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卓越口才完全修炼
524400000017

第17章 应急语言攻略 (3)

一位诗人与一位富翁坐在一起,富翁想侮辱诗人,便问他:“告诉我,你跟一头驴能差多少?”诗人受到侮辱并没有发作,而是不动声色地目测了一下他们之间的距离,答道:“不远,只有二十五厘米!”富翁的原话是骂诗人与驴差不多,诗人的答话则是直接把富翁当做驴了。答话比原话骂得更凶,但也更巧妙。这是属于将错就错的类型。

路上一位老太婆正赶着驴子走路,青年人嫌她挡了道,但又不好发作,只得设法侮辱她一下,故意向老太婆打招呼:“你好啊,驴的母亲!”老太婆当然听出话中有音,望一望那位青年人。接口道:“你好!我的孩子。”在国外,老年人对年轻人一辈称呼孩子是很普通的事。这里因为青年人骂老太婆是“驴的母亲”,联系起来,就变成老太婆骂青年是驴了。这是属于承前回敬的类型。

出奇制胜

在排兵布阵中,出奇制胜是一种常用常新的计策,在口才中,也不乏成功运用出奇制胜法的例子。

在台湾,蒋纬国是个很幽默的人。

蒋介石去世那年,蒋纬国的军衔是中将,他已当了14年中将。根据规定,14年中将若还未晋升为上将,则应强制退役,军衔也随之取消,而上将则是终身制。但是时任“总统”的蒋经国不见有给蒋纬国晋衔的意思。蒋纬国为了升“上”,便想了个办法。

其时蒋介石的丧事已经结束,宋美龄准备赴美国安居,临动身那天,蒋氏兄弟被通知前往送行。这天,蒋纬国特地提早到官邸,他一改往日穿西装的习惯,穿了一套军服,还佩戴了全套勋章勋标,一进门就向宋美龄行军礼。以前,蒋府每年逢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生日、除夕吃团圆饭、端午节和中秋节都要聚会,所有的人都穿便服。因此,宋美龄对蒋纬国的穿戴觉得奇怪,她朝蒋纬国打量着说:“你穿军装显得很有精神,但平常来这里都不穿,为什么今天给我送行又穿军装又行军礼?”

蒋纬国一本正经回答道:“因为再过不久,我就没有资格穿军装了。所以今天特地让您看看我穿军装的模样。”

宋美龄从来没有想到蒋纬国还会有“没有资格再穿军装”的事,听他这么一说,愈加奇怪了,追问道:“为什么?”

蒋纬国就把强制限龄退役的制度,简单地说了一下,临末道:“今年我已到中将限龄退役的年龄,已经报请退役了。等过了夏天我就退役,自然不能再穿军装给您看了。”

宋美龄因不知“限龄退役”这种事,于是问道:“那何敬之(应钦)为什么继续可以穿?”

蒋纬国说:“他是上将,终身制。”

宋美龄终于明白了,缓缓点头:“哦!”

这时,蒋经国也到了。蒋纬国一见他,也站起来行了个军礼。蒋经国皱皱眉头道:“在家里干什么来这一套?”

蒋纬国还未回答,宋美龄已经开腔了:“纬国做军人还算可以吗?”

蒋经国不知前面已有文章,随口说:“他本来就是军人,干得很出色呀!”

在蒋氏兄弟中,宋美龄一向喜欢蒋纬国,当下便问蒋经国:“既然他干军人很出色,为什么要报请退役手续?”蒋经国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好说:“纬国中将期龄到了,不过我准备马上给他办升上将的手续。”

就这样,蒋纬国由中将升上将的事,就自自然然地完成了。

幽默风趣

1972年5月下旬,美苏高级会谈期间及其前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在维也纳、莫斯科巧妙地戏弄了难以对付的美国记者,在西方世界一时传为趣谈。

