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5218800000019

第19章 适应社会型集体活动的策划(3)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展开群体交往活动,重在引领学生进行和谐的交往,用最佳的交往心态配合技巧性的方法,体验交往的无限乐趣。一般地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的个性,以及目前的交往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再有的放矢地组织明理导行、体验感悟的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交往心态的调整、交往技能的掌握。

下面,通过一组相关的活动阐述一下这类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

相关链接:拥抱诚信

一、活动的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诚信”,诚信的意义。

2.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努力将言行付诸行动,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要时时处处讲诚信,做个受人欢迎的人。

二、活动的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和格言。

2.排练小品和诗歌。

3.让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髓》。

三、活动的过程中队长讲话:讲明诚信是一种“德行”,是一种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美德,它在人的一生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呼唤诚信(懂得为何人要讲诚信)

1.有关诚信的格言:

大海是冬季的礼拜堂,背信是地狱的礼拜堂。——雨果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真诚是伪善的天敌,它能赢得所有人的心。——莎士比亚

虚伪的真诚,比恶魔更可怕。——泰戈尔

2.讲诚信故事:《狼来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听完后让学生代表谈感想。

(二)感悟诚信(懂得诚信究竟是什么)

1.欣赏小品《大圣的选择》。

(故事梗概:因为保护唐僧取经有功,如来许诺满足他一个愿望。悟空决定做个凡人。如来让大圣在“诚信、金钱、美貌、荣誉”中选择,大圣想选美貌,可想起铁扇公主的恶毒,就决定不要了;想要金钱吧,可想到女儿国的国王,虽然有钱但却并不快乐,也就舍了金钱,如果要荣誉,就是做神仙了,于是,大圣要了诚信—对,要做个有“诚信”的人。)

2.欣赏快板《抉择》。

人生的小舟,哪堪重负,有得有失,有弃有取;失去了健康,我们有才学追随;失去了美貌,我们有健康做伴;失去了才学,我们有机敏相伴,而失去了诚信呢?我们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飘走。

3.即兴诗朗诵《话说诚信》(用朗诵的形式说出自己对诚信的理解)。

(三)走进诚信(懂得如何做才叫诚信)

1.讨论: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诚信呢?

2.写下不诚信的行为,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3.交流,丢弃不诚信(把有过的不诚信的行为扔在废纸篓里)。

四、辅导员讲话

诚信是一种做人的品质,是与人交往的基石,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诚信待人、诚信交友,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处处有阳光,处处有快乐,处处有朋友。

《拥抱诚信》这一班队活动,围绕着交往的一大原则“诚信”展开,安排了“呼唤诚信”、“感悟诚信”、“走进诚信”三大内容,穿插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环节,目的就是让大家在看、听、说、想等自主的思维中,去感悟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这种活动是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基础,可以将这类活动称之为“明理类活动”。明理,就是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领悟交往的原则,包括“相容”、“平等”、“互利”、“信用”、“宽容”,真正做到:①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②与人相处时容纳、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和交好朋友;③交往时要讲付出和奉献;④交往时要诚实不欺、信守诺言;⑤对非原则性问题,不能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

相关链接:“成长·交往”(中学生的交往)主题班会

一、活动的目标

1.认识到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必须要学会与他人交往,这是人类群体生活所决定的,21世纪,人更需要学会交往。

2.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同学、家长。

3.掌握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长间的关系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二、活动的重点

重点启发学生注意提高交往的技巧,包括如何在家与父母相处,如何在校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如何在校外与他人相处。

三、活动的形式

讨论、小品。

四、活动的准备

1.确定活动的主持人,认真做好主持过程的准备工作。

2.编排小品剧。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编写小品内容、表演形式,提前做好相关的排练工作。

五、活动的过程

主持人:自从呱呱坠地起,我们就开始生活在社会之中,最初接触的是父母,然后就是亲戚、邻居、幼儿园的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圈也越来越大。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同学、老师,此外,还有社会中的其他人。人为什么要和他人的交往,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应掌握哪些技巧,才能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呢?这是我们本次班会探讨的主题。“中学生成长·交往”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表演小品剧

1.《母女俩》。主要剧情:母亲生病,孩子却不闻不问,只知道向母亲要零花钱,母亲对孩子进行教育,态度却有些粗暴简单;孩子不能接受,对母亲进行顶撞,狠狠地甩了下书包,就离家而去。

2.《考场上发生的事情》。主要剧情:考场上,有一道题,学生甲不会答,就偷看同桌学生乙的卷子,于是,乙就将卷子合上了,没给甲看。考试结束后,甲指责乙,还用讽刺的语言挖苦乙。乙十分气恼,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然后就和甲据理力争,双方互相指责,闹得十分不愉快。

