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
5265200000014

第14章 前往非洲与第一次探险(9)

2月20日,探险队进入莫尼拿族(Monina)的地域。一进入村落,李文斯顿看到上至酋长下至战士,都在跳一种奇特的舞蹈,而且边跳边吆喝。中断别人跳舞,显然不是礼貌的行为,探险队员静静地在一旁观看。但显然这是个长舞,一直从下午跳到了黄昏。李文斯顿虽看不懂,却注意到向导西克威布愈来愈不安,手上的长矛愈来愈伸出去,李文斯顿问他原因,他说:“这是战舞。”但李文斯顿不认为虽然对方做出挑衅的举动,就得以战争响应。舞蹈一直跳到晚上,双方还是没有动刀动枪,直至舞者累得倒地睡觉,舞蹈结束,李文斯顿才下令休息。

隔天上午,探险队员马拉印(Monahin)失踪了,李文斯顿请莫尼拿族协助找人,对方非常乐意。找了三日,都找不到马拉印。李文斯顿仍不放弃,连草丛都翻,才看到他的血迹。这个土著夜里独自到村外草丛中上厕所,没想到这里是狮子经常出没之处,因此被狮子吃掉了。李文斯顿心里非常难过,认为马拉印是因他而死的。他也为莫尼拿族人一夜之间转敌为友而感谢他们。李文斯顿写道:“种族间的主观与偏见,像是午夜的风,一吹就过。一个人的诚实、亲切与可靠,却不会被风吹走。”

我会再回来

3月2日,探险队进人文明区域——葡萄牙人的开垦区涕涕(Tete),屯垦区的市长西卡德(Sicard)对李文斯顿非常友善,并且保证给马可洛洛族自由人的身份。李文斯顿在这里留了约50日,让大部分马可洛洛族土著在此学习种植咖啡、棉花、甘蔗与橄榄,有些土著学习建造房子、桥梁、道路、水沟,有些土著学习食品加工、卫生技术、护理与看顾。李文斯顿鼓励他们,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里学习,就像“一座吊桥,拉扯在蛮荒与文明之间”。

5月23日,李文斯顿带着擅于做生意的7名土著,走到赞比西河口边的奎利马(Quilimane)海港,他们把所携的象牙通通卖掉,作为给所有探险队员的薪水。

异乡人的归回

成功与危机

李文斯顿与马可洛洛族的探险队,横越西非2000公里与东非1400公里的消息,如火焰般传播到世界,人类千年来无法达成的任务,他们做到了。只是李文斯顿探险的动力是为了传福音,倒是出乎众人的意料。当李文斯顿成为世人的焦点时,却格外谨慎,他写道:“出名是败坏人的考验,有钱是毁灭人的机会。”

过去与李文斯顿为敌的波尔人,也来到奎利马港口拜访李文斯顿,希望李文斯顿帮助他们将政治版图扩大到中非洲;好望角的商人代表也希望与李文斯顿合作,筹组囊括非洲的大公司;葡萄牙政府也登门,期盼李文斯顿告诉他们进人非洲内陆的方法;英国女皇更是派遣海军船只前往奎利马港迎接他。李文斯顿愈知道外面的世界要给他的,愈不敢回到外面的世界。他写道:“探险只是一条尽职的路,是上帝看不见的手,一直在引领我。”

玛丽寄的一封信

令他的脚步离开非洲大地的,是玛丽写来的一首短诗:

那在遥远异乡的客旅啊,

你可听到你的国家与家人对你的呼唤,

是千万个欢迎,期待你的归来。

自从我们分开的那一刻,

分离,成为我漫漫长夜的失眠;

自从你踏出家门的那一天,

分离,成为我日子难过的缘由。

只要是你踏上归途的一步,就是我一份忧愁的消除,

只要是你望家思家的一念,就是我一份喜悦的涌上。

如今,我知道我的爱,不会使我的期待落空,

期待成为甜蜜的等待——久久不分离。

那在遥远异乡的客旅啊,

你可知道有人在爱与喜悦的欢乐中,

想再看你一眼,

是千万个欢迎,涌自我心的祈盼。

在你不在家的日子,

有谁知道我心中的悲哀?

