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的智慧
5221800000012

第12章 谁绑架了你的幸福(2)

后来有一天,台长打电话给新闻部主管说:“明天有财经首长来公司晚宴,请周杰作陪。”新闻部主管说:“报告台长,周杰现在已经不跑财经路线了。”“他不是财经专业毕业的么,怎么改跑别的路线啦?不跑了也得来作陪,他是这个行业里的专业记者,饭后让他来做个专题访问。”

从此,每遇到有财经界的重要人物来电视台,都由周杰作陪,并顺便专访。时间长了,新闻部主管只得将周杰“请”回财经记者的位子。

整治周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让新闻部主管很恼火。不久,他又借故拒绝了周杰提出的做益智节目的要求,改为去做一个新闻评论性的节目。

大家都知道这类节目通常吃力不讨好,而且收入也特别低,再加上新闻性节目时效性特别强,所以制作起来特别麻烦,但周杰仍然没有抱怨地接受了下来。

慢慢地,这档节目也步入了正轨,而且有了名声,参加者都是一时的要人。就这样,周杰渐渐成了台里的热门人物。

一年后,原来的新闻部主管调走了,周杰理所当然地接任了这个职位。

面对新闻部主管一次又―次地给自己小鞋穿,周杰每次都没有抱怨,而是让自己更加努力,凭借着自己的才华,终于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一开始周杰就满腹牢骚,那么他也许早就被新闻部主管整走了,又怎么会取得以后的骄人成绩呢?因此,抱怨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它只能破坏幸福,只有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才能获得幸福。

当你的幸福遭受到某些人和事的阻碍时,抱怨对你不仅没有丝毫的帮助,还会把你幸福的障碍设置得更高,所以不如学会在忍受中改变,只有这样,才可绕过障碍,获得属于你的幸福。

小心:欲望是有毒的

俗话说:“针大的洞,斗大的风。”用这句话来形容欲望,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欲望是偷偷隐藏于内心的一粒酵母,在灌满忌妒、虚荣和贪婪等的酱缸里,不断地膨胀,小小的一粒,一点点变大,大如斗,大如牛,大到人神共畏惧。

人们应该对自己的欲望适时地克制,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冷静地思考,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切记不可掉入它的圈套,不然,就有可能让自己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

《蝜蝂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篇散文。在文中,作者提到了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蝜蝂。这个小虫在行走的过程中,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捡起来,然后放到自己的背上,接着继续昂首挺胸地前进。它的背是有些发涩的,因此背负的那些东西不会掉下来。但是蝜蝂中意的东西越来越多,背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但它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还在继续不断地往背上放东西。它实在是太贪婪了,最终由于体力不支而最终累倒在地……

现代社会里,很多人总是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物欲,内心没有片刻的宁静。如果一个人的物欲过于强盛,就很容易沦为欲望的奴隶,一生都负重前行。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学会轻载,减负前行,学会知足常乐,因为我们的心灵之舟确实载不动太多的负荷。

很久以前,一个做梦都想发财的人无意间得到了一张密林藏宝图,图的上面标明,在密林深处暗藏着一连串的宝藏。他惊喜不已,立即偷偷地准备好了一切旅行用具,还特地找了四五个大袋子,准备用来装宝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就潜入那片密林。

对于眼前的一些困难,他无所畏惧,一路上披荆斩棘,趟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最后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宝藏。打开宝藏之门,他兴奋地发现,这个屋内都是金币,熠熠夺目。虽然满屋的钱已经够他用上一辈子的,但是他依然打算装完以后再接着去寻找第二个宝藏。他兴冲冲地掏出袋子,将所有的金币一股脑儿装进了口袋。等到他离开第一个宝藏所在地的时候,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看后只是很蔑视地笑了笑,心想,天下有哪个傻瓜会丢下金币走掉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马上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个宝藏处。进门后,满屋子的金条晃得他眼睛都睁不开。一看到这样的场景,他激动得都要晕过去了。他兴奋地将所有的金条都放进了自己的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条时,发现上面刻着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愿意放下屋中的任何一件宝物,你将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被物欲冲昏头脑的他,根本没有将这些提醒放在心上。他认为下一个宝藏里一定有比金币、金条更珍贵的宝物。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赶往了第三个宝藏处。当他打开第三扇门的时候,完全震惊了,里面有一块如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的双眼发出了亮光,他知道拥有了这块钻石完全可以富可敌国了。于是,他伸出贪婪的双手,将那块钻石小心翼翼地装进了袋子里。忽然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还有一扇非常小的门。他一阵窃喜,心想,下面肯定是更大、更多的财宝。于是,他想都没想就打开了那扇门,毫不迟疑地跳了下去。谁曾想,等待他的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苦苦挣扎,拼力呼喊着,想要别人来救他,但是他越挣扎陷得越深。此时,后悔已经太迟了,最终,他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这一片流沙中了。

