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5266300000009

第9章 让孩子学会“做人”——品德教育的心理学(3)

要引导孩子学会忍让。孩子们没有成年人那种复杂沉重的心理障碍,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纯洁无瑕的,即使出现了矛盾和隔阂,也非常容易自行解脱或缓和。作为家长,不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不良心理行为强加于孩子,给他们纯洁的心灵投上阴影,而是要以实际行动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教育孩子要具有豁达的胸襟。

要引导孩子学会助人。家长们应协助老师一起树立孩子的集体观念,注重培养孩子同情人、帮助人的意识,鼓励其多与同学进行真诚、平等的沟通交流,使孩子完全融入周围的群体中去,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

要引导孩子学会道歉。每名家长都应从小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教育他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勇于改正,要学会向别人道歉。

要引导孩子学会忘记。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善忘,是人生的一种佳境。作为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捐弃前嫌,尽快忘记他人的得罪、挑剔,忘却遭遇的苦闷、挫折,忘却心头的误解、怨恨……把不快的事情尽早抛之脑后,大踏步走入这种人生佳境。

本节笔记:

家长们要通过自身实践和多方位的引导,让孩子们真正领会理解与宽容的深刻含义,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豁达的人心胸宽广,有如海洋,纳百川、竞千帆;豁达的人是站在生活的制高点,一览众山小,又是处在生活的最深处,风雨平常事。

试一试:

培养孩子的理解与宽容,首先要从家长自身做起,家长应改正种种不良习惯,为孩子做出表率,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形象。

(第6节)懂得乐观

理想的人生应当是快乐的、向上的、有成就的、幸福美满的,也没有比这样的人生更令人向往、更值得追求的了!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学有所成、人生幸福美满,为此,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快乐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这种性格最具有生命活力。

生活从来不是十全十美、万事如意的,乐观者从不怨天尤人,而总是让生活伴随着憧憬和追求。高尔基说过:“追求进步,这才是生活的真正目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里必定会有许多美好的时刻。”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乐观者会像普希金写的诗句那样: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乐观者总能在灾难中看到希望,而悲观者却在希望中看到灾难。人生哪可不乐观呢?

在学习和工作取得一点成功的时候,积极快乐者决不会忘乎所以,即使取得像牛顿和诺贝尔那样伟大的成就,也不忘继续进取。

牛顿说:“我不知世人对于我是怎样的看法,不过我自己只是觉得好像在海滨玩耍的一个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小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

诺贝尔说:“在我们这个被称为银河系的小小的宇宙旋涡中,大约运行着一百亿颗太阳,但太阳如果知道了整个银河系有多大,它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渺小无比而感到羞愧不如。”

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

综上所述,生活不论是遇到困难、挫折、失败、灾难还是取得成就,一个人只要拥有开朗、快乐而进取的性格,就能拥有永久的幸福。这样的人不论处于何种境况,都会像伏契克说的:“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战斗,为了欢乐而死。永远不让悲哀同我们的名字联在一起。”

中国孩子的思维方法往往是遇事先想困难,少想益处。在家教中,应鼓励孩子先考虑问题的有利方面。但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快乐的源泉在哪里。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把快乐称作是“我们生存的终极和目标”。这一点,必须在家教中得到最完整、最彻底的贯彻,把快乐既作为家教的手段,也作为家教的目的,应当教给孩子的是:真正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如果要使孩子获得快乐,首先做家长的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孩子的快乐。这就是:孩子主观上能处于一种安乐的状态,即心理平衡而满足的内在感受。当孩子快乐的时候,他们会喜爱自己、热爱生活,能够从每一天当中得到乐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快乐的能力似乎受到生物和遗传的影响。大脑额前皮层产生的电波活动越强,人就可能越快乐。科学家在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我们每个人天生有一个快乐的“设定点”,一个人的平均水平几乎总是遗传而来的。

支点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停留在上天赋予我们的水平上。我们可以通过家教采取增进孩子快乐和消除孩子不快的方法来超越“设定点”,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教育孩子学会“抓住今天”。人们往往会想:“当孩子的要求得到满足时会快乐的。”或者“当孩子考试得了满分的时候会快乐的。”等等。但是,如果想要使孩子快乐,就必须教育孩子“抓住今天”,因为人所掌握的惟一时间就是现在。要告诉孩子,时间就是生命。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体现在对时间的占有、把握与利用上。从宏观讲,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从微观上讲,人生是由若干个今天组成的。回顾昨天,是为了总结成败得失,让今天活得更美好。遥想未来、憧憬理想,也为的是让今天活得更有价值。要真正使生活有滋有味、充实美好,必须珍惜每一个今天。一心只沉溺于对昨天的眷恋,今天将黯然失色;一心只迷于对明天的幻想,今天将轻飘浮躁。真正热爱生命的人,必将对每一个今天情有独钟;或许可以不必追求每一个今天过得有意义,但一定要使每一个今天活得有意思。

可以教给孩子的方法有:

其一,学会享受每一刻。比如,看到别人对你甜美地微笑或者你帮同学解决了一个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困难,一种喜悦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其二,学会把握每一分钟。教育孩子应该学会确定一个大目标,并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在行动中要努力寻找积极的感觉,不要使消极的情绪靠近自己,因为它会使人沮丧气馁。

