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
523400000026

第26章 摆脱左右为难的“困局” (1)

跳出“两难”问题的圈套

一、情境导入

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问题:

女友问她的男友:“如果有一天,我和你的妈妈同时掉进河里,你会救谁?前提是,你只能救一个。”这个问题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可是,回答呢?有谁的回答是让人满意的?

回答A:我会救你。女的一定是现在开心了,可是事后会想,你连自己的母亲都不会救。我还能指望你什么呢?以后,你一定也会抛弃我的。

回答B:我会救我妈。女的大发雷庭,喊道:“好啊。你下半辈子和你妈过去吧。我们完了。”于是扬长而去。

这个问题看似没法回答,怎样回答都一样。

二、权威分析

“两难”问题就是不论你回答“是”或“否”都可能给你带来麻烦。回答这类的问题必须用心。

很多时候,问这种问题的人总是别有用心,话中有话,听出对方的言外之音,是难点之一。

回答这种问题,“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该如何选择,是难点之二。

如果问题来自于你不能得罪的人,或者在公众场合被问到,更会让你的回答难上加难。

三、应对方法

方法一:回避正题

在那些不宜完全根据对方的问题来答话的场合可采用回避正题的模糊回答,它能让你巧妙避开对方问题中的确指性内容,让对方感觉到你没有拒绝他的问题,但又不是他期望的答案。如:

项羽自尊霸王后,想杀刘邦。

范增出主意说:

“等刘邦上朝,大王就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如果他说愿意,你就说他意图养精蓄锐,有谋反之心,可以绑出去杀掉;如果他说不愿意去,你以其违抗王命杀掉他。”

刘邦上殿后,项羽一拍案桌,高声问道:

“刘邦,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

刘邦答道:

“臣食君禄,命悬于君。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唯命是听。”

项羽一听,无可奈何,只好说:

“刘邦,你要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

刘邦说:

“臣遵旨。”

刘邦的语言,避开项羽问话的前提故意说对项羽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从而使项羽找不到借口杀自己,为自己日后卷土重来创造了机会。

再如,1996年李登辉访美。此前,他同日本记者大谈他的日本情结,散布一系列不利于国家统一的言论。《人民日报》发表了多篇对其批评的文章。当时身为外交部发言人的沈国放正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发布厅,有人问他:“你们是否把李登辉看作中国人?”这是一个巧设陷阱的难题,说“是”或“不是”,都会给人口实。于是他这样回答:“真正的中国人都是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可谓得体之极。

方法二:假装糊涂

两难问题中有一种复杂问语,是指利用“沉锚效应”,隐含着某种错误假定的问语。对这种问语,无论采取肯定还是否定的答复,结果都得承认问语中的错误假定,从而落入问者圈套。如一个人被告偷窃了别人的东西,但又死不承认偷过。这时审问者便问:“那么你以后还偷不偷别人的东西?”无论其回答“偷”还是“不偷”,都陷入审问者问语中隐含的“你偷了别人的东西”的这个错误假定中。如:

一次邻居盗走了华盛顿的马。华盛顿和警察一道在邻居的农场里找到了马,可是邻居硬说马是自己的,不肯把马交出。华盛顿想了一下,用双手将马的双眼捂住说:“既然这马是你的,那么,你说出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邻居回答说。华盛顿把手从马的右眼离开,马的右眼光彩照人。“啊,我弄错了,”邻居纠正说,“是左眼!”华盛顿把左手也移开,马的左眼也光亮亮的。“糟糕!我又错了。”邻居为自己辩解说。“够了够了!”警察说,“这已经足以证明这马不属于你!华盛顿先生,我们把马牵走吧!”

邻居为什么被识破?因为华盛顿善于利用思维定式,先使邻居在心理上认定马的眼睛有一只是瞎的,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沉锚效应”。邻居受一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暗示,认定了“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所以,猜完了右眼猜左眼,就是想不到马的眼睛根本没瞎,华盛顿只不过是要让他当场现原形。

因此,对这类问题,不能回答,只能反问对方,或假装糊涂,不明白对方的意思。

方法三:自嘲圆场

有时有的两难问题被问及,无论怎样回答都会让人觉得脸面无光。此时不妨自嘲一下,给自己圆圆场。如:

某先生酷爱下棋,但又死好面子。一次与一高手对弈,连输三局。别人问他胜败如何,他回答道:“第一局,他没有输;第二局,我没有赢;第三局,本是和局,可他又不肯。”乍一听来,似乎他一局也没有输:第一局他没输,不等于我输,因下棋还有个和局;第二局我没赢,也不等于我输,还有和局嘛;第三局也不等于我输,本是和局,可他争强好胜,我让他了。

方法四:迂回出击法

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或者无理的要求,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取迂回的技巧,避免与对方正面冲突,在抓住对方的漏洞前提下,再不动声色地反击,从而反败为胜。如,

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以考验著名才子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你怎么办?”

