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5266300000036

第36章 孩子,会学习是你最重要的资本——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心理学(1)

美国心理研究协会做了一项研究来检验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哪一个对孩子的智商影响较大。研究的结论是:遗传和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几乎等同。也就是说:做家长的你也许没有最高的智商,但只要方法正确,你就能培养出具有最高智商的孩子。

(第1节)和孩子一块儿学习

和孩子一起学习是快乐的,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希望有一个伙伴,如果家长和孩子做伙伴,孩子开心家长也会找回童年的记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孩子的言行和爱好是在家长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的特点的。和孩子一起学习,在一个书的环境里,在大自然中,你会感到世界真的很美好。

确实,现在的一些家长,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养家糊口的辛苦,指责孩子泡网吧不学习,一古脑儿地把责任推给社会,而家长自己沉醉在无聊的应酬和消遣里,把学习丢了,缺失了再学习的能力。

学习不光是学生时代的事,也不局限于你的专业领域。为父母者,更应该善于和孩子一起学习。

学习什么?孩子已经给出了答案:了解国内外大事,跟得上时代步伐,能够和他们一起进步。

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很多家长却不能够持之以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自古就崇尚教育,中国人以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而闻名世界,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现实中,我们的许多家长却走偏了路。一些人以为给孩子找个名校,或是一掷千金,让孩子少小离家远赴海外当小留学生,就是对他们教育的大投入,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殊不知,这种把教育的责任推出去的做法却铸成了很多的错误和悲剧。

怎么学习?孩子也给出了答案:和他们一起学习。我们发现,这个调查结果令人惊异,其实,很多孩子并没有在意家长的收入,而是更看重知识的力量,这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希望。面对这些充满希望的下一代,家长们应该幡然警醒了,在浮躁和迷失中静下心来,关上电视、撤掉麻将,在温暖的灯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和讨论,把你们的爱镶上知识的金边,融入孩子纯洁的心灵,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许多父母经常教育孩子“多动脑子”、“好好用功”,而忽略了“以智能育智能”这一重要规律。调查发现:思维活跃、分析问题条理清楚的孩子跟他们的父母有直接关系,这些父母在谈话间明显地表现出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善于动脑筋。因此,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父母首先应加强自我学习,并积极投入与孩子一同的智力活动中去。

支点招:

读书、看报。

读书、看报能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在家庭中传递信息时,父母还要谈谈自己的认识。读书过程中养成划出重点、剪贴感兴趣的文章和记读书笔记等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自然也会喜欢上读书、看报。

小型家庭智力竞赛。

进行竞赛的方法多种多样:必答、选答、抢答;口述、手写、动作;记分、淘汰、小奖品。这项活动还可以针对孩子在学习中的弱点进行,以激发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背景。

家庭辩论活动。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问题是父母和孩子都感兴趣的,但看法未必一样,就此开展辩论活动,各抒己见,也是项不错的活动。如果在家庭中形成讨论、辩论的风气,每个家庭成员的水平都会提高,还能矫正有些父母一人说了算的不民主作风。

智力型家务劳动。

所有的劳动都有明显的智力因素,如:饭,怎样做能节约时间?菜,怎样做才好吃、好看?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拖地板,怎样才能擦干净?等等。在家务劳动中引导家人开动脑筋,大脑必然得到锻炼。

向孩子请教。

父母应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有些知识父母可以直接以孩子为老师。比如,孩子的英语学得更好了,父母可以多请教请教孩子,这样更会提高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发现自己不能回答你的问题,孩子就会很自觉地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难道不比听写、默写更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吗?

本节笔记:

思维活跃、分析问题条理清楚的孩子跟他们的父母有直接关系,这些父母在谈话间明显地表现出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善于动脑筋。因此,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父母应加强自我学习。

试一试:

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只要不是必须回避孩子的难题,可让孩子一起参加解决难题,让孩子知道有关情况,听听孩子意见。在孩子参与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智力,还提高了他的责任意识。

(第2节)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3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5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时,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上进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的一种心理品质。孩子的上进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动机。有的孩子就缺乏这种动机,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爸爸妈妈的挫伤。孩子原来有上进心,但是父母对他的上进心不屑一顾,甚至言辞中常露出讽刺、挖苦之意。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努力。

2.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

3.孩子自身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不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支点招:

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必须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孩子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必然有积极性,反之,影响积极性发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以亲切、活泼、愉快的言语激发孩子。要注意的是,父母的态度极其重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语气,肯定孩子的成绩,继而提出新的要求,这样便会很自然地激发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来。

