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的智慧
5221800000036

第36章 重建你与世界的关系(1)

“80”后的尴尬与困惑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

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头破血流也难抢到工作;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是讲感情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是讲价钱的……

这段话在80后中广为流传,他们把面临的种种困惑和尴尬,以这种既幽默又无奈的方式表达出来。

然而,生活无法娱乐,必须实打实地过下去,当80后真正面对这些困境的时候,他们能否绕开来自社会和自身的险滩和暗礁,大踏步地前行呢?

2008年4月初的一个下午,对于家住成都市罗浮世家的梁贵友来说是一个永远也不想回忆的日子。

那天,当他下班回到家中后,发现女儿梁静非常虚弱地躺在客厅沙发上。想到早上她跟自己说身体不舒服不想上班的事,梁贵友上前将躺在沙发上的女儿扶起来,送往医院看病。入院后,经医生详细询问,梁静终于道出了事实的真相。原来她并不是身体不舒服,而是在3月31日晚上10点多钟,她在家里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将2ml毒药“百草枯”稀释成4ml后,注入了自己的体内!

4月15日清晨,经过14天的抢救无效后,只有24岁的梁静,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亲人无尽的伤痛。

可能有人会问,为何一位年纪轻轻的女护士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呢?

原来,去年8月医院组织了一场医学检验职称考试,梁静在这次考试中没有通过,被医院从正式员工降成了实习员工,这样每月的收入仅仅只能拿到300块钱。为此她一直无法释怀。就在出事的那天,梁静又因为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纰漏,被领导连续斥责了三次。在极端的压抑与痛苦中,梁静应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梁静的悲剧故事中,人们看到了一个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年轻女孩。这样的高压,也许在一些年长的人眼中似乎并不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因此他们给抵抗能力较弱的80后起了一个名字,叫“草莓一代”,暗讽80后外表光彩夺目,但经不起半点的磕碰,一碰就烂。

在梁静事件后,很多人对80后的抗压能力表示出担忧。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社会对于80后太过苛刻?还是80后果真就是不堪一击的“草莓一代”呢?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事实,还80后一个真相,我们从工作、爱情、婚姻等各个方面举例剖析80后的生活现状。

耿荣军男生于1984年

职业:某知名医院信息科业务主任

月收入:4000-5000

耿荣军认为80后并没有赶上工作特别难找的时期,有些人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缺乏自知之明,更多的时候是好高骛远。同时他还说,除了部分优秀者,很多80后都让人非常不放心,普遍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他说自己是从软件维护工程师、应用工程师、高级应用工程师、业务主任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工作压力是大,但是,只有经受住了这些压力,人才可能成长。

工作虽然成功,但在感情上,耿荣军仍是一片空白,他接触过一些年龄相仿的女孩,但她们的任性、娇气让其很难下决心与之一起牵手未来的人生。”

高静女生于1985年

职务:某小学语文教师

月收入:2500

高静是一名研究生,在选择适合自己工作的过程中,经受了一些挫折。有一次,她将自己的研究生学历的简历递给某招工单位,对方晃了一眼封面就直接扔了出来。

高静认为80后其实是很有想法的,也不缺乏前辈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但是这些需要在工作中去证明,但招工单位往往不给80后证明自己的机会。高静对于目前的工作现状很不满意,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读了19年的书,花了家里那么多的钱,如果一毕业就失业,实在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自己和家人。

高静有一个男朋友,他们的感情很稳定,计划一两年内结婚,对于他们的婚事父母给不了太多的支持,只能帮着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剩下的一切都要自己解决。他们只要求一场普通的婚礼和一套80平米左右的房子。就是这样,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算,最起码每个月要存4000块钱!所以,感觉压力非常大。

郭林洁女生于1984年

职务:某公司文员

月收入:2000

林洁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自己的老公。

刚谈恋爱的那会儿,老公在林洁的眼里是标准的“潜力股”,但是步入社会后,才发现老公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在社会上的几年打磨,已经磨光了他身上的锐气,现在变得特别颓废。原来他喜欢唱励志歌曲,现在喜欢唱爱情歌曲,他已经没有了那种“出人头地我雄心在,大款富豪不是天生”的壮志豪情。

