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顺应生物钟养生法
5286700000006

第6章 人体保健的最佳时间(2)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因为人经过了一夜的睡眠,几乎消耗了体内所有的能量。为了白天一整天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必须及时补充能量。据营养专家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学生比听课时经常不吃早餐的学生精力集中,而且理解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不吃早餐的人常常会面容憔悴、疲倦无力,严重者会出现呕吐、头晕等现象。这是因为人持续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餐,血液中没有足够的葡萄糖来供应人体需要的能量。

在早餐的选择上,我们最好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补充碳水化合物为主,比如麦片、馒头、全麦面包等。另外,根据自己的胃品,还可以选择牛奶,豆浆或者酸奶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吃早餐等于吃补药”。早餐不仅要吃,还要吃好、吃饱,吃得有营养,它能帮助我们吃出健康的身体,拥有充沛的工作精力。

午餐吃饱

由于人体在一上午的工作或学习中消耗体内较多的能量,而且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所以午餐一定要吃饱。根据三餐食量配比,主食应在150~200克左右,可以选择米饭、馒头、面条等。但是,如果午餐食用碳水化合物太多,容易产生疲倦感,而高蛋白质类的食物却有助于多巴胺的分泌,使人的精神饱满,头脑清醒。为了降低午餐后的睡意,使人能一整天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不妨吃一顿高蛋白的午餐,比如鱼、肉等,但一定不要过量。

专家建议:

上班族对午餐一定要重视,不要随便凑合,要丰富食品种类,预防“快餐综合症”。午餐要尽可能多地变换花样,不要为了省事老吃一种食物,有条件时可多食富含维生素A、B、C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多喝水,可选择一些清热的饮料如绿茶、菊花茶等,预防上火症状。

晚餐吃少

由于早餐和午餐时间比较紧张,而且有些人不在家里吃,所以很多人认为晚餐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的唯一一餐,于是就把晚餐准备得非常丰盛,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其实这违背了健康饮食的理念。对此,有关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晚餐虽然可以丰盛一些,但不可过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选择食物,定量进食。

为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求,晚餐可以少量吃一些鱼、肉、蛋类。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让人全身放松,产生平静感,有助于晚上入睡,所以晚上最好吃含有纤维的蔬菜和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面食。用餐时间最好在20小时之前,而且不宜吃得过饱,因为此时肠胃消化食物的速度比较缓慢,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

专家建议:

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两组人每日进食一顿同样的食品,一组是早晨7点钟进食,另一组在晚上5点钟进食。结果前一组人体重普遍下降,后一组人体重不断上升,即使换了人其结果也是如此。因此早餐可以适当多吃,而晚餐一定要少吃,最好只吃七成饱。

散步的最佳时间

饭后45分钟至60分钟,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怀消耗最大,最有利于减肥。如果在饭后两小时后再散步,效果会更好。

饭后不应立即走

有句流传己久的民谚“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过,医生表示,在晚饭后立即去散步并不合适。因为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的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若在这时步行,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造成消化道缺血,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使胃肠的蠕动减弱,不能正常消化,很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而且进食后胃容物增加,负担过重,所以走路过急,会加重胃肠负担,还可以导致胃下垂等疾病。胃病患者更要注意不能在吃饱的状态下立即走路,否则会加重病情,如果想散步,至少在饭后30分钟后进行。

医生解释,如果老年人在吃七分饱的情况下,可以在饭后30分钟开始散步;如果吃的很饱,还建议休息1小时后再进行。而且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小时财进行锻炼。体质较差,体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饭后绝对不能马上散步,一定要在1个小时后再外出活动。

散步是中老年人的健康益友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俗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散步与健康长寿的关系。人体肌肉需要不断供应养料和氧气,长期伏案工作和学习的人,如果不进行锻炼,会使肌肉缺氧,导致肌肉酸困无力,精神不振,这是现代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肥胖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结石症等,都与运动不足有关。

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是一项简便易行的人们喜爱的动运方式。尤其对脑力劳动者和中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坚持散步是增强体质恢复健康的一种好方法。以每分钟60~70米的一般速度散步一、两小时,消耗的热量相当于慢跑2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中老年人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散步一、两小时,新陈代谢可增高48%;通过散步方式吸入的氧要多2~3倍。