引导孩子积极活动。孩子在活动或游戏时,父母积极参与,同样也能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通过父母的参与,可以使孩子从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同样可以促进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家长必须鼓励孩子做事,即使事情做得不令人满意,也应以鼓励的话语首先肯定孩子的成绩。父母的鼓励,不仅会使孩子受到鼓励,并能使孩子产生一种“连锁反应”——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或对旧知识继续努力巩固的愿望。如果父母用讽刺或训斥的语气教训孩子,只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使其滋生畏惧、逃避的心理,更甚者会影响其一生的进取心。

本节笔记:

上进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的一种心理品质。孩子的上进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动机。

试一试:

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爸爸妈妈的柔情与温暖,又感受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忱,你的教育才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第3节))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列宁的父母总是十分注意使孩子们对学习发生兴趣。因为兴趣是促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好好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幼小的孩子,列宁母亲在教他学习外语时总是一边玩一边学,把学和玩结合起来;空闲的时候,还和孩子玩猜字谜、做答题游戏,以增强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动脑能力。父亲很关心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和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当他发现二儿子过于轻松地就学会了所有的功课,反而十分担心,恐怕这样会妨碍他养成刻苦学习的品德和应有的学习责任感。于是便带他去参加一个小学的毕业典礼,给一个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颁发奖状,让他看一看毕业典礼的庄严场面,学习那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顽强学习的精神。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呢?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

对孩子的阅读应该从咿呀学语时抓起。开始时可以给孩子口授简单的儿歌、讲故事,养成孩子对阅读的爱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后可逐步扩大阅读量,使孩子博闻强记、开拓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有位成功的家长这样回顾孩子的“阅读成长历程”——

孩子所以能比同龄人提前进入大学深造,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他能博览群书,知识面广,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首先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我们常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对他来说,父母同他一起读图画书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每当在他身旁为他读书时,他就会感到亲切、愉快。这时,他会感到,父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爱的人,父母的声音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在共同读图画书时,父母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情的变化必然通过声音表现出来,以此唤起孩子的共鸣,引发孩子对阅读图画书的兴趣。如果做父母的不读书、不看报,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很难培养起来的。

孩子上学后,我们就要求他背诵所学的大部分课文,而且有些课文必须背得十分准确;还让他利用课余时间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学过的古文也必须背得滚瓜烂熟。我们常看着书让他背,背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上高中后,他涉猎了《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新编》、《史记》、《资治通鉴》、《汉书》、《后汉书》、《战国策》等,有些名篇他都能背上来。背诵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之一,当背诵积累到一定的量,对孩子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自然会有好处。一般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大多文理兼优。孩子考入大学后深有体会地说:“语文是百科之源,学好语文,学习其他学科就会省许多功夫。”

我们要求孩子读书时要用心阅读,善于质疑发问。孩子读作品时,对作者的生平、为人,书中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特色以及自己对作品的评价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让孩子沉下心来去品味、去体会、去感受,他们就会从书中获取精神营养,对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观念,就是要引导孩子内外结合,拓宽视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要立足于学校、课堂、书本,但不能拘于书本,要放眼于课外、书外,善于观察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从许多优秀学生的成长过程看,他们都广泛涉猎了古今中外、各种门类的书籍。他们都把看报刊、看电视、假期旅游、社会实践当做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引导孩子多动手、多动口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把读书得到的精彩描写、名言警句、心得体会及时写下来。有的孩子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一直未间断写读书笔记和日记。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对孩子的各科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人类的知识传递过程中,书籍总是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对孩子来说,也不例外。

有藏书的家庭和几乎没有什么书的家庭,孩子的最初环境就有了好坏之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许多父母认为,婴幼儿期的孩子理解能力低,给他读书也是浪费时间,其实不是这样。当婴幼儿瞪大眼睛听父母念书时,看起来也许他不完全懂,但只要他不哭闹,就证明他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在悄悄发生变化。就像你在给一棵幼树浇水时,它不会马上长出叶子、开出花朵,但它的根在静静地吸收,机体内的纤维组织也在发生变化。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看见父母津津有味地读书,自己也会去看看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看不懂也没有关系,父母可以给他念。

对于开阔孩子视野来说,书多一些当然好,但对于一些重要的、需要长期培养的方面,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就会杂乱,内容良莠不齐。因此在每一个方面选好一本书,就像选好一位老师一样重要。有的孩子读了五本书,可能不如一个孩子只读一本书。就像你去听别人讲话,碰上一个智慧的人,你会停下来,久久聆听;而碰上一个唠唠叨叨又没有多少见识的人,则只会败坏你的兴致。

支点招: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幻故事等等。

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