当时,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莫斯科,途中经过维也纳。在那里,基辛格就即将开始的美苏首脑会谈问题,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追溯了这次会谈的起因,剖析了两个国家的差异,并就会谈前景和可能达成的协议做了预测。这时,《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兰克尔提出一个所谓“程序性问题”。“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从不放过任何机会讥讽《纽约时报》的基辛格回答说:“我明白了,你看马克斯同他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啊,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他略为停了一下,一字一板地说,“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顿时哄堂大笑。

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就在莫斯科一家旅馆里,向随行美国记者团介绍这方面会谈的情况了。当时已是5月27日凌晨一点,他竟毫无倦意。

“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枚,”基辛格微笑地透露道。“先生们,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谁啊。”

敏捷的记者们于是接过话头,探问美国的秘密。

“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一个记者问道。

基辛格耸耸肩:“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记者傻了,只好“嘿嘿”一笑。

幽默的语言既可以制造有利的论辩氛围,给对方施加压力,又可以给人一种诙谐风趣、轻松愉快的情趣,使对方在忍俊不禁之余,消除对抗情绪,也可以抵挡对方咄咄逼人的责问,摆脱受窘的困境,还可以使对方茫然失措、尴尬难对,使对方在戏谑、谐趣、愉悦之中甘拜下风。因为它敏锐,但并不伤人,谐谑,但并不尖刻,在温和讥诮中蕴含着庄严的意义,在纵横的闲谈中透露着明彻的哲理。上例中的原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先生就十分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去回答各种棘手的问题。在上例中,基辛格之所以能够营造出对自己有利的论辩氛围并置那些难以对付的美国记者于尴尬无奈的境地,完全得力于他对幽默语言的巧妙运用。

自嘲解围

掌握神奇机智的语言应变技巧,无论是在社会交往还是商业谈判、发表演说等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许多场合中,特别当身处尴尬场合,自嘲往往具有奇妙的作用,它是机智应变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天,魏文帝下旨传钟毓、钟会兄弟二人进宫,由于第一次见皇帝,二人心中不免紧张,老大已出了一额头的汗。

皇帝见了便笑着问老大钟毓:“你怎么出汗了?”

“战战惶惶,汗出如泉。”钟毓一边擦汗一边回答。

魏文帝又问老二钟会:“你怎么没出汗?”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会答道。

皇帝称是,众人赞许。

有一次,郑板桥有事去杭州,与豪门子弟曹某同乘一艘船。当时,曹公子不认识郑板桥,见他衣着朴素,很瞧不起他,命郑板桥坐到后艄去。

郑板桥又气又好笑,顺口吟道:“可恨青龙偃月刀,华容道上不斩曹。至今留下奸雄种,逼得诗人坐后艄!”

可见,所谓自嘲,也就是自行嘲讽。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嘲弄自己,而潜台词却另有深义。因此,自嘲在语言交往中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和使用价值。

联合国前任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就任奥地利总统后不久,因他在纳粹军队中任过职,国际舆论一时纷纷扬扬。他在接受一名记者采访时,记者问及此事,这使他颇为尴尬,颇为头痛。但他仍不失风度地对记者说:

“关于这件事情,我无权做出解释,最权威的解释者是我母亲,看她是不是生了两个瓦尔德海姆。”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个会议,是很不相称的。

为了说明他本不该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里遇到一位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能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大家为林肯的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

当你陷入窘境时,逃避嘲笑并非良方,也不是超脱。相反的,你怒不可遏地反唇相讥会遭到更多的嘲讽,不如来个超脱,自嘲自讽,反而显得豁达和自信。这种超脱既可以使自己摆脱“狭隘的自尊心理束缚”,又堵住了别人的嘴巴。

1915年,丘吉尔还是英国的海军大臣。不知他是心血来潮,还是什么原因,突然要学开飞机。于是,他命令海军航空兵的那些特级飞行员教他开飞机,军官们只好遵命。

丘吉尔还真有股韧劲,刻苦用功,拼命学习,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搭上了,负责训练他的军官都快累坏了。丘吉尔虽称得上是杰出的政治家,但操纵战斗机跟政治是没什么必然联系的。也可能是隔行如隔山吧,总之,丘吉尔虽然刻苦用功,但就是对那么多的仪表搞不明白。