目前他们结婚已有三年了,男方父母盼着抱孙子,整日给他们施加压力,但林洁并没有生孩子的打算,因为她不想十月怀胎再去造一个“穷三代”。

林洁认为以目前的生活状况,根本给不了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一出生就注定要过低人一等的生活,自己受苦就好了,何必拉着一个无辜的生命,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梦想和激情。他们本应该继续享受年轻人吟诵诗歌、结伴旅行的日子,但一毕业就被迫成熟世故,承担起养家糊口的日子,像一个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注定不能体验年轻人应有的浪漫人生,无法真正拥有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工作、爱情、婚姻……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困扰着80后,使他们背负的东西过于沉重。当把QQ签名改成“开始奔三”的时候,究竟有哪座房归属于你?有谁与你相伴?你的青春要在哪里度过?

鼓足勇气在大都市奋斗、突围的80后,常常是怀抱梦想而来,最终梦想成泡影,自己也陷入平庸的沼泽中难以自拔。成为蚁族,成为房奴,实在是情非得已。在职场上劳心劳力,却没有了生活。常常与疾病、坏感情不期而遇,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

80后有太多的迷茫,太多的期许,但现实的压迫终究过于强大,梦想最终变为了一个可笑的泡沫。一直前行,却不不知道为何前行,迷茫、困惑……他们并不想当光鲜亮丽,一碰就烂的“草莓一代”,他们也希望自己“雄起”,或者是“hold”住场面,但他们终究只有无奈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们只能不停前行,不敢回头,不敢张望……

针对80后面临的社会现状,四川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心理专家李健副教授说:“社会竞争格局发生多样变化,在家庭以外,竞争激烈的社会中,80后不再是宠儿,生存压力使得他们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80后必须接受现实。”

让我们对比一下60后,70后和80后的生活现状。

60后:虽然从苦日子走过来,但有着绝佳的运气,读大学不用自掏腰包,一从学校出来就有工作,工作后又包住房,享受着很多优越的社会资源。60后从小受的教育是以默默付出和服从为主线,个性宣扬的力度比较小。现如今,60后绝大多数人都已事业、家庭双丰收,荣升为当今社会资源的掌控者,目前生活的重点已不是为了饭碗拼命奔波,而是充实自己的精神需求和享受物质带来的快感。

70后:受两种时代文化冲击,坚韧力虽不如60后,但70后面对的生存压力相对较小,正赶上对大学生需求较大的时代,职场压力趋于中流。家庭成员结构多元化,一般都会有兄弟姐妹,集体生活带来适应规则的能力,价值观呈复合型发展。

80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生活娱乐方式常以个人为中心,没有很强的集体责任感,宣扬自我价值的体现,充满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同时,抗击打能力弱小,属于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和突出的一代人。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80后的职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缺少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的他们,内心冲击感呈多元化延伸,极容易有一些负面的情绪产生,例如:恐慌感、焦虑感、疲劳感、职场枯竭感……加之目前的素质教育依然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对80后的成长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要么是冲动而为,要么是压抑观望。因此,80后不是有太多压力,就是有太多压抑,要不就是有太多无聊,心理问题频频出现,而他们又欠缺有效的应对方式。

面对这样的现状,80后的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寻找并建立一套社会支持系统:大的方面,可以寻求医院、志愿者团体、工作单位的帮助;小的方面,当和压力狭路相逢时,要多和家人、朋友沟通,将自己内心的恐慌和不安都排遣出来;在个人层面,要努力做到淡定、从容,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努力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买房?租房?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几乎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学过这首民谣。

长大后,才发现,房子成了压在年轻人人生路上的一个“重重的壳”。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很多人对买房望而却步,但是不同的人对待买房和租房,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有的人认为,只有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即这套房子的所有权和居住权都归自己,才会有一种踏实感和归属感。特别是对在大城市工作的人来说,能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不仅能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强,收入高,同时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婚姻都是一种保障,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爸妈接过来一起住,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他们。对于租房,他们则认为没有一点保障和归属感,而和他人一起合租更觉得不便和尴尬,没有一点独立的空间。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买房并不是必要的消费,有一个能住的地方就可以。而且买房一族,很多人都是靠着贷款买到的,因此每个月必然要用一大笔钱来还房贷,无形中所承受的压力要比租房子的人大,因此常常要选择做一份兼职。但“炒更”一族,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旅游度假,出外游玩踏青好像都是一种奢望。相比买房,租房相对便宜,不用担心房贷,更不用自己去装修,利用省下来的钱可以做更多事情,好好享受生活。