在你远离家乡的日子,

我想我心中的一部分似乎濒临死去。

亲爱的,我知道你不会离我而去,

我依稀看到你眼中对归家的坚毅。

活着就是与你同在,死了才是分离。

即使是死亡的分离,

在那天上的至高之处,

仍然有我千万个祝福的等待。

收到这封信,使得李文斯顿立刻离开奎利马港,于1856年12月9日搭船回到自己的家乡。

撰写《布道旅程》

李文斯顿回到英国受到极大的欢迎。12月15日,李文斯顿夫妇在伦敦接受英国国家最高荣誉“皇家金质奖章”。在典礼上,西非加百列将军来函宣布:“自从李文斯顿到此后,马可洛洛族的象牙,已可自非洲内陆输送至罗安达外销。”李文斯顿给非洲内陆带来的经济好处,已现曙光。16日,李文斯顿前往伦敦宣道会,报告16年来的行程,并建议在非洲内陆成立“马可洛洛布道会”(MakololoMission)021日,皇家地理学会与皇家天文学会又颁发金质奖章给李文斯顿。

李文斯顿回到家乡,各地不断地有演讲邀约。老友柏涅特医生建议他把所见所闻写成书,因为“一本好书就是一场好的演讲,不仅有更好的思路与充足的资料,而且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书本仍会继续替你说话”。

李文斯顿接受老友的建议,他写道:“愿这本书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世界对非洲土著长期偏见之锁。不过长期在方格上填字,比在非洲内陆走路更单调。”李文斯顿于1857年1月22日开始写,到7月才写完,687页的《布道旅程》11月出版,立刻成为畅销书。

《双城记》的作者狄更斯(CharlesDickens)为这本书写推荐文:“这是文学上最佳的作品。这本书不同于一般陈腔滥调的低俗文学,伤害读者单纯与良善的心灵,而是看到一个勇敢的人,带着一颗单纯的心,以超乎常人的机智,历经各样的危机,只为了将福音传给非洲的土著。”

福音的本质

但是也有基督徒批评这本书“地理与人类学的部分,写得比宗教的部分多”。也有人批评“在地理学的书上提到信仰”。李文斯顿对毁誉都不计较,他写道:“我的一生只是跟随上帝的引领,但是跟随上帝的人并不是一天到晚拿本《圣经》,开口闭口都教训人。这是世俗要框化传福音者的形象,以僵化事奉上帝的活泼。当我与非洲土著一起制砖建屋、一起磨铁器、一起刨木头,这就是传福音。我讲道与医治病人是一样尊贵的工作,因为都不是为我自己做的,为基督做的任何事都是福音。当我为探险队员射杀一只攻击人的野牛,当我在夜里观测星座,当我思念孩子时写信给他们,当我在旅行时抽空写一点手记,当我在面对诱惑时拒绝一个脑中出现的邪恶思想,当我感谢沿途土著所提供的一点消息,这都是事奉上帝的一部分。我更盼望非洲土著,能从他处或是他人身上得到上帝更多的祝福与帮助,但是只要我跟他们在一起,我就不会将亮光掩藏在非洲的灌木丛中。让非洲内陆的人知道福音的可贵,不是沦落成西方文化的附庸,而是活出一个基督荣耀国度使者的活泼与尊贵。”

非洲内陆的代言者

沙漠来的果实

1857年8月24日,科学促进协会(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在爱尔兰的都柏林(Dublin)召开会议,李文斯顿受邀前往演讲“非洲未来的科学教育”。李文斯顿提出:“科学需要冷静的思考、精密的操作。科学的教育需要持续的热情,持续的热情需要上帝的保守与目标的持守。进人非洲内陆并非进入一个花园,而是更需要有上天而来的热情的地方。”

9月初,贸易委员会(ChamberofCommerce)在曼彻斯特(Manchester)召开会议,李文斯顿获邀演讲。李文斯顿首先自口袋中取出5个核仁给大家看,大家猜不出这是什么果实,李文斯顿才开始讲道:“这些核仁是来自非洲大沙漠里的果实。”这引起许多人的惊叹。他继续说:“那里还有20多种水果是外界未知的,有些植物油是外界没听过的,土著拥有祖传的染印技术,知道特有的优质木材,使用优质的羊毛毯子、蜂蜜、甘蔗、大麦、燕麦、棉花,许多地方有铁矿。你们能够相信吗?非洲内陆竟丰富地出产这些?非洲大沙漠竟能出产这些果实?”

