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戴高乐决定收复这两座岛屿,并和英方进行了协商。由于美国人一直把自由法国看作是非法组织,当他们得知这一计划时,不但坚决反对这项计划,而且建议让加拿大人接管岛。这种干涉(shè)法国领土的行为,当然不能被倔(jué)强的戴高乐所容忍,反而更坚定了他收复这两个岛屿(yǔ)的决心。
圣诞(dàn)节前夕,米塞利埃中将率领自由法国的海军陆战队,登上圣皮埃尔岛。不出所料的是,自由法国人受到了岛上居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和平收复了这个岛屿。
对于这件事,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没怎么在意,却激怒了美国国务卿(qīnɡ)赫尔。他认为自由法国人的举动,严重影响了美国和维希政府的关系。于是,赫尔发表了一个公报,声称:
“所谓的自由法国人的军舰在圣皮埃尔岛登陆是一个武断行动,它违反了有关各方面的协定,……美国政府已询问加拿大政府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恢复该岛的现状。”
可是,加拿大政府的答复却说:
“加拿大不准备也不希望恢复什么圣皮埃尔的现状,因为加拿大人对戴高乐的行动感到欣慰。”
与此同时,美国公众舆论和丘吉尔首相也对戴高乐进行了声援。在双方的僵持中,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决定出面斡旋。
这一天,艾登来拜访戴高乐将军。双方就座后,艾登开口了:
“将军阁下,我相信您很清楚,美国丰富的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确实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中坚和后盾。一旦和美国闹翻,受损失最大的,恐怕还是法国。希望您看在我的面子上,让这两个岛屿中立,由盟(ménɡ)国共同管理。您看怎么样?”
“大臣先生,一个人可能有朋友,但一个民族却不可能有朋友。而我自己,已经是法兰西民族利益的保护人了。为了法兰西的利益,恕我无礼,我决不会妥协(妥协: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的!”戴高东一口回绝了艾登。
这个回答其实在艾登意料之中,于是,他带着点威胁(xié)的这口气,对戴高东说:
“那么,如果美国派出一艘巡(xún)洋舰和几艘驱逐舰,到那两个岛上去,到那个时候,您该怎么办呢?”
戴高乐将军不假思索地回答:
“如果盟国军舰在岛屿的法国领海之外停下来,米塞利埃将军将十分荣幸地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如果军舰进入领海呢?”
“我们会按照惯例,要求他们停止前进。”
“如果他们坚持继续前进呢?”“那么,很遗憾(hàn),我们的军队将不得不开火!”
这种毫不妥协的态度,使戴高乐最终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1944年8月25日,戴高乐将军进入巴黎城。整个巴黎成了沸腾的海洋。放眼望去,到处是欢乐的人群;到处是飘扬的彩旗;到处都是“戴高乐万岁!”、“法兰西共和国万岁!”的欢呼声。
法国国内抗战领导人之一,乔治·皮杜尔兴高采烈地欢迎戴高乐将军,并对他说:
“将军!现在所有的抗战组织都团结在您的周围。我们请您在这里庄严宣告共和国的成立!”
戴高乐严厉地回答:
“共和国一直都存在着。在法国本土,它存在于人民的心里;在海外,我们相继组建的自由法国、战斗法国和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就是共和国。我本人则一直是共和国政府主席。为什么还要宣布共和国成立呢?”
戴高乐的话反映了他的一个坚定信念,那就是,从1940年“议会”出卖祖国,与德军媾和(媾和(ɡòu):交战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也指一国之内交战团体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战争。)的那一刻起,议会的最高权威就已经非法,而对于贝当政府的合法性,更应该坚决予以否认。一直以来,代表法兰西的只有自由法国,法兰西政府主席也只有戴高乐一人。这,就是戴高乐所要传达的惟一信息。
为了使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得到各国承认,戴高乐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言行自然、得体。)地与美、苏谈判,又一次展示了自己坚韧、独立的人格魅(mèi)力。
1944年底,戴高乐出访莫斯科。12月2日晚上,戴高乐与斯大林进行了第一次会谈。
会谈总的来说很平静,甚至有点过于平淡。整个会谈过程中,斯大林没有提及任何具体问题,只是心不在焉(yān)地一边在纸上乱写乱划,一边听着别人讲话。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斯大林提出:
“为了防止德国将来进行新的侵略,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签订一个俄法条约。”
戴高乐却很不以为然,他想起了当年苏联和纳粹(cuì)德国所签订的条约,那个条约名义上是互不干涉条约,实际上是对德国侵略扩张的一种纵容。但是,他不想太触怒斯大林,便面带微笑,不轻不重地反击道:
“俄法不是早在1935年就签订了条约么?可是,结果又怎样呢?任何两个国家,在解决任何问题时,只要有共同的目标,自然能够一起协商、共同行动。否则,即使签订了同盟条约,也是没有用的。现在,我们两国再签订类似的条约,您真的认为有必要吗?”