“只要半个平方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一两个平方米的价格,欧美列国也回来了。几年下来,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完一个厨房的价钱。那时候,说不定你的世界观都已经变了。生活在于经历,不在于平方米;富裕在于感悟,不在于别墅。”这个段子在网上流传很广。有一个网友这样评价道:“当高房价成为一种背负时,换一种方式来看待,或许会有海阔天空之感。”

2009年毕业的吴伟就遭遇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窘困。2011年年初,他贷款在北京大兴郊区买了期房,2013年交房,总价123万元。齐集父母、亲朋和自己三方的力量,才交了首付,贷款48万元,期限20年,月供4800元。“月供比我工资还高。”吴伟说。

因为还没有到交房的期限,由于还没有交房,继续租房的小吴面对的局面是:自己工资付房租跟生活费,剩1000元不到还房贷,剩下的房贷还需要家里帮忙支付。“我虽然不优秀,但自觉还是很努力的,结果真正工作了两年半,连个房贷的月供都支付不起,真是可悲又可哀。回头想想挺对不住父母的,父母供自己上大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还要父母继续出钱。”

像小吴这样被迫“啃老”的人并不少,2011年年初《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调查显示,除银行房贷外,有22%的被调查者靠父母资助,房贷压力还比较明显。贷款之后,35%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品质大打折扣,11%的人不敢换工作,35%的人因此要精打细算。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租房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以后有能力的话一定要买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样方便照顾小孩和老人。租房就像打工,一辈子过去了房产永远不是自己的;买房就像创业,不管多么艰辛,房产最后还是自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打拼,先租房后买房。

上面这三种说法,都有其可取之处,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个人的一种生活态度罢了。但是,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首先必须要冷静,不失理智,要搞清楚,自己是真的需要一套房子,还是只是从众,抑或单单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电视剧《蜗居》中的郭海萍,为买房子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感触。毕业以后先是租房,后来结婚生了孩子,因为租的房子实在是太小不方便照顾孩子,所以不得不将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因为长时间不在一起,孩子渐渐和父母没有了感情,这令海萍相当的痛心,发誓一定要买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

海萍的经历相信很多人有同感。这种情况的买房理所应当,无可厚非。他们是真的需要一套房子,以此获得一份归属感和安全感,也让这个自己工作的城市不再那么陌生。

但也有很多人的想法并不是很可取,存在严重的盲目和攀比心理。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别人有的自己也一定要有。别人开车上班,自己也要买一辆小车;别人穿名牌,自己也要穿;别人住大房子,自己也要住……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身条件是否能够达标。

有的人,甚至给自己的父母施加压力,结婚一定要父母出钱买房,要不就不结婚。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内心承受的压力该有多大啊!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父母,这无疑是将他们往死路上逼。想想电视剧《蜗居》中的那个只为分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供儿子,特别是孙子以后结婚用而付出生命的老人,是多么的可悲又可怜!

买房除了理智,还需要从自身出发,看自己是否具备买房的能力,是借钱买房还是贷款买房?租房相对而言,比较轻松一些,只需要找一个离自己单位近,价位和装修都不错的房子就可以了,房租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买房的话,要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了。第一是要看自己的收入是否具备买房的条件,如果是贷款买房的话,就得考虑在多长时间内还完贷款,每月需要支付多少房贷等问题。第二是要考虑在哪里买房子最合适,是买离自己工作单位较近但条件设施相对不太好的房子,还是选择环境不错但交通不便的房子;是买新开发的楼盘还是买已经售出部分的楼盘;是先买一套小房子以后再买大房子,还是直接买一套大房子一步到位……

另外,装修的问题也不能不考虑。装修成什么样的风格,田园还是欧式的,小情小调的还是富丽堂皇的。装修完了还要考虑买家具的问题,以及家具怎么摆设等等,这些都是每个买房人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