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平民教子经
5211900000010

第10章 你要比我做的好(2)

最有趣的,是让孩子带你出去玩,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是亲子沟通最妙的方法。

有一天,报社一位同事告诉我一件让她兴奋的事。

星期天一大早,上一年级的女儿对我说:“妈妈,每天都是您带我出去,今天我带您出去。”

我问她:“带我去干吗呀?”

她说:“暂时保密,出去就知道了。”

走到路上,她给了我一个塑料袋,对我说:“今天请您跟我一起捡垃圾,这叫‘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

我跟着女儿捡了一上午,虽然有点儿累,但我心里十分高兴,女儿也显得比平时兴奋。她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大人小孩都是地球的孩子。”

有一位父亲感受更深。由于工作所限,他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儿子上了中学,跟他越来越疏远——有点儿瞧不起“没有见过世面”的爸爸,在家里很少和爸爸说话。一次,这位爸爸听了我的讲演,很想改善与儿子的关系。暑假到了,他也正好休假,便决定和孩子一起去旅游。

“儿子,爸想跟你一起外出走走。我没出去过,由你带队,到哪儿去,坐什么车,住什么店,玩什么,全听你的!”

儿子惊讶得半天没说出话来:“这是真的?老爸,我没听错吧?”

爸爸笑了,郑重地告诉儿子,这是真的。

儿子兴奋极了,立刻找来地图、列车表,精心地做出了旅游计划。一路上,买车票,找旅店餐馆,联系旅游点,全由他张罗。爸爸不仅感到从来没有过的轻松,对儿子出色的社交能力也大为惊讶和赞赏。

旅游归来,爸爸对儿子赞不绝口:“儿子,你真棒!你比爸强多了!”他还对妻子说:“儿子组织能力很强,将来说不定当上总经理!”

儿子和爸爸的关系大为改善,他对妈妈说:“我第一次发现,我爸是天下最好的爸爸,他挺听指挥!”从此,父子俩成了好朋友。

看看,就这么简单。大人们的失误常常是由于自恃高明,总不肯承认孩子有些方面比自己强,总是一相情愿地将成人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孩子,无意中扼杀了孩子身上那些极为宝贵的童年时期萌发和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强化的意志品质。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向孩子学习。放下架子,拜孩子为师吧!

理解孩子——了解需要、换位思考

所有的教育专家都知道:成功教育的前提是理解孩子。那么理解孩子的前提是什么呢?

是尊重孩子。

日本父母把理解孩子与尊重孩子作为好父母的首要条件。

不能求孩子读书

要及早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帮父母上学。因此,父母不能求孩子好好上学或努力学习,否则孩子没法理解他是在为他自己读书。

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厌学,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常常以各种借口不去上学。起初母亲以为他身体有什么地方不适,于是带着他到处去看病。可是检查的结果,身体没有什么异常,于是母亲就拿出威吓战术来,可是也没有任何效果,最后终于哭哭啼啼地对孩子说:“小祖宗,我求你去上学好不好!”孩子眼看着母亲哭着哀求,只好勉为其难地去上学。

然而接下来情况更糟糕,孩子居然要起钱来。也许他以为既然是母亲求他去的,因此要求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父亲知道孩子的零用钱越来越多之后,立刻火冒三丈,气得不得了。不但把他的钱没收,并且说:“如果你觉得不上学很好,就不用去了!”结果这样反倒好了,据说,几天以后孩子就自动去上学了。

这个例子,很明显地说明了以下的事实:哀求孩子读书,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孩子不明白他是在为他自己读书的话,父母怎么求他都没有效!

向孩子正确示范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小孩身上看出他父母是怎样的人,因为孩子确实是在模仿父母中逐步成长的。也就是说,“模仿”是学习的方法之一。

模仿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且不限于小孩,大人同样也有基于某种意图的模仿,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模写行动。例如体育活动,教练示范某种动作,选手照着做而学得技巧,就属于这类。

父母在教孩子读书时,往往会在无意间站在孩子的立场,做给孩子看,而孩子则照着学。事实上,父母倒不如站在自己的立场,将文章的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写法、答案的求法等范例示范给孩子看,这会更有效。

换言之,对于还不知道如何遣词造句的幼儿,父母与其用幼儿语气和他们讲话,不如使用正确的语言。因为幼儿之所以早日学会正确的用语,是从正确的类型模仿而来的。同样,在教小孩时,父母在读法、写法上做正确的示范,孩子会很快有进步。如果以为孩子还小,就用孩子容易懂的幼儿语来示范,那么就算一时进步很快,到了某种阶段之后,却反而会妨碍进步。

言传身教效果好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因为年幼的孩子很容易模仿父母。

有位母亲曾经告诉我,她是一个好奇和求知欲都很强的人,无论对什么事,几乎都喜欢探究根源。因此,每当有不懂的知识或发现新的事物,她就会追根寻底地探求和询问。有时意犹未尽,就从书柜中找出藏书来翻阅,有时甚至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她那个刚上一年级的小男孩看到了她在看书,就探头来问:“妈妈,你在看什么?”这种情形经过几次之后,她的孩子遇有疑问,就马上也去找书来查阅。与此相反,如果孩子还不会走路时就看见母亲每天都坐在麻将桌旁打麻将,“玄鸡、二饼、三条”地高声叫喊,谈起麻将来两眼放光,兴奋不已。那么,孩子很可能在两三岁时就对麻将产生浓厚的兴趣。

