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5245300000012

第12章 自然灾害与安全意识(2)

3.2.4在地铁和地下商场时,如果跑不出去就原地躲避,不要随大流慌忙挤向出口处。

3.2.5在街道上行走时,应避开楼房、高大的烟囱、水塔、立交桥等高建筑物;平躺地面,不要乱跑,以免摔倒或被地震裂缝所吞没。

3.2.6乘车时,要抓牢扶手或其他坚固的物体,以免摔倒或碰伤,躲在座位附近不要急于逃出车外。

3.3如何应急自救

若地震时被废墟埋住,应将双手从倒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部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设法保障呼吸畅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或被倒塌建筑物的灰土窒息,用砖头、木头等支撑可能塌落的物体,尽量将生存空间扩大,保证足够的空气。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毛巾、湿衣服或手等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烟尘,树立生存的信心,等待救援。

观察四周有无通道或光亮,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从哪个方位最可能脱险;试着排除障碍,尽量朝着有光线和空气清新的地方移动,设法自行脱险。听到人声时,用硬物敲击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

如果暂时不能脱险,要耐心等待救援。设法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长期地无效呼喊,会消耗大量体力,弱化求生信心。寻找食物和水,并节约使用。

正在海边游玩活动的,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破;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3.4应急互救

震后几小时内的人员互救是成活率最高的时刻。震后救人,力求时间快、目标准、方法得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先救近处的人,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先救“生”先救“人”。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被困人员的安全。使用的工具不要伤及埋压人员,若不慎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设施,引起新的垮塌,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装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尘土太大则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一时难以救出,可设法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生命。

施救和护理。先将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切忌强拉硬拖。

三、滑坡与泥石流灾害

1.什么是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与泥石流是两种非常相似的地质灾害现象,滑坡就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是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沙及粘土的黏稠泥浆组成。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2.如何逃生自救

减轻泥石流灾害应以防护、避让为主。泥石流是流动的,冲击和搬运能力很大。所以,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破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平缓的地方。另外,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沿途扫除一切障碍,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

四、风灾灾害

1.风灾的成因

风灾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形式是台风和龙卷风。台风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破坏性很强的猛烈低压涡旋(即热带气旋),台风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风速32.7米/秒);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强烈的风暴潮,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

2.风灾的危害

台风的致灾特点表现为突发性强、强度大、群发性显著,在1-2个小时或1-2天内造成大的灾害。往往造成山洪暴发、河堤溃决、水库垮坝;道路、桥梁被冲毁;农田被淹,酿成灾难。台风中心附近的狂风及其引起的巨浪,对海上和沿海的各种生产设施、建筑物及海上船只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作用。台风风力强劲,可以把行人与物资卷入高空,造成人员坠落摔伤、砸伤、擦伤,还可以因为建筑物、广告牌、电杆电线倒塌、坝崩堤垮、大浪翻船等,对人造成外伤、土埋、电击、烧伤、淹溺、窒息等伤亡事故。

3.防范与应急

风灾(台风)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加以防护,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如果你在路上受到台风袭击时,应该弯腰把身体蜷缩起来,并把衣服扣紧,尽量减少身体的迎风面积。行走时,要稳住步伐往前走,顺风时,切记不要跑,因为一旦跑起来根本无法停下来。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尽量往有栅栏、柱子的地方走。

很多在台风中受伤的人是被随风滚落的物体砸、碰伤的。因此,在暴风中行走时,不能光顾埋头走路,还需要十分小心,注意环顾头顶和四周是否有飞来的物体。另外,还要特别当心高压线的掉落。

台风或龙卷风过后还会留下很多隐患,像电线、水洼、倾斜的树木电杆等,不要因为这段路是你特别熟悉的就大意了,风暴过后它们同样对你造成伤害。

遇到龙卷风时,唯一的选择就是迅速逃离其中心位置,而且越远越好。假如躲闪不及,就要选择开阔处、低洼处抱头卧倒。此时,切记不能躲进并不坚固的房子、汽车里,因为这些东西也抵挡不住龙卷风巨大的摧毁。

五、洪涝水灾

1.洪涝水灾的成因

洪涝水灾包括洪灾和水灾两种情况。由于暴雨、冰雪消融造成江河湖泊流量剧增,水位猛涨,超过江河主漕两岸地面和滩地,泛滥溢满或冲击堤坝从而对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身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灾害,称为洪灾;由于降雨在低洼地面蓄积,难以宣泄引起的危害,称为涝灾。洪灾涝灾二者实际上很难完全分开,并经常同时出现,因而统称为洪涝水灾。

洪水是形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突然变强,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才可能出现灾害。同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

2.防范与应急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制订防洪规划,搞好综合治理。

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灾害的机会。

切实做好泄洪区的合理规划,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掌握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注意灾害先兆征象,根据灾域、季节、气候、雨量、水位变化、泄洪能力等情况,及时发布洪涝灾害的警报。

3.洪涝水灾中的自救与逃生

当洪水来临之际,如无须转移,要做好房屋进水的预防措施。

提高个人防护能力。遭遇洪水侵袭,需要转移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般只、木棑等,做水上转移。所有在水上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逃生木筏。

如有可能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高坡等待援救。

要注意经过浸泡之后的房屋、大树、堤岸容易发生倒塌或滑坡。

洪水过后,要根据医生要求,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引发传染病。

六、雷电灾害

1.雷电的形成与危害

1.1雷电是如何形成的

在春夏季,由于急剧上升的气流与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发生碰撞,使云块带上了正、负电荷,这样的云块就叫雷雨云。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一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放电有的发生在云层与云层之间,有的则发生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放电时产生的强光,就是闪电。闪电发生时释放出的大量热能,能使局部空气温度瞬间升高1万~2万摄氏度。如此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1.2雷电的危害

当雷雨云较低时,它会在建筑物或树木上产生静电感应,大量电流将沿着建筑物或树木导入大地。打雷放电时间极短,但电流异常强大。它不但会对树木和建筑物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一旦人体被纳入或接近电流通路,就会受到严重伤害。如此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造成电线杆、房屋等被劈裂倒塌以及人、畜伤亡,雷电还会击毁建筑物及输电和通信设施,引起火灾,影响飞机和导弹的飞行等。

2.如何防范雷击

2.1在室内要远离门窗

遇到雷雨天时,尽量不要外出,在屋内不要靠近门、窗、暖气管、自来水管、火炉及各种配电装置。

2.2关闭所有的电器

遇到雷雨天,要把家中所有家用电器关掉,并将电器的电源线拔掉,电视室外天线要拨掉扔到地上也不要使用手机,这样既减少了雷电损坏电器的可能,也能够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

2.3不要涉水过河

水也是一种导体,当雷电袭来时,如果站在水里,非常容易遭到雷击。因此,出门在外遇到雷雨时,特别注意别让衣裤淋湿。当打雷时,如果你正在水中玩水或在河中捕鱼,必须尽快上岸。

2.4要远离金属物品

当天空中乌云密布、打雷下雨时,要赶快把身上的金属物品扔掉,比如项链、戒指、钥匙等,鞋钉和帽子上的金属饰物也尽量不要保留;不要骑自行车;注意不要把锄头、铁锹等扛在肩上;如果不能离开汽车,必须把汽车上的天线收起并把车窗关好。

2.5远离高耸的物体

这里说的高耸的物体是指旗杆、大树、尖塔、烟囱、电杆以及裸露的山峰、壁立的悬崖、孤立悬空的岩石和长有苔藓地衣的开阔地等。当雷电袭来时,如果没有地方能够避雨,就要马上就地将双脚并拢蹲下,低头抱膝以降低身体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