3.《师生之间》。主要剧情:课堂上,学生丙看武侠小说,被老师发现后给没收了,但是当老师想给他时,却意外地找不到了。老师认为是学生自己偷着拿走了,学生丙一再解释自己真的没拿走,老师还是不相信;学生丙对老师的不信任十分恼火,于是,就对老师出口不逊……

4.《在商场里》。主要剧情:两个同学去商店买学习用品,柜台前,售货员和其他柜台的售货员正聊得十分火热,于是,就对两个同学不予理睬。在两个同学的再三要求下,售货员才不耐烦地把文具给他们扔了过来,并给了他们个白眼。两人十分生气,转身就走,并骂了句极其难听的话。

(二)讨论、分析

主持人:大家看完了几个小品后,一定会有些感想吧!请思考分析下列的问题、各抒己见。

1.小品剧1中的母女各有何不对之处?女儿应怎样对待母亲的教育,当有分歧时,该如何处理?

2.小品剧2中的甲乙双方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各自应持何种态度才不致伤害友谊?

3.小品剧3中的学生丙该如何对待老师的误解?

4.小品剧4中的两个同学对那位售货员应采取何种方法,才是最佳的交往技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各组代表进行发言。

(三)改编小品

主持人:请四个小品剧的主人公们按正确交往原则改编小品剧情。(四个小品剧皆以正确方法妥善处理母女间、同学间、师生间,以及与社会上其他人员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

演出完毕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肯定。

(四)班主任总结

这次活动十分成功,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讨论时也都在踊跃发言,很多同学能主动反省自己过去在交往中的不足。可以说,今天的这个活动,给我们大家上了堂生动的教育课,希望同学们能像自己在发言中所说的那样,今后,在与家长、老师、同学,及他人的交往实践中,多一分理解,注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断完善、提高自己。这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和校外,我们都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1世纪的竞争愈加激烈,必须要学会合作,只有善于交往的人,成功的机会才更多,愿同学们从现在做起,学会交往的基本技巧,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为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以上的活动以表演、讨论为主。活动一开始就进入不同情景的表演,情节选择具有典型性,涵盖了个人与同学、个人与老师、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继而,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对小品进行改编,前后两次不同的角色体验,促使学生的心理与角色的心理产生了共鸣,从而有效地进行模仿、掌握了人际交往技巧。这类活动重在方法、技能的引导、训练,因此,我们称之为“导行类活动”。

这类班级活动,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相关技巧,这些技巧包括:①记住他人,主动招呼,称呼得当;待人和气,尊重他人;②举止大方,坦然自若,让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的动机;③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很愉快;④言行幽默风趣,给人以美的享受;⑤做到心平气和,快乐自己并愉悦他人;⑥语言要有魅力,鼓励、恭维、安慰、帮助一定要到位;⑦塑造富有主见、处事果断、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自我,以博得别人的信任,产生使人愿意交往的魅力。

组织这类活动,除了表演、讨论的形式外,还可进行“心理位移”训练,通过心理换位思考之后,就更易体验到他人的情感,便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做好事情。游戏体验是常见的活动形式,适合于任何年龄层次的学生,体验感悟、愉悦情绪、培养品格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游戏中充分得到锻炼。

社会实践类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

事实上,学生必定要走向社会的,他们的各种社会性能力需要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锻炼。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水平和实际能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考察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让学生参与实践,在活动中发现潜能,树立自信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般的说,社区服务活动安排在假期里的比较多,这样就可以保证活动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提前体验一些社会性的工作,如:①参加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和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工作(充当小交警)等等;②参加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如敬老服务、社区科技活动、社区学校的辅导、科普活动宣传、法制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人口与保健宣传、社区文体活动等;③参加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旅游景点、图书馆、宾馆)参与管理服务(如充当义务讲解员和服务员等等);参加助残帮困活动、拥军优属活动;各类义卖活动;植树节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等。另外,如今的各社区都在进行绿色网吧建设,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创编电子小报、制作电子相册、电脑作画、网上购物、网上聊天……都将同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紧密相关。而且,劳动教育活动,也是较适合的活动形式。劳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的养成,以关注学生以发展为本,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益美、以劳健体、以劳促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家务大比拼”、“小鬼当家”、“城市美容”等活动,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所有的实践活动应围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三条线索全面展开,开发设计的主题活动需涉及社会问题、自然问题、自我问题三个方面,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活动要突显鲜明的实践性、综合性,要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最终目的。就其目的而言,社会实践活动可从三方面展开,即: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相关链接:我和城市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