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长路上的红绿灯(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5307300000035

第35章 运动疗法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被人们公认为是典型的"古典美人"。可这位"古典美人"却是一位病恹恹的"病美人"。尽管贾宝玉对"多病多愁"的林妹妹,情深如海、终生不渝;无奈黛玉体质过弱,最终"香魂一缕随风散","魂归离恨天"。这一典型的爱情悲剧曾经赢得了多少青年男女的辛酸同情的热泪。小说毕竟是小说,酿成悲剧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看罢《红楼梦》这部小说后,不能不联想到,若是林黛玉有一个健康的身子骨,那该是多好保持心理健康,当然不是单凭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就能办得到的。很多运动健将患有心理疾病,便足以驳斥这种"唯身体健康论"者的主张。所以"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句话,说的有点绝对化,不十分恰当。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烈士身陷囹圄,在敌人的监狱、集中营里、法庭上,以病弱的身躯坚持对敌斗争。他们人格高尚,正气凛然,尽管身体健康状况极差,可他们的心理却是健康的。

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来看,大量的生活实践证实,身体健康与否,的确会影响心理健康。无论是体力劳动者或是脑力劳动者,在劳动过度的情况下,都需要身心双方的休息和调剂。这是因为,生理和心理两者构成人的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的亏损,足以影响其他方面。好多病态心理或心理疾病的根子,都是身体方面出了问题。林黛玉这个"病美人"就患有多种病态心理的症状。她经常以泪洗面,抑郁寡欢,神经质地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内向、猜疑等等,这些都和她体弱多病是相互联系着的。所以,一个体弱多病的人,会经常感到精神上的痛苦,对于心理健康大有妨害。

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伏尔泰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他的这句名言,现在已被公认为是一句真理。的确如此,坚持运动和锻炼,是可以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你看过《钟楼怪人》这部电影吧?这部电影是从小说《悲惨世界》改编过来的。小说的作者法国大文豪雨果,40岁时患心脏病,但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运动,一直活到80岁,并且坚持从事大量艰辛、繁重的文学创作,心理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

从生理学上看,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体各脏器的侧枝循环,使关闭的血管网开放,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加速进行。这样一来,肌体的各个内脏器官就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且能够及时地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人的肌体的新陈代谢就可以更加旺盛起来,各种内脏器官的功能也就更加充沛,并富有生机。

当然,虽说运动锻炼对于防治心理疾病和增进心理健康大有好处,可也并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样的运动和锻炼。运动的方式,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一般正常的青年人,可以适当地做些长跑球类比赛等比较剧烈的活动,使身体处于无氧代谢状态,这样可以增强正在发育成长的体质。可是,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年人说来,还是暂时从比较温和的活动入手为好。比如,打太极拳、做体操、散步、慢跑等等,使身体处在正常有氧代谢状态。简而言之,(1)不要做力所不及的锻炼活动;(2)循序渐进,运动量和强度要由小渐大,逐渐的增强,符合每个人自己身体的条件。

在运动疗法当中,最简便易行的一个项目就是"跑步"。谈起跑步的好处来,我们的老祖宗原始人,就已经在生活实践中领悟到了。在远古时代,原始人靠跑动才能获得肉食和用以御寒蔽体的兽皮;另外,经常跑动也使原始人变得勇敢和有毅力。跑步的好处这么大,难怪相传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在峭壁上刻下了这样的话:"你想变得强壮吗?那你就跑吧!你想变得美丽吗?那你就跑吧!你想变得聪明吗?那你就跑吧!"至于怎样跑法更科学,我觉得也不必强求一律,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而定。有些医生说,开始的时候,每周跑两次就够了,经过一、两个月后才逐渐的增加次数等等,所有这些建议或主张,只能供参考而已。

我想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的詹姆斯·费赖斯博士的一句话,作为这次谈话的结束。他说:"我告诉病人们进行锻炼。跑跑步,别总休息,是心理学家对患者的新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