原始文化的保护之道

李文斯顿成为非洲内陆的代言人,他在合作社公会(Corporation)演讲“非洲文化的保护”。他说:“非洲内陆的土著文化是在原始、野蛮的状态下。有人认为这种原始文化应该保护,并尊重原始部落间的互相残杀,以为传福音给非洲内陆的土著是破坏他们的文化。我认为这种看法的偏差,乃在未能清楚地厘定‘保护’的定义。保护不是保留,如果真是要保留非洲原始的一切文化与活动,那就任凭他们吧!因为自古以来,他们从来未与外界接触,他们向来独立地活在大自然底下。既然保留就是任凭,那也不需要谈保护。因此保护不是‘保留’。

“提到保护,就是要有外力去介人原始状态中的文化。但是西方强势文化为了研究其他种族的原始文化,经常强迫性介入,使之丧失文化独立演进的过程,这样反而破坏弱势文化的独立性。因此保护不是‘定型’。”

“正确的保护是不同文化之间以兄弟般的情谊去沟通,而海外宣教士所传的福音,正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互信的根基。那不是金钱与政治力量所能耕耘到的深度,却是上帝的福音所能触及的基础。所以不是人为地强迫介人,也不是任凭他们继续生活在错误的光景中。正确的保护,是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

9月,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团体医师与外科同业(FacultyofPhysiciansandSurgeons)颁发最杰出奖给李文斯顿,李文斯顿在获奖典礼上致辞:“我只是跟随我的主、我的上帝的脚踪,结果跟随到非洲的内陆。救主耶稣就是一个医生,这并不代表跟随他的人会有医病的能力。我从来没有靠神迹医治的力量,我对病人的医治是来自医学的教育,并愿意以医治去帮助人的心……在非洲时,有一个土著对我说:‘你是我们最感激的外族人。虽然我们不太喜欢你冗长的讲道,也不喜欢你过于沉闷的祷告,但是你帮我们看病的时间,我们永远不觉冗长,你解说病情的话语,我们永远不觉得沉闷。’”

勤劳的乐趣

全国棉纺织工人协会(Cotton-spinner"sAssociation)也请有13年棉纺织工作经验的李文斯顿演讲,李文斯顿对这些棉纺织工人讲道:“非洲,是我辛勤工作的代名词。不只是我,任何一个进入非洲内陆的人,都必须勤劳工作,否则无法存活,享受勤劳,否则无法久留。”

“我发现所有杰出的人,都是勤劳的人。无论是地质学家、矿物学家,或是任何科学领域的人,要杰出就得焚膏继晷。我们最踏实与最长久的陪伴,就是勤劳。我一直认为棉纺织的工作者有一种特权,就是在一天的辛勤后,走进绿色的田野,或到浓阴的树丛下,或到他处去旅游,我们会比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更能‘立刻’享受大自然。辛勤彷佛更能预备我们,去享受花朵的美丽与天空的景致。我们常听说人要会享受大自然,但是我认为只有勤劳的人,才真正能够享受大自然。”

教育与使命

文艺与科学会(LiteraryandScientificInstitute)也邀请李文斯顿参加餐宴,李文斯顿讲他在非洲与狮子搏斗的故事,末了以“顺服耶稣的引领,并不是懦弱的人,而是勇敢与刚强的”一语结束演讲。

12月3日,剑桥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给李文斯顿,李文斯顿对满堂聚集的剑桥师生演讲:“许多人曾寻求,如何过一个有价值的人生?高等教育的重要,就是装备一个人,使他可以找到一个尊贵的使命。而到黑暗之处,将救赎主的真理告诉他们,是使用使命中最尊贵的使命。成为海外宣教士就是如此地尊贵,是神圣的呼召,值得你一生的投人。”

“因成为海外宣教士,我常有喜乐。有人认为我为非洲的付出是一种牺牲,这比起耶稣为我被钉十字架的浩大恩典,又算什么?其实,我在非洲得到太多,例如有益健康的走路,有个清洁的良心,有颗经常平安的心,有个荣耀的盼望,有这些获得怎么算是牺牲呢?这是一种恩典的特权。我也有焦虑、生病、痛苦与危险的时候,也有退缩、动摇、心志下沉的日子,但是过后再看,这些遭遇对生命的成长是合宜的,充满了上帝慈爱的覆蔽,这些危险与痛苦比起未来要彰显的荣耀,根本算不得什么。”

“我在这里祈求你们,关心非洲的需要。非洲内陆现在已经对我们开放了,但不能使这开放的门户再度关闭。我将再回到非洲,继续再往前走。为了非洲人长期的福祉与福音,有谁肯来接我这一棒?”

在座的一个学生塞奇威克(AdamSedgwick),后来成为剑桥大学地质学教授,他回忆道:“李文斯顿在演讲时,多年刻划在他脸上的皱纹,彷佛反射出非洲的阳光。”另一个学生休厄尔(WilliamWhewell),后来成为剑桥大学副校长与矿物学教授,回忆道:“他的演讲深深地激发每位在座的学生,他眼中所流露出的神采,令我终身难忘。”

同年,李文斯顿成为英国皇家科学会的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