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永远的关公
5254800000036

第36章 永远的关公(4)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并引为自豪:2008年底,全世界已有七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二百四十九个孔子学院和五十六个孔子课堂。预计2010年底,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将会达到五百所(见2009年8月31日《光明日报》)。

中国古代高等智慧和传统道德精神,对于解决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将要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道德建设则是社会发展的稳压器和平衡器。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但法制社会是对人们行为的制约而不可能全部包括对思想和心灵的制约。人们心理的健康和心灵的纯洁,以及价值观念、是非判断和个人操守,都要靠道德观来指向和导引。道德虽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但是,现代道德是从传统道德发展而来的,人类基本的普适的道德因素是从传统道德那里继承下来的。儒家学说所代表的孔子的社会宏愿和道德理想,关公所继承和毕其一生努力实践的儒家道德理想,是人类道德精神的合理内核。对国家以忠诚,对人民以仁爱,对友朋以信义,对敌人以勇敢,这些品格和精神,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是不应该抛弃的,也是不能够抛弃的。

人类道德大厦需要现代道德的支撑,也需要传统道德的基石。

因此,对富含精神营养的儒家思想,我们还应以扬弃的方式汲取。

因此,对关公一生恪守和坚持的高贵品格,我们还应继承和发扬。

关公对于我们继承传统道德、建设新的道德体系,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关公,以自己毕生遵循和坚守的忠义仁勇精神,包括重承诺,守信用,扶助弱小,见义勇为,坚持正义,忠于国家和民族等优良品性和德行,无论于国于民还是对于个人立身行事,都是有重要价值的,都还会要走进现代人的心灵,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走向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走近现代的我们,仍然需要关公。

事实上,人们对关公的祭祀和文化探究,就是这种需要的表现。

毕竟,我们还没有十分悲观,我们还不会总是失望。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虽然屡遭挫折,但毕竟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

受到两千多年儒家道德濡染熏陶的中国人民,虽然多灾多难,但毕竟是勤劳勇敢的伟大人民。

我们面临的问题,虽然复杂艰巨,但毕竟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在快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存在的这些问题始终是清醒的,确立的路线方针和战略决策,都正在产生或已经产生着巨大的精神力量,社会道德环境正在一天天向澄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建设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保证。坚持政治文明,坚持民主法制,坚持以德治国,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为我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根本利益提供了必要条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优秀传统美德,正在得到恢复和发扬。我们在建设新的道德体系的同时,没有忘记在我们传统的道德土壤里汲取营养。

我们欣慰地看到,国家、社会特别是文化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代表我国历史文化精髓的儒家经典,甚至可以说掀起了一场学习儒家经典学说的热潮。有关孔子、有关《论语》、有关儒家经典着作的出版物已经是出版界的热门选题,更是读书市场的畅销书。书店里新书架上多种阐释儒家经典的书籍琳琅满目,说明了社会普遍的文化关注和道德自觉,也说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心理调整和理性回归。没有人会怀疑这是一次文化复古和倒退,而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道统”的长远意义,越来越认识到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教化功能。儒家的礼乐精神、和谐思想,被世界更多的人视为消弭争端实现和平的福音;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是人类共同的道德规范,将会不断发挥提升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作用;儒家的中庸与包容思想,是异族文明睦邻相处、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桥梁与纽带。当今世界上,孔子思想正在许多国家日益深入人心,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已经走向世界,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大学课程里的重要教材。八十七个国家里二百多座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同样,我们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的伟大人物的道德精神和优秀品格,仍然在而且会永远在感召和激励着我们。关公,这个继承和实践了儒家思想和道德理想的历史人物,这个儒家思想和道德典范的活的灵魂,这个代表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仍旧是我们的道德楷模和人格标范。关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化和普及化,在我国社会和全世界普遍关注儒家经典学说和民族传统美德的今天,关公形象和关公精神还将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它虽然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信仰,但它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将会匡正和启迪世道人心,对我们现实社会和整个人类社会,都将产生重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我们欣慰地看到,就在今天,就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的今天,我们身边仍然涌现着令人感动的人物,仍然发生着令人感动的事件。