假设这个人在看到警示牌后,立刻离开,或者在跳下去之前多想想,他就会平安地返回,做一个真正的富翁,享受着这些财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但他没有,所以他被流沙卷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在物质上总有种永不知足的疯狂的贪欲,一旦拥有,会引发更大的欲望,抓住得越多,就越想抓住更多。这种想法无穷无尽,而当贪得无厌的心不断地膨胀,直至爆炸时,也就是自我走向毁灭的时候。

我们要清楚,在这世间,我们能得到的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又何苦为了抓住更多而迷失自我、失去更多呢?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这个道理。要明白,即使你有幸拥有了整个世界,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谁能真正参透这个简单的道理,谁就能活得轻松,过得悠闲自得。

生活中,人们总是在不停歇地抓——房子、金钱、名利……最终弄得自己筋疲力尽。《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我们不要一味地盼望别人给予我们什么,也不要期盼自己所想、所要的东西都能追求得到,凡事都要学会自食其力,懂得知足常乐,学会享受现在所拥有的,体验每一刻美好的时光。只要尽力而为,就不必患得患失,不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欲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人要想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饮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暖欲,缺东西时有物欲,异性相悦时有情欲。

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欲望多了、大了,就容易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富兰克林说:“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贪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迷住心窍,攫取无度,终致纵欲成祸,殃及一生。”

有一只小猴子,手里抓了一把豆子,欢天喜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它手中的一粒豆子滚落到了地下。为了寻找这个掉地的豆子,小猴子马上将手中其余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仔细地寻找。但它转来转去,东寻西找,却始终不见那颗豆子的踪影。

小猴子只好作罢,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土,准备拿原先放置在一旁的豆子。殊不知这些豆子已经全部被路边的鸡鸭给吃掉了。

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的追求,如果缺乏理智的判断,只知道一味地投入和执迷,不就和故事中的小猴子一样了么?因为顾及掉落的一颗豆子,等到后来,却发现自己已经将所有的豆子都损失了!我们想想,自己现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弃了手中的一切,仅为了去追寻那颗掉落的“豆子”呢?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捕捉猴子通常会使用一种非常奇特的狩猎方法。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子里面,装满猴子最喜欢吃的坚果,在盒子上开一个小口,猴子的前爪刚刚可以伸得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已经抓到的东西从不肯放手。

人们总是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在犯猴子这样的错误。

有些人因为无法将手中的职务、待遇放下,整天东奔西跑,而耽误了更远大的前途;有些人因为无法将诱人的钱财放下,机关算尽,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最终作茧自缚;有些人因为无法将权力放下,整日溜须拍马、行贿受贿,甚至不惜丢掉自己的人格尊严,而当事情一旦败露,则追悔莫及……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生命如舟,生命之舟无法负载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前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需要轻载前行——只装载一些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果”果断地放下。

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做基础,但物质的索取必须掌握一个度。人的需求其实是很低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让欲望成为禁锢我们灵魂的毒瘤,让它将我们的幸福感吞噬。人应该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欲望抑制,不要让它无限制地膨胀。要知道,欲望就像气球,越大越诱人,但这种膨胀的气球也会很快破灭。我们应该明白,唯有顺其自然,方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的幸福生活。

着名作家理察·卡尔森博士说:“很多年前,我曾活得忙碌不堪,追求成功成为我一生的一切。我不断地做记录,今天完成了多少事,赚了多少钱……三餐总是无固定的场所,随便解决,总与自己比赛,看看自己可不可能赢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就。”

然而,就在他结婚的当天,他最最要好的朋友在赶往他婚礼的途中出车祸去世了。这件事给他心灵上重重一击。

自此之后,卡尔森教授刻意放慢自己的生活步调,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深深地领悟到,自己过去曾穷追不舍的那些东西,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自己真正需要的,其实不是那些东西。他终于意识到平安是福,拥有再多的财富,无法享受也枉然。清闲是福,生活还是过得清静安宁一点才好。

有人把人生比作一条长河,有其源头,有其流程,有其终点,但无论它有多长,最终的归宿都是海洋。既然人生终有尽头,为何不在活着的时候,减少一些欲望呢?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安宁一点不好么?

