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惠姓春秋
5295500000010

第10章 惠姓播迁与当今分布(3)

历史上的惠姓南迁,好像到江浙两湖就打住了脚,没有越过大庾岭,直到现在广东、广西、海南还没有发现惠姓人集中居住的村落,而且散居的人口也很少。公安部门2007年底的户籍数字显示:广东768人、广西264人、海南68人,三省共计1098人。

广东惠姓惠姓人定居广东时间晚,人数少。但被朝廷任命为广东地方官员的时间却比较早。据《宋两广大郡守臣易替考》一书记载,南宋嘉煕、淳佑年间惠存正任广东高州、南雄州知州,至今760多年。从元到明再没看到惠姓的踪迹。而清代惠姓到广东做官的人却多了起来。且不论官职大小,都有很好的政绩,受到广东人民的拥戴。最突出的是惠士奇,他在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任广东学政6年,提倡通经取士,实行了一系列鼓励诸生熟读五经四书的政策,使粤地文风大振,培养出的人才为粤数十年之冠,着名的被称“惠门四子”或“惠门八子”。他离任后士子们深深地怀念他,设木主配食先贤,潮州于昌黎祠、惠州于东坡祠、广州于三贤祠,每月的第一天及他的生辰,皆整肃衣冠入拜。

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成了广东知识分子的偶像。光绪年间甘肃庆阳进士惠登甲在广东海阳、番禺、南雄等州县任职20多年,勤政廉洁,多施仁政,深得民心。每遇离任,攀辕挽留或载道涕送,“张之洞赞其”安静之吏也,荐举为知府。还有高州府经历惠赓清、潮州知府惠昌,都是好官。清末政府提倡办新学,惠昌积极响应,改金山书院为潮州中学堂。

上述惠姓官员与当今广东惠姓没有血缘关系,当今广东惠姓其始祖多数是清末之后零散流入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南下干部。2007年底的户籍数字显示,全省只有768人。广东历史上有惠州、惠阳、惠东等州县名,保持至今。这些名称使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因惠姓而得名,其实与惠姓无关。现在的惠州市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龙门县、博罗县等5个县级单位,人口百万,而惠姓只有174人,其中不少是改革开放后,来此打工落籍的。拥有560万人口的广州市,惠姓定居163人,多是专家、学者、干部、教师及其家属。深圳、珠海、东莞是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移民城市,各地惠姓来此创业,落籍三市者300多人,接近广东惠姓的一半,其中深圳市最多。深圳市1979年建市前,为宝安县,没有惠姓人,当今户籍显示,百万人口的深圳市,已有惠姓234人,有的创业成功,已有自己的公司。深圳将成为惠姓人的新亮点。

广西惠姓惠姓进入广西时间更晚,人也更少。2007年底户籍数字显示,全省是264人,南宁市只有19人。有文字记载最早到广西任职的是明末江苏吴县惠滴泉,任来宾县知县。清乾隆三十六年惠延祖之子惠世漙,任左江镇总兵,左江镇治所就是现在的广西南宁。咸丰元年满族惠庆又任此职,官至广西提督。光绪十一年满族惠和任迁江知县、十四年任容县知县,十五年卒于任上。

光绪二十六年满族惠荣任南宁知府。惠姓流民进入广西大约是清末民初,直至现在没有人口集中的村落。新中国建立之后,一些惠姓公职人员调入或军人转业,子孙定居广西,成为当今广西惠姓。

海南惠姓海南位于我国最南端,是我国最小的陆地省,最大的海洋省。

1988年建省之前为广东省的一个专区。新中国成立之前,海南岛没有惠姓居住。1949年海南岛解放后,四野的一些部队留驻海南,1958年少校团长惠明跃转业地方,先后任澄迈县县长、县委书记。惠明跃是江苏阜宁双冈村人,成为惠姓迁居海南第一人。海南建省后,他任海口市人大副主任,举家定居海口市,现传3代,子惠勇、惠强都在海口创办经营企业。第2位进海南岛的是惠中权,1953年任海南地委书记兼海南垦殖局局长,协助叶剑英发展了海南橡胶事业。海南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建省,又涌来一批创业者。出生在新疆库尔勒市的惠振时,北京外经贸大学毕业后,就职海南经济研究院,后从事外资引进工作;清涧惠阳带其弟惠向阳在海口进行房地产开发,盖有24层高的环惠大厦,由向阳经营管理,他迁居上海;惠雷勇被聘任新华社海南分社经理助理,协助经理开拓分社经营事业,后迁居包头市。近年有西安教授惠百团到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任教。

西北地区:

陕西惠姓

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对198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抽样统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陕西地区惠姓的频度是0.126,在被统计的438个单姓中,排序为114位。再看看公安部门的户籍数字,截至2007年底,陕西惠姓户籍人口达97198人,接近全国惠姓的三分之一,为全国各省惠姓之冠。