——东北某省,一个民营小企业的主人突然因病去世,他生前拖欠客户二百多万元的原料款项未曾还清,而且也没有留下欠款手续。得知他死去的消息,客户们都以为这些原料款是收不回来了。没有欠款凭据,死者的妻子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没有还款的能力。但是,就是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做出了一项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说,人死了账不能死,丈夫生前欠下的原料款,由她自己来还。这个普通农村妇女,光荣地成为本省的奥运火炬手。

良知和诚信,使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身影变得无比高大。

——河南滑县,就是当年关羽斩颜良的地方,有一位刘延信,是一个老实得尽乎木讷的农民。1973年他和一个本村姓谢的女子结婚,一年后妻子生了个女孩,不幸患了产后风,四十多天后离开人世。刘延信在妻子病危期间,向她承诺一定照顾好她的家人。妻子死后,为了让岳父母放心,他改姓为谢,住进了岳父家,担负起谢家的家庭重担。几十年里他没有在商店买过衣服,四元钱的塑料凉鞋穿了六年,一件衬衣就穿了十年,一日三餐都是自己挖野菜、拾白菜帮和红薯叶腌制的小菜。到现在,他已经在妻子的家三十五年了,还在尽心地服侍着岳母,照顾着妻弟。他的一生,就这样为当初的承诺辛勤劳作了一生,默默奉献了一生。他理所当然地被公众投票评选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

千金一诺,守信一生。一个最普通的职工,用自己一生的贫贱和辛劳践行了自己的承诺,表现了中国人信义如山的传统美德。

发生在浙江金华一条江河边的故事,更会让我们感动。2007年11月30日,正是寒冬季节。上午时分,一个年轻姑娘跳进了冰冷的激流里。周围的人们惊呆了,不知所措,突然一位刚好路过的年轻军官紧跟着跳了下去。这个青年军官在江中奋力救人,终于将落水女子托举出水面。远处的一艘摩托艇发现了情况,立即快速赶来。等摩托艇施救人员救出落水女子后,年轻的军官被冻僵肢体,体力不支,沉没在湍急的江流里。原来,这个青年军官是当地驻军的干部,名叫孟祥斌,只有二十八岁,这天带着探亲的妻子女儿上街,见到有人落水,他就毫不犹豫地跳进江水中救人,经过部队组织救援,两个多小时后,才发现孟祥斌的遗体。几天后,三万多市民自发赶来参加追悼会,二百多辆出租车自发组成车队,免费让吊唁群众乘坐,为英雄送行。人们知道年轻军官那天上街是为女儿买红皮鞋的,于是在悼念英雄的这几天,许多不认识的市民送来了无数双红皮鞋。各种式样各种型号的红皮鞋,可以让他三岁的女儿穿到成人,甚至穿一辈子。

舍己救人,壮士捐躯。孟祥斌纵身一跃,放大了自身的生命价值。他用自己的辉煌陨落,谱写了生命的最崇高的意义。他在冰冷的江水中睡去,却给予我们一个温暖的安慰:我们的社会,仍然有急危救难英勇捐躯的英雄,仍然有奋不顾身义无反顾的英雄壮举。

忠诚与英勇,良知与信义,无疑是新时代的道德风尚,无疑是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新时代的道德风尚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是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发展而来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不是新时代道德风尚所独有的,也有着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内核,两者之间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大义凛然的英雄壮举和千金一诺的诚信行为,分明有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和影响,有着我们与民族先辈血脉相连的遗续和继承。

甚至可以说,都有着对关公精神的遗续和继承。

普通农民和职工的诚信行为,使我们想起关公的信义;

年轻军人和烈士的英雄壮举,使我们想起关公的忠勇;