由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有些自己从不喜欢读书的母亲却希望孩子能喜欢读书,这种期望是好的,但若要孩子喜欢读书,自己最好在年幼的孩子面前做出榜样。否则,这样的母亲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就像喜欢翻阅资料的母亲会培养出喜欢查阅资料的孩子一样,要想使你的孩子喜欢读书,先决条件就是母亲自己也要好学不倦。

父母的工作亦可成为孩子读书的竞争对象

人们的行为常常受“竞争原理”支配。也就是说: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有竞争的对手,则在想超越对手的状态下,更能发挥出工作的效率。

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或敌或友,总有一两个竞争对手,武功才能得到不断的进益,一旦失去对手,武功也就再难精进了;而在体育界,世界顶尖级的选手在失去可以一较雌雄的对手后,竞技水平往往也会大幅滑坡。

当然,这种“竞争原理”也同样适用于读书方面。孩子读书时的竞争对象,一般的家长都会想到学校里的同学。然而家长们却没有想到,孩子在家里做功课时,父母亲的工作就是最好的竞争对象。虽然孩子的功课与父母亲的工作是互不相干的,但这种竞争可以和内容无关,而是时间上和工作效率上的比赛。

比如母亲在洗碗,或洗衣服的时候,就可与孩子做功课比赛谁先完成。孩子为了赢过母亲,就会认真地用功,结果注意力提高,做功课的效率自然也就增加了。

激励孩子——期待效应,发掘效应

一个成年人,当你得到一个信任的目光,听到一句鼓励的话话,往往会充满自信,热血沸腾。

孩子,同样如此。

父母一个赏识的目光,一句“好样的”,“你能行!”孩子往往会表现得更加优秀。

这就是激励。可是很多的家长太吝啬了。

孩子的优点往往被忽视,缺点往往被强化,父母在无意中,把孩子推向失败。

成功教育,让父母获得成功的观念和方法,不仅自己成功,更要引导孩子成功;不仅让没有成功的孩子获得成功,还要让已经成功的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

成功,需要激励。

在此,向所有希望孩子成功的父母奉献两种激励孩子成功的方法——期待效应,发掘效应。

你要比我强

继母的爱心

穆姜是西汉时期程文矩的妻子,她以真诚的爱心,给予了非自己的亲生子女,从而取得非亲生子女的爱戴,为继母教子树立了典范。

程文矩是汉中人,正当他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时候,妻子不幸中年去世,给他留下了四个独生子如何抚养这四个儿子,程文矩十分犯愁。他不仅有繁重的公务在身,回到家里,看到四个儿子个个都需要父母的照顾。他既要当爹,又要当娘,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在这种情况下,他曾想再娶,可是他却怕来了一个后妈之后,四个儿子受到虐待。思来想去,左右为难。

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说李法的姐姐穆姜,人品好,心底善良,手也巧。于是程文矩答应再娶。不久,穆姜来到了程文矩的家里,与原来的四个孩子生活在一起。

程文矩在任安众县县令期间,穆姜生下了第二个男孩。没有多久,程文矩就患病治疗无效,与世长辞了。

从此,穆姜成了六个孩子的母亲,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她一人身上。穆姜虽然是四个孩子的后娘,但她对程文矩前妻所生的四个孩子非常关心。平时,吃的、用的、穿的样样都照顾得十分周到,甚至比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好。然而,这四个孩子受社会上传统偏见的影响,总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亲妈,对于穆姜的所作所为,总有那么一些戒心,总认为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是让别人看的。再加上有人从中挑拨,他们不但不感激后妈,反而渐渐地憎恨起后妈来。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他们在吃的、穿的或用的方面,稍差一点,就节外生枝,经常在家里大发脾气,甚至破口大骂。

穆姜有时心里也颇感难受。

久而久之,左邻右舍对于这四个孩子对待后妈的行为看不下了。有人就劝穆姜说:“这四个混东西,不安好心,你那么养他们,他们也不识好歹。要他们干什么?不如早点把他们轰出去。”穆姜笑着说:“我不能和他们一样,孩子毕竟是孩子。还要讲点道理,慢慢开导他们吧!”

