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申纪兰的故事
5294500000050

第50章 铁肩担道义妙笔着华章

——卢石华剧作选《凤毛麟角》评介冀保堂

(一)

太行山啊太行山,弯弯的脊梁扛起天;托出个太阳高天上挂哟,抱回个月亮怀中眠。太行山啊山花鲜,年年岁岁映山巅;白云邀她远方游哟,不知她根儿在山间。……清新俏丽的歌词,带着太行山浓郁的馨香,如从键盘中跳出的音符,令人充满了亲切而幸福的憧憬和希冀……这是不久前中国戏剧出版社为我市年逾古稀的剧作家卢石华先生出版的剧作选《凤毛麟角》中,大型音乐话剧《凤毛麟角》充满诗情画意的序幕歌词。

《凤毛麟角》全书35万字,精选卢石华先生四十多年创作生涯中二十二部大小剧本,由两辑构成,用江泽民同志赞扬全国着名模范申纪兰的誉词《凤毛麟角》为书名。

原籍浙江的卢石华先生五十年代末从北京来到长治,在太行老区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踏遍青山人未老,饱经沧桑志弥坚。他几十年如一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做好领导工作的同时,以一个文化工作者的道义和责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描写和歌颂太行人物风情为已任,不用扬鞭自奋蹄,笔耕不辍,创作出多部戏剧作品,深受广大观众和读者及业内人士的好评。

卢石华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小试笔锋,创作小歌剧《新人老传统》,1961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后于七十年代与着名作家马烽共同工作生活多年,耳濡目染,受益匪浅,深得文艺创作真谛。多年来自个创作和与他人合作的大型戏曲、话剧、歌剧、电影、电视剧及电视文学剧本二十余部,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地)级奖励和表彰。特别是近年创作的大型音乐话剧《凤毛麟角》,填补了以英雄劳模申纪兰为原型的现实题材创作的空白,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铜奖,其业绩被载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戏剧家辞典》。

(二)

现实题材的创作,远比历史题材的创作难度更大,尤其是塑造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更是难乎其难。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受生活方方面面的制约,很容易让人们用历史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和言行举止来对比。所以,现实题材的创作,搞不好不但会劳命伤财,甚至前功尽弃。为弘扬太行英雄申纪兰精神,激励今人与后人,卢石华先生以一个剧作家的道义和责任,以他与申纪兰共事多年掌握的大量真实事迹为素材,创作了大型音乐话剧,以写实手法再现了全国唯一连任第一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艰难历程,真实展现了申纪兰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曲折坎坷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作者以真实的舞台形象讲述了一个弃大官不做,甘做村官,被人讥讽为“不会享福”却依然执着地追求改造家乡面貌的太行女杰,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红色人生。

《凤毛麟角》实事求是地告诉了人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英雄是人不是神,英雄出自民间,英雄来自凡人,英雄与凡人的区别,只不过是个人修养和胸怀境界的高低不同。如果说《凤毛麟角》展现的是申纪兰带领大家在奔小康过程中谱写的壮丽人生,那么,由小歌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小话剧《女“牙行”》、《回归》、《特异功能》、《圪塔情》等组成的系列短剧《沟里人的传说》,则通过一件件平凡小事,反映了申纪兰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

曾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1974年,正值文革后期,笔者在“广阔天地”练红心,学习大寨促生产。一天,从有线广播“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获悉,晋剧《三上桃峰》代表山西省赴京参加华北地区文艺调演,遭到批判。在那个极左年代的特殊时期,这类事件的后果不堪设想。救场如救火,山西省革委会急速调遣晋东南地区第一剧组《快马加鞭》演出队赴京补救。九场上党梆子大型现代剧《快马加鞭》在京亮相,轰动京畿,名震华北,晋东南地区第一剧组因此而名闻遐迩,成为华北三省二市文艺界之明珠。从那时起,观看《快马加鞭》成了我的夙愿。十年之后的八十年代中期,笔者与我市国家二级导演郝建生同志,到河南省戏剧院为晋东南地区上党落子剧团选剧本时,他们听说我们来自晋东南地区第一剧组,旧话重提,盛赞《快马加鞭》,足见当时之轰动盛况。

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拜读卢石华先生剧作,方才领略了《快马加鞭》剧本之情韵。虽无缘看上轰动一时的立体艺术珍品,却也了结了心中多年的夙愿。“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快马加鞭》的成功上演,不但有力地推进了当时上党地区文艺事业的发展,还展现了像郭森、申忠国、郝聘芝、郝建生等一批享誉华北的表演艺术名家的丰采。以卢石华先生为主要执笔的创作班子,功不可没。

(三)

文艺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生活阅历的深浅。只有充分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才能使源于生活的作品高于生活,成为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卢石华先生严格遵循这一基本创作原则,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和国计民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和精华,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既有戏曲、歌剧、音乐剧,又有话剧、电视剧、儿童剧和荒诞剧。从建国初期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到60年代的《新人老传统》;从70年代的《回归》到80年代的《圈套》;从80年代的《金项链》到90年代的《小婚官》、《喜田买妻》,至新世纪的《凤毛麟角》,真是“篇篇标新立异,章章别具一格”。

冷眼向洋看世界,凝聚笔端皆是情。《凤毛麟角》全书作品从多种角度叙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太行精神和太行风情,是全国唯一的以戏剧形式再现以李顺达、申纪兰为代表的西沟人艰苦创业改造太行的英雄事迹,写太行社会风情沧桑变迁的戏剧作品集。脉络清晰、主题鲜明,寓意深远,是卢石华先生剧作的一大特色。荒诞小戏《职称梦》荒而不诞,诞而不乱,用辛辣的笔锋揭露了现实社会中人们为评职称而弄虚作假,坑害人才的不正之风。小话剧《借机断案》充满了睿智与诙谐。《“圪塔”情》讲述了横跨时空、情真意切的军民鱼水情。《小兰定亲》歌颂了当代青年移风易俗、革故鼎新的新风尚。《变色镜》、《金项链》痛斥了不法之徒坑人骗财的卑劣行径。《牛铃惊觉》赞扬了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党的好干部。《桃村三姐妹》爱憎分明、嬉笑怒骂、人物鲜活皆是情。《喜田买妻》一波三折,以诚感人假成真。《寻针》里的老人认真做人,童心天真惊煞人。《看车姑娘的日记》笔锋犀利,褒贬了社会中的众生像。《小婚官》情节生动,矛盾冲突尽在情理中。《圈套》人物阴险狡诈、《变色镜》的主角诡计多端贪成性。《卖牛》人物或利令智昏骗他人,或风格高尚感人深。

《快马加鞭》结构紧凑,情节跌宕、矛盾尖锐,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凤毛麟角》气势恢宏,故事真实,英雄浩气人间存。读罢全书,掩卷而思,回味月余,坦率地讲,《凤毛麟角》不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剧作选,更是一部今后研究我市当代文艺发展史的珍贵史料,它的出版可喜可贺。

(作者单位:长治市人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