有一次,在飞行途中,天气突然变坏,一段16英里的航程竟然花了3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着陆后,丘吉尔刚从机舱里跳出来,那架飞机竟然再次腾空,一头撞到海里去了。旁边的军官们都吓得怔在那里,一动不动。

原来,匆忙之中的丘吉尔忘了操作规程,在慌乱之中又把引擎发动起来了。望着眼前这一切,丘吉尔也不知所措,好在,他并没有惊慌,装作茫然不知似的,自我解嘲道:

“怎么搞的,这架飞机这么不够意思。刚刚离开我,就又急着去和大海约会了。”

一句话,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丘吉尔摆脱了尴尬。

在有些尴尬的场合,运用自嘲能使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而且还能体现出说话者宽广大度的胸怀。

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但他从不注重自己的着装。

一次,爱因斯坦来到纽约,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位老朋友。这位朋友见爱因斯坦衣服破旧,便说:

“你看你的大衣,又破又旧,换件新的吧。怎么说你也是知名人物呀!”

爱因斯坦笑了笑:

“没关系,没关系。我刚来到纽约,这儿没有人认识我。”

几年后,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都已名声大震。巧的是,爱因斯坦又和他的那位朋友在街上相遇了,更巧的是,爱因斯坦还是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大衣。这一次,爱因斯坦不等朋友开口,便解嘲道:

“这次更不用买新大衣了,全纽约的人都已经认识我了。”

尴尬场合,运用自嘲可以平添许多风采。当然,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因素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实质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

此外,运用自嘲还要审时度势,相机而用,比如对话答辩、座谈讨论、调查访问等就不宜使用。

自圆其说

有一次,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心情非常愉快。席间他对一位妇人说:“您太漂亮了,夫人。”

那妇人却冷冰冰地回答道:“可是很遗憾,我却不能用同样的话来回答您。”

头脑机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马上微笑着说:“这没关系,您可以像我一样也说句假话。”

自圆其说,就是通过自己头脑灵敏的反应,机智地给自己的遭遇打圆场,使自己的语言逻辑自圆其说。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携赖莎访美,在赴白宫出席里根的送别宴会的途中,他突然在闹市下车,和站在路旁的美国行人握手问好。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将汽车扭转回头,冲下车,围上前去,并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旁的美国人赶快把手从裤袋里抽出来(怕他们袋内藏有武器)。行人搞得一时不知所措。站在戈尔巴乔夫身后的赖莎十分机智,赶快打圆场,向美国人解释说:“他们的意思是要你们把手伸出来,跟我丈夫握手。”

这种随机应变、顺水推舟的圆场话,维护了苏联领导人与美国人的友好感情。顿时,周围的美国人都伸出手来同戈尔巴乔夫握手致意。

演讲、谈话、论辩,都希望有个好的收场,得到圆满的结局。因此,这就需要平时多多读书,多多磨炼,充实头脑,才能练就敏捷的表达技术,以及逻辑与语言修辞素养。

“尊敬的女士和先生们,下面我们将请多次国际比赛的获奖者、世界著名艺术家用小提琴为我们演奏几首美妙的乐曲。”报幕员用优美的声调对观众说。

“可我根本不是什么小提琴家,”艺术家不好意思地对报幕员说,“我是钢琴家。”

“女士们和先生们,”报幕员说,“不巧,小提琴家把提琴忘在家里,因此,他决定改为大家演奏几支钢琴曲。这机会更难得,请大家鼓掌。”

一个人平时总是思考如何应付复杂局面和临场突发情况,临战自然不会仓促和不知所措。这样,遇到特殊情况,他自然会说:“我早已估计到了!”

《孙子兵法》中说,方则止,圆则行。圆阵不仅利于攻战,亦利于防守。善始善终的战争结局是长蛇阵始,圆阵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