从前,有一个富人,家财万贯,家里的奴仆成群。富人虽然拥有巨额的财富,但终日愁眉苦脸,寝食难安,挖空心思想去赚更多的钱。

富人的隔壁住着一对穷夫妇,夫妇俩以卖豆腐为生,尽管家徒四壁,老夫妇俩每天早出晚归,但仍然乐乐呵呵。

富人感到非常奇怪,便向家里的账房先生请教,账房先生回答说:“老爷,你不必多想,隔墙扔几锭银子过去,便什么都会知道。”

富人听了账房先生的话,趁夜黑无人之际,偷偷将五十两银子扔进了隔壁的豆腐店。

第二天,卖豆腐的老夫妇俩发现了这笔财宝之后,特别的开心,他们一会儿商量如何埋藏银子,一会儿又考虑该怎么去花。除此之外,他们还担心别人来偷,或者被失主发觉。自此以后,两人开始寝食难安,隔壁的富人也就再也没有听到往日的歌声和笑声了。

这时的富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生活得不安宁,全都是被自己的银子闹的。

叔本华说:“生命是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是痛苦,满足了便是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可见,要想让生活过得安宁一点,就应该摒弃一些欲望,即使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它的摆幅也不会有多大。

叱咤风云的亚历山大大帝临终时留下遗言,嘱咐部下不要按照习俗将他的双手包裹起来,而是将他的双手露在棺材外,让世人看到他的手中一无所有。他以此告诫世人,像他这样并吞东西两个世界财富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和普通人一样,带不走任何一样财富。

活着,不需要得到太多,无论在何种生活条件下,首先要做到的是摆正态度,宠辱不惊地生活。在你为得不到而烦恼的时候,用心去想一想上面这一连串的小故事,也许你就会明白,人没有必要让自己的欲望膨胀,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

完美是美的敌人

随着“人造美女”纷纷出笼,整形美容风潮在社会上愈演愈烈,所有人都是冲着更加完美去的,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整容弄不好就成“毁容”了。

几年前,于佳单位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失去工作的她决定自己创业。于佳东拼西凑借了3万多元,去大连学习自己所钟爱的,而且前景很好的形象设计。

学成归来后,于佳成立了一家形象设计工作室。于佳认为,自己干这项工作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自己的形象也非常的重要。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活广告,如果本身形象不佳,又有什么资格给别人设计呢!

于是于佳决定先从自己的眼睛入手,她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首先注意的是眼睛。手术前,于佳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双眼皮手术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国内至少也有三四十年的时间了。与此同时,于佳跑了七八家医院咨询、比较,所有的大夫都告诉她:“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手术,几乎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在门诊都可以做。”

看着周围很多人都做了双眼皮手术,而且效果也不错,于佳认为自己做应该没什么问题。权衡再三,于佳选择了一家在本市很有影响的大医院,认为这里设备先进、接诊量大、经验丰富,一定不会出现失误。于佳对于自己未来的美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害怕。

手术后,伤口是包扎的,经过六天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期待和激动之后,于佳终于拆线了。然而,望着镜子中的自己,于佳吓呆了,她立即联想到电影《蝴蝶梦》里海滩上的那个老人的眼睛。眼睛红肿倒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眼皮特别宽。于佳立即去咨询大夫,大夫的回答很肯定:“没有什么事,现在需要的是消肿,需要恢复。”于佳怀着侥幸的心理相信了大夫的话。接下来一段时间,于佳跑了很多医院去咨询,他们说三个月以后才能见分晓。三个月终于熬过去了,眼睛虽说不红了,但是依然很肿,总有一种睁不开眼睛的感觉,周围的亲人也说于佳的眼睛总像是没有睁开,而且特别无神。直到这时,大夫才告诉于佳,她的眼睛属于“上眼睑创伤性下垂”!

就在于佳万般苦恼焦急的时候,她结识了一位女士,给她推荐了一位“做眼睛非常知名”的大夫。那天,于佳去那位大夫的工作室去咨询,大夫看了她的眼睛之后,信誓旦旦地说,这种情况只有自己能够修复。以前于佳碰到的大夫都说可以做,但是没有一个像这个大夫这么有底气的!于佳太渴望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