部队一接触都很快败退下来。蒋介石眼看形势不妙,急令陈赓到前线去向该师师长谭曙(shǔ)卿(qīnɡ)传达“不准退却”的命令,并要他枪毙(bì)任何一个临阵逃跑的人。第3师是刚收编的旧军,作战能力很差。陈赓带着命令来到的时候,部队已在败退。待蒋介石赶到那里,敌人一个侧击,谭师全线崩溃。蒋介石让陈赓代理第3师师长,把溃(kuì)散的队伍重新集合起来,并且要他枪毙任何一个企图逃跑的人。可是,“兵败如山倒”,局势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连总指挥部的人马后来也都争相逃命。
刚刚在惠州被欢呼为“总指挥”的蒋介石,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这么一来,他感到有些不体面,装模作样地叫嚷:“我必须在这里杀身成仁,我没脸面回去见江东的父老。”陈赓感到好笑,但还是劝慰(wèi)蒋介石说:“你是总指挥,你的行动会对这次整个的战事发生影响。这终究不过是一个师,而且还不是黄埔训练出来的部队。赶快离开这里吧!我们还可以把部队整顿一下再打过来。”经过陈赓又哄又劝,蒋介石看到已有台阶可下,嘴巴就松动些了。这时林虎的部队越发逼近过来,蒋介石在炮火圈里吓得六神无主,四肢发抖,走不动路。当时情况,如不被打死,就要当俘(fú)虏(lǔ)。年仅22岁的青年军官陈赓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迅速地把蒋介石连背带拖地护送了几里路,到了一条河边。陈赓把蒋介石安顿好后,重又集合队伍应付敌人。
这次总指挥部的东西丢得精光,跟周恩来等也失掉了联系。蒋介石狼狈不堪(kān)狼狈不堪:形容非常困难,窘迫的样子。,大发脾气,见人就骂。他急于和第一师取得联络,当时没有电台,只能派人送信。蒋介石问总指挥部的军官谁去,没一个人吭声。这时又是陈赓挺身而出:“我去!”蒋介石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太辛苦了!”
陈赓当即化装成农民,带着蒋的亲笔信,穿过有土匪盘踞(jù)的深山密林,踏着崎驱险峻的羊肠小道,不顾疲劳,忍着巨痛,昼夜兼程,艰难步行160多里,终于在第二天下午赶到了海丰的后埔。周恩来见信后,派兵接蒋介石,蒋介石才得以安全脱险。
上海方言
1935年10月,陈赓奉党组织之命去上海治疗腿伤。
陈赓在路上走了三四天,又疲又累来到郑州,就住进一家旅馆,想好好休息一下,不巧遇见了黄埔同学。这人是胡宗南部队的一个高级军官,只见陈赓穿着绸缎衣,戴着地主帽,一拐(ɡuǎi)一拐的,不禁奇怪,就问:“你不是陈赓吗?怎么这副打扮,共产党也在这里吗?”由于陈赓会讲许多方言,这时他急中生智急中生智:在紧急情况下猛然想出了好对策。,摇摇头用上海话回答说:“阿拉弗(上海方言,“我”的意思)姓陈,阿拉是从上海来格搭(上海方言,表示“这里”)做生意。侬格(上海方言,表示“这位”)位长官记错人啦?”这个同学听到陈赓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以为是自己记错了,于是说:“可惜你是上海人。我那同学是湖南人,跟你长得一个样子。”
那人走后,陈赓为了安全起见,立即离开旅馆。后来,那位同学在路上想了想,觉得不对劲又回来看了看,没见到陈赓,知道自己上当了。
智见毛主席
1952年夏,正在朝鲜指挥志愿军作战的陈赓,奉调回国。
这天,他有事找毛主席,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要求见毛主席,警卫员将他拦住了:“请在外边等等,主席在午睡。”
他被警卫员拦在外边,他踱(duó)着步子,脑子可没停,忽然他停下坐了下来,开始小声地讲起了朝鲜战场的故事,工作人员都听入迷了,他越讲嗓门越大。而工作人员对他的大嗓门早已失去警惕(tì),当他们醒悟过来时,毛主席被吵醒了:“是陈赓在外边吧?要进你就进嘛,在外边搞什么鬼?”陈赓跨进毛主席的卧室说:“主席,很对不起,我惊了你的美梦。”
“你呀,鬼点子就是多,声东击西的战术都用到我门口来了。有什么事,说吧。”
“主席,听说中央调我回来另有任务?我是来向您请假的,请您给我几年时间,让我去办一所军事技术大学吧。朝鲜战场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育:进行现代战争,光靠小米加步枪不行了,现代战争,打的是科学,是钢铁大战啊……”
不久,党中央决定办一所军事工程学院,由陈赓当院长兼(jiān)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