散步主要是下肢关节肌肉的活动。所谓“人老腿先老”,可见腿脚灵便对于老年人更为重要。通过散步,对下肢肌肉,关节进行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减少或延缓骨质增生和保持关节的灵活性。散步可促进下肢血液向上回流心脏,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

轻松而有节奏的散步,可加强全身肌肉的工作,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这对细胞的营养,特别是对心肌细胞和大脑的营养起着良好的作用。

散步还可加强肺的吐故纳新,使氧气与二氧化碳更充分地交换,使呼吸变得比较深沉有力,有利于锻炼肺的功能。

散步在医疗体育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它可以帮助久病初愈、手术后产妇早日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散步还能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有时可以收到比药物治疗更好的效果。轻松而有节奏的步态,又能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调整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使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过程得到改善。

散步对神经衰弱、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及情绪紧张的人来说,是理想的“镇静剂”。美国一位学者认为,散步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颇有益处。散步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减少血管壁破裂的可能性,减少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在动脉管壁上沉积的机会,减少血凝快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的发病率。此外,由于散步时血管平滑肌得到松驰,有助于高血压病人降低血压,并能缓解头部血管痉挛,有利于减轻头痛。

散步,作为一种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长寿,请中老年朋友们,坚持散步吧!

专家建议:

走路健身要“三定”

定时锻炼最好在一时间段内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进行,人体就会记忆下这种行为模式。这对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降血糖等会有很大的帮助。

定量确定一个量,每天同等距离或同一个时间去走,这样给我们身体带来的锻炼刺激是非常准确的。

定强度运动医学专家建议,100米距离,男士最好用90~100步走完,女士则用110~120步走完,每天坚持500~1000步。

睡眠的最佳时间

人的深睡眠时间,一般在晚上十二时至凌晨的三时。所以晚上十点睡眠最佳。此时人的体温、呼吸、脉搏及全身状态都进入最低潮,是最有效的睡眠时间。午睡最好从午后一点左右开始,因为这时人体感觉下降,容易入睡。

有关专家认为睡眠时人体内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可促使白细胞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或病毒消灭。因此,按质按量睡好觉,可使你的免疫力“更上一层楼”

睡眠时间因人而异

人的睡眠时间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需要16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学龄儿童大约需要10个小时;成年人约需8个小时;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大概在5~6个小时之间。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数字,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也各有差异(年龄与睡眠详见书后附录表)。另外睡眠时间的长短还与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有关专家认为,睡眠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睡眠充足可以恢复人体大量消耗的能量,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康复。

总之,足够的睡眠是一个人精力充沛地应对工作和生活的基础。由于每人的生物钟有所不同,睡眠时间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各自的需要。如果你睡眠时间过短,又常常感到精力不足,这时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睡眠生物钟了。

此外,还要做到睡眠生物钟准时,每天定时睡觉、起床,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避免噪声对睡眠的干扰,因为噪声不但延长入睡时间,而且减少了睡眠中的深睡眠时间,降低了睡眠质量。

充足的睡眠有利体内排毒

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睡眠问题专家说,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心血疾病。抑郁症、吸烟和酗酒。

科学研究表明睡眠的过程也是体内排毒的过程,所以上班族应当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这样可以很好消除疲劳和有效地促使体内毒素的排除:

晚上9:00~11:00,为了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晚间11:00~凌晨1:00,是肝的排毒时间,需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1:00~3:00,是胆的排毒时间,同样是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3:00~5:00,是肺的排毒时间。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此时正是肺部排毒;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凌晨5:00~7:00,为大肠的排毒时间,应上厕所排便。

早晨7:00~9:00,是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

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30前,养生者在7:30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00~10:00吃都比不吃好。

半夜至凌晨4:00,是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所以避免过度疲劳可以预防和减少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所谓注意休息,是指采取积极的休息方式:

专家建议:

不要总是向你的生物钟挑战。熬夜己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经常熬夜的后遗症,就是疲劳、精神不振,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感冒、胃肠感染等失调症状自然都会找上门来。