在中国历史上,关中地区是惠姓人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东周春秋时期以周惠王谥号为氏的支孙后裔、东周战国时期以魏惠王的谥号为氏的支孙后裔都先后迁徙到西安以西生息,到东汉末至唐之前形成扶风郡望。在战乱灾荒中,扶风惠姓不断向东向南方迁徙,其后裔有的又回迁关中、陕北等地,使陕西成为惠姓人的摇篮。

榆林惠姓很少有人想到陕北榆林市竟然是全国惠姓人最多的地级市,到2007年4月,惠姓达到26152人,这一来自权威部门的户籍数字,使人们不得不信。全市12个县区均有分布,祖源共同,刨根问底,都是来自清涧惠姓。榆林惠姓居清涧者多,为20377人,是全国2200多个县(市、区)中,惠姓第一个超过2万人的县。在清涧过去有“师一千,惠八百”的民谣,现在惠姓人数已超过师姓。在全县160个单姓中位居第一。人数占到全县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在清涧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惠姓人。

清涧惠姓源远流长,北宋末先祖生息在现在子洲县的淮宁河流域,相传来自江南苏州吴县,是南迁的扶风惠的一支。如何来到淮宁河流域无可考。北宋年间,子洲县境内的大理河、淮宁河流域包括绥德、清涧县是北宋王朝与西夏政权对峙的前沿地带,堡寨林立。据《子洲县志》、《清涧县志》、明清涧《惠氏家谱·序言》、《惠氏五户碑记》等文献资料推断,始迁祖可能是北宋时驻守在大理河、淮宁河流域堡寨的江苏吴县籍士兵,后转为民,定居在淮宁河流域。到金大定年间繁衍成“十房之族”,有的可能向南迁居到比较安全的清涧城东沟一带居住。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也就是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蒙将木华黎率部南下,攻打大理河、淮宁河流域堡寨,将惠姓十房之族赶散。其中惠甫与其侄儿惠通逃命到大同,被元军抓获。罕干太子耶侓可汗收抚陕西时被裹挟南下,经过淮宁河老家(此地,已属怀宁县,蒙古至元四年,划归清涧县)时,叔侄二人看到逃命的家人无一人回归(后访知惠角于太原入籍,惠林于米脂入籍,惠便于延安入籍,其他不知去向),就潜藏下来。大军过后,通仍住原处,而惠甫却离开淮宁河老家,继续南行寻访失散的亲人。

在金代,距清涧县城8华里的烂泥湾村(今村名叫惠家庙)也生息着一支惠姓人,至少有五户人家,这里的惠姓人,与淮宁河惠姓有着血缘关系,可能是从淮宁河迁来的,辈份在惠甫数世之上。清代清涧惠甫后人认为是始迁之祖,每年清明节设坟会祭典。惠甫怀着一线希望,南行90华里,来到烂泥湾村,本想看到“十房之族”的身影,没料到战乱之中,这里的族人更惨,只留一座座荒冢。这悲惨的景象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无心再前行,流寓与烂泥湾一山之隔的南沟村。

据《家谱》记载,惠甫“慷慨倜傥,英迈不群”,可由大同返回清涧,已59岁了(一说69岁),寓居南沟娶了一名贺姓女子为妻,定居下来。甫生一子,曰伯珍。伯珍生5子,长曰秀,次曰圭,曰实,曰君恩,曰仲良。5子又生11子。生生息息,十数世之后,裔孙达“二千余丁”。6世孙惠时擅创修家谱时,尊惠甫为一世祖(惠通有无后代,家谱没有记载)。到21世纪初,历800余年,传30多代,衍为10大支系,裔孙散居全县,集中住在县城周围及城东无定河两岸的50多个村庄。其中以“惠”姓命名的村庄有19个。截至2005年底,全县在册惠姓人口18676人,两年零4个月后,增自20377人。在元代,清涧惠姓崭露头角,颇有名望。一是在县衙做官、做吏,二是广做善事。从伯珍开始至第6代,每代都有人在清涧县衙做“次官”(后改称主簿)。惠甫的长孙伯珍的长子惠秀任清涧县主簿达40余年,伯珍的4子惠君恩由“吏员”升任米脂县“幕官”(一说“都监”),第5子惠仲良任“都监”。惠甫的6代孙惠时擅官至正六品,先后任陕西行御史台译史,后升延安路判、兴元路判。惠甫的5代孙惠暹(时擅之父),隐居田野,做了一件大善事。至正年间(1341年后)连年亢旱,黎民饥饿,自行赈济粟米2000石,以救民困。有司奏达朝廷,升官不受,旌表其门曰:忠义之门。

获得“忠义之门”美名的清涧惠氏,明清至近现代一直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乾隆年间惠人撰写的《惠氏五户碑记》中称清涧惠氏:历明至清三四百年间,世有衣冠,自青衿以至科甲,自县尉以至朝贵,自执殳以至元戎,共500余人,列在家乘,斑斑可考。“这些话语有些炫耀之意,但也确实出了不少名人。清道光年间的《清涧县志》列入选举卷的惠姓人物有进士2人、举人11人、贡生48人。

