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5218800000013

第13章 个性发展型集体活动的策划(1)

一、个性发展型班级活动的概述

当前的教育要改变学生,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必须要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是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认知自我、建构自我,最大可能地实现自我的发展。

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内涵和特点

一个人的个性是由心理、生理与社会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和品质构成的。在教育科学的领域中,对个性的理解是:在一定的生理、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教育对象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独特的身心结构及其表现,它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心理、生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准确地把握个性的教育属性以及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内涵、特点,是对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一)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主要内涵

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内涵,主要是依照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素质整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个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情绪、意志等情意方面的因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计划、组织管理、调控等方面发挥自觉能动的作用,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以及程序性,更有效果。自主性就是通过活动表现学生独立的主体意识,培养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创造性就是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能力与成就上有所超越,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品格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

(二)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主要特点

个性必然表现于行为中,行为必须在活动中展开,没有活动,就难以考察学生的行为,离开了行为,就无从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从改造行为入手,就无法改造个性。个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基础的。活动是个性存在、体现的方式,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个性。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上:

1.个性充满差异性和独特性

个性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区别和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志向、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其遗传基因、生理成熟、身边环境以及教育等先天和后天的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差异是教育的依据,教育不可能也没必要去彻底消除这些差异,个性的发展应尊重差异。

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应该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地组织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并且悦纳其特点,使其成为自己的个性标识。

2.追求相对稳定的个性可变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个性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随着生理的成熟、环境的改变,个性也可能多多少少地发生变化,而且,个性差异有着积极消极之分,此类班级活动的特点,就是在学生生理不断成熟变化的前提下,活动安排必须遵循“适龄性原则”,通过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个性产生积极影响。所谓“可变性”,就是积极的变化,它是切合学生的需要,也是符合学生本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可以为个性的发展、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变”的核心本质是发展和完善。

3.结构多元的个性体现了其统合性特点

个性的结构是多层次和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些层次有: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就是能力;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就是气质;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行为方式的特征,就是性格;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比如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错综复杂的,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控制的。个性结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常常受自我意识所调控。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把个性结构的各方面和谐一致,此种类型的个性才是健康的。

4.追求完善的个性突出了道德的稳定性

在学校生活中,班级活动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文化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还是一门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的特殊课程,更多地是着眼于“个体独特的内在潜能的唤醒、彰显、弘扬”。个性的不断发展形成一定的人格特质、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其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所谓“性格即命运”,坚强者会越挫越勇,懦弱者却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个性发展的功能性的真实表现。性格是一种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包含了很多社会道德方面的含义,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以及周围世界的一种态度,还表现在行为和举止中。

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反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其道德完善才具有可能性;个性的积极方面得到了发展,其道德行为才更加具有稳定性。

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最大目标

说白了,教育其实就是人学。不了解学生的兴趣、思维、爱好、才能、倾向、禀赋,就谈不上是在教育。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独立有差异的个体,要教育好每个学生,就必须了解、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每个学生的家庭成员、生活背景、智商和情商发展状况等等,营造班级氛围,创造班级活动。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目标是个性展示、个性培育、个性完善。

(一)所谓的个性展示

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表现自我、施展自我的舞台,使得他们的知、情、意等心理品质得到了十分有益的培养,通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促使其智能个性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从此意义上来说,在班级活动中不仅需要展示学生的个性,还更需要鉴赏。

个性展示方面的班级活动,可以从“特长展示”为主要的活动形式来组织设计,主要目的是学会表达自己、认识自己。这类活动可采用趣味性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趣味性活动,能够提供宽松的空间、时间,帮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展示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倾向性。例如让学生“认知自我”:我是谁?我的优(缺)点都是什么?我的特长有哪些……有经验的教师,他们会在新生入学之时就开展这种活动,让学生客观积极、正确地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意识的正确发展,使其意识符合个性发展。

提到个性展示方面的班级活动,还可以以“团队游戏”的形式组织设计,通过群体性的活动,把自己放在人群中进行比较,把自己融入于集体中,充分彰显自己的优势所在,但也不避讳缺点,在同他人的比较中,找到差距所在,在和先进的比较中获得动力,在对自己的批判中不断进步。例如,有的活动提供了几十张公共道德题材的漫画,让同学们边看边发表议论,寻找漫画中的讽刺言行里是否有“我”的影子,进而唤醒同学们的道德观念。

另外,个性展示方面的班级活动,还可采取“文体竞赛”的方式组织设计。青少年有极强的表现欲,渴望自己会与众不同,渴望被发现和尊重,甚至,他们还可以把世界想像成是个大舞台。

个性展示的班级活动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机会和荣誉让给每个学生,让不同兴趣、爱好、条件资质、不同追求的学生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作为老师,要更多地去欣赏和激励他们。

(二)何谓个性培育

从个性的先赋性来说,这个概念是相对稳定性的,但人的个性是人的生理机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性形成的社会化因素大致是:家庭的教育氛围、同伴的交往影响、教师的引导激励。在班级中,最大的影响元素是后两者,因此班级活动是对人的个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是十分大的。

个性培育方面的班级活动,可以围绕“心理健康”为主题来组织设计,目的是要学生学会调适和悦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因其不同年龄阶段,会有具有代表性的成长困惑。我们应该有预见性地规划,或即时敏锐地感知,根据现实生活中随时发生的事件、苗头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干预。

