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
523400000022

第22章 巧妙处理家庭关系 (3)

下午回到家,小姑已经很累了。她却不累,忙进厨房准备晚饭。她觉得,只要人的心情好,做什么都愿意。

吃着晚饭,她们还在讨论哪件衣服好看、哪件适合小姑。她们还谈到了上街看到的一款漂亮的新娘装,并说待到她结婚时,一定要送她一套。小姑当时幸福与甜蜜得自不待言。她也真诚地希望小姑找到一个好婆家,只要小姑幸福了,她也随之高兴。

五、误区点拨

1切忌不相互沟通以致相互怨恨、猜忌。

姑嫂间不善于沟通,就容易各揣心事,发生冲突。严重时,会相互怨恨、猜忌,从而影响家庭的稳定。

2嫂嫂切忌在小姑子落难时,看她的笑话,落井下石。同时,在家中也不可好大喜功,有了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有了过错就往别人身上推。一个家庭,只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功不居、有过不诿,才会充满和谐、友爱。

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应采取不细究、不计较的态度,对己严、待人宽,谦和忍让、豁达大度。

3两人之间有了意见分歧时,切忌斤斤计较,要互谅互让,学会克制自己。自己不顺心,也不能出口伤人,更不能背后发牢骚。

解救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

一、情境导入

“妈妈,我让网吧给害了!”2004年3月3日《钱江晚报》偌大的一个标题触目惊心。

报道讲述了浙江省某市一位16岁少年因沉迷上网而三次自杀,妈妈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

福建省某县一个名叫王力(化名)的高一学生,因为迷恋上网,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继而旷课、逃学,最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治疗。经过20多天的治疗,王力的病情才有所好转。

据校方介绍,王力于2002年上高一后,成绩一般,并经常旷课、逃学。后来学校了解到,王力学习成绩下降、旷课的原因是沉迷于上网打网络游戏。2003年,由于学习成绩差,王力不得不留级。但留级后,王力依然热衷于上网,并经常旷课逃学。学校为此多次对王力本人进行教育,并多次通知家长进行配合教育,王力也多次写下保证书,但结果还是一切照旧。2004年开学后,王力到学校上了几节课后又不上了,2004年3月中旬,王力的父亲来到学校,要退注册费和寄宿费,学校才知道王力在精神上出了问题。

负责治疗王力的张医生指出,王力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原因是上网成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并形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二、权威分析

当一部分父母为孩子沉溺于游戏机室不能自拔而痛心疾首的时候,另一部分家长却为孩子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而连声抱怨。网络时代的到来,令许多父母措手不及,儿女沉溺网海,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相对减少,亲子关系也日渐疏远。

据有关资料统计,因互联网而引起的家庭问题,目前仍算少数,但是有专家预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网络化”,因此而形成的家庭问题将会增加,它将成为家长及孩子之间矛盾的焦点之一。

目前,因孩子上网造成父母担心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孩子没有控制能力,上网时间过长,第二天上课没精神,学习成绩下降;二是,孩子上网接触黄色网站,思想变坏;三是,孩子在网上结交不良朋友而误入歧途,等等。因为大多数父母不懂电脑,对孩子在网上的活动无法监督,所以他们担心对孩子的管教会变得更为棘手。

今天,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人们能够想像的领域中,它几乎无所不在。通过它,人们可以和朋友保持联系、浏览信息、听音乐、结识新朋友,等等。网络生活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可是,在它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却出现了新问题——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症状困扰着成长中的青少年。它诱发了孩子的“情感冷漠症”,使他们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社交圈缩小,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因此,网络时代的父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孩子的上网成瘾症。

孩子在网络成瘾的早期,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然后上网时间不断延长,由此出现记忆力下降等不良情况。有些孩子晚上起床上厕所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络上“溜达溜达”。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后来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晕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饮食不振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防治孩子上网成瘾解救这些沉迷于网络中的孩子呢?

三、应对方法

方法一:疏胜于堵,交流沟通

要正确看待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要引导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沉迷于互联网,父母采取的方法一般比较强硬,比如威胁说切掉电话线,等等,而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会因此变得更叛逆。孩子会说:“你不让我在家里玩,我就出去玩,反正外面有那么多的‘网吧’。”这时候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有些父母不懂电脑,也一味排斥互联网。其实互联网可以用来促进亲子关系,不懂互联网为何物的父母或许可以向孩子请教怎样上网,也可以一起制作家庭网页,等等,这会是一项有趣的亲子活动。上网后,家长就可以了解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上网。同时,也可从中认清楚网络中的利弊,对其中的健康与不健康的内容进行分辨指导。这样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比空洞的说教要见效得多。