明代中后期,住在离县城十华里的小岔子村的惠世扬一家,4代为官,名声显赫。祖父惠之翰,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任山西大同通判;父惠承芳万历二十二年(1594)中举(有的明碑上说是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日讲周程之学,人称关西夫子,后升北京户部主事,不拜告归;惠世扬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历神宗、光宗、熹宗、毅宗四朝,任刑科给事中时因”直言进谏,刚正不阿,名满海内,为魏党等贪官切齿,曾两度罢黜,两度复出,任刑部左侍郎。崇祯十五年五月(1642.5-6月)被推为阁臣,人称惠阁老,官至副都御史。

其弟惠显,为延绥镇副将。次子惠渐,原名同宽,任抚夷守备。惠显、惠渐叔侄同守榆林城,与义军作战,城破而亡。惠亮相明嘉靖二十五年武举人,官职不详;惠廷佐,贡生,任河南新乡知县;惠宾,贡生,任山西平遥知县;贡生惠璋、惠商、惠及国等均任过教授等职。还有11人任主簿、县丞、教谕一类的官职。到了清代,惠应试为顺治二年武举人,官职不详;惠汝楫,康熙初年拔贡,任江西宜春知县;惠应翼,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任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学正;惠子谅,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授陇州(今陕西陇县东南)学正;惠人(子谅之子),乾隆十年(1745)中进士,授龙阳(今湖南汉寿)知县,惠政5年,两袖清风;惠自贤任胶州守备;惠象离咸丰年间中武举,任榆林右营镇标把总,同治十三年(1874),陕西学台吴转凑部议世袭云骑尉。

近现代清涧之惠,更是人才济济。清涧新编县志列入近现代人物489人,其中惠姓人有56人,占总人数的11.45%。省军级以上干部6人,厅局级干部及专家学者数十人,县科级更多。着名的人物军政界有陕西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政治活动家惠师温,成都军区后勤部政委、政治部顾问惠占荣,中共七大代表、解放后任林业部副部长的惠中权,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惠庶昌,陕西省常务副省长惠世恭,中央监委驻供销总社监察组组长、供销总社顾问惠庆祺,陕西省宝鸡地区专员惠居良,陕西省地质局局长惠北海,陕西省革命委员会视察室专员惠世温(化名:马万里),陕西省政协秘书长惠世武,陕西省粮食厅厅长惠荣武等。县处级干部有惠满升、惠家平、惠尊仁等。专家学者有西安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地理教授惠泱河,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专家惠世恩等。金融企业界有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惠平等。

在本县党政司法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惠姓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届届都有。2000年以来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的有100多人,近几年在主要领导岗位上有惠清江、惠清俊、惠宽和、惠生礼、惠海江、惠生卫、惠革伟、惠兆峰、惠作华、惠建华、惠国强、惠国胜、惠朋生等20等人。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涧有个大豪绅惠华亭,他大量购买出租土地,创办晋义恒、恒庆和等商号,兼营毛毡等手工业,任陕北实业银行清涧分行经理,对境内经济流通起过积极作用。任清涧商会会长期间倡办用石板铺砌县城街道,行人称便。他是国民党员,20年代任县警察局局长,30年代任县国民党感化院负责人、县保安大队少校队副。他曾瓦解共产党人斗志,迫害共产党人。有民谣:打开清涧城,活捉惠华亭。1940年2月清涧解放前夕,他逃往榆林,后至兰州,1947年潜居西安,1956年病故清涧。《清涧县志》对他的评价是:处世圆滑,较有经济头脑,当地瞩目的实业人物,政治上渐趋反动。

清涧惠姓是陕北惠姓之源,榆林市其他县区以及延安各县的惠姓始迁祖大都能溯源到清涧。子洲县现有惠姓1700多人,主要分布在淮宁河两岸的淮宁湾乡、裴家湾镇、老君殿镇、何家集乡的10多个村庄,这三个乡镇明清时为苏帖一里、二里,直至上世纪40年代前,还属清涧管辖,1944年建立子洲县时,划归子洲。现代的子洲人称其为南川,清涧惠姓研究者惠树旺、惠庆华近年曾到南川三个乡镇调查,所到清水沟、官庄、张家坪、人头山等村,遇到的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惠姓人,都认同始祖是清涧惠家,有的还能说出来自清涧某乡某村。

淮宁湾乡清水沟、官庄惠姓为一宗,属清涧惠姓9分支,始祖来自清涧西惠家园则村。裴家湾镇寺(惠,念si,转音而来)家沟村现居惠姓400来人,相传始祖兄弟三人明中期从清涧大岔子村迁来,不久老三移居毛家河,现在毛家河也有惠姓200来人,民国年间清涧惠华亭帮助该村修过家谱,“文革”中丢失。子洲县审计局副局长高子中着有《子洲地名录》一书,据他考证,惠姓最早的村落是老君殿镇的张家坪村,此村明永乐年间为惠姓人所建,后来因张姓人居多而更名。何家集乡惠家墕村也是明初建村,始迁祖叫惠遂心,是清涧惠甫的第9世孙,居此已历14代,有的迁居人头山村,有的迁居外乡,现在村中只有三、四十户。李孝河乡惠家寨,清末建村,现只住30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