这类活动可以从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吸纳家长参与活动。有的教师认为中小学生追星的态度是有偏差的,这时,就应该设计以“追星者畅谈会”为主题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情绪自控能力。有的教师,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学生在青春期阶段对自身生理现象的困惑与好奇,以及异性交往方面也出现了问题,这就要设计以“青春期不再害羞”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通过活动去传递科学知识,消除了这种神秘感,同时还要对同学们的交往进行反思、建议。这类活动是通过对学生内心感受的探究,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呵护稚嫩心灵的一种作用。

个性培育方面的班级活动,可以围绕“励志教育、自我教育”为主题来组织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激励自己,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以魏书生让学生立座右铭为例:

“刚开始,他抄给学生讲,后来他让学生自己挑自己抄;再后来,他由抄在黑板旁到抄在座位上;到最后,做成五面体,增加了内容,写上: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照片;二、自己要超越的同学的名字;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条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

在这里,魏书生把抄座右铭的主体从老师转变为了学生,把“抄”转变为“创作”,把高远的目标与切近的目标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病症”、“良方”都交由学生自己来处理,把内容、形式尽量地完善结合,让座右铭刻画在各个立体的面上,真是“面面俱到”,既明示了志向,又接受了监督。魏书生将一个小小的教育载体,化成了一种自觉伴随一生的自我教育行为,其睿智和创造性是十分发人深思的。

个性培育方面的班级活动,还可采取“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形式组织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模拟社会关系的过程之中,进行角色体验,探究人性的情感,使得个性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可设计诸如角色实践、角色扮演、角色切换的班级活动。有的同学在“假如我是校长”的角色体验中就这么说道:

“假如我是一名校长,每天,我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校门口,看着我可爱的学生们迎着阳光走进校门。

假如我是一名校长,那么,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们,早恋不是洪水猛兽,也并非神秘莫测,而且,还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最甜美的感情,就是爱情,但是,我要请他们成年以后再去品尝,且不要去伤害别人。

假如,我是一名校长。我不会只在学校里四处贴上‘诚实,自信,严谨,求真’的标语,而是把这些缺失的信仰印在他们心里。

假如,我是一名校长,我会脱光了膀子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会在课堂间隙讲个小笑话。”

这些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表述,浓缩了对教育工作者的期望,也沉重地提醒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是否与孩子们是息息相通的?这些是否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如果是的,那我们为何没做到?

个性培育方面的班级活动,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情境组织设计。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规则意识,进而学会分享。这类的活动,最好是以群体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借助娱乐的外壳,巧妙含蓄地把个性发展蕴含在里面。在协作活动中,可以让同学们去感受自己被他人需要,在责任分工中,明白群体的巨大力量;在体育类游戏中,去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在充满冲突的活动中,去体味必要的妥协对于实现群体利益的意义,在团队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专长所在,并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个性培育类的班级活动,它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实验场,是战胜挫折的竞技场。教育就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尽可能让其长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班主任的责任,就是创造一切机会帮助他们来实现这一目的,老师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能组织设计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来进行个性培育,让每个学生都在集体的舞台上创设出一幕幕活泼生动的“戏剧”,进而来展示和培育个性,寻找到自信,体验到愉悦,为今后适应真正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何谓个性完善

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开展,是从个性展示入手的,关键在于个性培育的全过程,终极目标在于通过创设特殊的情境来创造特殊的空间、时间,努力培养同情心、责任感、忠诚等积极的个性品质,有力地推动个体向品德完善的目标迈进。

班级活动,它只是教育中的一个环节,教育的目的是对道德的求索,班级活动当然也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个性发展,应该以人格的塑造、修炼、道德的完善和高尚为宗旨。但是,我们不能泛泛地把“完善自我”和“道德情操”等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而是应该通过班级活动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各种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行为特征:比如热爱生活、亲近自然;认知自我,取悦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观点,遵纪守法等等。

班级活动是在促成个性完善,让这些行为特征可以观察和感知,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评价,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策略加以训练和改造。如何在活动中渗透这些因素呢?我们可以围绕“生命意识、创造思维、品德生活”等主题组织设计。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从司空见惯中去发现不寻常之处,从表达中去挖掘自己的智慧所在。看看下面这则案例:

我在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一组连环漫画,给学生提供了四幅漫画,在活动中播放,并分别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作些评论、进行选择、发挥想像。

第一幅:在一间房子里的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个黑包,两个人正在握手;第二幅:是一个人拿着黑包在前面跑,另一个人则在后面追他;第三幅:是两个人相对而立,其中一个人正在开包;第四幅:是一个人拿着黑包在不停地跑着。

让学生对这四幅漫画进行重新排序后配上说明词。有的学生以4-2-3-1排序,分别配以“有小偷”、“追”、“终于捉住了”、“多谢你挽回了我的损失”,最后总结为“见义勇为——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有的学生以1-4-2-3排序,分别配以“朋友见面分外亲热”、“有人偷包”、“死死盯住”、“看你往哪儿跑”,最后总结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有的学生以2-3-4-1排序,分别配以“抓小偷”、“让我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个包归我了”、“见者有份”,最后总结为“坐地分赃,多么可耻!”这次的班团活动搞得十分成功,事后,学生们评价这次活动是直观形象、感想丰富、生动有趣、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