最好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喘气”和休息时间。最好的方法是躺下来放松肢体,或安枕大睡,往往一觉醒来倦意全消。

使睡眠形成规律

第一,要守时。为保持你生物钟的同步性,不论睡的时间多长或是多短,请你每日于同一时间起床。

若你周五和周六晚至次日凌晨才睡觉,你也许会患上“周日失眠症”。星期日早早上床,两眼放光,极力入睡却无能为力。你越是努力,越感疲乏。当旅行或工作打破日常生活的规律,应尽量保持定时进餐和睡眠的习惯,并尽早恢复日常作息时间。

第二,要定时运动。运动可通过缓解白天所累积的紧张并使得身心放松而增进睡眠。常参加体育锻炼者比不常锻炼者睡得更好更深。但不必刻意追求过度疲劳。每周至少三天,每次20~30分钟的散步、工作、游泳或骑车,有助于健康的睡眠。

第三、请别吸烟。研究表明,重度吸烟者难眠、易醒,少有深度睡眠。因为残存的尼古丁可在吸入最后一口后2~3小时内失去作用,所以吸烟者常在夜晚渴望吸烟。吸烟者改变其吸烟习惯,则会戏剧性的改善其睡眠。研究表明,一天两包的吸烟者若戒烟,则其辗转难眠的时间会减少一半。

第四,追求质量,而非数量。6小时的优质睡眠比8小时的低质睡眠能使人体得到更好的休息。把睡眠时间严格控制在所需范围内,会加深睡眠。请别认为你必须躺8小时,若5小时可使你充足电,那么暗自庆幸吧。你不是失眠患者,而是天生的短时睡眠者。

第五,傍晚时分,丢开一切计划。若你躺在床上思考当日所做的事情或次日应做的事情,那你应该在上床前处理完这些分心的事情。列出清单,以便于你不致感觉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该做的事而影响睡眠。

第六,别在太饱或太饿时上床。晚上的一顿大餐迫使你的消化系统超时工作。你虽感困盹,却极可能彻夜辗转难眠。若你在节食,别在饥饿时上床。咕咕叫着的胃像其他身体不适一样会整夜妨碍你安静下来,难以入睡。睡前请吃低卡路里食物,如香蕉或苹果。

第七,建立“睡眠仪式”。在你入睡前,抛开清醒时的一切烦恼。即便儿童也发现重复这一活动,如每晚的祈祷或读故事书更容易使人入睡。“睡眠仪式”可依据个人喜好或繁或简,可始于轻轻的舒展身体来松驰肌肉或冲个热水澡。或许你喜欢听听音乐或者翻翻不具恐怖色彩的书。但不管你选择哪种方式,请记住每晚做同一件事,直至其成为你身体中夜间休息的暗示。

晒太阳的最佳时间

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是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此时日光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主,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痨和防止骨质疏松的能力,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冬天晒太阳对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大有裨益。特别是在防治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质疏松症方面,都有着特殊的疗效。

不论是哪个季节,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尤其是中午12时至下午4时之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此时阳光中的紫外线是r光束和B光束占上风,它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此外,从度量概念上讲,每天坚持晒太阳不应少于30~60分钟,即可平衡人体的阴阳。

年龄不同晒法不相同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所需维生素D的量及新陈代谢状况不同,因此时间、方法也各不相同。

婴幼儿:清晨或傍晚,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左右。婴儿皮肤妖嫩,容易被灼伤,所以要选阳光不强时,并找个远离直射的地方。在日本,孩子刚满月时,家长就会抱着他们每天在户外散步20~30分钟。春秋季为上午9~11点;夏季为上午9点前;冬季为正午前后。日光浴后,家长应给婴儿擦汗水,喝水。

少儿时期:避开正午12点至下午4的点阳光。这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骨骼发育更需大量维生素D来辅助身体吸收钙。缺乏维生素D导致儿童生长缓慢。因此,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在阳光下玩耍。

中青年人:上午6~10点和下午4~6点,每天晒1~2小时左右。这个年龄段的人新陈代谢能力较强,钙质流失较快,需补充较多的维生素D。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多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