这实在是不好回答的问题,若回答不去死,则属违抗圣旨:回答去死,未免太冤。怎么回答呢?纪晓岚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说道:“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

“我去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先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啊!”

这里,乾隆是根据纪晓岚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之论叫他去死,此令顺理成章,纪晓岚怎样回答都很难,于是聪明地采用了迂回出击的办法,到最后,反把难题留给了皇上。乾隆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是昏君,所以,纪晓岚很自然地把自己从“死”中解脱出来。这一招,既没有损害乾隆面子,又点出了他的无理之处,还博得了皇帝的夸奖。

方法五:相似问题反击

面对别人的刁难,面对两难问题,有时不必去苦思冥想,只要采用与他相似的问题进行反击,以其人之道不定反治其人之身,让对方承受自己设计的圆套,从而使自己轻轻松松得到解脱。如:

乡间,一无赖站在十字路口拦住一位过路的姑娘:“你说,我是要往东去,还是要往西去?猜中了就放你走。”对此,姑娘怎么答都不会对,因为他的问话不排中,并非非此即彼,还有南和北。这时,姑娘掏出手绢揉成一团:“女士优先。请让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好吗?”无赖有恃无恐,便答应了。姑娘便说:“你猜猜,我这手绢是要丢向东边,还是丢向西边?”无赖当然同样不能答,只好让姑娘走了。

方法六:巧用对比

有些问题,如果直接回答,无论是哪种答案都不妥,这时,巧用对比不失为一个解脱的办法。最好能选用一些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比,重要的是这些事物还恰恰能包含或说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

四、成功案例

中国和以色列建交后,以张贤亮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应邀首次访问以色列。其间,以色列仅有的两家电视台同时以直播的方式对张贤亮进行了采访。眼看节目就要顺利结束时,主持人突然问道:

“张贤亮先生,你是一名共产党员,近来你以作家的身份走访过很多西方国家,请问,经过比较,你认为究竟是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好一个突如其来的刁钻问题!面对这种“选择疑问句”的问题,如果断然拒绝或反唇相讥,则有失礼仪;如果正面回答,则不论是说资本主义好还是说社会主义好,要么就是有损中国人形象,要么就会激起对方国民的反感。

张贤亮稍做思考,答道:“这个问题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不成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者不会做这种比较。因为我们共产党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流程,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以后是封建社会,当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被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同样,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就会自然地出现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像春天以后是夏天,夏天以后是秋天,秋天以后是冬天一样。你能比较到底是春天好还是夏天好,或说是秋天比冬天好吗?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处和特点,不管人认为好不好,每个季节都必然要来临,你也必须去适应它,度过它。”

主持人听了还不罢休,又问:

“请问,你是个共产党员,这如何解释?”

面对对方的紧追不舍,张贤亮款款而言:“不错,这个共产党员还是个资本家。这是由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譬如说我在冬天的时候,必须在身上多穿一件衣服,可是到了春天,不需别人说,我自己就会把衣服脱掉一件的。”

在这个左右为难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前,张贤亮以其超人的睿智和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渡过了难关,并令人大为叹服。

五、误区点拨

1切忌,立即反唇相讥的话,对方问这种问题,固然有失妥当,但如果你反唇相讥(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将有失风度。

2对于非“左”即“右”的问题,切忌在对方问题所提供的选择中做单一选择,无论是“左”还是“右”,都正中了对方的“圈套”。

当众应对别人的有意刁难

一、情境导入

当你正在和一大群朋友侃侃而谈的时候,突然有人接过你的话头,当着众人的面刁难你,让你下不了台;或者你正在一个正式的场合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又有人冒出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来,当时就让你面红耳赤、满脸是汗,气愤等难堪至极。遇到别人这样的有意刁难,你该如何应对呢?

二、权威分析

人生在世并非所有的事都顺心如意,也并非所有的人都对你友好和善。我们生活的世界异彩纷呈,这就铸就了人的五花八门,性格各异。你在为人处世之时,不免要碰到一些刁钻古怪之人,他们会在一些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对你进行无故的有意刁难。那你就得提防点,并要适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当然,面对别人的有意刁难,还想保持平静和理智,这是有难度的。

同时,既要保住自己的面子,又不至于因回敬过头而显得无礼,如何说话才能把握好其中的度,这也是很难的。

三、应对方法

方法一:请君入瓮

生活中,当对方蓄意刁难,说出一种使人难堪窘迫的话时,最好的解脱方法是采用请君入瓮的方法,巧用话语把对方也引入这种局面中,然后自身撤退,让对方作茧自缚、自食其果。

有一天,一位年轻学者对身为犹太人的海涅说:

“你知道在塔希提岛上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什么吗?在那岛上,既没有犹太人,又没有驴子!”

海涅听了,冷静地回答:

“不过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要是我俩一起到塔希提岛上,那时情形将会怎样呢?”

年轻学者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再如,一天,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正坐在沙发上沉思,坐在他旁边的一位美国金融家对他说:

“萧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

金融家的话明显是在嘲笑萧伯纳的穷困,只听萧伯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