这一切英雄壮举和诚信行为,都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关公的影子。

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关公精神的现代体现。

以历史感触现实,以现实反观历史。我们不能不联想到孔子,我们不能不联想到关公。孔子所倡导的社会宏愿和道德理想,关公所实践的春秋大义和忠义仁勇,对我们今天匡正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社会风气,对呼唤我们民族的元气与魂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祭拜关公,纪念关公,敬重关公,人间就不会没有了忠义和英勇,就不会没有了诚信和磊落。良知泯灭的行径就会遭到严惩和鞭挞,见利忘义的小人就会遭到鄙视和怒斥。关公庙宇的祭祀不会停止,关公故事的流传不会中断,关公形象的显现不会消失,关公精神的传承就永远不会终止。人人心中都有关公,人人心里就有着一条道德底线;人人的脑海里都永存着关公形象,人人的血管中就会流动着中华传统道德的血液。于是,中国人世世代代都会继承和发扬忠诚、信义、仁爱和英勇的关公精神。

关公,是社会教化的永远不需改版的全民教材,不分学龄高低,不分学校内外,不分语言种类,不分居住区域。尊奉关公,崇尚关公精神,是全体中国人的社会必修课,是中国人个人道德准则和社会伦理意识的公共教材,是每个中国人修身齐家安身立命的祖传秘方。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政治信仰和社会理想,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但是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是每个人道德人格大厦都不可或缺的基本构件。有了这个基本构件,我们就会坚持正义,就会崇尚英雄。危难时刻,我们就会挺身而出;义利面前,我们就会正气凛然。处人,我们会深情大义;处事,我们会光明磊落。我们堂堂一表,我们凛凛一躯,我们人生天地间,就会用我们的头颅和身躯,站立成一个刚刚正正的“人”字,什么高官厚禄,什么金钱美色,一切龌龊卑劣,一切蝇营狗苟,都诱惑不了、动摇不了这一撇一捺撑起来的大写的人!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关公精神是华夏子孙道德人格的楷模和典范,是凝聚我国众多民族和十多亿全球华人的精神轴心,这无疑会对我国多民族的团结、对海外华人的团结起到巨大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地球上最多的人口,有着偌大面积的尚未回归的宝岛,有着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有着大相径庭的语言文字,有着五花八门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思想信仰和心理状态,政治观点和生活态度,都是难以完全统一的,也是不必要完全统一的。但是,对于国家利益,对于民族大义,又不能不集聚在祖国的旗帜下,不能不团结在华夏民族的大家庭里。否则,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离散,人民就会陷进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几千年中华古国和华夏民族的历史证明了的,这也是我们的民族先知和民族英雄用自己的奋斗和牺牲证明了的。

好在,我们都在继承和发扬关公精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华夏子孙,尽管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或者完全不同,甚至有一些不必隐讳的敌对情绪,但是,在尊奉关公、敬重关公这一观念形态上,是一致的。

这是我们民族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无论怎样的政治原因和地域原因,都是动摇不了的,都是取消不了的。中国文化向来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价值,儒家道德体系,关公偶像崇拜,都是从这个意义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崇拜关公,实际上并不是、或者说并不完全是诚服他的神异的灵验,不是乞灵于他的神力,而主要是诚服他的道德人格,他的伦理品质。他的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他的品性,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集中表现。他所坚持和实践的春秋大义,是我们民族共同的DNA,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遗传因子。崇拜关公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的心史。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不同民族和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而诚服关公的道德人格和伦理品质,则是所有中国人完全一致的民间意识形态,这是不受政治信仰约束和政权体制限制的。关公偶像崇拜,超越了政治信仰,超越了一切宗教。

关公崇拜,就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宗教。

关公精神,就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灵魂。

关公在大陆,在大陆人民的心里;

关公在港澳,在港澳人民的心里;

关公在台湾,在台湾人民的心里;

关公在全世界一切华人旅居的地方,在海外华人的心里;

关公无所不在,关公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关公,与我们同在。

关公精神,与我们同在。

直到今天,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