其三,学会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经常回忆朋友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其四,学会到室外活动放松自己。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躁情绪的一剂良方。

其五,学会休息。懂得好好休息的人精力充沛,而保持精力旺盛的秘诀便是休息。

其六,学会经常微笑。经常微笑能在大脑中留下幸福的回忆,并能引起幸福快乐的感觉。

教育孩子学会追求快乐。当我们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过满,总使他慌慌张张地处理计划清单上的事,然后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时,孩子是没有快乐可言的。所以,在家教中要把快乐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甚至不妨把“孩子,你要快乐”这句话写在一张纸上,把纸贴在孩子的书桌上,这样,孩子每天早上都能看见它。它会提醒孩子珍惜生活中所有能带给他快乐的东西。还要告诉孩子,快乐就隐藏在生活的细微琐事当中。如果不仔细审视,它就会无影无踪。但只要留意,快乐就不会离你而去。

教育孩子学会罗列值得感激不尽的事。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这对孩子同样适用。但是,当今的世界并不鼓励我们珍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所以,要教育孩子学会列举所有大大小小的、能使生活充满意义的事情,包括他的天赋,所喜爱的每个人的优点,所居住城市或社区的令人喜闻乐见的风物,甚至大自然的恩赐,比如树木、花草、动物等表现出来的趣事。

教育孩子学会如何改变。要让孩子懂得:既要努力让生活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也要乐于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因为快乐就是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家长如何对两者加以区分呢?可以认真想一想孩子的学习、同学关系和其他重要问题。冷静客观地考虑一下可以调整什么,最好接受什么以及必须改变什么。如果是和同学难以交流沟通,那就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一些人际沟通的技巧;如果是对自己的学习感到厌烦,那么仔细寻求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并找准解决办法可能就是明智之举。一旦决定改变,就要鼓励孩子按照决定采取行动,坚持下去。这样,快乐就会增加。

教育孩子发展兴趣爱好。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曾说过:“快乐是一种副产品。”快乐其实是你在做其他事情的过程中获取的东西。要告诉孩子,快乐的人未必是最忙碌的人,但是,他们通常忙于自己所热心的事情。当你专注地从事某项活动时,你就会进入快乐。

本节笔记: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咿呀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试一试: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谈天等等。

(第7节)退一步海阔天空

合作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合作而安身立命,因合作而完善人生的经历,相信每个年轻的父母都曾亲身体验过。孩子虽然年幼,但合作的重要程序却丝毫不减,无论是拥有现时的快乐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走向孤僻之道,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

今日身边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然而他们将来要适应的却是充满挑战的社会,有责任感的父母应该摒弃“树大自然直”的懒汉想法,未雨绸缪,在孩子的重要观念养成之初便进行必要的引导。

现代社会在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同样,人在社会上,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那么,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就连适应社会都很困难。

支点招:

从孩子懂事时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来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因此,只有相互认识到了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有了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所以家长要常和孩子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别人有这个缺点或那个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而不是采取一种“不承认主义”。家长自己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坚持这种态度来对待他人,成为孩子的表率。

教孩子学会分享。

假若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就难以与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了。因此,家长有必要让孩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慷慨大方,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里面有些家长值得注意的原则和技巧问题,比如要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分享他所喜爱的玩具,切忌对他进行强迫,也无须向他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妨可以这样跟他说:“你玩一会儿,让他玩一会儿,你们俩都高兴,不是很好吗?”适当地引导孩子,多给他鼓励,他就会感到分享对他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增添更新更多的乐趣的机会。当孩子较小时,父母不妨就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分享训练”。当孩子手中拿着画册时,父母可拿着一个玩具,然后温柔地、慢慢地递给他玩具,并从其手中取走画册。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便学会了互惠与信任。

让孩子多参加有利于产生合作关系的活动。

家长可以让孩子玩一些诸如共同搭积木、拼图等需要协作的活动,还要鼓励孩子参与如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调与一致,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合作精神。

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

1.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对他娇惯,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他的愿望,不能给他特殊权利,让他高高在上。

2.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

3.必要时让孩子有一些吃亏让步的体验,以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

4.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之从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在发生矛盾的后果中体味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乐。

5.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自己的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和对自己的爱护。

6.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本节笔记:

孩子们将来要适应的是充满挑战的社会,有责任感的父母应该摒弃“树大自然直”的懒汉想法,未雨绸缪,在孩子的重要观念养成之初便进行必要的引导。

试一试:

家长可以让孩子玩一些诸如共同搭积木、拼图等需要协作的活动,还要鼓励孩子参与如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调与一致,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合作精神。

(第8节)信用是可以“传染”的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年轻人带着行囊过河,行囊里装有信心、金钱、亲情爱情、诚信等。船夫考虑船所能承载的重量,要年轻人丢掉些行囊里的东西,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就把诚信扔到了河里,船摆到一半时,船夫改变了行船路线。年轻人愤怒地指责船夫没有诚信,而船夫却心平气和地回答道:“一个已经抛弃了诚信的人,我已经没有必要诚信对他!”这个寓言故事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从幼儿园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就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其中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则古老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他发给国中每一个孩子一粒花种,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评选的时候到了,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孩子端着一个空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煮过,是根本不会发芽的。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要选出最诚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