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5266300000018

第18章 告诉孩子:“你真棒!”——个性培养中的心理学(3)

其实,孤独与分享从来就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分开,而两极相通从来都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只有从分享走向孤独,才会体会孤独之深沉,只有从孤独中走向分享,才能由衷感到分享之美好。一个从来不知分享的人,便永远体会不到孤独的真正内涵;而一个不知孤独的人,也必不懂分享的乐趣。作为家长的你,不但要学会分享孩子的心思,还要帮助他学会分享别人的心思,进而在孤独与分享间快乐着他的快乐。

本节笔记:

孩子的孤独感并非一无是处。青春期的孤独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它意味着一个人开始把自己的兴趣从对外界事物的关注中撤回来,返回到了自我。

试一试:

尽力改变孩子原来的环境。当孩子一个人的时候,给他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读读书、听听音乐、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每个人都会有孤单的时候,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第5节)当孩子遭遇嫉妒时

小瑞翻阅日记时发现,近来丝丝这个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她的日记本中。这个名字出现的次数竟然高达13次之多,远远多于小瑞在日记中提及的其他人。丝丝这个名字从她第一次到小瑞班级时就开始出现在小瑞的日记中。“她脚上居然穿着一双及膝的靴子。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强烈地渴望那双靴子是穿在自己脚上的。那一整天,我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那双靴子。”小瑞在日记中如此描述。

更为糟糕的是,那双靴子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丝丝买的衣服全都是从市里最好的商场里买的,而小瑞,从来只是在那里打折的时候才能去淘衣服。丝丝居然还有耳洞,戴着耳环。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在丝丝生日的时候,她父母居然送给她一只装在古董鸟笼里的金丝雀。虽然以前小瑞从来没有过养金丝雀的念头,但那天以后,小瑞觉得世上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金丝雀了。

在表面上,小瑞和丝丝是好朋友,但事实上她却是带给小瑞最多伤害的人。在小瑞的日记里,小瑞明明白白地流露出了这一点,尽管这些文字让小瑞觉得有些脸红,但小瑞的确认为丝丝不过是一个非常自傲的人,是一个让小瑞受不了的人。

是的,这就是嫉妒。这就是一种人在青春期都有过的情结。这种强烈的想得到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的欲望,折磨过大多数人,虽然承认起来需要一点勇气,但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否认,我们的确有过想得到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的念头,别人的头发,别人的成绩,甚至别人的父母。无数次地在心里默念,希望一觉醒来,这些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属于自己。

青少年常常喜欢与他人作比较,但当发现自己在才能、体貌或家庭条件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一种羡慕、崇拜和奋力追赶的心情,这是上进心的表现。但有时也会产生羞愧、消沉、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绪,这后者就是人的嫉妒心理。这样一些青少年当开始顾虑到自己的专长,注意起同学的成绩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嫉妒就会特别敏感地表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还认识不足,遇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时就会感到不安所致。另外,青少年若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更多关心着的是自己,待人中缺少纯朴的善意,处处想表现自己的优越,特别是当自己关注的人超过自己时就会强烈希望他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工作。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嫉妒的对象。

2.爱情。爱情是青少年开始接触的一个问题。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却容易把双方烧得头脑发昏,走向嫉妒的极端。可以这样说,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轻微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一旦炉火过盛,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得枯萎,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严重后果。

3.才貌。才貌是指天生的智慧及外貌。优秀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得到幸福和成功,而才貌较差者则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嫉妒心理便由此而生了。

黑格尔曾经说过:有嫉妒心理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低估他人的强大,通过贬低他人而使自己与之相齐。

支点招:

当你的孩子嫉妒别人时——

保持坚定沉着,不断地给孩子打气。

当孩子在嫉妒别人有一头秀发时,你可以不停地对孩子说:“是的,她的头发的确很美,可是你的眼睛也不错呀。”然后孩子就有了忽视和忘记的理由,换句话说,让孩子学会自我满足和陶醉,但切记不是自欺欺人,否则只会更沮丧。当嫉妒快要将你的孩子击垮的时候,一定要沉着地将孩子的所有优点列成一张清单,你和孩子都会发现,原来他是如此的优秀。