方法二:规则限制,目标订立

父母在购买电脑时,应该和孩子定下一些规则及限制,比如每天用多少个小时上网,等等,让孩子吃饭时就要吃饭,睡觉时就要睡觉,不要由于家长一开始没有管制,等到孩子“上瘾”时才来骂,问题已经不容易解决了。懂得上网的父母也可以指导孩子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你很担心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在上网。

此外,还要帮孩子上网订立目标。让孩子每次上网前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要上网干什么,然后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要让他们明白这个两分钟并非是多余的,它可以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为自己上网限定时间。看一看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估计要用3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15分钟,到时候看看进展到哪里了。如果认为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上网时间了。

方法三:学习交流实际帮助

对于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父母不仅要及时知道孩子上网的情况,在时间上进行控制,还应该懂一点网络基础知识。这样,在孩子上网的同时,就可以为孩子安全上网发挥一些指导作用或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安装过滤程序或“防火墙”,可以屏蔽黄色网站;可以搜索查找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上的网站和聊天室等。如果家长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办法,还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利用网络查阅信息,一起交流分析,这样既可防止孩子躲开父母的视线上不良网站和聊天室,还可以在一起上网浏览、聊天、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增加情感,增加共同语言,从而增强自己的发言权,孩子也因而越来越“驯服”于你们。

方法四:倾注关怀,安抚引导

父母不要动辄就打骂孩子,不要流露出对孩子彻底失望的想法,而应倾注深切的关怀,耐心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要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抛弃。孩子们为了爱他的家人,为了宝贵的亲情,也会选择与网络游戏划清界限的。此外,还要不断对这些孩子进行安抚,要努力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并沿着这一方向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使他们逐步适应现实社会。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使他们的旺盛精力得到正确而有益的发泄。

四、成功案例

邹女士的儿子小盼今年14岁,在一所重点中学就读。小盼天资聪颖,一直都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好学生。但今年3月的一天,小盼初三的同学们正埋头复习,可小盼忽然来了“白相心思”,竟去家附近的网吧打游戏,从此对网游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拾,3个月里《传奇》不可思议地打到了43级。而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本来立志要考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这个理想眼看就将化为泡影。

“老师都说的,这小孩脑子很好的!就是没有用到刀刃上。”邹女士连连低头叹气。为了“节约时间”打游戏,小盼每天连牙都不刷,脸也不洗,就去网吧。甚至把上学、做作业都抛到了脑后,还有好几天竟通宵泡在网吧。

原本幸福的一家人,生活由此笼罩上了乌云。邹女士和丈夫几乎使出浑身解数,但不论是规劝还是打骂,都派不上用场。他们甚至还特地买来一些电脑方面的书籍,想培养儿子从事相关工作,但小盼却因为看不懂而觉得索然无趣。

子不教,父母之过也。

于是,邹女士开始反思,采用这种“棍棒”的方式和说教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只会激发孩子强烈的抵触情绪,反而使他更加沉迷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

现在她真正要做的,不是如何限制小盼上网,而是如何转移小盼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他新的爱好。

之后,邹女士就改变了做法,不再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不再要求孩子考上名校,小盼这才记起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虽然,现在的分数离最好的市重点高中还有一定差距,但却使他头一次清醒地认识到,是自己要读书,是自己要成材。

邹女士夫妇也不再坚决要盼盼和网络游戏“划清界限”,甚至为满足儿子的需求,购买了新电脑,还在奶奶家也装上了宽带。

五、误区点拨

1切忌立即禁止孩止上网,特别是已上网成瘾的孩子;切不可硬性规定孩子以后不许再摸电脑和打骂孩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切忌给沉迷于网络的孩子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以一种“棍棒”的方式和说教的姿态来对孩子进行管教,只会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反而让他们更加沉迷于网络而难以自拔。

应对孩子的早恋

一、情境导入

陈炜中学将要毕业。有一天,妈妈在洗他的衣服时,发现口袋里有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以及几点在什么地方约会之类的话。妈妈一看,立即意识到是有小女生向儿子示爱了,由于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她一下火冒三丈,气得劈头盖脸地数落起儿子,然后又贬低那女孩。可他非但一句也听不进,反而很坚决地示起威来:“我就是喜欢她,又怎么样?”母子关系一度陷入僵持状态,妈妈为此十分苦恼。

二、权威分析

恋爱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在少年男女之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就是所谓“早恋”。在青春期阶段,“早恋”是最令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扰和担忧的问题。而且,近年来学生“早恋”现象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不仅高中生“早恋”的比率居高不下,初中生“早恋”的比率也大幅度增加,甚至有些小学生也开始谈“恋爱”了。这确实令很多的父母头痛,不闻不问吧,总觉得会耽误孩子的学业;过问吧,又怕逼急了,孩子离家出走、自杀,弄出什么可怕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