斯大林马上生气了,他反驳道;
“1935年的条约之所以没有实施,完全是那个可恨的法国总理赖伐尔的责任!”
“可我并不是赖伐尔!”戴高乐毫不畏惧(jù)地说,“我提到1935年的俄法同盟条约,就是为了提醒您注意,今后在德国威胁(xié)面前,法国和俄国应该采取一致行动,而不应该像过去那样,背道而驰。”
在接下来的几次会谈中,戴高乐将军终于明白了苏联的意图。原来,二战期间,波兰政府的主要领导人都流亡国外。现在战争快要胜利了。苏联为了增强共产主义阵线的实力,将波兰纳入共产主义阵营,决定撇开波兰的流亡政府,在亲苏的卢布林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波兰政府。
当戴高乐将军看清了苏联人的底牌后,他决定以此为筹码,换取苏联对法国大国地位的承认。于是他坚决地宣布:
“虽然法国对卢布林委员会没有什么恶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不会承认它是波兰政府。即使有什么事情要交涉,我们政府也只能派不是外交官的普通代表,和他们交涉。”
接着,戴高乐在应斯大林的要求会见卢布林委员会委员时,强调说:
“对不起,诸位。我依然坚持我们政府的决定,只承认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
斯大林实在是忍不住,决定来点比较强硬的手段。于是,他举办了一次晚宴。
晚宴上客人很多,除了法国客人,还有美国大使哈里曼,英国代表约翰(hàn)·鲍(bào)尔弗,以及苏联40名高级官员作陪。
斯大林向法、英、美的客人敬酒后,开始发出心理战术的最后一张牌。他依次向手下40名官员敬酒,想借此显示苏联的大国威势,从气势上压倒戴高乐。
戴高乐将军自然明白他的用意,刚强不屈的性格使他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露出了冷淡的表情。他下定决心,要结束这次出访。于是,他站起身,说道:
“元帅先生,我谨代表鄙国政府及各位官员,对您的盛情款待表示由衷的感谢。但是,很遗憾(hàn),我现在不得不告辞了。再见!”
斯大林显然一时之间还没反应过来,挽留道:
“别走,还有一部影片没看呢!”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却明白了,他知道戴高乐不会屈服了,也知道戴高乐这一次访问苏联,为的就是让苏联承认法国的大国地位,这个条件不答应,什么也别想跟戴高乐谈。莫洛托夫眼看着谈判即将失败,忍不住露出了担心的表情。而戴高乐则镇定自若,迈着坚定的步伐,径自回去休息了。
凌晨2点,乔治·皮杜尔敲响了戴高乐的房门,报告说:
“将军阁下,俄国人同意签订安全条约,承认我国的大国地位,请您继续进行谈判。”
谈判在深夜无休止地进行着。苏联方面终于同意了:法苏双方将签订安全条约,而法国将向卢布林派代表,以示对卢布林委员会的合法地位的承认。但是,他们提出了最后一个条件:条约应该等到法国代表抵达卢布林时再同时公布。
戴高乐寸步不让,坚持说:“条约在12月10日公布,而巴黎代表抵达卢布林的消息,至少得在28日之后。
苏联人终于又让步了。凌晨4点,双方签署(shǔ)条约。斯大林已经不像先前那样气势逼人,他温和地说:
“将军先生,你的坚定和勇敢令人敬佩!我喜欢和你这样的人打交道!”
罗斯福再次当选总统后;终于决定正视现实,想改善法美关系了。因此,他派国务卿霍普金斯出访巴黎。但戴高乐将军根本不理会他这一套。
在会见霍普金斯时,戴高乐毫不客气,一口气列举了美国政府背弃法国的种种行径,他声色俱厉(声色俱厉:声音和表情都很严厉。)地说:
“当初,希特勒的铁蹄在欧洲横行时,你们美国人隔岸观火,袖手旁观;法国人民饱受蹂躏(蹂躏(róulì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时,你们美国人宣布保持中立;自由法国艰苦抗战时,你们美国人从未放弃讨好亲纳粹的维希政权。现在,法国人靠自己打赢了这场战争,你们美国人又跑来讲这些空洞的恭维话。既然你们认为法美关系不应该像现在这样,那么,你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
霍普金斯窘(jiǒnɡ)得要命,他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阁下,我们已经采取了行动啦!比如……”
“比如什么?你们的空话我已经听行够多的了。空话管什么用?你们为什么不邀请法国去雅尔塔?!”
“罗斯福总统准备安排您在会议最后阶段出席,一起讨论欧洲问题。他还希望会后能在法国某一领土上与您会晤。”
“我不会同意的!你们不邀请法国去雅尔塔,是对法国主权的蔑视!总统邀请我在法国领土上会见,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是一种侮辱行为。请转告罗斯福总统,作为一个法国人。我绝不允许任何漠视法兰西尊严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