有一天,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病了。开始,穆姜也没有注意,以为谁不害一点病,吃点药就会好的。没有想到,程兴这次病却越来越重,有时竟然不省人事。穆姜急了,眼泪直往下流。到处找医生给他治病。亲自为他煎药,一勺一勺地喂他。并且把家里攒下来的鸡蛋,全都拿出来让程兴吃了。程兴卧床不起,每天倒屎倒尿,样样都是穆姜干的。在穆姜的精心照顾下,程兴的病逐渐得到了好转。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经过一场大病初愈的程兴,从切身的经历中体会到继母对自己的爱心,不是亲娘胜似亲娘。他回想起自己对待穆姜的态度,感到非常内疚,一天,他来到穆姜面前,双膝跪下,痛心地说:“妈妈,我们太对不起您了。请原谅我们吧!”并且对三个弟弟说:“继母是我们真正的慈母,我们四个人,以前不知好歹,错怪了她,真是坏了良心。”

听了哥哥的话,他们都感到后悔不己。主动跑到管理民事的官员面前,陈述穆姜的养育之恩,诉说自己的过错,请示给予自己应有的处罚。

后来这件事报告给了汉中太守。太守也为穆姜的事迹所感动。为了表彰穆姜这种高尚的品德,特意下令免除她家的徭役。对于程兴等四人也不给予处罚,让他们改过自新。打这以后,在穆姜教育与引导下,程家六个孩子和睦相处,都成为明白整理的人。

穆姜以爱心给非自己的亲生的孩子们,以忍为上,不计个人一时的得失,终于赢得非亲生子的信赖。她的以情感人的教子方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

陪孩子去做游戏

亲子之间,最难过的事莫过于双方“相对无言,默默无语”。双方之间隔的冰层已结得很厚很厚,将最可贵的亲情也凝固了。

父母伤心欲绝,只觉得儿子的心如一座城堡紧紧关闭着,怎么都找不到进去的门。

怎么办?先融进去,再诱出来。

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闸门在父母长年累月的抱怨与指责中关闭了。再想开启时不是念一句“芝麻开门”的咒语可以了事的。父母要想扭转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要想重新打开孩子的心门,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做一个“地下工作者”,让孩子感到你是自己人的时候,你的忠言才会顺耳,才会奏效,才能诱出来。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诚然。

从前有个国王,只有一个儿子,国王当然很疼爱这个王子,将来王位是要传给他的。可是有一天,这唯一的王子得了一种怪病,他把自己臆想成一只大公鸡,一天到晚,蹲着跳来跳去,嘴里咕咕地叫着。仆人送饭来,他也不用筷子,只用嘴啄,一边啄,一边说:“咕咕咕,好吃!好吃!”

国王着了急,传令下去,宫廷内外,全国各地的医生都源源不断地涌进宫来,什么奇方怪药都用上了,但最终从王子执著的“咕咕”声中败下阵来。

国王无奈之下告示全国,无论男女老少,地位如何,只要能将王子莫名其妙的病治好,土他愿意分出一半江山。

几天后,一位年轻人来应征了。国王看他一副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样子,便也不敢抱太大希望,但好歹死马当作活马医,让他试一试好了。

国王问这个年轻人用什么药,开出药方,好让王子服用。

年轻人说:“不,国王,我不要任何药,只要让我整天和王子待在一起就可以了。”

国王很诧异,但还是答应了年轻人的要求。

于是,年轻人去见王子,他一见王子,便也蹲下来,大叫道“咕咕咕,我是一只大公鸡。”王子很开心,见来了个同伴,也兴奋地说:“咕咕咕,我也是一只大公鸡。”

于是王子和年轻人又笑又闹地滚在了一起。王子用嘴啄米,年轻人也跟着啄,王子在沙土里打滚,年轻人也跟着滚,王子蹲在一条木板上睡觉,年轻人也跟着一起睡。

就这样大约过了一个多月,就在国王对年轻人的一派胡闹忍无可忍时,奇迹出现了。

这一天,年轻人先是咕咕地和王子说了半天话之后,随手拿起杯子喝水,而不是像以前低了头去吸。王子很好奇,也试着拿起杯子喝水,发现这样的确比较方便。

王子高兴了,于是处处开始模仿年轻人的动作。年轻人很巧妙的一步一步地把王子重新引回了人的世界。

这就是融进去诱出来。

曾经有一位家长,儿子打游戏机打得昏天暗地,威逼利诱不管用,最后转了一百八十度,请求儿子教他打游戏机,儿子从以为他是个狼外婆到最后接纳了他,几经曲折,终于把儿子从游戏机的疯狂中拉了出来。

美国有位父亲,他发明了一种教育方法。儿子笑,他也笑,儿子哭,他也哭,儿子偏食,饭桌上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他也怪声怪气地说不吃这个,不吃那个。于是就把儿子逗笑了,不想吃的东西也吃了。

还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迷上了小燕子赵薇,成了她忠实的追星族一员。房间里横七竖八到处贴着小燕子的明星照,进进出出都唱着她的歌。做妈妈的看不下去了,学习就没这么用功,这么痴迷,先是勒令把房间里的画给拿下来,女儿坚决抵制,最后实行经济制裁,不再随便给零花钱,买什么都由家长出面代办。

这样运作了一段时间,发现学习不但没上去,反而降下来了。一找原因,原来还是出在小燕子身上。以前有零花钱可以买了杂志回家写完作业看,现在没钱买,只好借同学的看,不好带回家,当然只能在课堂上看,成绩自然要下降。