杜绝孩子造谣生事、恶意攻击的言行。

妒火攻心,气急败坏,急欲给对方点颜色瞧瞧,以为会破坏对方的优势。但是往往这类谣言、恶语最终都会真相大白,随之而来的是自己人格形象的“蹦极跳”。当你的孩子知道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时,恐怕他就不会继续他的行动了。

培养孩子惺惺相惜的情操。

武侠小说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隐居世外的高人,若干年后遇到一青年才俊,竟然能与自己抗衡,于是将自己一身绝技倾囊相授。这一人群前进的动力并非来自嫉妒,他们由衷地欣赏对方,在相互切磋中体验高峰感觉,在美好的感觉中实现了自身的目标,因此惺惺相惜者之间多半不会心存嫉妒。

列出对孩子最重要的东西。

嫉妒是因为别人拥有了我们想拥有的东西。而人们总是不清楚自己真正想拥有什么,总是为一些小事而伤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想得更长远一些,身边有些事就不再会牵动你的情绪,因为你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这样你就能成为一个从容而豁达的人。而嫉妒通常对这种人是无可奈何的。一定要告诉你的孩子:他嫉妒的别人拥有的东西,有时候并不是他真正想拥有的;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当你的孩子被别人嫉妒时——

用事实说服嫉妒者。

一些不知就里的嫉妒者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他们往往认为优秀来自于命运之神对你的孩子特别的眷顾和垂青,他们没有看到在孩子优秀的背后,是刻苦努力,是酸甜苦辣,是更多的付出。人们往往并不嫉妒靠辛勤耕耘得到收获的人,嫉妒的是周围的幸运儿们。因此,你只要让孩子说出自己付出努力的事实就可以了。

让孩子学会关心和鼓励他人。

处在嫉妒当中的人,表面看来气盛火旺,但内心却极为脆弱。嫉妒往往也不是他们故意用来针对别人的武器,而是保护自己的防卫工具,就如刺猬之刺。这种情况下,关心和鼓励往往是双赢的策略。但这种关心和鼓励,不要太明显,以防使对方难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细节的点点滴滴化解对方的嫉妒。

显出自身的缺点。

其实有的嫉妒者在某些方面要比你的孩子更优秀,你应让孩子承认对方的优势同时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弱点。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让孩子故意显示一下自己无伤大雅的缺点。实验证明,人们喜欢有点小毛病的人甚于完美无缺的人,因为有点小毛病的人虽然具有令人喜欢的气质但并不给人带来压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请求对方的帮助,表现出对对方能力的肯定。因此,示弱是以退为进消除身边嫉妒的良好方法。

本节笔记:

青少年常常喜欢与他人作比较,但当发现自己在才能、体貌或家庭条件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一种羡慕、崇拜和奋力追赶的心情,这可以说是一种上进心的表现。

试一试:

让孩子不用去理会那些心胸狭窄、刁钻的嫉妒者,请相信,清者自清,时间是最好的缓和剂。

(第6节)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

看看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几种反应,如果回答为“是”,那么你要小心,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正在受到挫折的折磨。

(一)焦虑。常常表现出烦躁不安、厌食、失眠、健忘、喜怒无常等征候,伴有恐惧和不安的表现。

(二)直接攻击。对准引起挫折的人或物直接发起攻击,如怒目而视,开口骂、动手打,以解心头之恨。

(三)间接攻击。撕本子摔文具或在同学中间无端地发泄,把攻击目标指向了与产生心理挫折毫不相关的人或物上,寻找“替罪羊”。

(四)冷漠。表面上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实际上是个体内心在压抑着愤怒情绪。

如果将幸福、欢乐比作太阳,那不幸、失败、挫折就可以比作月亮。人不能只企求永远在阳光下生活,在生活中没有失败挫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心理学家使用挫折一词来指人们不能达到某种目标的情形,简而言之,你希望得到某种东西没有得到,这就叫挫折。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哀叹自己为什么那么倒霉,总要遇到不如意或是失败,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有大有小而已。可能许多孩子都曾学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得付出代价,而遇到挫折和失败是所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遇到失败或是挫折并不可怕,关键的是你如何对待挫折,不能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而受到干扰致使个人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人而异。因为人的目的和需要不同,同一种活动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造成不同的主观的感受。比如,如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不高,考试只要能及格就可以了;但是有的孩子不达到高分就觉得没有考好,就会有失败感。

一般认为挫折给人带来的只有灾难、失意和无情的打击。事实上,挫折对个人来说,也具有“利”和“弊”两重性。“利”者,它能够引导人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增长才干,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弊”者,它使人内心痛苦、情绪紊乱、行为偏差,甚至引起种种疾病或轻生的举动。对挫折的两重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挫折面前采取理智的、积极的态度。

产生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任何具体的心理挫折,应具体地分析其产生原因,但就一般而言,可以归纳为客观和主观两大方面。

(一)客观原因。

一般来说,来自自然因素的心理挫折不是主要的,由社会因素而造成的心理挫折往往对人的影响更大。社会因素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人为因素的限制和阻力,例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家长和老师的不理解、对某些课程缺乏兴趣等等都是心理挫折产生的社会因素。

中学生处于思想尚未成熟阶段,对于挫折缺乏心理准备,也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应对,因此社会因素所致的各种挫折,对学生个体行为所发生的影响很大。

例如有位学生,初中阶段一直是优等生,但上了高中后,尽管自己仍很努力,成绩总是不理想。父母亲望子成龙,整天没完没了地唠叨,给他增加了很大压力。临近高考时又因报志愿与父母发生了冲突,一气之下,他没有参加高考,放弃了升学的机会。

这充分说明,来自社会因素所致的各种挫折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主观原因。

从主观方面看,由于个人的容貌、身材、体质、能力、知识等条件的限制,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不能达到而产生挫折。

例如有的女学生梦想当空姐,飞向蓝天,但由于自身条件不够,所以,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心理挫折就主要是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另外,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动机要求,当个人欲望与国家或集体利益、与社会道德标准发生矛盾时,内心也有可能产生挫折,这种挫折主要也是由于主观原因引起的。

支点招:

告诉孩子你也曾经受到挫折的困扰,将孩子的心态平稳下来。

将自己的挫折故事讲给孩子听,不但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挫折在所难免,还能让孩子将自己的挫折感受以及原因向父母亲倾诉,达到沟通的目的。让孩子清楚地了解到:每个人由于自己能力的限制,客观条件的限制,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总是成功的,挫折的确在所难免。因此,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让他懂得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怜自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于是一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

理出受挫的原因。

既然挫折在所难免,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重要的就是帮助他学会清理思路,也就是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之后就要考虑下一步怎么办,然后重整旗鼓,为下一次挑战做准备。

不要否定孩子,也不要让孩子自我否定。

孩子受挫折的时候,自身很痛苦,父母这时候更不要只是一味地否定孩子,特别是不要用“你真笨”这几个字来否定孩子,因为这三个字对孩子的自信心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任何人都有不会的问题,即使再有学问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要记住:凡事尽力皆无悔!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可以了。

找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做。

当发现孩子因为某件事情受到挫折的时候,交给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且能完成得很好的事情,并注意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赞美,从而恢复他的自信心,进而让他有信心能够战胜挫折。

增强孩子的心理耐受力。

所谓心理耐受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来源于个体的心理韧性。而所谓的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向这一目标努力。告诉孩子挫折也是好的事情,因为在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进行调查之后,结果发现,他们中间有50%以上的人都有过坎坷不幸的童年。爱迪生曾经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增强孩子的能力,以增强自信。

孩子已经清楚了面对挫折时,重要的是应该分析失败的原因,以便日后面对新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做父母一定知道一个孩子如果总是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无疑对他的自信心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在平时加强孩子的能力,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样就为孩子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每一次成功的体验,不管大的成功抑或小的成功,都会增强孩子的信心,这样孩子就会愿意去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事情,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和更为困难的情况下,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成功的体验和较强的能力使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就不至于不知所措、灰心丧气,失去希望和进行努力与尝试的信心。

本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